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生物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1128 道试题
1 . 小麦品系I的麦穗性状表现为二棱、曲芒;品系Ⅱ的麦穗性状表现为六棱、直芒。研究人员将品系I和品系Ⅱ杂交,F1麦穗性状全部为二棱、曲芒。F1自交,得到F2,统计F2麦穗性状,结果如表所示。根据结果回答下列问题:
   F2麦穗性状表现统计

麦穗性状

二棱曲芒

六棱曲芒

二棱直芒

六棱直芒

统计结果

541

181

177

63


(1)上述麦穗性状中属于显性性状的是_____。
A.二棱曲芒B.六棱曲芒
C.二棱直芒D.六棱直芒

(2)控制小麦两对相对性状的等位基因遵循_____定律。
(3)F2中出现的不同于F1的麦穗性状的现象称为_____
(4)F2代中麦穗性状表现为六棱曲芒且能稳定遗传的个体占_____。
A.1/16B.9/16C.3/16D.4/16

(5)F2中的六棱曲芒和六棱直芒杂交,两对基因独立遗传,则关于后代说法正确的_____。
A.4种表现型B.2种表现型
C.4种基因型D.2种基因型

普通小麦为六倍体,两性花。我国科学家用两种非糯性小麦(关东107和白火麦)培育稳定遗传的糯性小麦,过程如图1。

(6)F₁与玉米杂交时,需在开花前,去除小麦花内的_____并套袋,3~5天后授以玉米的花粉。
(7)简述单倍体小麦高度不育的机制:_____
(8)单倍体胚培养7天后,科研人员将秋水仙素添加到培养基中。一段时间后,统计单倍体胚的萌发率和染色体加倍率,结果如图2。据图可知,秋水仙素可_____(A.“促进”或B.“抑制”)胚的萌发;就导致染色体加倍而言,浓度为_____mg·dL-1白的秋水仙素效果最好。

7日内更新 | 15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闵行分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5月阶段考试生物试题
2 . 糖原累积病是因遗传物质改变而引发相关酶活性异常的一类疾病。目前发现有Ⅰ型(相关基因用A/a表示)Ⅱ型(相关基因用B/b表示)等多种类型。如图为某家族的糖原累积病的遗传系谱图。其中Ⅱ型糖原累积病无显著的性别差异。

   

(1)据相关信息及已学知识判断,糖原累积病患者与正常人相比,相关细胞内可能存在差异的是_____。(编号选填)
①糖原的结构
②相关酶的空间结构
③相关基因中的碱基序列
④相关酶的活性
⑤相关tRNA的种类
⑥相关RNA序列中的信息
(2)图为Ⅱ-1体内部分物质转换的过程。(其中“(-)”代表抑制作用)。据图分析,Ⅱ-1体内主要的供能物质是_____

   

A.葡萄糖B.脂肪C.蛋白质D.糖原

(3)基因检测发现,与正常人相比,图9中Ⅱ-1体内GAA酶的第912位氨基酸由脯氨酸(密码子:5'-CCG-3')变为亮氨酸(密码子:5'-CUG-3')。据此测,Ⅱ-1体内决定亮氨酸的模板链中碱基序列为:5'-_____-3'。
(4)据图及相关信息判断Ⅱ型糖原累积病的致病基因位于_____(A.“X”或B.“Y”或C.“常”)染色体上,其遗传方式是_____(A.“显性”或B.“隐性”)遗传。
(5)据图判断,正常情况下,下列细胞的子细胞可能是Ⅱ-3传递给Ⅲ-1的是_____。
A.   B.   
C.   D.   

(6)若图中Ⅱ-2和Ⅱ-3获得生殖细胞基因型为AB的概率都是16%,根据已学知识推测,Ⅲ-1患两种糖原累积病最可能的原因是_____。
A.碱基对替换B.染色体交叉互换
C.染色体易位D.染色体自由组合

某种鸟类的羽色受两对等位基因控制,其中基因A控制蓝色物质的合成,基因B控制黄色物质的合成,白色个体不含显性基因。A、a和B、b基因的分布情况如图甲所示,羽色的代谢控制机理如图乙所示。

   

(7)图甲中的A、a和B、b两对基因_____(A.“遵循”或B.“不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图甲所示基因型的鸟其羽色为_____色。
A.蓝色   B.黄色   C.绿色   D.白色
(8)由图甲和图乙分析可知,蓝羽鸟的基因型应有_____种(A.“1”或B.“2”或C.“3”)。
7日内更新 | 11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闵行分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5月阶段考试生物试题
12-13高二上·辽宁沈阳·期末
单选题-单选 | 适中(0.65) |
3 . 细菌在含15N的培养基中繁殖数代后,使细菌的DNA皆含有15N,然后再移入含14N的培养基中培养,提取其子代的DNA进行梯度离心,下图①-⑤为可能的结果,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第一次分裂的子代DNA应为⑤
B.第二次分裂的子代DNA应为①
C.第三次分裂的子代DNA应为③
D.亲代的DNA应为⑤
2024-06-14更新 | 272次组卷 | 59卷引用:上海市金山中学2012-2013学年高二下学期阶段检测生物试题
4 . 针对肿瘤细胞相关的靶标蛋白和基因,可设计和研制特异性的靶向药物,靶向杀伤肿痛细胞。   

(1)图1所示转铁蛋白受体(TfR)与___结合,通过___方式,将铁元素运输至胞内。肿瘤细胞由于增长快速,需要更多的铁元素,因此肿瘤细胞表面TfR表达量___(“上升”或“下降”)。
(2)可研制相应的抗TfR单克隆抗体,它们与TfR特异性结合,___进而影响肿瘤细胞增长。
(3)关于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叙述正确的是___(多选)
A.细胞培养技术是单克隆抗体制备的基础
B.细胞培养过程中需适时更换培养液,防止代谢废物积累抑制细胞生长
C.制备单克隆抗体时可多次注射特定抗原以获得大量免疫过的B淋巴细胞
D.从免疫动物体内提取得到浆细胞只要能与骨髓瘤细胞融合,即可得到所需杂交瘤细胞

科研人员在杂交瘤细胞的基础上,制备双杂交瘤细胞,以获得双特异性抗体,该抗体可以同时结合两种抗原。将抗原α、β分别注射到小鼠体内,制备两种杂交瘤细胞。每种杂交瘤细胞产生的抗体结构、与抗原结合的情况如图2所示。   

(4)制备双杂交瘤细胞时,可以将两种杂交瘤细胞用___化学试剂处理促进其融合,两细胞膜可以融合的原理是___。如果两种细胞成功融合,则会同时表达出抗体的重链A、B和轻链a、b。
(5)抗体由两条重链和两条轻链组成,重链和轻链均分为恒定区和可变区,两条重链依赖于A1或B1进行组装(A1与B1相同),重链与轻链的组装依赖于恒定区A2、a或B2、b(a与b相同)。因此,双杂交瘤细胞产生的抗体种类较多,其中有一种抗体能同时与抗原α、β结合。图3称为双特异性抗体,请将A1、A2、B1、B2、a、b、α、β等字符填入下面的表格中。   
123456
A2______b______

(6)结合双特异性抗体特点,请分析其在肿瘤治疗方面的应用前景:___
2024-05-30更新 | 45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华东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5月月考生物试题
5 . 夜光藻是常见的导致赤潮的有害藻类,科研人员对溶藻细菌(通过破坏膜结构、改变酶活性、影响光合作用或呼吸作用等使细胞裂解从而杀死藻类细胞)展开相关研究,为防治夜光藻引起的赤潮提供依据。
溶藻细菌的纯化培养及溶藻活性测定:取赤潮水域表层海水,用消毒海水连续进行10倍等比稀释→每个浓度稀释液取0.2mL 涂于2216E 琼脂平板进行纯化培养→分别挑选形态有显著差异的单菌落接种于2%、5%夜光藻培养物中,定时对活藻细胞计数,并计算溶藻率。结果如图1。请回答:

   

(1)2216E是由10克胰蛋白胨、2克酵母膏、0.2克硫酸亚铁和1.0升天然海水配制而成的,其中蛋白胨能提供___(多选)。
A.碳源B.氮源C.生长因子D.无机盐

(2)根据培养基的成分来源,2216E属于___(天然/合成)培养基,根据培养基的物理状态2216E属于___(液体/固体)培养基。
(3)上述获得溶藻细菌单菌落的方法是___法,运用该方法也可以用对活菌进行计数,为了保证结果准确,一般选择菌落数在___平板进行计数。
利用PCR技术(聚合酶链式反应,在体外进行DNA的复制)扩增溶藻细菌的16SrDNA(16SrDNA是细菌染色体上编码16SrRNA相对应的DNA序列)以进行菌株的鉴定。
(4)应取图1中溶藻效果最佳的菌株___(填写细菌编号)作为PCR的模板。
(5)推测能利用16S rDNA 对溶藻细菌进行菌种的初步鉴定的理由有___(多选)。
A.细菌中的 16S rDNA具有特异性
B.16S rDNA只在少数种类的细菌中存在
C.16SrDNA分子不容易变异
D.16SrDNA含有特殊的碱基

上述实验鉴定出溶藻效果最好的菌株为LD-B6,溶藻细菌导致藻类细胞裂解死亡的方式有2种:a、直接与藻类细胞接触导致藻类细胞裂解死亡;b、分泌细胞代谢物导致藻类细胞裂解死亡。科研人员欲探究LD-B6对夜光藻的溶藻方式,将含 LD-B6细菌培养物、无LD-B6 细菌的培养物上清液和LD-B6细菌分别加入藻类培养物中(以天然海水和2216E培养基作为对照),探究其溶藻活性,结果如图2。   

(6)据图2分析,LD-B6对夜光藻的溶藻方式主要是___(填“a”或“b”),理由是___
(7)以无菌木屑为载体,添加到LD-B6细菌培养物中,于适宜条件孵育6小时以促进木屑的充分吸附LD-B6细菌,再冷冻干燥24小时,制备成LD-B6溶藻粉。相比于单纯使用LD-B6细菌培养物,利用该LD-B6溶藻粉防治赤潮的优点有___(答出1点即可)。
2024-05-30更新 | 50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华东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5月月考生物试题
6 . 为研究植物激素对番茄生命活动的调节,科研人员做了系列实验。
(一)研究小组研究了用不同生长素类似物在不同浓度处理时对番茄插条生根指数(生根指数是生根数和根长的综合指标,生根数越多,根越长,则生根指数越大)的影响,番茄插条生根指数如表1所示。
表1
组别生长素类似物浓度/(mg·L-1生长素类似物种类
NAA2,4-DIBA
10.152.457.820.4
20.354.470.017.8
30.556.067.816.6
对照组015.015.114.9
(1)下列有关生长素的叙述错误的是___。A、生长素主要的合成部位是高等植物生长活跃的部位
B、植物体内的生长素只能从形态学上端运输到形态学下端
C、当氧气缺少时,植物体内生长素的极性运输会受到影响
D、生长素作为信息分子,可参与调节植物的生长、发育等生命活动
(2)该实验说明了生长素类似物可以调节植物生根。除此之外,生长素还可以起到促进细胞伸长的作用,在这一方面能与生长素起到协同作用的激素是___。A、细胞分裂素 B、赤霉素 C、乙烯 D、脱落酸
(3)根据题干信息,下列叙述正确的是___(多选)。A、实验所用的番茄插条是要生长状态基本相同的
B、对照组所用的番茄插条生根与生长素和生长素类似物无关
C、实验说明IBA 有低浓度促进生根,高浓度抑制生根的特点
D、实验说明最适宜生根的2,4-D 浓度可能在0.3mg/L左右
(二)科研人员将处于花蕾期的番茄花分成4组进行实验,处理及结果见表2。
表2
组别1组2组3组4组
实验处理授粉未授粉
不涂抹IAA不涂抹IAA在子房上涂抹IAA在花柄上涂抹IAA
果实平均重量(g)4.105.30
(4)1组番茄花发育成果实,其子房生长所需的生长素主要来自于发育着的___
(5)比较2、3组实验结果,表明___
(6)依据3、4组实验结果,推测IAA不能___
根据上述推测,科研人员认为芽产生的生长素并不用于调节子房发育成果实。为此,科研人员建立了如图所示的研究模型。请利用该模型,完成表3中验证该推测的实验方案并预期结果。

表3

实验处理放射性检测结果比较

3H-IAANPAa段b段c段d段
Ⅰ组施加施加
I组<II组
I组<II组
Ⅱ组
注:NPA为生长素运输阻断剂
(7)表3中Ⅰ组应在图中的___(选填“1”、“2”或“3”)处施加3H-IAA。A、1处 B、2处 C、3处 D、1和2处
(8)表3中Ⅰ组应在图中的___(选填“1”、“2”或“3”)处施加NPA。A、1处 B、2处 C、3处 D、1和2处

(9)Ⅱ组“?”处的处理从左到右依次应为______
(10)请填写a段的预期结果___。A、Ⅰ组 B、Ⅰ组=Ⅱ组 C、Ⅰ组>Ⅱ组
(11)请填写c段的预期结果___。A、Ⅰ组 B、Ⅰ组=Ⅱ组 C、Ⅰ组>Ⅱ组
(12)为进一步研究IAA 对果实发育的调节作用,科研人员将处于花蕾期的番茄花分成4组,实验处理及各组所结果实平均重量如下图所示(图中“+”表示在花柄处施加NPA,“-”表示未进行该处理)。据图分析,授粉后在花柄处施加NPA导致番茄不能结实的原因是:___

(13)在农业生产中,有人质疑生长素类似物的使用会导致儿童性早熟。请说出你对此看法的观点并说明理由___
2024-05-30更新 | 42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华东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5月月考生物试题
7 . 图1为人体免疫系统对肿瘤细胞的相关免疫过程,请回答下列问题。

(1)T淋巴细胞起源于___。
A.胸腺B.骨髓C.脾脏D.淋巴结

(2)图中所示的免疫过程属于机体的___(编号选填)
①第一道防线②第二道防线③第三道防线④特异性免疫⑤非特异性免疫⑥体液免疫⑦细胞免疫
(3)图中A细胞的名称是___,B细胞的名称是___,肿瘤细胞在上图中的死亡方式属于___(坏死/凋亡)。
(4)在上述免疫过程中还会产生___细胞,当机体再次接触相同抗原时,它能迅速启动免疫应答,保护机体的健康。
(5)下列关于免疫系统的组成和结构的叙述,正确的是___(多选)。
A.免疫系统是由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和免疫活性物质组成,其中免疫细胞包括T淋巴细胞和 B淋巴细胞两种类型
B.抗原呈递细胞能够摄取和加工处理抗原,并且可以将抗原信息并暴露在细胞表面
C.抗体、细胞因子和溶菌酶等免疫活性物质并不都是由免疫细胞产生,但它们发挥作用的场所都在内环境中
D.免疫系统有免疫防御、免疫自稳和免疫监视的功能,对肿瘤细胞的清除体现了免疫系统的免疫监视功能

(6)研究表明,肿瘤细胞会产生乳酸,这说明肿瘤细胞可以进行___(填写生理过程的名称)获取能量。
(7)为了研究肿瘤细胞分泌的乳酸的作用,研究人员用含有不同浓度乳酸的培养液分别培养细胞毒性T细胞(Tc细胞)和Treg细胞(一种调节性T细胞,可抑制Tc细胞的激活和增殖),一段时间后检测细胞增殖情况,结果如图2(细胞分裂指数越高表示增殖能力越强)。结果表明,肿瘤细胞通过分泌乳酸可实现免疫逃逸,其主要机理是___

2024-05-30更新 | 46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华东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5月月考生物试题
8 . 下列有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
 实验材料实验过程实验结果与结论
AR型和S型肺炎双球菌将R型活菌与S型菌的DNA与DNA水解酶混合培养只生长R型菌,说明DNA被水解后,就失去遗传效应。
B噬菌体和大肠杆菌用含35S标记的噬菌体去感染普通的大肠杆菌,短时间保温离心获得的上清液中的放射性很高,说明DNA是遗传物质。
C烟草花叶病毒和烟草用从烟草花叶病毒分离出的RNA侵染烟草烟草感染出现病斑,说明烟草花叶病毒的RNA可能是遗传物质。
D大肠杆菌将已用15N标记DNA的大肠杆菌培养在普通(14N)培养基中经三次分裂后,含15N的DNA占DNA总数的1/4,说明DNA分子的复制方式是半保留复制
A.AB.BC.CD.D
2024-05-26更新 | 263次组卷 | 68卷引用:上海市华东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12月月考生物试题
9 . 细胞不仅是构成生物体的基本单位,也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图1为细胞合成、分泌有关物质的模式图;图2为物质跨膜运输的示意图。据图回答以下问题:

(1)图1中具有双层膜的结构是___(填写编号);组成⑧质膜的主要成分是___
(2)若图1细胞为胰岛细胞,其分泌物通过运输到达靶细胞,与靶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引起靶细胞的生理活动发生变化。此过程体现了质膜具有的功能是___。
A.保护细胞内部B.物质运输
C.信息交流D.一定的流动性
(3)下列可能属于图1中⑦物质成分的有___(多选)。
A.抗体B.胰岛素
C.唾液淀粉酶D.胃蛋白酶
(4)在电子显微镜下,图1中的细胞和大肠杆菌细胞中都能被观察到的结构是___。
A.核糖体B.高尔基体C.内质网D.线粒体
(5)图2表示图1中⑧的亚显微结构,其中a和b为两种运输物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___(多选)。
A.I侧是细胞质膜的外侧
B.①由蛋白质与多糖结合成
C.物质a可以表示气体小分子
D.物质b的跨膜方式是主动运输
(6)许多海藻细胞内碘离子浓度比海水中碘离子浓度约高200万倍,但海藻细胞仍然从海水中摄入碘离子。碘离子进入海藻细胞的方式___。
A.自由扩散B.协助扩散
C.主动运输D.胞吞胞吐
(7)若图1细胞为动物乳腺细胞,请表述该细胞从合成乳清蛋白到分泌的具体过程:___
2024-05-22更新 | 41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黄浦区大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3月学情调研生物考试 
10 . 光合作用是生物体对太阳能的利用过程,是地球上所有生物体生存的基础,它是地球上最伟大的化学反应。下图为植物细胞光合作用的过程,据图回答问题:

(1)图中C表示的是___;F表示的是___;阶段Ⅱ的名称是___,发生的场所是___
(2)叶绿体中能吸收光能的色素是___(多选)。
A.胡萝卜素B.叶黄素
C.叶绿素aD.叶绿素b

(3)利用聚酰胺薄膜层析分离叶绿体色素时,聚酰胺薄膜最上端的色素名称和颜色分别是___。
A.叶绿素a、蓝绿色B.叶绿素b、黄绿色
C.胡萝卜素、橙黄色D.叶黄素、黄色

(4)光合作用过程中,电子的最终来源是___;图中阶段Ⅰ所示过程中能量变化是___
(5)图中B通过ATP合酶进入到叶绿体基质中的运输方式是___。
A.自由扩散B.协助扩散
C.主动运输D.胞吞胞吐

(6)图中A从产生部位进入临近细胞内,需要经过___层膜。
(7)下图表示某种植物光照强度与光合作用强度的关系。P点的生物学含义是___。

A.无光合作用,有呼吸作用
B.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达到动态平衡
C.无呼吸作用,有光合作用
D.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都不进行

(8)将植物栽培在适宜的光照、温度和CO2充足的条件下。如果将环境中CO2含量突然降低至极低水平,此时叶肉细胞的三碳化合物(C3)、五碳糖和ATP含量的变化情况是___。
A.上升、下降、上升B.下降、上升、下降
C.下降、上升、上升D.上升、下降、下降

(9)炎热的夏季中午,植物光合作用强度曲线图如图所示。圆圈中出现的现象,称为植物的“午休”现象,请解释该现象出现的原因:___

2024-05-22更新 | 79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黄浦区大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3月学情调研生物考试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