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生物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6585 道试题
1 . 研究人员用同种小鼠进行了某中药制剂、四环素(一种抗生素)对肝脏脂肪含量影响的实验。实验设计和结果如下表所示(中药制剂和四环素都用生理盐水溶解),请据表分析回答:
组别除每天喂养相同的饲料外,进行如下处理在第11天测量并计算每组小鼠肝脏脂肪的平均含量(mmol/L)
连续11天每天喂下列试剂同时第8天至第11天每天腹腔注射下列物质 
甲组等体积生理盐水等体积生理盐水0.49
乙组等体积生理盐水0.025 mmol四环素6.51
丙组中药制剂(0.05 g)0.025 mmol四环素4.74
丁组中药制剂(0.10 g)0.025 mmol四环素4.52
戊组中药制剂(0.15 g)0.025 mmol四环素4.10

(1)若要观察小鼠皮下脂肪细胞中的脂肪颗粒,可用__________染色。
(2)现有健康的体重相近、发育状况相同的雌雄小鼠各100只,按上表的实验设计应如何对这些小鼠进行分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甲组和乙组对照可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上表实验结果可初步说明该中药制剂能对小鼠起什么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研究人员认为,还需要观察中药制剂对小鼠(没有注射四环素)肝脏脂肪含量的影响。请完善实验设计并回答问题:
Ⅰ.实验步骤:
①步骤一:按上表所示的实验设计的要求增加3组小鼠,并编号。
②步骤二:这3组小鼠除每天喂养相同的饲料外,每天还需分别喂_____________,共11天。同时在第8至11天注射等量生理盐水,保持其他条件适宜且相同。
③步骤三:测量并统计实验结果。
Ⅱ.讨论:
①将得到的实验结果与上表的________组的结果进行对照,然后得出结论。
②步骤二中需要“保持其他条件适宜且相同”,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 材料一:自花传粉是两性花的花粉落到同一朵花的雌蕊柱头上的过程,也叫自交。自然界中自花传粉的植物比较少,如大麦、小麦、大豆、稻子、豌豆、拟南芥等。在这类植物中,有的花不待花苞张开,就已经完成了受精作用,这种现象称为闭花传粉和闭花受精现象,如豌豆花便是典型的闭花受精植物。
材料二:异花传粉是一朵花的花粉落到另一朵花的柱头上的现象。自然界多数植物是异花传粉,雌雄同株常见的有玉米、南瓜、黄瓜、西瓜等,雌雄异株常见的有菠菜、大麻、银杏、猕猴桃等。
材料三:果蝇是生物学研究中最重要的模式生物之一,黑腹果蝇是双翅目昆虫,生活史短,易饲养,繁殖快,染色体少,突变型多,个体小,是一种很好的遗传学实验材料。20世纪初,摩尔根选择黑腹果蝇作为研究对象,通过简单的杂交及子代表型计数的方法,建立了遗传的染色体理论,奠定经典遗传学的基础并开创利用果蝇作为模式生物的先河。
(1)下列关于人工异花传粉的叙述错误的是___________
A.两朵花之间的传粉过程叫作异花传粉
B.不同植物的花进行异花传粉时,供应花粉的植株叫作父本
C.豌豆属于自花传粉、闭花授粉植物,所以用其做人工异花传粉实验不需要套袋
D.孟德尔在做杂交实验时,先去除未成熟花的全部雄蕊,该过程叫作去雄
(2)玉米是雌雄同株异花植物,采用A、B两株玉米进行如图所示的遗传实验。图中四个实验中涉及到的传粉方式有__________
A.自花传粉B.异花传粉
C.自花传粉和异花传粉D.自花传粉和闭花授粉
(3)果蝇的灰身(B)对黑身(b)为显性,基因B、b位于常染色体上。现有若干只杂合的灰身果蝇与黑身果蝇杂交得到F1。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统计F1果蝇的数量,发现灰身∶黑身≈1∶1,出现该比例所需要的条件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出两点即可)等。
②一灰身果蝇(甲)与多只黑身果蝇杂交,每一次杂交产生的子代果蝇均表现为灰身∶黑身=5∶1,检查后发现甲多了一条染色体,则甲的基因型是______。让甲与正常的杂合的灰身果蝇杂交,理论上子代果蝇的表型及比例是________
③果蝇增加或缺失一条Ⅳ号染色体都能存活,而缺失两条则不能存活。请以F1中出现的Ⅳ号染色体缺失的灰身雌雄果蝇为材料,设计杂交实验来确定基因B、b是否位于Ⅳ号染色体上(要求写出杂交组合及预期结果)。
杂交组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预期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22-10-05更新 | 784次组卷 | 3卷引用:1.1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拓展版)
3 . 回答下列有关生物进化和生物多样性的问题。
材料一:某种蛾易被蝙蝠捕食,千百万年之后,当此种蛾中的一部分感受到蝙蝠的超声波时,便会运用复杂的飞行模式追脱危险,其身体也发生了一些其他改变,当人工使变化后的蛾与祖先蛾交配后,产出的受精卵不具有生命力。
材料二:蛙是幼体生活于水中,成体可生活于水中或陆地的动物,由此剧烈的地质变化,使某种蛙生活的水体分开,蛙被隔离为两个种群,千百万年之后,这两个种群不能自然交配。
(1)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是________
(2)这两则材料中发生的相似事件是________
A.适应辐射     B.地理隔离     C.生存竞争     D.生殖隔离
(3)在材料一中,蛾的复杂飞行模式的形成是________的结果。
(4)在材料二中,若发生剧烈的地质变化后,其中一个蛙种群生活的水体逐渐干涸,种群中个体数减少,导致该种群的________变小.下表为V基因在种群A和B中的基因型个体数。

基因型

A种群(个)

B种群(个)

VaVb

200

0

VaVa

50

0

VbVc

100

200

VcVc

150

50

VaVc

100

80


(5)Va在A种群中的频率为__________
(6)就V基因而言,比较A种群和B种群的遗传多样性,并利用表中数据陈述判断依据________________
2020-12-26更新 | 96次组卷 | 2卷引用:第6章 生物的进化
4 . 某中学的两个生物兴趣小组用牵牛花(二倍体)做杂交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

组别

父本

母本

子一代

第1组

一株红花

一株红花

299株红花、102株蓝花

第2组

一株蓝花

一株蓝花

红花、蓝花(没有意识到要统计数量比)

(1)若花色遗传仅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能否根据两组同学的实验结果判断显隐性?__________________
(2)两组同学经过交流后,对该现象提出了两种可能的假说。
假说一:花色性状由三个等位基因(A+、A、a)控制,其中A决定蓝色,A+和a都决定红色,A+相对于A、a是显性,A相对于a是显性。若该假说正确,则第2组同学实验所得子一代中红花:蓝花=____________
假说二:花色性状由三个等位基因(A、a1、a2)控制,只有a1、a2同时存在时,才会表现为蓝色,其他情况均为红色, A相对于a1、a2为显性。若该假说正确,则第1组同学所用的亲代红花的基因型组合方式为____________
(3)为了进一步探究两种假设的合理性,第2组同学将F1中的蓝花植株自交得F2,并统计所有F2的花色及数量比。
若F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支持假说一;
若F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支持假说二。
(4)以上同学们探索牵牛花花色遗传方式的思路在科学研究中被称为___________________法。
5 . 牵牛花的花色由一对等位基因R、r控制;叶的形态由另一对等位基因W、w控制,这两对相对性状独立遗传。下表是三组不同的亲本杂交的结果。请据表回答:

组合

亲本表现性

子代表现型和植株数目

红色阔叶

红色窄叶

白色阔叶

白色窄叶

白色阔叶×红色窄叶

403

0

397

0

红色窄叶×红色窄叶

0

430

0

140

白色阔叶×红色窄叶

413

0

0

0


(1)根据哪个组合能够判断上述两对相对性状的显隐性关系?_____________
(2)杂交组合一产生的红色阔叶与白色阔叶再杂交,得到双隐性纯合子的概率是_____________,双显性纯合子的概率是_____________
(3)杂交组合二产生的红色窄叶的基因型是_____________
(4)杂交组合三的后代红色阔叶,让它进行测交,其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是____________。F1自交产生的子二代中杂合子占____________;和亲本相比,重组类型(指表现型)所占的比例是____________
18-19高一·全国·课时练习
非选择题-实验题 | 适中(0.65) |
6 . 生物体的长大是靠细胞数量增多,细胞体积增大来实现的。但是细胞不能无限增大。在 “细胞大小与物质运输的关系”的实验中,用含酚酞的琼脂块代表细胞,探究细胞的表面积与体积之比与物质运输效率的关系。
(一)方法步骤如下:
(1)用小刀将含酚酞的琼脂块切成三块同样大小边长为3cm的立方体,编号1、2、3。
(2)将以上三块琼脂块样品,浸入0.1%、0.2%、0.3%的NaOH溶液中,处理10分钟。
(3)浸泡期间不要用勺子翻动琼脂块和挖动其表面。
(4)戴上手套,取出琼脂块样品,吸干浮液后,分别将每一样品切成两半,观察切面,测量每一切面上NaOH扩散深度,记录结果并分析。
请找出实验中错误之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分析结果:某同学通过实验计算出样品相关数据填入下表:
琼脂块样品表面积(cm2)体积(cm3)比值(表面积:体积)
1号54272: 1
2号2483: 1
3号616: 1

(1)据表回答:三个样品中NaOH的扩散深度如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NaOH扩散的体积与整个琼脂块的体积之比随着琼脂块的增大________________。由此可反映出细胞大小与物质运输的关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20-01-28更新 | 133次组卷 | 1卷引用:4.1.1 细胞通过分裂增殖 练习(1)(浙科版2019新教材)
7 . 阅读下面材料回答有关生物进化和生物多样性的问题。(每空1分,共7分)
材料一  某种蛾易被蝙蝠捕食,千百万年之后,此种蛾中的一部分当感受到蝙蝠的超声波时,便会运用复杂的飞行模式逃脱危险,其身体也发生了一些改变。人为使变化后的蛾与祖先蛾交配后,产出的受精卵不具有生命力。
材料二  蛙是幼体生活于水中,成体可生活于水中或陆地的动物。由于剧烈的地质变化,使某种蛙生活的水体分开,蛙被隔离为两个种群。千百万年之后,这两个种群不能自然交配。
依据以上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材料一中,蛾复杂飞行模式的形成是__________________的结果。
(2)材料二中的这两个种群是否已经进化为两个不同的物种?__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
(3)下表为某基因在种群A和B中的基因型个体数。

基因型

A种群(个)

B种群(个)

XDXD

200

0

XDXd

50

160

XdXd

100

200

XDY

180

0

XdY

170

270

①计算D基因在A种群中的频率为___________。你认为造成B种群的基因型分布最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就D基因而言,A种群的遗传多样性________(填“大于”“等于”或“小于”)B种群的遗传多样性,并利用表中数据陈述判断依据___________________
8 . 感知外界环境中潜在的危险信息,快速躲避天敌并作出最适宜的防御反应是动物生存所需具备的重要能力。为探究本能恐惧内在的大脑运作机制,研究人员开展了如下实验。
(1)将小鼠置于如下图的装置中,用黑色圆盘在小鼠的上视野产生阴影模拟小鼠被上空中的天敌(如老鹰)捕食的场景,阴影刺激了小鼠视网膜,引起视神经细胞产生_________,传至末梢,释放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上的_________,最终诱发小鼠产生逃跑至遮蔽物中的防御行为,该过程的结构基础是_________

(2)研究人员利用相关技术记录脑内腹侧被盖区(VTA)GABA能神经元的激活程度(结果如下图),研究人员推测阴影刺激通过激活VTA区GABA能神经元进而诱发小鼠逃跑行为,做出该推测的依据是_________

(3)研究人员将光敏感的通道蛋白特异性表达在某一特定类型的神经元中,并通过特定波长的光刺激来调控神经元活动。
当蓝光刺激光敏蛋白C时,会导致Na+内流使所在神经元兴奋,当黄光刺激光敏蛋白N时,会导致Cl-内流使所在神经元_________。应用此技术设计实验进一步证实了VTA区GABA能神经元激活是诱发小鼠逃跑行为的必要条件。请从A~H中选择合适的选项填入表,将实验组的实验方案及相应结果补充完整(请在答题卡上相应位置填写字母)。

分组

实验动物

实验条件

实验结果

实验组一

______

黄光、②_____

______

实验组二

VTA区GABA能神经元表达光敏蛋白C的小鼠

___、⑤_____

_____


A.VTA区GABA能神经元表达光敏蛋白C的小鼠B.VTA区GABA能神经元表达光敏蛋白N的小鼠C.阴影刺激        D.无阴影刺激E.黄光          F.蓝光G.未见逃跑行为        H.迅速逃跑躲避
(4)科研人员对单次上视野阴影刺激诱发本能恐惧反应的小鼠展开进一步研究。对小鼠给予了连续性重复视觉危险刺激后,发现一部分小鼠逐渐“适应”,其本能恐惧反应被削弱;而另一部分小鼠则始终表现为“非适应”行为,表现出逃跑反应。针对上述“二态型”行为表征,请提出一个可以进一步研究的问题___
2023-01-05更新 | 553次组卷 | 3卷引用:2.3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拓展版)
9 . 豌豆的紫花与白花是一对相对性状,由一对等位基因A、a控制,表为严格人工授粉条件下两组豌豆杂交实验的结果。

组合

亲本表现型

F1表现型和植株数目

紫花

白花

紫花×白花

503

497

紫花×白花

807

0

紫花×紫花

1240

420

(1)根据表实验数据可推知,组合一和组合二中紫花亲本的基因型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组合一实验的目的是测定亲本中__________性状个体的基因型,此类杂交实验在经典遗传学上被称为_____________
(3)组合一的F1中,自交后代中理论上不会出现性状分离的个体有____________株。
(4)组合三的F1植株中,杂合体约占______
10 . 癌症是当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重大疾病。研究人员利用与癌细胞在某些方面具有相似性的诱导多能干细胞(iPSC)进行了抗肿瘤的免疫学研究。
(1)癌细胞具有无限___________的特点。当体内出现癌细胞时,可激发机体的_________系统发挥清除作用。
(2)研究人员进行的系列实验如下:
免疫组小鼠:每周注射1次含失去增殖活性的iPSC悬液,连续4周;
空白组小鼠:每周注射1次不含失去增殖活性的iPSC的缓冲液,连续4周。
实验一:取免疫组和空白组小鼠的血清分别与iPSC、DB7(一种癌细胞)和MEF(一种正常体细胞)混合,检测三种细胞与血清中抗体的结合率,结果见下表。
细胞与抗体的结合率(%)细胞iPSCDB7MEF
血清
免疫组77828
空白组1089
①比较表中iPSC与两组小鼠血清作用的结果可知,免疫组的数值明显________空白组的数值,说明iPSC刺激小鼠产生了特异性抗体。
②表中DB7和iPSC与免疫组小鼠血清作用后的检测数据无明显差异,说明DB7有____________
③综合表中全部数据,实验结果表明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二:给免疫组和空白组小鼠皮下注射DB7,一周后皮下形成肿瘤。随后空白组小鼠肿瘤体积逐渐增大,免疫组小鼠肿瘤体积逐渐缩小。由此推测:iPSC还能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抗肿瘤的___________免疫。
(3)研究人员另取小鼠进行实验,验证了上述推测。下图为实验组的实验过程及结果示意图。请在下图中选择A或B填入④处,从C~F中选择字母填入①~③处。

(4)该系列研究潜在的应用前景是iPSC可以用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