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生物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6585 道试题
1 . 感知外界环境中潜在的危险信息,快速躲避天敌并作出最适宜的防御反应是动物生存所需具备的重要能力。为探究本能恐惧内在的大脑运作机制,研究人员开展了如下实验。
(1)将小鼠置于如下图的装置中,用黑色圆盘在小鼠的上视野产生阴影模拟小鼠被上空中的天敌(如老鹰)捕食的场景,阴影刺激了小鼠视网膜,引起视神经细胞产生_________,传至末梢,释放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上的_________,最终诱发小鼠产生逃跑至遮蔽物中的防御行为,该过程的结构基础是_________

(2)研究人员利用相关技术记录脑内腹侧被盖区(VTA)GABA能神经元的激活程度(结果如下图),研究人员推测阴影刺激通过激活VTA区GABA能神经元进而诱发小鼠逃跑行为,做出该推测的依据是_________

(3)研究人员将光敏感的通道蛋白特异性表达在某一特定类型的神经元中,并通过特定波长的光刺激来调控神经元活动。
当蓝光刺激光敏蛋白C时,会导致Na+内流使所在神经元兴奋,当黄光刺激光敏蛋白N时,会导致Cl-内流使所在神经元_________。应用此技术设计实验进一步证实了VTA区GABA能神经元激活是诱发小鼠逃跑行为的必要条件。请从A~H中选择合适的选项填入表,将实验组的实验方案及相应结果补充完整(请在答题卡上相应位置填写字母)。

分组

实验动物

实验条件

实验结果

实验组一

______

黄光、②_____

______

实验组二

VTA区GABA能神经元表达光敏蛋白C的小鼠

___、⑤_____

_____


A.VTA区GABA能神经元表达光敏蛋白C的小鼠B.VTA区GABA能神经元表达光敏蛋白N的小鼠C.阴影刺激        D.无阴影刺激E.黄光          F.蓝光G.未见逃跑行为        H.迅速逃跑躲避
(4)科研人员对单次上视野阴影刺激诱发本能恐惧反应的小鼠展开进一步研究。对小鼠给予了连续性重复视觉危险刺激后,发现一部分小鼠逐渐“适应”,其本能恐惧反应被削弱;而另一部分小鼠则始终表现为“非适应”行为,表现出逃跑反应。针对上述“二态型”行为表征,请提出一个可以进一步研究的问题___
2023-01-05更新 | 553次组卷 | 3卷引用:2.3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拓展版)
2 . 某兴趣小组在科研部门的协助下进行了下列相关实验:取甲(雄蕊异常,雌蕊正常,表现为雄性不育)、乙(可育)两个品种的水稻进行相关实验,实验过程和结果如下表所示。已知水稻雄性育性由等位基因A/a控制,A对a完全显性,B基因会抑制不育基因的表达,反转为可育。

P

F1

F1个体自交单株收获,种植并统计F2表现型

甲与乙杂交

全部可育

一半全部可育

另一半可育株∶雄性不育株=13∶3

(1)控制水稻雄性不育的基因是_______________,甲、乙的基因型分别为__________。利用雄性不育植株培育杂交水稻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_,大大减轻了杂交操作的工作量。
(2)F2中可育株的基因型共有__________种。
(3)若要利用F2中的两种可育株杂交,使后代雄性不育株的比例最高,则双亲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
(4)现有一雄性不育水稻丙及各种基因型的可育水稻,为确定水稻丙的基因型。将水稻丙与基因型为aabb的可育水稻杂交,观察后代植株的育性;预期结果及结论:若后代全是__________,则丙的基因型为AAbb;若后代可育株∶雄性不育株=________,则丙的基因型为Aabb。
3 . 豌豆的紫花与白花是一对相对性状,由一对等位基因A、a控制,表为严格人工授粉条件下两组豌豆杂交实验的结果。

组合

亲本表现型

F1表现型和植株数目

紫花

白花

紫花×白花

503

497

紫花×白花

807

0

紫花×紫花

1240

420

(1)根据表实验数据可推知,组合一和组合二中紫花亲本的基因型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组合一实验的目的是测定亲本中__________性状个体的基因型,此类杂交实验在经典遗传学上被称为_____________
(3)组合一的F1中,自交后代中理论上不会出现性状分离的个体有____________株。
(4)组合三的F1植株中,杂合体约占______
4 . 下图是从土壤中筛选细菌的过程。请回答下列问题:
   
(1)土壤中存在能分解尿素的细菌,这些细菌中产生的_______催化尿素分解成NH3和CO2。某同学配置以下的培养基成分:葡萄糖10.0g、蛋白胨5.0g、KH2PO41.4g、Na2HPO42.1g、尿素1.0g、琼脂15.0g、H2O(定容至1L)。分析培养基的成分可知,上述培养基_______(填“能”或“不能”)用于分离出能分解尿素的细菌,理由是_______,鉴别培养基还需添加_______作指示剂。
(2)在向培养基接种土壤稀释液中微生物时,最常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对培养基进行灭菌处理时,应采用_______法。
(3)若在3个细菌培养基平板上均接种稀释倍数为105的土壤样品0.1mL,培养一段时间,平板上菌落数分别为35个、33个、34个,则可推测每克土壤样品中的细菌数为_______个。运用这种方法统计的结果往往较实际值_______(填“偏大”或“偏小”),原因是_______
(4)另一小组的同学为从富含纤维素的土壤中分离获得纤维素分解菌的单菌落,设计了甲乙两种培养基(成分见下表)

酵母膏

无机盐

淀粉

纤维素粉

琼脂

刚果红

培养基甲

培养基乙

注:“+”表示有,“一”表示无
据表判断,培养基甲_______(填“能”或“不能”)用于分离和鉴别纤维素分解菌;培养基乙_______(填“能”或“不能”)分离和鉴别纤维素分解菌。
非选择题-实验题 | 较易(0.85) |
名校
5 . 下表是大豆的花色四个组合的遗传实验结果。若控制花色的遗传因子用D、d来表示,请分析表格回答问题:
组合亲本表现型F1的表现型和植株数目

紫花

白花

紫花×白花       405       411
白花×白花        0       820
紫花×紫花       1240       413

(1)组合一中亲本基因型:紫花______,白花______
(2)表中能判断显隐性的关系的杂交组合是______
(3)组合一的交配类型是______
(4)组合三中的F1显性类型植株中,杂合子所占比例为______________
(5)请写出组合一的遗传图解:_________
6 . 糖尿病是一种慢性代谢性疾病。胰岛素是降血糖的常见药物,下图1为胰岛素降低血糖的作用机理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胰岛素受体是一种酪氨酸激酶。图1中,当胰岛素与靶细胞膜上胰岛素受体的________亚基结合后,可激活受体酪氨酸激酶,催化IRS-1酪氨酸(Tyr)残基被________而激活,进而发挥作用。
(2)激活后的IRS-1可经过细胞内信号转导,通过促进过程①将含有GLUT4的囊泡与细胞膜融合以促进葡萄糖通过____________方式进入组织细胞,同时可促进过程②中葡萄糖氧化分解、____________
(3)引发糖尿病的原因有多种。某种糖尿病是因图1中过程①受阻所致,试分析图2中磺脲类降糖药物是否是治疗该种糖尿病的最佳用药,并说明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受到自由基攻击造成损伤后,胰岛B细胞中的胰岛素转录激活因子PDX-1的表达量会降低,进而引发糖尿病。研究发现,玫瑰花提取物有控制糖尿病及抑制并发症的作用,为研究其抗糖尿病的机制,科研工作者开展了以下实验:
实验一 实验材料:肠提取物(含α-葡萄糖苷酶,能促进小肠麦芽糖等寡糖水解)、玫瑰花水提取物(Ms)母液、玫瑰花醇提取物(Mc)母液、阿卡波糖(一种治疗糖尿病的药物)、磷酸盐缓冲液(pH 6.8)

实验步骤目的

简要操作过程

处理肠提取物

取50 μL肠提取物加入磷酸盐缓冲液,37℃水浴温孵10 min

处理玫瑰花提取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设置对照组和实验组

实验组:向处理后的肠提取液中分别加入等量不同浓度的Ms、Mc稀释液
对照组1:向处理后的肠提取液中加入等量相应浓度的阿卡波糖溶液;
对照组2:②_____________________

测定分析

样品溶液置于96孔板中用酶标仪于405 nm处测定吸光度,每组反应平行进行3次。计算不同组对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率,绘制曲线(如图)
本实验结果表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二 研究者每天对部分糖尿病模型鼠灌胃Mc提取物,7天后检测胰腺细胞相关物质的分泌量并制成表格如下(表中SOD为超氧化物歧化酶,可清除自由基):

组别

Mc提取物/(mg/kg)

SOD/相对含量

PDX-1基因的表达量/相对含量

胰岛素/相对含量

组1

0.75±0.04

2.15±0.16

4.96±0.10

组2

5

0.91±0.13

2.56±0.23

6.60±0.47

请根据上述数据,对该表命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
非选择题-解答题 | 较易(0.85) |
7 . 阅读下列两段材料,回答有关问题:
材料一   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主要有20多种,其中有些含量较多,有些含量较少。下表表示玉米植株和人体内含量较多的化学元素的种类,以及各种元素的含量(占细胞干重的质量分数)。

元素

玉米内的元素含量/%

人体内的元素含量/%

O

44.43

14.62

C

43.75

55.99

H

6.24

7.46

N

1.46

9.33

Ca

0.23

4.97

P

0.20

3.11

Mg

0.18

0.16

S

0.17

0.78


材料二   在空气中,已知含量最高的是氮气(78%),其次是氧气(21%),再次是二氧化碳、惰性气体等。在地壳中,化学元素列前四位的依次是O(48.60%)、Si(26.30%)、Al(7.73%)、Fe(4.75%)。
(1)人和玉米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四种化学元素是___________
(2)从表中可以看出,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的种类是___________的,但同一种元素在不同生物体中的含量以及在同一种生物体内不同化学元素的含量___________
(3)根据以上材料,我们可以推知,没有一种化学元素是生物界所特有的。所以,生物界与非生物界具有___________性;从上述材料我们也可以看出,各种化学元素在生物体和在无机自然界中的含量相差很大,说明生物界与非生物界也具有___________性。
2020-10-11更新 | 103次组卷 | 1卷引用:第一节 水和无机盐是构成细胞的重要无机物
8 . 科研人员以某植物幼苗为材料,施以不同量的氮肥,探究氮素水平对光合作用的影响,下表为测定的最大表观光合速率时对应的各组数据(气孔导度:气孔张开的程度)

组别

氮素水平(mmol·L-1

叶绿素含量(μg·g)

气孔导度(mmol·m-2·s-1

胞间CO2浓度(μL·L-1

表观光合速率(μmol·m-2·s-1

A

5

86

0.68

308

19.4

B

10

99

0.78

304

20.7

C

15

103

0.85

301

21.4

请回答:
(1)本实验的可变因素是______,据表可知,本实验中,表观光合速率是通过测定______CO2的吸收量来表示,当达到最大表观光合速率时,叶肉细胞中CO2的来源是______
(2)在光合作用过程中,光反应发生的场所是______,其产生的NADPH为三碳酸的还原提供______。离开卡尔文循环的三碳糖在叶绿体内作为原料用于______的合成。若在叶绿体外形成1分子蔗糖,则该细胞产生了______分子三碳酸。
(3)根据实验数据分析,提高氮素水平,表观光合速率增加,推测原因可能是氮含量增加引起______,对可见光的吸收能力增强;A组的表观光合速率较B、C组低,气孔导度______(填“是”或“不是”)导致这种变化的主要因素,原因是______
2023-02-03更新 | 430次组卷 | 2卷引用:第5章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A卷
9 . 植物的根与茎分别具有正向重力性和负向重力性的特性,这与重力影响植物体内生长素的重新分布有关。
实验一:将植物幼苗分成甲、乙两组。将甲组幼苗根的前端中央插入一片薄云母片。
提示:云母片不影响植物生长,但生长素不能透过。将两组幼苗水平放置培养一段时间后,记录两组幼苗的生长情况,如下图所示。

(1)根据上述实验结果得出的实验结论是_____
(2)图乙所示幼苗的幼茎和幼根近地侧的生长素浓度都比远地侧高,但两者所发生的反应却不相同,这是因为______
实验二 :植物开花受开花激素的影响。下图所示为光周期(日照长短)诱导植物开花激素的产生以及影响开花的实验,图中植物去掉了顶端的全部叶子,AD植物分别接受长日照、短日照,BC植物方框内为受短日照处理的部分。

(3)对照实验A、D可说明该植物属于_____(填“长日”或“短日”)植物。
(4)根据B、C实验,填写实验报告表中的有关内容。
测试项目结果分析
感受光周期的部位是(叶、顶端)_____
接受诱导产生开花激素的部位是(叶、顶端)_____
开花激素作用的部位是(叶、顶端)_____
(5)依据以上所有实验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
(6)借鉴“生长素的发现”的科学实验方法,设计一个简单的模拟实验,证明B株产生的开花激素可使A株条件下的同种植物开花。
第一步:切去一小段B株带叶枝条放置在琼脂块上一段时间。
第二步:_____________
预期结果:____________
对照实验:_____________
预期结果:____________
2023-04-27更新 | 156次组卷 | 4卷引用:5.3 植物对多种环境信号做出反应同步练习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生物浙科版选择性必修1
10 . 铁皮石斛具有良好的药用和保健价值,资源濒危、价格昂贵。常见的石斛属植物有十多种,市场上有人用其他近缘物种假冒铁皮石斛。质检人员从市场上抽检部分商品,对这类植物中较为稳定的“matK 基因”进行序列分析,得到四种碱基含量如下表。请回答问题:

组别

matK基因中碱基含量(%)

T

C

A

G

样品1

37.4

17.4

29.5

15.7

样品2

37.5

17.1

29.8

15.6

样品3

37.6

16.9

30.0

15.5

样品4

37.3

17.4

29.6

15.7

铁皮石斛

37.5

17.1

29.8

15.6

(1)据表可知,质检人员检测的是该基因的______(“双链”或“一条单链”),判断的理由是______
(2)与铁皮石斛的 matK 基因中碱基含量比较,能初步确定抽检样品中______为“假冒品”。
(3)仅依据上述信息,质检人员还无法判断样品 2 一定是铁皮石斛,理由是______。已知铁皮石斛 matK 基因中第 1015 个碱基为 T,若样品 2 在多次随机抽检中该位点均为 C,则______(“可以”或“不能”)判断样品 2不是铁皮石斛;若样品 2 在多次随机抽检中该位点均为T,则______(“可以”或“不能”)判断样品 2一定是铁皮石斛。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