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生物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664 道试题
1 . 某昆虫的性别决定方式为XY型,决定体色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其中灰身(A)对黑身(a)为显性;决定刚毛形态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其中直毛(B)对分叉毛(b)为显性。偶然从该昆虫的黑身分叉毛群体中筛选到一只雌性的灰身分叉毛突变体。回答下列问题:
(1)研究发现,黑身a基因的编码区插人了一个DNA片段引起编码序列错位,导致转录后的mRNA提前出现__________,使得合成的蛋白质中氨基酸序列变短而影响性状表达,最终表现为灰身分叉毛突变体。
(2)推测偶然筛选到的这只雌性灰身分叉毛突变体的基因型可能有__________种。将此突变体与黑身直毛雄性个体杂交(假设个体生殖力及存活率相同),子一代群体中有灰身和黑身且比例相等,推测该突变体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子一代群体基因型及比例为__________
(3)若上述子一代随机交配获得子二代,则子二代中出现黑身直毛的概率为__________
7日内更新 | 15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河南省安阳市高三下学期第三次模拟考试理科综合试题-高中生物
2 . 据世界卫生组织(WHO)调查报告显示,抑郁症已成为世界上第二大致残性疾病,患者主要表现为意志活动减退、认知功能损害等症状。为了给临床治疗抑郁症提供新的思路,科研团队探究了持续4周的高强度间歇训练(HIIT)运动对小鼠抑郁情绪或行为的影响。将正常小鼠随机均分为3组,采用CUMS造模训练制备抑郁模型小鼠,接着开展了四项动物行为学实验,相关检测结果如表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行为学指标

组别

强迫游泳漂

浮不动时间/s

悬尾不动时间/s

摄食潜伏期/s

糖水偏爱率/%

对照组(基础训练)

142.1

170.6

138.2

87.3

CUMS组(抑郁造模训练)

198.7

206.3

185.4

74.2

CUMS+HIIT组(抑郁

造模训练+HT运动)

148.6

175.8

140.3

85.6

注:强迫游冰漂浮不动时间和悬尾不动时间减少表明实验动物产生了抗抑郁样行为。强迫游水实验是用来测试小鼠抑郁样行为的经典实验之一,悬尾实验是一种用来快速评价抗抑郁药物药效的方法
(1)CUMS即慢性不可预测性温和应激,训练周期内每日随机施用1种不同应激原刺激实验小鼠,如15℃冷水浴10mn、昼夜颠倒24h等。当小鼠受到上述外界刺激时,兴奋会传导至与体温调节和生物节律控制有关的神经中枢即________。机体产生应激反应时,会出现多种神经内分泌变化,如自主神经系统中的________兴奋,心跳加快、血管收缩;肾上腺髓质分泌的________增多,引起警觉、紧张及焦虑等情绪。
(2)情绪是大脑的高级功能之一。当消极情绪达到一定程度时就会产生抑郁,抗抑郁药一般通过作用于突触来影响神经系统的功能,如某些药物可选择性地抑制突触前膜对5-羟色胺的回收,使得突触间隙中________,从而发挥疗效。
(3)分析表中数据,与对照组相比,正常小鼠经CUMS造模训练后在行为学实验中的强迫游泳漂浮不动时间和悬尾不动时间________(填“增加”或“减少”),摄食潜伏期增长,糖水偏爱率减小,说明小鼠表现出明显的抑郁样行为,CUMS抑郁模型建立成功。为使实验设计更加严谨、实验结论更有说服力,可在现有组别的基础上增加的一组实验为________。HIIT运动能够明显改善CUMS训练所引起的小鼠抑郁样行为,依据是________
7日内更新 | 11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河南省安阳市高三下学期第三次模拟考试理科综合试题-高中生物
3 . 黄瓜是重要的温室栽培蔬菜品种,根系分布浅,栽培中常出现的盐渍化环境严重限制了其品质和产量。已有研究表明光质是影响植株生长发育的重要环境因素,为了给高效栽培黄瓜提供理论依据,现开展实验探究低比例的红光和远红光(R/FR)处理对盐胁迫下黄瓜幼苗生长的影响,相关处理及部分结果如图所示。

   

回答下列问题:
(1)光作为一种___________,可影响和调控植物生长发育的全过程。植物体内有吸收红光和远红光的受体蛋白——___________在受到光照射被激活后,其结构会发生变化,通过影响特定基因的表达进而表现出生物学效应。
(2)与对照组相比,盐胁迫处理___________(填“增高”或“降低”)了黄瓜幼苗叶片中的叶绿素含量,推测其可能通过抑制___________阶段进而影响光合作用强度,还可继续检测生理指标___________(答出1点即可)以进一步验证上述推测。
(3)可溶性糖含量主要通过影响细胞内的___________,从而调节细胞吸水或失水。分析结果可知,为了提高黄瓜植株的耐盐性和光合产物积累,在实际生产栽培过程中可采用低比例的红光一远红光处理黄瓜幼苗,其依据是___________
7日内更新 | 14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河南省安阳市高三下学期第三次模拟考试理科综合试题-高中生物
4 . 普通小麦中有高杆抗病(TTRR)和矮杆易感病(ttrr)两个品种,控制两对性状的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实验小组利用不同的方法进行了如下三组实验,请分析回答:

(1)Ⅰ、Ⅱ、Ⅲ三类矮杆抗病植株中,最可能产生不育配子的是_____类。
(2)A、B、C三组方法,利用的原理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最不容易获得矮杆抗病小麦新品种的方法是_____组,原因是_____
(3)通过矮杆抗病Ⅱ获得矮杆抗病小麦新品种的具体操作方法是______。与A组方法相比,B组方法的主要优点是______
(4)在一块高秆(纯合体)小麦田中,发现了一株矮秆小麦。请设计实验方案探究该性状出现的可能的原因(简要写出所用方法、结果和结论)。______
2024-06-14更新 | 31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安阳市林州市林州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6月月考生物试题
5 . 为了快速培育抗某种除草剂的水稻(二倍体),育种工作者综合应用了多种培育种方法,过程如下。请回答问题。
(1)从对该种除草剂敏感的二倍水稻植株上取花药离体培养,诱导成______幼苗,该幼苗不结种子的原因是_____,三倍体无子西瓜、香蕉的果实中没有种子的原因是_____
(2)用射线照射上述幼苗,目的是_____,此种处理因素属于诱发基因突变的______因素,射线能损伤细胞内的______;然后用该除草剂喷洒其幼叶,结果大部分叶片变黄,仅有个别幼叶的小片组织保持绿色,表明这部分组织具有______
(3)取该部分绿色组织再进行组织培养,诱导植株再生后,用秋水仙素处理幼苗,能够抑制_____的形成,导致染色体不能移向细胞的两极,使染色体______,获得纯合______,移栽到大田后,在苗期______鉴定其抗性。
(4)对抗性的遗传基础做一步研究,可以选用抗性植株与______杂交,如果_____,表明抗性是隐性性状。F1自交,若 F2的性状分离比为15(敏感):1(抗性),初步推测_____
2024-06-14更新 | 31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安阳市林州市林州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6月月考生物试题
6 . 大豆蛋白在人体内经消化道中酶的作用后,可形成小肽(短的肽链)。回答下列问题:

氨基酸

密码子

色氨酸

UGG

谷氨酸

GAA、GAG

酪氨酸

UAC、UAU

组氨酸

CAU、CAC

(1)在大豆细胞中,以mRNA为模板合成蛋白质时,除mRNA外还需要其他种类的核酸分子参与,它们是___________
(2)大豆细胞中大多数mRNA和RNA聚合酶从合成部位到执行功能部位需要经过核孔。就细胞核和细胞质这两个部位来说,作为mRNA合成部位的是_____,作为mRNA执行功能部位的是_____;作为RNA聚合酶合成部位的是______,作为RNA聚合酶执行功能部位的是_____
(3)部分氨基酸的密码子如上表所示。若来自大豆的某小肽对应的编码序列为UACGAACAUUGG,则该小肽的氨基酸序列是_____。若该小肽对应的DNA 序列有3处碱基发生了替换,但小肽的氨基酸序列不变,则此时编码小肽的RNA序列为_____
(4)翻译的实质是_____,在基因工程中,一种生物的基因能在另一种生物体内表达的原因是_____
2024-06-14更新 | 25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安阳市林州市林州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6月月考生物试题
7 . 已知甲病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致病基因用A表示,乙病是一种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致病基因用b表示。如图是某家族关于甲病和乙病的遗传系谱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甲、乙均为单基因遗传病,该类遗传病是指受______基因控制的遗传病。
(2)关于甲病和乙病,Ⅲ-1的基因型为_____,Ⅱ-3的基因型为_____
(3)Ⅲ-2与Ⅲ-3婚配后,准备生育后代。
①如果胎儿是男孩,则他同时患甲病和乙病的概率为_____
②Ⅲ-3产前检查时,确定胎儿的基因型为aaXbXbY,胎儿多的一条X染色体来自_____(填“父亲”或“母亲”)。
(4)Ⅲ-4的基因型为aaXBXb的概率为_____。在仅考虑乙病的情况下,如果Ⅲ-1与Ⅲ-4婚配,建议他们生_____(填“男孩”或“女孩”)。
(5)若要调查人群中的遗传病,最好选取群体中发病率较高的_____遗传病,调查遗传病的遗传方式需在______中,写出某种遗传病发病率的计算公式______
2024-06-14更新 | 94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安阳市林州市林州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6月月考生物试题
8 . 亚洲野猫也称“草原斑猫”,属于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生活在亚洲内陆干旱地区。我国新疆和田地区可能是存在亚洲野猫稳定种群的核心区域,科研团队前往当地开展调查研究。回答下列问题:
(1)此次调查主要采取布设红外相机和对野外捡到的粪便进行DNA物种鉴定的方法。与标记重捕法相比,上述两种方法调查野生动物种群数量的优点是______(答出1点即可)。
(2)亚洲野猫常出现于长有灌木和草丛的沙漠和荒漠地带,以塔里木兔、环颈雉等动物为食。在所调查地区人工种植的胡萝卜、红柳等田地里,也有亚洲野猫出现。灌木、草丛和农田可为亚洲野猫提供______,荒漠与农田生物群落在物种组成和群落结构上的共同特点是______。根据题中信息写出一条食物链:______(以文字和箭头的形式)。
(3)亚洲野猫、赤狐、野猪等野生动物均为我国西北地区荒漠生态系统的顶级捕食者。红外相机于不同时间段拍摄到亚洲野猫与赤狐先后在同一区域活动,推测二者的种间关系为______,其活动时间存在差异的原因可能是______。从群落种间关系的角度,分析亚洲野猫作为荒漠顶级捕食者存在的生态学意义为______(答出2点即可)。
9 . 在探索本质的历程中,几个经典实验发挥了重要作用。请回答下列问题。
(一)以下是某同学总结的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步骤。
①在含35S和32P的培养基中培养大肠杆菌→②用上述大肠杆菌培养T2噬菌体,使噬菌体被标记→③把上述被标记的噬菌体与未被标记的大肠杆菌混合→④经过短时间保温后进行离心→⑤分别检测上清液和沉淀物中的放射性
(1)上述步骤存在两处错误,请改正。第一处:____;第二处:____
(2)该实验如果保温时间过长,32P标记噬菌体的一组上清液的放射性会____,沉淀物的放射性会____
(3)两位科学家进行实验时,搅拌不同时间分别检测上清液的放射性,结果如下表。

搅拌持续时间(min)

1

2

3

4

5

上清液35S所占比例(%)

50

70

75

80

80

上清液32P所占比例(%)

21

25

28

30

30

被侵染细菌成活率(%)

100

100

100

100

100

搅拌5min时,被侵染的大肠杆菌成活率为100%,细菌没有被裂解,而上清液中仍有32P放射性出现,说明____
(二)艾弗里的肺炎链球菌转化实验应用了自变量控制中的减法原理。某生物活动小组借鉴该实验来探究H9N6禽流感病毒的遗传物质种类,他们设计了以下实验方案,请对该方案进行补充完善(将答案填在方案后的横线上)。
材料用具:显微注射器,H9N6禽流感病毒的核酸提取液,活鸡胚细胞,DNA酶,RNA酶,生理盐水等。
方法步骤:
(4)取三支相同的试管a、b、c,分别加入等量的病毒核酸提取液,然后在a、b两支试管中分别加入等量的相同浓度的DNA酶、RNA酶,在c试管中加入____。取等量的活鸡胚细胞分成甲、乙、丙三组。用显微注射器分别把第1步处理过的a、b、c三支试管中的核酸提取液等量注入甲、乙、丙三组的活鸡胚细胞中。
(5)把三组活鸡胚细胞放在相同且适宜环境中培养一段时间,然后分别抽样检测细胞中是否有病毒产生。预测实验结果及结论:①____;②____;③若甲、乙、丙三组均有病毒产生,则说明该病毒遗传物质既不是DNA,也不是RNA。
(三)肺炎链球菌分为S型菌和R型菌,加热灭活的S型菌会遗留下完整的细菌DNA的各个片段。下图为肺炎链球菌转化实验的实质,据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6)艾弗里等人选用肺炎链球菌作为实验材料具有的优点有____,在该实验中控制自变量采用的实验原理是____
(7)据图推测S基因的作用是____,作为遗传物质必须具备的特点有____(答出3点)。
2024-04-24更新 | 99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安阳市林州市一中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4月月考生物试题
10 . 发酵食品在我国传统饮食文化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下图为家庭制作果酒、果醋的发酵装置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酿造葡萄酒时,要先冲洗葡萄,再除枝梗,这样操作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对图中装置进行消毒后,再装入葡萄汁进行发酵,不需要向发酵瓶中接种酵母菌,原因是_________
(2)酿葡萄酒时,将发酵装置放在________℃的环境中,每12h拧开气阀b一次的目的是________。装置中d处设计成弯曲形状的目的是__________
(3)酿成葡萄酒后,若要继续酿果醋,需进行的操作有__________
(4)受制作和储存卫生条件的影响,自制的果酒、果醋不能多喝,从成分上分析原因是______
2024-04-04更新 | 43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安阳市林州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月考生物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