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生物的变异与育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254 道试题
1 . 茶树在3000万年前曾发生全基因组重复事件(WGD),WGD 后的植株通过保留、丢失和修饰基因等途径,快速重建二倍体遗传。下图为我国科学家对现存茶树基因组甲基化数据进行检测的部分结果,下列推测错误的是(  )

   

A.据图1可知,碱基序列的高度甲基化使基因的转录水平下调
B.据图2可知,低温胁迫可使茶树植株的抗冻能力增强
C.全基因组重复的最可能原因是茶树发生了染色体数目变异
D.WGD的发生为生物进化提供了遗传材料
2 . 果蝇的翅型有裂翅和非裂翅两种类型,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且裂翅(A)对非裂翅(a)为显性。现用一只裂翅雌蝇与一只非裂翅雄蝇为亲本进行杂交实验,表型及数量如下表所示。

表型

裂翅雌蝇

裂翅雄蝇

非裂翅雌蝇

非裂翅雄蝇

数量/只

102

92

98

109


(1)上述亲本中裂翅果蝇为____________(填“纯合子”或“杂合子”),表型比例与有较大的差异,可能的原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至少填2点)。
(2)某同学依据上述实验结果,认为该等位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请你就上述实验,以遗传图解的方式说明该等位基因也可能位于X染色体上____________
(3)现欲利用上述果蝇进行一次杂交实验,以确定该等位基因是位于常染色体还是X染色体。则亲本可能的表型组合有____________种。
(4)果蝇翅的发育需要经过酶的催化,而酶是在基因控制下合成的。若酶A是基因A控制合成的,在裂翅果蝇的发育过程中有关键作用。酶A正确空间结构的形成依赖于多肽链3号位置和50号位置的赖氨酸和谷氨酸的R基之间形成的离子键,否则会导致酶A无法正常折叠进而使个体表现为非裂翅。通过基因测序发现裂翅果蝇种群中存在三种隐性突变基因,部分碱基序列如图(未显示的碱基没有变化)。

   

①突变基因1、2、3的纯合子中表现为裂翅的是____________,判断依据是______
②如需用杂交的方式判断突变基因3与突变基因1、2的显隐性关系,实验思路为____________
3 . 单细胞生物并没有免疫系统,但是科学家发现细菌中存在消除入侵病毒的功能系统,并发明了基因编辑技术。该系统主要包含单链向导蛋白两个部分,能特异性识别并结合特定的序列,从而引导蛋白到相应位置并剪切,最终实现对靶基因序列的编辑。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蛋白通过切断磷酸二酯键对进行剪切
B.基因编辑技术本质上是对靶基因进行编辑引发染色体结构变异
C.识别序列与链存在的碱基互补配对方式为
D.向导的序列越短,会导致脱靶率越高
4 . 果蝇的红眼(R)对白眼(r)为显性,这对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已知果蝇的性染色体有如下异常情况:(无X染色体)在胚胎期死亡、为可孕雄蝇、(无Y染色体)为不育雄蝇。某红眼雄果蝇与一白眼雌果蝇杂交,子代出现了一只红眼雄果蝇。究其原因,不可能的是(       
A.亲本雄果蝇的初级精母细胞,在减数分裂Ⅰ四分体时期,X和Y染色体片段交换
B.亲本雌果蝇的卵细胞形成过程中,r基因发生了基因突变
C.亲本雄果蝇的次级精母细胞,在减数分裂Ⅱ后期,性染色体未分离
D.亲本雌果蝇产生了不含性染色体的卵细胞,与基因型为的精子结合
5 . 通过精卵结合进行有性生殖的动物,其受精卵中组成中心体的两个中心粒都由精子提供。进行孤雌生殖的动物,在没有精子提供中心粒的情况下,其卵细胞自身能重新形成完整的中心体以完成细胞分裂进而发育为胚胎。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蜜蜂的卵细胞在没有精子提供中心粒的情况下不能发育
B.动物细胞进行有丝分裂时中心粒发出星射线形成纺锤体
C.减数分裂完成时动物的卵细胞可能丢失了自身的中心粒
D.卵细胞自身能否重新形成完整的中心体决定了卵细胞能否分裂进而发育为胚胎
2024-04-13更新 | 4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长寿区长寿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题
6 . 60Co辐射可使部分花粉活力降低, 通过受精过程可诱导卵细胞发育成单倍体幼胚。科研人员利用此原理, 通过下图所示操作培养西葫芦优良品种。

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雌花套袋的目的是防止外来花粉的干扰
B.经②得到的部分幼苗体细胞染色体数目可能与④获得的品种相同
C.④处理可在有丝分裂前期抑制纺锤体的形成
D.③应挑选幼苗中叶片大、茎秆粗壮的个体即为单倍体
7 . 我国科学家利用红鲫鱼(2n=100,RR,字母代表染色体组)与团头鲂(2n=48,BB)进行育种,首次实现在脊椎动物中将不同染色体数目的亲本杂交形成多倍体(如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形成杂交多倍体过程中发生了染色体数目变异
B.杂交种1不育,因此对自然环境中的鱼类资源干扰较小
C.推测杂交种2可能产生了与体细胞染色体数相同的配子
D.杂交种3的获得说明杂交种2与团头鲂不存在生殖隔离
8 . 脊髓性肌萎缩症(SMA)是婴幼儿中常见的致死性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由位于5号染色体上的运动神经元存活基因1(SMN1)突变所致。SMN1的致病性突变包括基因内某段长序列缺失以及微小突变两种类型。未发生长序列缺失的SMN1基因的拷贝数可通过PCR测定,而发生长序列缺失的SMN1基因不能通过PCR扩增得到。SMN1在人群中的拷贝数为0~4个,SMN1拷贝数为0个会导致SMA,基因型表示为“0+0”型;SMN1拷贝数只有1个为杂合缺失携带者,基因型表示为“1+0”型;两条5号染色体上各携带1个SMN1基因型为“1+1”型;2个SMN1位于同一条5号染色体上的杂合缺失携带者,基因型为“2+0”型;携带3~4个拷贝者基因型分别为“2+1”型和“2+2”型。微小突变(表示为1d)是指基因中一个或几个核苷酸发生变化。与SMA有关的部分基因型中SMN1的种类、拷贝数及在染色体上的分布位置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SMN1基因内某段长序列缺失所属变异类型为染色体变异,而微小突变所属变异类型为基因突变
B.SMA患者的2条5号染色体上均没有正常的SMN1基因,而非SMA患者2条5号染色体上各含有1个正常的SMN1基因
C.若一个父母皆正常的SMA患者经检测为两条5号染色体SMN1基因某段长序列都发生了缺失,则其父母的基因型均为“1+0”型
D.若一对夫妇基因型分别为“2+0”型和“1+1d”型,则生一个女儿患病的概率为1/4
9 . 癌细胞即使在氧气充足的条件下也主要依赖无氧呼吸产生ATP,这种现象称为“瓦堡效应”。研究表明,癌细胞和正常分化的细胞在有氧条件下产生的ATP总量没有明显差异,但癌细胞从内环境中摄取并用于细胞呼吸的葡萄糖的量和正常细胞不同。下图是癌细胞在有氧条件下葡萄糖的部分代谢过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癌细胞中丙酮酸转化为乳酸的过程会生成少量的ATP
B.③过程会消耗少量的还原氢,④过程不一定都在生物膜上完成
C.发生“瓦堡效应”的癌细胞吸收的葡萄糖比正常细胞的少,且过程③④可同时进行
D.若研制药物抑制癌症患者体内细胞的异常代谢途径,可选用图中①④为作用位点
10 . 如图2所示为某种碱基缺失造成的遗传病系谱图,图1为相关基因的电泳图。研究人员对Ⅱ-1 个体细胞中关于该病的DNA片段进行电泳,不考虑 XY染色体同源区段,关于该病及电泳结果的分析,正确的是(       

A.该遗传病属于隐性遗传病, I-2、Ⅱ-2、 Ⅱ-3 均为杂合子
B.碱基的缺失、增添、 替换可以发生在个体发育的任何时期,体现了基因突变的普遍性
C.若Ⅱ-1 电泳结果为两条带,则Ⅱ-1 和Ⅱ-2 再生一个患病男孩的概率是 1/8
D.若Ⅱ-1 电泳结果为一条带, 则Ⅱ-3 和Ⅱ-4 再生一个正常男孩的概率是 1/2
首页4 5 6 7 8 9 10 11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