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碳循环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46 道试题
1 . 如图为生态系统碳循环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包括____________,绿色植物属于______,腐生的细菌、真菌属于______
(2)图中的e表示的生理作用是______,c、d过程表示的生理作用是______
(3)碳在生物群落之间以______形式进行循环。
(4)导致温室效应的主要原因是图中______(填字母)打破了生物圈中碳循环的平衡。
2 . 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相关的说法,正确的有几项(       
①食物网中某生物的位置不能被其他生物取代
②当天气干旱时,草原生态系统中的动植物种类和数量一般不会有太大变化,这一事例属恢复力稳定性
③组成生物体的C、H、O、N、P、S等元素,不断在无机环境和生物群落之间进行循环的过程,叫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④任何生态系统都需要不断得到来自系统外的能量补充,以便维持生态系统的正常功能
⑤植物生长素对植物生长的调节属于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中的化学信息
⑥信息传递对于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的稳定都有重要作用
A.一项B.两项C.三项D.四项
3 . 下列有关细胞结构和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A.记忆B细胞含有发达的高尔基体有利于抗体分泌
B.与碳循环有关的细胞结构是线粒体和叶绿体
C.溶酶体含有多种碱性水解酶,有利于分解衰老、损伤的细胞器
D.细胞骨架是蛋白纤维网络结构,与细胞运动、分裂、分化密切相关
2023-05-07更新 | 493次组卷 | 2卷引用:江苏省宿迁市青华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初考试生物试题
4 . 为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我国政府在联合国大会上宣布,中国于2030年前确保实现碳达峰,力争在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这是中国向全世界的郑重承诺,彰显了大国责任。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减少化石燃料的燃烧、开发新能源等措施有助于减少的排放
B.大气中的通过光合作用或化能合成作用转化为含碳有机物
C.的排放增多导致了气温升高,该过程属于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
D.植树造林、人类减少对化学燃料燃烧的依赖等措施有助于实现碳中和
5 . 生物圈的碳循环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分析错误的是(       
A.a是消费者,b是分解者,c是生产者
B.增加绿色可再生能源的利用,能缓解温室效应
C.碳在a、b之间以含碳有机物的形式沿食物链进行传递
D.生物圈通过碳循环来实现碳元素的自给自足
2023-05-06更新 | 48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廊坊市固安县马庄中学等2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生物试题
6 . 我国力争在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排放量与吸收量相等),这是中国向全世界的郑重承诺,彰显了大国责任。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A.绿色植物同化大气中的依赖于光合作用
B.植树造林和节能减排是实现碳中和的唯一手段
C.呼吸作用和化石燃料的燃烧等会引起的排放
D.大气中浓度升高会引起冰川融化加快
2023-05-06更新 | 38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廊坊市固安县马庄中学等2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生物试题
7 . 图1为某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示意图,其中甲、乙、丙、丁为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A、B、C、D是丙中关系密切的四种生物。图2为某生态系统的某种金字塔简图,其中①②③④分别代表不同的营养级。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图1中有A→B→D、A→C、A→D三条食物链
B.图1中的D处于图2中的③、④营养级
C.若图1生态系统存在富集现象,则丁中富集物含量最高
D.图2中的金字塔可以表示能量金字塔,但不能表示生物量金字塔
8 . 为研究森林生态系统的碳循环,对黑松老龄(砍伐后50~250年)和幼龄(砍伐后0~22年)生态系统的有机碳库及年碳收支进行测试,结果见下表。据表判断正确的是(       

碳量

黑松林

生产者活生物量(g/m2·年)

净初级生产力(g/m2·年)

异养呼吸(g/m2·年)

老龄

12730

470

440

幼龄

1460

420

380


注:净初级生产力指生产者光合作用固定总碳的速率减去自身呼吸作用消耗碳的速率;异养呼吸指消费者和分解者的呼吸作用。
①黑松群落被砍伐后,可逐渐形成自然幼龄群落,体现了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 ②幼龄黑松群落每平方米有360 g碳用于生产者当年的生长、发育和繁殖 ③储存在生产者活生物量中的碳最终主要以CO2的形式进入非生物环境 ④根据年碳收支分析,老龄黑松群落能降低大气碳总量避免温室效应加剧
A.③④B.①②C.②③D.②④
2023-05-01更新 | 60次组卷 | 1卷引用:吉林省长春市博硕学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初考试生物试题
9 . 如图为处于平衡状态的某自然生态系统,P、R、S、T、F、E表示其生物成分,箭头表示物质的传递方向。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生物成分P、R、S、T、F、E获取物质和能量的途径都相同
B.R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最终会被E利用和被S摄入
C.该生态系统中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与二氧化碳吸收量基本持平
D.正反馈调节是生态系统具备自我调节能力和维持平衡的基础
10 . 生态环境的改变与生态农业有关。“桑基鱼塘”是我国古代发展的简单的生态农业生产方式:桑叶喂蚕,蚕沙(蚕粪)养鱼,鱼塘泥肥桑,在桑、蚕、鱼之间形成良性循环。回答下列问题:

(1)蚕摄食桑叶后,桑叶中的能量去向:一是_______;二是_______,其中前者除用于呼吸作用以热能形式散失外,其余用于_______。有同学认为“鱼塘泥肥桑”的道理是鱼塘泥中含有大量的有机物和能量可以被桑树直接吸收利用,你认为这种说法对吗?_______。请简述理由:_______
(2)上述生态系统中的CO2被桑同化后,碳元素的直接去向是_______。从中可以看出生态系统物质循环不同于能量流动的特点是_______
(3)某兴趣小组对某地桑基鱼塘的能量流动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如下表:
同化能量呼吸消耗分解者利用
根据上述调查结果分析,能量流动逐渐递减的原因是_______。从提高经济效益和维持生态平衡的角度分析,该生态系统需改进的做法是_______
(4)综上分析“桑基鱼塘”的构建,在应用能量流动的规律方面有哪些可借鉴的实践意义:___________________
首页5 6 7 8 9 10 11 12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