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碳循环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46 道试题
1 . 面对全球日益严峻的气候危机,习近平主席宣布我国在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排放达到峰值)、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净零排放)的目标,体现了全球“碳共同体”中的中国担当。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全球“碳共同体”体现了物质循环的全球性
B.碳在生物群落和非生物环境之间的循环主要以CO2的形式进行
C.碳循环是指CO2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间往返利用
D.低碳生活、使用清洁能源、循环经济都有助于实现碳中和
2023-02-12更新 | 197次组卷 | 2卷引用:河南省安阳市一中2022-2023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生物试题
2 . 图1是水稻田生态系统碳循环过程的部分示意图,图2表示能量流经该生态系统内卷叶螟的变化示意图,其中字母表示各种能量值,M是摄入量。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图1食物网中的所有生物及无机环境构成了该生态系统的结构
B.卷叶螟粪便中的能量值为P,卷叶螟呼吸消耗的能量值为R
C.卷叶螟用于生长、发育、繁殖的能量可以用图2中的M2表示
D.利用标记重捕法可估算该水稻田生态系统内青蛙卵的种群密度
3 . 如图甲为生态系统中碳循环的简明示意图,图乙表示某人工鱼塘生态系统能量流动图解[能量单位为KJ/(cm2·a)],图丙某淡水湖泊中生物之间的捕食关系,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中碳在生物群落和非生物环境之间的循环主要以_____的形式进行循环,与过程A本质相同的有过程_____(用图中字母代号表示)。
(2)图乙中流入人工鱼塘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_____J/(cm2·a),流入各个营养级生物能量的最终共同去向有_____。(答出两项即可)。
(3)图丙中底栖动物和虾类的种间关系是_____。在湖泊中搭配养殖水草时,需要考虑的因素有水草是否可以净化水质、水草是否适应水生环境和当地气候条件、水草之间的种间关系等,这体现了生态工程的_____原理。调查发现青鱼和乌龟的种群数量较少,从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角度分析,原因是_____
(4)生态系统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具有一定的结构和功能,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_____
4 . “双碳”战略(即碳达峰与碳中和的简称)倡导绿色、环保、低碳的生活方式。中国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研究碳循环是实现“双碳”战略的重要基础。下列相关表述错误的是(       
A.碳循环中的“碳”是指组成生物体的碳元素
B.大气中的CO2只能通过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进入生物群落
C.温室效应的产生是碳循环的平衡被打破造成异常增温现象
D.植树造林、开发新能源、减少化石燃料燃烧有助于降低大气中CO2的浓度
5 . 在无氧条件下,秸秆经过高温热解处理可得到生物质炭,该过程中纤维素分解为一些小分子有机物,生物质炭可作为有机肥使用。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A.生物质炭的加工过程可去除秸秆表面虫卵
B.生物质炭能促进土壤中微生物群体的繁殖
C.生物质炭小分子有机物能为根系直接供能
D.生物质炭的使用能加速生态系统的碳循环
2023-02-03更新 | 202次组卷 | 2卷引用:广东省部分名校2022-2023学年高三下学期开学考试生物试题
6 . 食用菌与水稻轮作是一种生态高效的新型栽培模式,可根据当地的实际灵活选择栽培的食用菌。某地采用赤松茸与水稻轮作,建立了图示栽培模式,可充分利用环境资源。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赤松茸可直接利用秸秆发酵中的物质,从而实现了能量循环
B.该生态系统中水稻和食用菌可利用不同强度的光照合成有机物
C.该生态农业模式能充分利用秸秆中的能量,提高了能量传递效率
D.菌糠和秸秆的利用实现了物质循环利用,为水稻和菌种提供无机物
2023-02-03更新 | 169次组卷 | 2卷引用:河北省邯郸市部分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三下学期开学考试生物试题
7 . 如果下列图一为某一生态系统的碳循环示意图,图二表示在该生态系统中,能量流经第二营养级的示意图,请据图分析回答。

(1)碳在无机环境和生物群落之间主要是以________形式进行循环的。
(2)碳从无机环境中进入生物群落的途径①是__________;生物群落中的碳进入无机环境的途径有图一中的_____(填序号)等过程。
(3)图二中A表示初级消费者同化的能量,B表示_______的能量。B比A的能量少,原因是除了图二中所示,第二营养级同化的能量还有一部分________
(4)从图二中可以总结出能量流动的特点是_______
(5)植树种草可以吸收CO2,缓解温室效应但种植的相应物种应以当地物种为主,原因是_____(答出1点即可)。
(6)建立绿色低碳循环体系需要世界各国共同参与,主要原因是________
(7)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原因是________。若要保持一个封闭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必须从外界源源不断的输入______
8 . 我国公布了国内的碳中和计划。在2030年之前实现碳达峰,在2060年之前实现碳中和这一目标。按照整体部署、系统推进、分类施策、重点突破的原则,加快构建碳达峰、碳中和“1+N”政策体系,深入推进二氧化碳排放达峰行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建立在资源高效利用和绿色低碳发展的基础之上,加快实现生产和生活方式绿色变革,推动2030年前全国碳达峰目标如期实现。下图是我国的碳的迁移变化图,结合相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碳在生物群落与非生物环境之间的循环主要以______的形式进行。
(2)加快构建碳达峰就是让大气中的CO2达到最大值,CO2的主要来源有______;CO2的去路主要有______。为了减少温室效应,应采取的措施是______。(至少答出两点)。
(3)生态系统的功能有______(答出两点即可)。上图能否构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______(填“能”或“不能”);原因是______
2023-01-04更新 | 86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珠海市四中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摸底考试生物试题
9 . “多营养层次”是一种海水生态养殖新模式,即在上层挂绳养殖海带等藻类:在中层挂笼养殖牡蛎等滤食性贝类;在底层设置人工鱼礁,为鱼虾等提供生长、产卵和栖息的场所,养殖海参等底栖杂食动物。下图表示某渔民设置的“多营养层次”海水生态养殖模式内部部分构造和物质循环关系。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牡蛎属于该生态系统中的消费者和分解者
B.若养殖海带数量过多,则会导致牡蛎的食物来源增多,产量上升
C.“多营养层次”不能提高能量的传递效率,实现了物质循环
D.“多营养层次”提高了对生态系统中阳光食物等资源的利用率,又有利于缓解种间竞争
10 . 如图是生态系统中碳循环示意图,箭头表示碳的流动方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A、B,C、D、E
B.该生态系统中食物链可表示为:A→D→E→B
C.碳循环进行的同时一定伴随着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
D.碳是以二氧化碳的形式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及生物群落内部往复循环,这种循环带有全球性
2022-10-27更新 | 662次组卷 | 8卷引用:安徽省定远县育才学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生物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