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选修2-1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8 道试题
1 . 由椭圆的两个焦点和短轴的一个顶点组成的三角形称为该椭圆的“特征三角形”.如果椭圆的“特征三角形”为,椭圆的“特征三角形”为,若,则称椭圆“相似”,并将的相似比称为椭圆的相似比.已知椭圆与椭圆相似.
(1)求椭圆的离心率;
(2)若椭圆与椭圆的相似比为,设上异于其左、右顶点的一点.
①当时,过分别作椭圆的两条切线,切点分别为,设直线的斜率为,证明:为定值;
②当时,若直线交于两点,直线交于两点,求的值.
2 . 数学中有许多形状优美、寓意美好的曲线,如星形线、卵形线、蔓叶线等,心形线也是其中一种,因其形状像心形而得名,其平面直角坐标方程可表示为,图形如图所示.当时,点在这条心形线C上,且,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若,则
B.若,则
C.
D.C上有4个整点(横、纵坐标均为整数的点)
3 . 古代城池中的“瓮城”,又叫“曲池”,是加装在城门前面或里面的又一层门,若敌人攻入瓮城中,可形成“瓮中捉鳖”之势.如下图的“曲池”是上.下底面均为半圆形的柱体.若垂直于半圆柱下底面半圆所在平面,为弧的中点,则直线与平面所成角的正弦值为(       

A.B.C.D.
4 .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人们对电能的需求愈来愈大,而电能所排放的气体会出现全球气候变暖的问题,这在一定程度上威胁到了人们的健康.所以,为了提高火电厂一次能源的使用效率,有效推动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对火电厂节能减排技术进行深入的探讨.火电厂的冷却塔常用的外形之一就是旋转单叶双曲面,它的优点是对流快、散热效果好,外形可以看成是双曲线的一部分绕其虚轴旋转所形成的曲面(如图1).某火电厂的冷却塔设计图纸比例(长度比)为(图纸上的尺寸单位:),图纸中单叶双曲面的方程为(如图2),则该冷却塔占地面积为(       
A.B.C.D.
2023-04-08更新 | 508次组卷 | 5卷引用:山西省部分学校2023届高三下学期4月模拟考试数学试题
5 . 法国数学家加斯帕·蒙日被称为“画法几何创始人”、“微分几何之父”.他发现与椭圆相切的两条互相垂直的切线的交点的轨迹是以该椭圆中心为圆心的圆,这个圆称为该椭圆的蒙日圆.若椭圆的蒙日圆为,过圆C上的动点M作椭圆的两条切线,分别与圆C交于PQ两点,直线交椭圆AB两点,则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       
A.椭圆的离心率为
B.面积的最大值为
C.M的左焦点的距离的最小值为
D.若动点D上,将直线的斜率分别记为,则
6 . 立德中学积极开展社团活动,在一次社团活动过程中,一个数学兴趣小组发现《九章算术》中提到了“刍甍(méng)”这个五面体,于是他们仿照该模型设计了一道数学探究题,如图1,分别是边长为4的正方形三边的中点,先沿着虚线段将等腰直角三角形裁掉,再将剩下的五边形沿着线段折起,连接就得到了一个“刍甍”(如图2).

(1)若是四边形对角线的交点,求证:平面
(2)若二面角的大小为,求直线与平面所成角的正弦值.
2022-12-13更新 | 1181次组卷 | 21卷引用:山西大学附属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模块诊断数学试题
7 . 杜甫在《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中有诗句:“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对此诗句的理解是读书只有读透书,博览群书,这样落实到笔下,运用起来才有可能得心应手,如有神助一般,由此可得,“读书破万卷”是“下笔如有神”的(       
A.充分不必要条件B.充要条件C.必要不充分条件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8 . 如图1,曲线C为四叶玫瑰线,它是一个几何亏格为零的代数曲线,这种曲线在苜蓿叶型立交桥的布局中有非常广泛的应用.如图2,苜蓿叶型立交桥有两层,将所有原来需要穿越相交道路的转向都由环形匝道来实现,即让左转车辆驶入环道后再自右侧切向汇入主路,四条环形匝道就形成了苜蓿叶的形状给出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曲线C只有两条对称轴
B.曲线C仅经过1个整点(即横、纵坐标均为整数的点)
C.曲线C上任意一点到坐标原点O的距离都不超过2
D.过曲线C上的任一点作两坐标轴的垂线与两坐标轴围成的矩形面积最大值为2
9 . 《墨经》上说:“小故,有之不必然,无之必不然.体也,若有端.大故,有之必无然,若见之成见也.”则“有之必然”表述的数学关系一定是(       
A.充分条件B.必要条件
C.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D.不能确定
2021-09-09更新 | 1873次组卷 | 8卷引用:山西省朔州市平鲁区李林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平行班)上学期月考一数学试题
10 . 王昌龄是盛唐著名的边塞诗人,被誉为“七绝圣手”,其诗作《从军行》中的诗句“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传诵至今.由此推断,其中最后一句“返回家乡”是“攻破楼兰”的(       
A.充分不必要条件B.必要不充分条件C.充要条件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2022-11-14更新 | 2213次组卷 | 88卷引用:2017届山西省高三下学期名校联考数学(文)试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