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数列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 道试题
1 . 古代《九章算术》记载:“今有五人分五钱,令上二人所得与下三人等,问各得几何”其意思为:“今有人分钱,各人所得钱数依次成等差数列,其中前人所得之和与后人所得之和相等,问各得多少钱”.由此可知第一人分得的钱数是(       
A.B.C.D.
2022-10-24更新 | 1286次组卷 | 7卷引用:2022年1月广东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数学试题
2 .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3月14日确定为“国际数学日”,是因为3.14是圆周率数值最接近的数字.我国数学家刘徽首创割圆术,所谓“割圆术”,是用圆内接正多边形的面积去无限逼近圆面积并以此求取圆周率的方法.步骤是:第1步,计算圆内接正六边形的周长;第2步,计算圆内接正12边形的周长;第3步,计算圆内接正24边形的周长;以此类推,第6步,需要计算的是正______边形的周长.
2022-06-20更新 | 767次组卷 | 4卷引用:广西普通高中2021-2022学年高二6月学业水平考试数学试题
3 . 《算法统宗》中说:九百九十六斤棉,赠分八子做盘缠;次第每人多十七,要将第八数来言;务要分明依次第,孝和休惹外人传.意思是:有996斤棉花要给8个子女做旅费,从第1个孩子开始,以后每人依次多17斤,直到第8个孩子分完为止,则第1个孩子分得棉花的斤数为(       
A.48B.65C.82D.99
4 . 我国古代一些学者提出:“一尺之棰,日取其半,万世不竭.”用现代汉语叙述为:一尺长的木棒,每日取其一半,永远也取不完.这样,每日剩下的部分都是前日的一半.现把“一尺之棰”长度看成单位“1”,则第一日所取木棒长度为,那么前四日所取木棒的总长度为(       
A.1B.C.D.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十二平均律   是通用的音律体系,明代朱载堉最早用数学方法计算出半音比例,为这个理论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十二平均律将一个纯八度音程分成十二份,依次得到十三个单音,从第二个单音起,每一个单音的频率与它的前一个单音的频率的比都等于.若第一个单音的频率为f,则第八个单音的频率为
A.B.
C.D.
2018-06-09更新 | 14679次组卷 | 99卷引用:福建省2021届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会考 )适应性练习数学试卷四试题
6 . 2015年9月3日,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大会在北京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大会中的阅兵活动向全世界展示了我军威武文明之师的良好形象,展示了科技强军的伟大成就以及维护世界和平的坚定决心,在阅兵活动的训练工作中,不仅使用了北斗导航、电子沙盘、仿真系统、激光测距机、迈速表和高清摄像头等新技术装备,还通过管理中心对每天产生的大数据进行存储、分析、有效保证了阅兵活动的顺利进行,假如训练过程中第一天产生的数据量为,其后每天产生的数据量都是前一天的倍,那么训练天产生的总数据量为
A.B.C.D.
2017-12-28更新 | 438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十五中2018届高三会考模拟练习二 理科数学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