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史传文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412 道试题

1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子胥将之吴,辞其友申包胥曰:“后三年,楚不亡,吾不见子矣!”申包胥曰:“子其勉之!吾未可以助子,助子是伐宗庙也;止子是无以为友。虽然,子亡之,我之。”于是乎观楚一存一亡也。后三年,吴师伐楚,昭王出走,申包胥不受命西见秦伯曰吴无道兵强人众将征天下始于楚寡君出走居云梦使下臣告急哀公曰:“诺,吾将图之。”申包胥不罢朝,立于秦庭,昼夜哭,七日七夜不绝声。哀公曰:“有臣如此,可不救乎?”兴师救楚。吴人闻之,引兵而还,昭王反复,欲封申包胥,申包胥辞曰:“救亡非为名也,功成受赐,是卖勇也。”辞不受,遂退隐,终身不见。诗云:“民有丧,匍匐救之。”

楚令尹虞丘子,复于庄王曰:“臣闻奉公行法,可以得荣;能浅行薄,无望上位;不名仁智,无求显荣;才之所不着,无当其处。臣为令尹十年矣,国不加治,狱讼不息,处士不升,淫祸不讨;久践高位,妨群贤路;尸禄素餐,食欲无;臣之罪当稽于理。臣窃选国俊下里之士孙叔敖,秀羸多能,其性无欲,君举而授之政,则国可使治,而士民可使附。”庄王曰:“子辅寡人,寡人得以长于中国,令行于绝域,遂霸诸侯,非子如何?”虞丘子曰:“久固禄位者,贪也;不进贤达能者,诬也;不让以位者,不廉也;不能三者,不忠也。为人臣不忠,君王又何以为忠?臣愿固辞。”庄王从之,赐虞子采地三百,号曰“国老”,以孙叔敖为令尹。少焉,虞丘子家干法,孙叔敖执而戮之。虞丘子喜,入见于王曰:“臣言孙叔敖果可使持国政,奉国法而不党,施刑戮而不骫,可谓公平。”庄王曰:“夫子之赐也已!”

(《说苑·至公》)

【注】①骫:同“委”,枉曲。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申包胥不受命/西见秦伯曰/吴无道/兵强人众/将征天下/始于楚/寡君出走/居云梦/使下臣告急/
B.申包胥不受/命西见秦伯曰/吴无道/兵强人众/将征/天下始于楚/寡君出走/居云梦/使下臣告急/
C.申包胥不受/命西见秦伯曰/吴无道/兵强人众/将征天下/始于楚/寡君出走/居云梦/使下臣告急/
D.申包胥不受命/西见秦伯曰/吴无道/兵强人众/将征/天下始于楚/寡君出走/居云梦使/下臣告急/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子亡之,我之”与“道之所存,师之所也”(《师说》)两句中的“存”字含义不同。
B.“诺,吾将图之”与“一世之雄也”(《赤壁赋》)两句中的“固”字含义相同。
C.“民有丧,匍匐救之”与“轩四遭火”(《项脊轩志》)两句中的“凡”字含义相同。
D.“尸禄素餐,食欲无”与“夫晋,何之有”(《烛之武退秦师》)两句中的“厌”字含义相同。
3.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吴军攻打楚国,楚昭王出逃,申包胥西去秦国请求援助,站在秦国朝廷上哭泣了七天七夜,感动了秦哀公,秦国出兵救楚,吴国军队撤退回国。
B.楚昭王返国复位,想要封赏申包胥。申包胥认为拯救国家危亡并不是为了虚名,接受赏赐就是炫耀自己的勇敢,于是他拒绝赏赐,退身隐居。
C.虞丘子认为自己做令尹十年,国家没有得到更好的治理,向楚庄王推荐孙叔敖取代自己。在他的坚决请求下,楚庄王依从了他,赏赐虞丘子食邑。
D.孙叔敖担任令尹后,虞丘子家族里有人犯了法,被孙叔敖抓来杀了。虞丘子入宫拜见楚庄王,称赞孙叔敖办事公正平直,请求楚庄王奖赏孙叔敖。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子其勉之!吾未可以助子,助子是伐宗庙也;止子是无以为友。
(2)子辅寡人,寡人得以长于中国,令行于绝域,遂霸诸侯,非子如何?

2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文段一:

太祖武皇帝,沛国谯人也,姓曹,讳操,字孟德。公少机警,有权数,而任侠放荡,不治行业,故世人未之奇也;惟梁国桥玄、南阳何颙异焉。玄谓公曰:“天下将乱,非命世之才不能济也,能安之者,在君乎!”年二十,举孝廉为郎,征拜议郎。

建安二年,张绣等降,既而悔之,复反。公与战,军败,为流矢所中,长子昂遇害。公乃引兵还舞阴,绣将骑来钞,公击破之。公谓诸将曰吾降张绣等失不便取其质以至于此吾知所以败诸卿观之自今已后不复败矣遂还许

初,公举魏种孝廉。兖州叛,公曰:“唯魏种且不弃孤也。”及闻种走,公怒曰:“种不南走越、北走胡,不置汝也!”四年春,生擒种,公曰:“唯其才也!”释其缚而用之。以魏种为河内太守,属以河北事。

初,公为兖州牧,以东平毕谌为别驾。张邈之叛也,邈劫谌母弟妻子;公谢遣之,曰:“卿老母在彼,可去。”谌顿首无二心,公之,为之流涕。既出,遂归吕布。及布破,谌生得,众为谌惧,公曰:“夫人孝于其亲者,岂不亦忠于君乎!此吾所求也。”以为鲁相。

(摘编自《三国志·魏武纪》)

文段二:

建安十五年春,下令曰:“自古受命及中兴之君,何尝不得贤人君子与之共治天下者乎!今天下尚未定,此特求贤之急时也。若必廉士而后可用,则齐桓何以霸世!诸子其佐我明扬仄陋,唯才是举,吾得而用之。”十六年,令曰:“夫有行之士未必能进取,进取之士未必能有行也。陈平岂笃行?苏秦岂守邪?而陈平定汉业,苏秦济弱燕。由此言之,士有偏短,庸可废乎!有司明思此义,则士无遗滞,官无废业矣。”

(摘编自曹操《求贤令》)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公谓诸将曰/吾降/张绣等失不便取其质/以至于此/吾知所以败诸卿/观之自今已/后不复败矣/遂还许/
B.公谓诸将曰/吾降张绣等/失不便取其质/以至于此/吾知所以败/诸卿观之/自今已后不复败矣/遂还许/
C.公谓诸将曰/吾降张绣等/失不便取其质/以至于此/吾知所以败诸卿/观之自今已/后不复败矣/遂还许/
D.公谓诸将曰/吾降/张绣等失不便取其质/以至于此/吾知所以败/诸卿观之/自今已后不复败矣/遂还许/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其在君乎”中的“其”与“其间旦暮闻何物”(《琵琶行》)中的“其”含义不同。
B.“公嘉之”中的“嘉”与“我有嘉宾”(《短歌行》)中的“嘉”含义相同。
C.“遂亡归吕布”中的“亡”与“今亡亦死”(《陈涉世家》)中的“亡”含义相同。
D.“苏秦岂守信邪”的“信”与“烟波微茫信难求”(《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信”含义不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曹操年少有为,为人看重。曹操年少时尚义任侠,机灵能干,善于随机应变,受到当时人追捧认可,尤其被桥玄、何颙看重。
B.曹操善于反省,知错就改。曹操深受张绣投降又反叛之害,自己中箭,长子被杀,他当众检讨剖析错误,并承诺不再犯错。
C.曹操重视人才,尊重人才。魏种和毕谌都曾离开过曹操,在将两人活捉后,曹操出于对人才的重视,不计前嫌,对两人继续重用。
D.《求贤令》和《短歌行》中均表达了曹操的“求贤若渴”之情,但二者在抒情方式上有较大不同,前者多直接表达,后者多用典故委婉含蓄地抒发。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夫人孝于其亲者,岂不亦忠于君乎!此吾所求也。
(2)若必廉士而后可用,则齐桓何以霸世!
5.文段二中,对“有行”和“上进”的关系,曹操的观点是什么?他举了哪些例子去证明?请概括回答。

3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杜畿伯侯,京兆杜陵人也。少孤,继母苦之,以孝闻。年二十,为郡功曹,守郑县令。县囚系数百人畿亲临狱裁其轻重尽决遣之虽未悉当郡中奇其年少而有大意也太祖以畿为司空司直,护羌校尉,使持节,领西平太守。

太祖既定河北,而高干举并州反。时河东太守王邑被征,河东人卫固、范先外以请邑为名,而内实与干通谋。太祖谓荀彧曰:关西诸将,恃险与马,征必为乱。张晟寇崤、渑间,南通刘表,固等因之,吾恐其为害深。河东被山带河,当今天下之要地也。君为我举萧何、寇恂以镇之。彧曰:杜畿其人也。于是追畿为河东太守。固等使兵数千人绝陕津,畿至不得渡。彧谓畿曰:宜须大兵。畿曰:河东有三万户,非皆欲为乱也。今兵迫之急,欲为善者无主,必惧而听于固。固等势专,必以死战。讨之不胜,四邻应之,天下之变未息也;讨之而胜,是残一郡之民也。单车直往,出其不意。固为人多计而无断。畿居郡一月,以计縻之。

会白骑攻东垣,高干入濩泽,上党诸县杀长吏,弘农执郡守,固等密调兵未至。畿单将数十骑,赴张辟拒守。会大兵至,干、晟败,固等伏诛,其余党与皆赦之,使复其居业。是时天下郡县皆残破,河东最先定,少耗减。畿治之,崇宽惠,与民无为。民尝辞讼,有相告者,畿亲见为陈大义,遣令归谛思之,若意有所不尽,更来诣府。班下属县,举孝子、贞妇、顺孙,复其徭役,随时慰勉之。渐课民畜牸牛、草马,下逮鸡豚犬豕,皆有章程。冬月修戎讲武,又开学宫,亲自执经教授,郡中化之。

韩遂、马超之叛也,弘农、冯翊多举县邑以应之。河东虽与贼接,民无异心。太祖征汉中,遣五千人运,运者自率勉曰:人生有一死,不可负我府君。终无一人逃亡,其得人心如此。

魏国既建,以畿为尚书。事平,更有令曰:昔萧何定关中,寇恂平河内,卿有其功,间将授卿以纳言之职;顾念河东吾股肱郡,充实之所,足以制天下,故且烦卿卧镇之。畿在河东十六年,常为天下最。

(节选自《三国志·魏书》)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县囚系数百人/畿亲临狱裁/其轻重尽决遣之/虽未悉当/郡中奇其年少而有大意也/
B.县囚系数百人/畿亲临狱裁/其轻重尽决遣之/虽未悉当/郡中奇其年少/而有大意也/
C.县囚系数百人/畿亲临狱/裁其轻重/尽决遣之/虽未悉当/郡中奇其年少而有大意也/
D.县囚系数百人/畿亲临狱/裁其轻重/尽决遣之/虽未悉当/郡中奇其年少/而有大意也/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迁,调动改派官职,且在特定语境下可以表示升官和降职。体现古代官职变动情况的还有:拜,授予官职;黜,革职免官。
B.太祖是庙号。庙号是古代帝王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时特别为他们定的一种名号。
C.尚书最早设于战国时期,是掌管文书的官,后来权势渐大,隋代分六部,是中央行政机构,以尚书为各部长官,历代多有沿革。
D.字,古人幼时取名,成年取字,字和名常有意义上的联系,对人称名是出于礼貌和尊敬。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杜畿足智多谋,具有远见卓识。在被派往河东时,杜畿对形势作了详细的分析,没有“强攻”,而是采用“智取”,先用计谋困住了卫固。
B.杜畿临危不惧,成功平定河东。杜畿不顾生命危险,单身前去河东;叛军叛乱时,他单独率领几十名骑兵赶到张辟坚守,与大军一起打败叛军。
C.杜畿为政有道,深得百姓爱戴。杜畿治理河东郡的时候,推崇宽松惠民的政策,让百姓休养生息,促生产、行教化,深受百姓爱戴和拥护。
D.杜畿才能出众,深受太祖赏识。杜畿既有卓越的军事才能,又有突出的治理才能,以至太祖多次把他和立下赫赫战功的萧何、寇恂相提并论。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张晟寇崤、渑间,南通刘表,固等因之,吾恐其为害深。
(2)遣令归谛思之,若意有所不尽,更来诣府。
5.杜畿在被太祖派遣镇守河东时为什么反对派大军征剿?结合文章内容作简要说明。
2024-01-10更新 | 49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张家界市慈利县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4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三月甲午朔,上(后周世宗柴荣)行视水寨,至淝桥,自取一石,马上持之,至寨以供炮,从官过桥者人赍一石。六月壬申,彰信节度使李继勋营于寿州城南,唐刘仁赡伺继勋无备,出兵击之,杀士卒数百人。四年春正月,周兵围寿春,连年未下,域中食尽。齐王景达遣都军使边镐将兵数万溯淮救之。刘仁赡请以边镐守城,自帅众决战,齐王不许,刘仁赡愤邑成疾。三月己丑夜,帝渡淮,抵寿春城下。庚寅旦,躬擐甲胄,于紫金山南山。命太祖皇帝(赵匡胤)击唐先锋寨及山北一寨,皆破之,由是唐兵首尾不能相救。丙午,监军使孙羽等作仁赡表,遣使奉之来降,帝遣使入城宣谕。以刘仁赡为天平节度使兼中书令,制辞略曰:“尽忠所事,抗节无亏,前代名臣,几人堪比!朕之伐叛,得尔为多。”是日卒,追赐爵彭城郡王。诏开寿州仓赈饥民。上自至泗州城下,禁军中刍荛者毋得犯民田,民皆感悦,争献刍粟。既克泗州,无一卒敢擅入城者。唐陈觉自周还,矫以帝命谓唐主曰:“闻江南连岁拒命,皆宰相严续之谋,当为我斩之。”唐主知觉素与续有隙,固未之信。钟谟请覆之于周,唐主乃因谟复命,言:“久拒王师,皆臣愚迷,非续之罪。”帝闻之,大惊曰:“审如此,则续乃忠臣。朕为天下主,岂教人杀忠臣乎!”唐主遣其子纪公从善与钟谟俱入贡,上问谟曰:“江南亦治兵,修守备乎?”对曰:“既臣事大国,不敢复尔。”上曰:“向时则为仇敌今日则为一家吾与汝国大义已定保无他虞然人生难期至于后世则事不可知归语汝主,可及吾时完城郭甲兵,据守要害,为子孙计。”

臣光曰:世宗以信令御群臣,以正义责诸国,刘仁赡以坚守蒙褒,严续以尽忠获存。江南未服,则亲犯矢石,期于必克:既服,则爱之如子,推诚尽言,为之远虑。《书》曰:“大邦畏其力,小邦怀其德。”世宗近之矣!

(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世宗征淮南》)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向时则为仇/敌今日则为一家/吾与汝国大义已定/保无他虞/然人生难期/至于后世/则事不可知/
B.向时则为仇/敌今日则为一家/吾与汝国大义已定/保无他虞/然人生难期至/于后世则事不可知/
C.向时则为仇敌/今日则为一家/吾与汝国大义已定/保无他虞/然人生难期/至于后世/则事不可知/
D.向时则为仇敌/今日则为一家/吾与汝国大义已定/保无他虞/然人生难期至/于后世则事不可知/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太祖:庙号,是中国君主死后在太庙中被供奉时所称呼的名号,每位帝王均有庙号。
B.制辞:用以颁布皇帝重要的法制命令的专用文书,包括所有诏、敕、谕等诏令文书。
C.“军于紫金山南山”的“军”名词活用为动词,是“驻军”的意思;“善甲兵”的“善”与“缮”相通,是“修缮”之意。
D.城郭:城和郭分说时,“城”指内城,“郭”指外城;城和郭连用时,则泛指城。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寿春被围,城中粮食匮乏,齐王景达派兵救援;刘仁赡请求率众与后周军决一死战,齐王景达不同意,刘仁赡因此愤恨忧郁病倒。
B.后周世宗渡过淮水,抵达寿春城下,他亲自穿上盔甲,指挥作战,并命令赵匡胤攻击南唐军寨,使得南唐军队首尾无法互相救援。
C.世宗在征讨淮南过程中,关心当地百姓,保护百姓利益:他在寿州开仓赈济饥民,在泗州禁止打柴的士兵侵犯民田,得到百姓拥护。
D.南唐陈觉转达世宗不满严续,想杀了他的诏令,南唐国主趁钟谟去后周核实时向世宗陈情,世宗认为严续对南唐尽忠,不应该将其杀害。
4.把文中面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唐主知觉素与续有隙,固未之信。
(2)江南未服,则亲犯矢石,期于必克。
5.文末司马光引用《书》中的“大邦畏其力,小邦怀其德”来赞美周世宗,这句话是什么意思?他引用的目的是什么?
2024-01-07更新 | 51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梅州市兴宁市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中段考试语文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5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杨大眼,武都氐难当之孙也。少有胆气,跳走如飞。侧出,不其宗亲顾待,颇有饥寒之切。太和中,起家奉朝请。

时高祖自代将南伐,令尚书李冲典迁征官,大眼往求焉。冲弗许,大眼曰:尚书不见知,听下官出一技。便出绳三丈许,系髻而,绳直如矢,马驰不及,见者莫不惊欢。冲曰:自千载以来,未有逸才若此者也。遂用为军主

出为征虏将军、东荆州刺史。时蛮酋樊秀安等反,诏大眼为别将,隶都督李崇,计平之。大眼妻潘氏,善骑射,自诣军大眼。至于攻陈游猎之际,大眼令妻潘戎装,或齐镳战场,或并驱林壑。及至还营,同坐幕下,对诸僚佐,言笑自得,时指之谓人曰:此潘将军也。

大眼善骑乘,装束雄竦,擐甲折旋,见称当世。抚巡士卒,呼为儿子,及见伤痍,为之流泣。自为将帅,恒身先兵士,冲突坚陈,出入不疑,其锋者,莫不摧拉。南贼前后所遣督将,军未渡江,预皆畏慑。传言淮泗、荆沔之间有童儿啼者,之云杨大眼至,无不即止。王肃弟子秉之初归国也,谓大眼曰:在南闻君之名,以为眼如车轮。及见,乃不异人。大眼曰:旗鼓相望,嗔眸奋发,足使君目不能视,何必大如车轮。当世推其骁果,皆以为关张弗之过也

又出为荆州刺史。常缚蒿为人,衣以青布而射之。召诸蛮渠指示之曰:卿等若作贼,吾政如此相杀也。又北清郡尝有虎害,大眼搏获之,斩其头悬于穰市。自是荆蛮相谓曰:杨公恶人,常作我蛮形射之。又深山之虎尚所不免。遂不敢复为寇盗。在州二年而卒。

大眼虽不学,恒遣人读书,坐而听之,悉皆记识。令作露布,皆口授之,而竞不多识字也。

(节选自《魏书五·杨大眼传》)


【注释】①侧出:妾所生。②擐(huàn)甲:穿着铠甲。③穰市:人很多的集市。
1.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自诣军大眼                  省:照顾B.其锋者,莫不摧拉        当:抵挡
C.之云“杨大眼至”        恐:吓唬D.系髻而                         走:跑
2.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不其宗亲顾待                                        君故
B.侧出                                                     人恒过,后能改
C.常作我蛮形射之                                     解忧
D.北清郡尝有虎害,大眼搏获之                 恍惊起长嗟
3.下列对文中语句省略部分补出不正确的一项是(     
A.遂用(杨大眼)为军主B.(王肃弟子)在南闻君之名
C.(荆蛮)遂不敢复为寇盗D.令作露布,皆(读书人)口授之
4.下列对原文的分析和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杨大眼身怀绝技,且善于推销自己,得到尚书李冲和众人的赞许。
B.杨大眼夫妇善骑射,大眼对妻子赏识有加,喜欢和她出征、狩猎。
C.当地哭闹的儿童听到杨大眼的名字也会停止哭泣,足见他深得民心。
D.杨大眼很聪明,巧用警告之法震慑荆蛮之人;听他人读书都能记住。
5.翻译下面的句子。
当世推其骁果,皆以为关张弗之过也。
2024-01-07更新 | 24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第一六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卷

6 . 阅读下面古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孟子·滕文公下》)

[乙]

伯夷、叔齐,孤竹君二子也。文王卒,武王东伐纣。伯夷、叔齐叩马而谏曰:父死不葬,可谓孝乎?以臣弑君,可谓仁乎?左右欲兵之。太公曰:此义人也。扶而之。及武王已平殷乱,天下宗周,而伯夷、叔齐耻之,义不食周粟,隐于首阳山,采薇而食之。遂饿死于首阳山。

(司马迁《史记·伯夷叔齐列传》有删改)


注:①孤竹君:商朝孤竹国国君的封号。②谏:用言语规劝君主或尊长改正错误。③弑:指臣杀君,下杀上。④兵:用作动词,杀害,杀伤。⑤宗周:这里指归附周朝。
1.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的意思都相同的一项是(     
A.父               或王急宜B.扶而                    委而
C.居天下之广     面山而D.孤竹君二子也          跳往助
2.下列对文中画线句的翻译和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翻译:他们一发怒,诸侯就害怕;他们安静下来,天下便平安无事。
理解:景春认为公孙行和张仪是真正的大丈夫,这句话透露出景春对他们的羡慕甚至崇拜。
B.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
翻译:得志的时候,百姓按他的要求去做:不得志的时候,要独自走自己的道路。
理解:在孟子看来,大丈夫要信守承诺,无论得志与否,都不能放弃自己的原则。
C.太公曰:“此义人也。”
翻译:太公说:“他们是有道义的人啊!”
理解:这是太公对伯夷、叔齐由衷的赞叹,从侧面表现出伯夷、叔齐对道义的坚守。
3.请结合甲乙两文,分析孟子所说的“大丈夫”精神在伯夷、叔齐身上是如何体现的。
2024-01-04更新 | 18次组卷 | 1卷引用:2022年高一新东方开学考 语文试卷 03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7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韦城翟让为东都法曹,坐事当斩。狱吏黄君汉奇其骁勇,夜中潜谓让曰:翟法司,天时人事,抑亦可知,岂能守死狱中乎!让惊喜叩头曰:让,圈牢之豕,死生唯黄曹主所命!君汉即破械出之。让再拜曰:让蒙再生之恩则幸矣,奈黄曹主何!因泣下。君汉怒曰:本以公为大丈夫,可救生民之命,故不顾其死以奉脱,奈何反效儿女子涕泣相谢乎!君但努力自免,勿忧吾也!让遂亡命于瓦岗为群盗,同郡单雄信,骁健,善用马槊,聚少年往从之。时又有外黄王当仁、济阳王伯当、韦城周文举、雍丘李公逸等皆拥众为盗。李密自雍州亡命,往来诸帅间,说以取天下之策。始皆不信,久之,稍以为然,相谓曰:斯人公卿子弟,志气若是。今人人皆云杨氏将灭,李氏将兴。吾闻王者不死。斯人再三获济,岂非其人乎?由是渐敬密。密察诸帅唯翟让最强,乃因王伯当以见让,为让画策,往说诸小盗,皆下之。让悦,稍亲近密,与之计事。密因说让曰:刘、项皆起布衣为帝王。今主昏于上,民怨于下,锐兵尽于辽东,和亲绝于突厥,方乃巡游扬、越,委弃东都,此亦刘、项奋起之会也。以足下雄才大略,士马精锐,席卷二京,诛灭暴虐,隋氏不足亡也!庚戌,须陁引兵击让,让向数为须陁所败,闻其来大惧将避之密曰须陁勇而无谋兵又骤胜既骄且狠可一战擒也公但列陈以待密保为公破之让不得已,勒兵将战,密分兵千余人伏于大海寺北林间。须陁素轻让,方阵而前,让与战,不利,须陁乘之,逐北十余里;密发伏掩之,须陁兵败。密与让及徐世勣、王伯当合军围之,须陁溃围出;左右不能尽出,须陁跃马复入救之,来往数四,遂战死。所部兵昼夜号哭,数日不止,河南郡县为之丧气。

(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唐平东都·李密》)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闻其来/大惧/将避之/密曰/须陁勇而无谋/兵又骤胜/既骄且狠/可一战擒也/公但列陈以待密/保为公破之/
B.闻其来/大惧/将避之/密曰/须陁勇而无谋/兵又骤胜/既骄且狠/可一战擒也/公但列陈以待/密保为公破之/
C.闻其来/大惧将/避之/密曰/须陁勇而无谋/兵又骤胜/既骄且狠/可一战擒也/公但列陈以待密/保为公破之/
D.闻其来/大惧将/避之/密曰/须陁勇而无谋/兵又骤胜/既骄且狠/可一战擒也/公但列陈以待/密保为公破之/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法曹,汉代指掌管邮递驿传的官署,也可指司法官署或掌司法的官吏。
B.再拜,古代一种隆重的礼节,先后拜两次,表示郑重奉上的意思。
C.和亲,文中指中原王朝统治者与外族或者外国出于各种目的而达成的一种政治联姻。
D.庚戌,“庚”是十二地支之一,“戌”是十天干之一,我国古代常用天干地支纪日。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翟让因犯死罪而被关进监狱,狱吏黄君汉认为翟让骁勇不同寻常,给翟让打开枷锁,把翟让放了出来,于是翟让逃亡到了瓦岗。
B.李密往来于义军首领之间,向他们游说夺取天下的计谋,这些首领起初并不相信,后来逐渐认为他的话有道理,开始敬重李密。
C.李密通过王伯当的关系拜见翟让,给翟让出谋划策,武力收编其他的小股盗匪;翟让逐渐亲近李密,李密趁机劝说他起兵灭隋。
D.翟让领兵迎战须陁,李密派一千多人埋伏在大海寺后面的树林中:翟让兵败,李密命令伏兵袭击须陁,并联兵合围,最终杀死须陁。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故不顾其死以奉脱,奈何反效儿女子涕泣相谢乎!
(2)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2023-12-28更新 | 15次组卷 | 1卷引用:甘肃省兰州市西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2-2023学年上学期高一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

8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龚胜字君宾,楚人也,少著名节,好学明经。为郡吏,三举孝廉,以王国人不得宿卫补吏。州举茂才,为重泉令,病去官。大司空何武、执金吾阎崇荐胜,哀帝自为定陶王固已闻其名,征为谏大夫。引见,胜荐龚舍及亢父宁寿、济阴侯嘉,有诏皆征。胜曰:窃见国家征医巫,常为驾,征贤者宜驾。上曰:大夫乘私车来耶?胜曰:唯唯。有诏为驾。胜居谏官,数上书求见,言百姓贫,盗贼多,吏不良,风俗薄,灾异数见,不可不忧。制度泰奢,刑罚泰深,赋敛泰重,宜以俭约先下。为大夫二岁余,迁丞相司直,徙光禄大夫,守右扶风。数月,上知胜非拨烦吏,乃复还胜光禄大夫、诸吏给事中。胜言董贤乱制度,由是逆上指。后岁余,丞相王嘉上书荐故廷尉梁相等,尚书劾奏嘉言事恣意,迷国罔上,不道。下将军中朝者议,左将军公孙禄,司隶鲍宣、光禄大夫孔光等十四人皆以为嘉应迷国不道法。胜独书议曰:嘉资性邪僻,所举多贪残吏。位列三公,阴阳不和,诸事并废,咎皆繇嘉,迷国不疑,今举相等,过微薄。日暮议者罢。明旦复会,左将军禄问胜:君议亡所据,今奏当上,宜何从?胜曰:将军以胜议不可者,通劾之。博士夏侯常见胜应禄不和,起至胜前谓曰:宜如奏所言。胜以手推常曰:去!后数日复会议可复孝惠孝景庙不议者皆曰宜复胜曰当如礼常复谓胜礼有变胜疾言曰:去!是时之变。先是,常又为胜道高陵有子杀母者,胜白之,尚书问:谁受?对曰:受夏侯常。尚书使胜问常,常连恨胜,即应曰:闻之白衣,戒君勿言也。奏事不详,妄作触罪。胜穷,无以对尚书,即自劾奏与常争言,洿辱朝廷。制曰:贬秩一等。胜谢罪,乞骸骨

(节选自《汉书·两龚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后数日复会/议可复孝惠/孝景庙不/议者皆曰宜/复胜曰/当如礼/常复谓胜/礼有变/
B.后数日/复会议可复孝惠/孝景庙不/议者皆曰宜复/胜曰/当如礼/常复谓胜/礼有变/
C.后数日复会/议可复孝惠/孝景庙/不议者皆曰宜复/胜曰/当如礼/常复谓胜/礼有变/
D.后数日/复会议可复孝惠/孝景庙/不议者皆曰宜复胜/曰/当如礼常/复谓胜/礼有变/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明经,文中指通晓经术;古时又指始于汉武帝时期,至宋神宗时期废除的选举官员的科目。
B.茂才,和秀才同义,汉以后荐举人才的科目之一,东汉时避光武帝刘秀讳,改秀才为茂才。
C.右扶风,政区名,汉时将京郊地区划为京兆尹、左冯翊、右扶风三个部分,称为“三辅”。
D.乞骸骨,旧指古代官吏死后,其子女请求将父亲的骸骨葬于家乡,也称“乞骸”。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龚胜敢于直言。他担任谏大夫时,多次上书痛陈国事堪忧,希望哀帝节俭,甚至不惜违逆哀帝旨意,指责董贤惑乱朝纲制度。
B.龚胜是非分明。他认为丞相王嘉本性邪恶,所荐者多贪婪残暴,但举荐梁相等人,没有大错,拒绝附合左将军公孙禄等人之议。
C.龚胜重视礼制。他提醒哀帝尊重贤才,征召贤德之人应当为他们准备车马;他坚持是否恢复汉惠帝、汉景帝庙应当遵循礼制行事。
D.龚胜亦非完人。他好学明经有节操,但为官不善于处理繁冗政务;因末作调查就奏报哀帝高陵子杀母事件,受到夏侯常的算计。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引见,胜荐龚舍及亢父宁寿、济阴侯嘉,有诏皆征。
(2)胜穷,无以对尚书,即自劾奏与常争言,洿辱朝廷。
5.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说明龚胜升迁为丞相司直之前被荐举、任用的情况。
文言文阅读 | 较难(0.4) |

9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陶渊明传

萧统

陶渊明,字元亮。或云潜,字渊明。浔阳柴桑人也。曾祖侃,晋大司马。渊明少有高趣,博学,善文,颖脱不群,任真自得。尝著《五柳先生传》以自况,时人谓之实录。

家贫亲老,起为州祭酒。不堪吏职,少日,自解归。州召主簿,不就。躬耕自资,遂抱羸疾。江州刺史檀道济往候之,偃卧瘠馁有日矣。道济谓曰:“贤者处世,天下无道则隐,有道则至;今子生文明之世,奈何自苦如此?”对曰:“潜也何敢望贤?志不及也。”道济馈以梁肉,麾而去之。

后为镇军、建威参军。谓亲朋曰:“聊欲弦歌以为三径之资,可乎?”执事者闻之,以为彭泽令。公田悉令吏种秫,曰:“吾常得醉于酒,足矣!”妻子固请种粳,乃使二顷五十亩种秣,五十亩种粳。岁终,会郡遣督邮至,县吏请曰:“应束带见之。”渊明叹曰:“我岂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即日解绶去职,赋《归去来兮辞》。

义熙末,征著作郎,不就。江州刺史王弘欲识之,不能致也。渊明尝往庐山弘命渊明故人庞通之赍酒具于半道栗里邀之渊明有脚疾使一门生二儿抬篮舆既至欣然便共饮酌。俄顷弘至,亦无连也。

先是颜延之为刘柳后军功曹,在浔阳与渊明情款,后为始安郡,经过浔阳,日造渊明饮焉。每往,必酣饮致醉。弘欲邀延之坐,弥日不得。延之临去,留二万钱与渊明,渊明悉遣送酒家,稍就取酒。尝九月九日无酒,出宅边菊丛中坐,久之,满手把菊。忽值弘送酒至,即便就酌,醉而归。渊明不解音律,而蓄无弦琴一张,每酒适,辄抚弄以寄其意。贵贱之者,有酒辄设。渊明若先醉,便客:“我醉欲眠,卿可去!”其真率如此。郡将尝候之,值其酿熟,取头上葛巾漉酒,漉毕,还复著之。

其妻翟氏亦能安勤苦,与其同志。自以曾祖晋世宰辅,耻复屈身后代。自宋高祖王业渐隆,不复肯仕。元嘉四年,将复征命,会卒,时年六十三。世号靖节先生。

(有删改)

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博学,善文(属:写)
B.执事者闻之,以为彭泽令(以为:认为)
C.贵贱之者,有酒辄设。(造:拜访)
D.渊明若先醉,便客(语:告诉)
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渊明尝往/庐山弘命/渊明故人庞通之赍酒具/于半道栗里邀之/渊明有脚疾/使一门生二儿抬篮舆/既至/欣然便共饮酌/
B.渊明尝往庐山/弘命渊明故人庞通之赍酒具于半道/栗里邀之/渊明有脚疾/使一门生二儿抬篮/舆既至/欣然便共饮酌/
C.渊明尝往/庐山弘命/渊明故人庞通之赍酒具于半道/栗里邀之/渊明有脚疾/使一门生二儿抬篮/舆既至/欣然便共饮酌/
D.渊明尝往庐山/弘命渊明故人庞通之赍酒具/于半道栗里邀之/渊明有脚疾/使一门生二儿抬篮舆/既至/欣然便共饮酌/
3.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三径之资,比喻筹集隐居住所的费用。三径,因汉代隐士蒋诩在房前曾开三条小径,后人便以三径代称住宅庭院。
B.解绶,古人为官时将系有绶带的印信佩戴在身,解下印绶,即辞免官职。类似表示辞官的词语还有“解官”“解印”。
C.高祖,庙号。庙号是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时特起的名号,如太祖、世祖、太宗、文帝、武帝等。
D.元嘉,年号。年号是中国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为汉武帝首创,历代帝王所用年号少则一个,多则十几个。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陶潜清高不群。他不接受江州刺史檀道济馈赠的粮食和肉,起初也不愿意同江州刺史王弘交往,更不愿意为五斗米向乡里小儿折腰。
B.陶潜博学多识,擅长写文章。他的《五柳先生传》中的五柳先生被当时人认为是他的真实写照;他在辞去彭泽令时又写了《归去来兮辞》。
C.陶潜仕途短暂。曾做过州祭酒,此后还担任过镇军、建威参军、彭泽令、著作郎等职。
D.陶潜性格率真。他曾将颜延之赠送的二万钱全都送至酒家;酒酣之时就抚弄无弦琴以寄托情感;如果自己喝醉了,就叫客人先回去。
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州召主簿,不就。躬耕自资,遂抱羸疾。
(2)贤者处世,天下无道则隐,有道则至;今子生文明之世,奈何自苦如此?
2023-12-19更新 | 86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衡阳市衡南县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10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诸葛亮字孔明,琅邪阳都人也。汉司隶校尉诸葛丰后也。章武三年春,先主于永安病笃,召亮于成都,属以后事。谓亮曰:“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亮涕泣曰:“臣敢竭股肱之力,效忠贞之节,继之以死!”先主又为诏敕后主曰:“汝与丞相从事,事之如父。”建兴元年,封亮武乡侯,开府治事。六年春,扬声由斜谷道取郿。亮身率诸军攻祁山,戎陈整齐,赏罚肃而号令明。亮使马谡督诸军在前,与张郃战于街亭。谡违亮节度,举动失宜,大为郃所破。亮拔西县千馀家,还于汉中,戮谡以谢众。上疏曰:“臣以弱才,叨窃非据,亲秉旄钺以厉三军,不能训章明法,临事而惧,至有街亭违命之阙咎皆在臣授任无方臣明不知人恤事多暗《春秋》责帅臣职是当请自贬三等以督厥咎。”十二年春,亮悉大众由斜谷出,以流马运,据武功五丈原,与司马宣王对于渭南。亮每患粮不继,使己志不申,是以分兵屯田,为久驻之基。耕者杂于渭滨居民之间,而百姓安堵,军无私焉。相持百馀日。其年八月,亮疾病,卒于军,时年五十四。及军退,宣王案行其营垒处所,曰:“天下奇才也!”初,亮自表后主曰:“成都有桑八百株,薄田十五顷,子弟衣食,自有馀饶。至于臣在外任,无别调度,随身衣食,悉仰于官,不别治生,以长尺寸。若臣死之日,不使内有馀帛,外有赢财,以负陛下。”及卒,如其所言。评曰:诸葛亮之为相国也,抚百姓,示仪轨,约官职,从权制,开诚心,布公道;尽忠益时者虽仇必赏,犯法怠慢者虽亲必罚,服罪输情者虽重必释,游辞巧饰者虽轻必戮,善无微而不赏,恶无纤而不贬;庶事精练,物理其本,循名责实,虚伪不齿。终于邦域之内,咸畏而爱之,刑政虽峻而无怨者,以其用心平而劝戒明也。可谓识治之良才,管、萧之亚匹矣。然连年动众,未能成功,盖应变将略,非其所长欤!

(节选自《三国志·诸葛亮传》,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至有街亭违命之阙咎/皆在臣授任无方/臣明不知人/恤事多暗/《春秋》责帅臣职/是当请自贬三等/以督厥咎
B.至有街亭违命之阙咎/皆在臣授任无方/臣明不知人恤事/多暗《春秋》责帅/臣职是当/请自贬三等/以督厥咎
C.至有街亭违命之阙/咎皆在臣授任无方/臣明不知人恤事/多暗《春秋》责帅臣职/是当请自贬三等/以督厥咎
D.至有街亭违命之阙/咎皆在臣授任无方/臣明不知人/恤事多暗/《春秋》责帅/臣职是当/请自贬三等/以督厥咎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开府,在本文中指高级官员建立府署并自选僚属,汉朝三公、大将军可以开府。
B.旄钺,又称白旄黄钺。白旄是一种军旗,黄钺是以黄金为饰的斧,旄钺指君主。
C.屯田,古代生产组织形式,是汉以后历代政府为取得军队给养而组织的集体耕作。
D.陛下,陛本义是台阶,帝王的卫士在台阶两侧进行戒备,陛下后成为对帝王的尊称。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诸葛亮忠心辅佐,深得刘备信任。刘备告诉诸葛亮,如果刘禅没有才能,诸葛亮就可以取而代之。他又封诸葛亮为武乡侯,可以说把蜀国托付给了诸葛亮。
B.诸葛亮勇于认错,主动承担责任。当手下的将领打了败仗,他认为自己身居高位,责任在自己,向皇帝要求贬职三级,来惩罚自己的过失。
C.诸葛亮治军严谨,敌人为之感叹。被他安排去屯田的士兵,和百姓混杂着居住在一起,却不会去扰民。看了蜀军的营垒,魏国司马宣王忍不住称赞。
D.诸葛亮生活简朴,严格约束自己。他的个人生活用品,都是来自官府;在成都,他的家人依靠桑园和薄田为生,他从不经营其他产业为自己谋取私利。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先主于永安病笃,召亮于成都,属以后事。
(2)刑政虽峻而无怨者,以其用心平而劝戒明也。
5.街亭之战,作为参战一方的蜀国,其战败的自身原因有哪些?请简要说明。
2023-12-19更新 | 97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锦州市联合校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模拟检测语文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