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语文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123 道试题
1 .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百日誓师大会上,学校会为学生举行成人礼。成人礼被视为一个极具仪式感,蕴含重要意义的礼仪:“成人门”的那一边,是孩童的美好回忆,天真、自由、无拘无束;“成人门”的这一边,是全新的天地,责任、义务、成熟自立。

面对“成人”,有人盼望,渴求自主;有人害怕,不想长大;有人心情复杂,五味杂陈。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感悟和思考?请联系社会现实或自身经历,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2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凡治国之道,必先富民。民富则易也,民贫则难治也。是以善为国者,必先富民,然后治之。昔者,七十九代之君俱工天下者,何也?必国富而粟多也。夫富国多粟生于农,誠先王贵之。凡为国之急者,必先禁末作,末作禁则民无所游食,民无所游食则必农。民事农则田垦,田垦则粟多,粟多则国富。国富者兵强,兵强者战胜,战胜者地广。是以先王知众民、强兵、广地、富国之必生于粟也,故禁末作,而利农事。今为末作奇巧者一日作而五日食农夫终岁之作不足以自食也。然则民舍本事而事末作。舍本事而事末作,则田荒而国贫矣。不生粟之国亡,粟生而死者霸,粟生而不死者王。粟也者,民之所归也;粟也者,财之所归也;粟也者,地之所归也。粟多则天下之物尽至矣。粟者,王之本事也,人主之大务,有人之涂,治国之道也。

(节选自《管子·治国》,有删改)

材料二:

宿治,则邪官不及为私利于民。而百官之情不相稽,则农有余日;邪官不及为私利于民,则农不败。农不败而有余日,则草必垦矣。

訾粟而税,则上壹而民平。上壹,则信;信,则臣不敢为邪。民平,则慎;慎,则难变。上信而官不敢为邪,民慎而难变,则下不非上,中不苦官。下不非上,中不苦官,则壮民疾农不变。壮民疾农不变,则少民学之不休。少民学之不休,则草必垦矣。

无以外权爵任与官,则民不学问,又不贱农。民不贵学,则愚;愚,则无外交;无外交则国安不殆。民不贱农,则勉农而不偷。国家不殆,勉农而不偷,则草必垦矣。

使商无得籴,农无得粜。农无得粜,则窳情之农勉疾;商不得籴,则多岁不加乐。贵酒肉之价,重其租,令十倍其朴。重关市之赋,则农恶商,商有疑情之心,农恶商,商疑情,则草必垦矣。

(节选自《商君书》,有删改)

1.材料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今为末A作B奇巧者C一日作D而五日食E农夫终岁之F作G不足以H自食也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治,指治理,与《屈原列传》“治乱之条贯”中“治”词义相同。
B.末作,古代常指工商业,与材料一中“本事”的词义不同。
C.宿,指隔夜的,与词语“深仇宿怨”“宿志”中“宿”词义不同。
D.贵,指看重,与《师说》“是故无贵无贱”中的“贵”词义不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管子·治国》开门见山,提出观点,继而通过剖析国民富裕与贫困对国家治理的深远影响来支撑自己的观点。
B.管仲通过对先王重视农业发展,而当时社会却追逐商业的深入分析,揭示了忽视粮食生产所带来的严重后果。
C.商鞅认为,如果官员治政勤勉,就没有时间到百姓那里谋取私利,农民就不会受到危害,这将有利于荒地开垦。
D.如果朝廷有信誉,官员不肆意妄为,农民认真从事农业,不轻易转行,百姓就不会非议君主,官员也就不辛苦了。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粟者,王之本事也,人主之大务,有人之涂,治国之道也。
(2)国家不殆,勉农而不偷,则草必垦矣。
5.材料一中倡导通过“禁末作”来“利农事”。请概括这一观点在材料二的具体体现。
2024-05-23更新 | 195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届重庆市涪陵第五中学校高三下学期第一次适应性考试语文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表达题组 | 适中(0.65) |
名校

3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迎春花先花后叶,枝呈四棱状,对节生小枝,一枝吐三叶,椭圆形,在寒风中打开色彩的广阔宇宙。一个地方,有一盏迎春花,是踏实的,笃定的,会有人间烟火味徐徐弥散。它像一个清爽的邻家女孩,以其素雅唤醒人们对美的热爱与追求,对卓尔不群的生命姿态的尊崇和效仿;它又像一个人的成长,这个人如果拥有单纯快乐的童年,他的人生就会不断地生长出新鲜的绿叶,成就一棵枝繁叶茂的常青树。我喜爱迎春的这份寂静安然,哪怕寒风凛冽,哪怕四野荒凉,它也把小小的花苞,开成太阳的形状。

迎春花开了,不几日就是立春。生活在农耕时代的人懂得迎春的千般好,把立春的习俗命名为迎春,效仿古人云台诸将、瀛洲学士之类,一路鼓乐喧天,迎句芒于东郊。句芒为春神,待抬运回城,远近之人肩摩踵曳,鳞集毛萃,群聚而观,争掷五谷,杂沓的脚步,滚烫的呼吸,热情的喊叫,暖烘烘地炙烤着植物的枝条,空气的温度陡然升高,迎春花开得格外娇艳,梅花纷纷吐蕾舒瓣。

迎春是春天的草木神、生命神。迎春是大地之上生命盛开的仪式。

1.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修改。可以改变语序、少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
2.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以改写成“空气的温度陡然升高,迎春花开得格外娇艳,梅花纷纷吐蕾舒瓣,暖烘烘地炙烤着植物的枝条”,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为什么说原文表达效果更好?
2024-05-18更新 | 195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重庆市涪陵第五中学校高三下学期第一次适应性考试语文试题
名篇名句默写-情境默写 | 较易(0.85) |
名校
4 .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归有光《项脊轩志》语言淡而有味,文中写到祖母时,用“______”和“______”两处动作描写,分别写出了祖母不忍打扰孙儿读书的关爱之意和对孙儿取得功名的殷殷期许。

2)岱顶观日历来为游人所向往,清代姚鼐在《登泰山记》中用“____________”两句描绘了冬日泰山日出之前晨曦初现、光芒四射的壮美景象。

3)唐代李益在《立秋前一日览镜》中写道:“万事销身外,生涯在镜中。”在唐宋诗词中,像这样揽镜自照、感慨世事人生的名句还有很多,如“____________”。

2024-05-18更新 | 170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重庆市涪陵第五中学校高三下学期第一次适应性考试语文试题
名篇名句默写-情境默写 | 较易(0.85) |
名校
5 .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阿房宫赋》中用“六王毕,四海一”来形容秦始皇灭掉诸侯统一天下的过程,《过秦论》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与此表达的意思相同。

(2)《答司马谏议书》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盘庚成功迁都的原因,也是王安石的行事准则,也可以说是历史上无数改革家刚直果决精神的概括。

(3)刘克庄《贺新郎·国脉微如缕》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巧用班超及司马相如之典,句短气促,鼓舞人心。

2024-05-18更新 | 186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重庆市涪陵第五中学校高三第二次适应性考试语文试题
6 .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有人说,生命是一条长河,今日之我源自昨日之我;有人说,生命在于蜕变,今日之我必须打破昨日之我;还有人说,生命是不懈的追寻,今日之我可能回归昨日之我……

以上说法对我们思考个人成长、社会发展、文明赓续都有启发。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得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2024-05-18更新 | 120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重庆市涪陵第五中学校高三第二次适应性考试语文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表达题组 | 适中(0.65) |
名校

7 . 阅读语段,完成各题。

相信很多人晚上会处于这两种状态:要么困了但不想睡, ________。有时候脑海好像还会闪现这样的想法:想睡睡不着的伤害大,(甲)主动熬夜的伤害大﹖其实前者的伤害没你想的那么大。想睡但睡不着,是身体出问题了吗?实际上,大多数情况下并不是。大部分人晚上睡不着其实是太过担心失眠了,这样不但不会睡着,(乙)还会让交感神经过于兴奋,导致无法入睡。

晚上睡不着身体能得到休息吗﹖答案是能得到。想睡但睡不着,说明身体已经进入了预备模式。科学家研究过闭着眼但不睡觉时的脑电波,结果发现,这时大脑里出现的波形和睡着后“入睡期”的波形是一样的。这说明,虽然你没睡着,但大脑已经进入睡眠阶段,偷偷地养精蓄锐了。

和想睡但睡不着相比,主动熬夜对身体的伤害极大,它会导致________。人体内几乎每个细胞都有一个生物钟,你熬夜就相当于你身体内的所有细胞都在跟着你熬夜干活。比如人们在晚上深睡的那几个小时,是心肌细胞忙里偷闲的时间,这时心跳会降至50-60次/分钟,你一熬夜,心肌细胞就无法休息,不得不拖着疲惫的身体开始加班。

在一天的紧张工作结束后,我们会更加渴望感到愉悦,这时如果你熬夜打游戏、追剧,大脑中的多巴胺就会快速激增,你便会感到非常愉快,甚至会忍不住再次熬夜。(丙)经常熬夜到凌晨2点,那以后想在晚上12点前睡觉就不容易了。你以为是你主动熬夜,但其实是无法控制自己的睡眠。长期无法控制入睡时间,这在医学上是一种心理疾病,叫作“晚睡强迫症”。真正可怕的是熬夜上瘾,无法控制睡眠, ________,身体却很受伤。

1.请在文中划横线处补写出恰当的语句,使上下文衔接自然,语义连贯,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2.根据语境,在文中括号内填入恰当的关联词,使内容条理清晰,逻辑严密。
3.为了让读者易于理解科学知识,科普类文章的语言往往具有趣味性。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是如何体现这一特点的?请结合文本,简要回答。
2024-05-17更新 | 142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重庆市涪陵第五中学校高三第二次适应性考试语文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8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材料一:

伯禽将归于鲁,周公谓伯禽之傅曰:“汝将行,盍志而子美德乎?

对曰:“其为人宽,好自用,以慎。此三者,其美德已。”

周公曰:“呜呼!以人恶为美德乎?彼其宽也,出无辨矣,女又美之!彼其好自用也,是所以宴小也。君子力如牛,不与牛争力;走如马,不与马争走;知如士,不与士争知。彼争者,均者之气也,女又美之!彼其慎也,是其所以浅也。闻之曰:‘无越逾不见士。’见士问曰:‘无乃不察乎?’不闻,即物少至,少至则浅。彼浅者,贱人之道也,女又美之!”

“吾语女,我,文王之为子,武王之为弟,吾于天下不贱矣,然而吾所执贽而见者十人,还货而相见者三十人,貌执之士者百有余人,欲言而请毕事者千有余人,于是吾仅得三士焉,以吾身,以定天下。吾所以得三士者,亡于十人与三十人中,乃在百人与千人之中。人人皆以我为越逾好士,然故士至;士至,而后见物;见物,然后知其是非之所在。戒之哉!女以鲁国骄人,几矣!夫仰禄之士犹可骄也,正身之士不可骄也。彼正身之士,舍佚而为劳,颜色黎黑而不失其所,是以天下之纪不息,文章不废也。”

(节选自《荀子·尧问》)

材料二:

哀公问于孔子曰:“寡人欲论鲁国之士,与之为治,敢问如何取之?

孔子曰:“人有五仪,有庸人,有士人,有君子,有贤人,有圣人。此五者,则治道毕矣。”

公曰:“何谓士人?”

孔子曰:“所谓士人者,心有所定,计有所守,虽不能尽道术之本,必有率也;虽不能备百善之美,必有处也。是故知不务多,必审其所知;言不务多,必审其所谓;行不务多,必审其所由。此则士人也。”

公曰:“善哉!非子之贤,则寡人不得闻此言也。虽然寡人生于深宫之内未尝知忧恐不足以行五仪之教。若何?”

孔子对曰:“如君之言,已知之矣,则丘亦无所闻焉。”

(节选自《孔子家语·五仪解》)

【注】①伯禽:周公旦之子。②出:给予,指赏赐。③此下所述,是周公对伯禽说的话。

1.材料二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虽然A寡人B生于深宫C之内D未尝知E忧F恐G不足以行H五仪之教。

2.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自用,文中指靠自己的才智行事,与成语“师心自用”中的“自用”意思相同,感情色彩也相同。
B.执贽,指拜谒尊长时携礼物相赠,与《屈原列传》“厚币委质事楚”中“质”的意思相同。
C.正,意为使……端正,与《墨子·兼爱》“子自爱,不爱父,故亏父而自利”中“亏”的用法相同。
D.审,文中指清楚了解,与《归去来兮辞》“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中的“审”意思相同。
3.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周公看来,对人一味宽大会赏赐不加分别,过于谨慎容易孤陋寡闻,所以他对伯禽师傅的赞美不以为然。
B.周公认为不必和牛比力气、和马比速度、和读书人比智慧,因为这是一种降低自己身份、地位的意气之争。
C.周公告诫伯禽,那些依赖俸禄生活的士人会显得态度高傲,那些身心端正的士人的态度是不会高傲的。
D.在孔子的心目中,士人具有心中有原则、说话有依据、行事有正道等特质,是当权者可以信任的治世之才。
4.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周公谓伯禽之傅曰:“汝将行,盍志而子美德乎?”
(2)寡人欲论鲁国之士,与之为治,敢问如何取之?
5.两则材料中,周公和孔子分别是如何阐述观点的?请任选其一简要概括。
2024-05-14更新 | 411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届重庆市涪陵第五中学校高三第二次适应性考试语文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9 .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宿菊潭【1】

元好问

田父立马前,来赴长官期。父老且勿往,问汝我所疑。民事古所难,令才又非宜。到官已三月,惠利无毫厘。汝乡之单贫,宁为豪右【2】欺?聚讼几何人?健斗复是谁?

官人一耳目,百里安能知!东州长官清,白直【3】下村稀。我虽禁吏出,将无夜叩扉?教汝子若孙,努力逃寒饥。军租星火急,期会切莫违。期会不可违,鞭朴伤汝肌。伤肌尚云可,夭阏【4】令人悲。

注释:【1】菊潭:在今河南内乡,诗人时任内乡县令。【2】豪右:豪族。【3】白直:泛指官府吏役。【4】夭阏:在这里意为摧残,折磨。

1.以下对诗歌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诗人运用了对比手法,借“东州长官”突显了自己约束差役的不力。
B.诗中“星火”比喻军租重、逼迫急,较《陈情表》“急于星火”的内涵丰富。
C.诗人反复强调“切莫违”“不可违”,其中蕴藏着复杂而矛盾的心理。
D.本诗记叙了诗人与乡里父老有问有答的交流经过,文字浅近,通俗易懂。
2.请结合全诗,分析诗人在诗中的形象。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0.65) |
名校

10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五个饽饽

莫言

除夕日傍黑天时,下了两天的雪终于停了。爷爷嘱咐我把两个陈年的爆竹放了,那正是自然灾害时期,煤油要凭票供应,蜡烛有钱也难买到,通宵挂灯的事只好免了。

母亲把家里的两盏油灯全点亮了,灯芯剔得很大,屋子里十分明亮。母亲在灶下烧火,火苗映着母亲清癯的脸,映着供桌上的祖先牌位,映着被炊烟熏得黝黑发亮的墙壁,一种酸楚的庄严神圣感攫住了我的心……

奶奶把一个包袱郑重地递给爷爷,轻轻地说:供出去吧。爷爷把包袱接过来,双手捧着,像捧着圣物。包袱里放着五个饽饽,准备供过路的天地众神享用。这是村里的老习俗,五个饽饽从大年夜供出去,要一直摆到初二晚上才能收回来。

院子当中已放了一条方凳,爷爷蹲下去,小心翼翼地把饽饽摆好。来吧,孩子,给天地磕头吧!爷爷跪下去,向着东南西北四个方向磕了头。我也跪下,将我的头颅低垂下去,一直触到冰凉的雪。天神地鬼,各路大仙,请你们来享用这五个饽饽吧!……蒸饽饽的白面是从包饺子的白面里抠出来的,这一年,家里的钱只够买八斤白面……不知怎的,我的嗓子发哽、鼻子发酸,要不是过年图吉利,我真想放声大哭。

就在这时候,柴门外边的胡同里,响起了响亮的歌声:

财神爷,站门前/看着你家过新年/大门口,好亮堂/石头狮子蹲两旁……

我从地上爬起来,愣愣地站在院子里,听着财神的祝福。他的嗓门宽宽的,与其说是唱,还不如说他念。他就这样温柔而悒郁地半念半唱着,仿佛使天地万物都变了模样……

母亲早就准备好了饭碗,我看碗里只有四个饺子,就祈求地看着母亲。母亲叹了口气,又用笊篱捞了两个饺子,放在碗里,端碗走到胡同里,财神急步迎上来,抓起饺子就往嘴里塞。

财神,你别嫌少……我惭愧地说,他进行了这样美好的祝福,只换来六个饺子,我感到很对不起他。

不少,不少。大侄子,快快回家过年,将来考中状元。

财神没有往我家饭碗里放元宝,大概连买纸元宝的钱都没有了吧。他一路唱着向前走了,我端着空碗回家过年……

娘,咱家要真像财神爷说的有一麻袋钱就好了。那样,你不用去喂牛,奶奶不用摸黑纺线,爷爷也不用去割草了。

哪里还用一麻袋。母亲苦笑着说。

会有的,会有的,今年的年过得好,天地里供了饽饽。——奶奶忽然想起来了,问:金斗他娘,饽饽收回来了吗?

没有,光听‘财神’穷唱,忘了。母亲对我说,去把饽饽收回来吧。

我来到院子里,伸手往凳子上一摸,心一下子紧缩起来。再一看,凳子上还是空空的。饽饽没了!我叫起来。爷爷和母亲跑出来,跟我一起满院里乱摸。找到了吗?奶奶下不了炕,脸贴在窗户上焦急地问。

爷爷找出纸灯笼,把油灯放进去。我擎着灯笼满院里找,灯笼照着积雪,凌乱的脚印,

沉默的老杏树,堡垒似的小草垛……

一家四口围着灯坐着。奶奶开始唠叨起来,一会儿嫌母亲办事不牢靠,一会儿骂自己老糊涂,她面色灰白,两行泪水流了下来。已是后半夜了,村里静极了。一阵凄凉的声音在村西头响起来,财神在进行着最后的工作,他在这一夜里,要把他的祝福送至全村。就在这祝福声中,我家丢失了五个饽饽。

弄不好是被‘财神’偷去了。爷爷把烟袋锅子在炕沿上磕了磕,沉着脸站起来。

爹,您歇着吧,让我和斗子去……母亲拉住了爷爷。

这个‘财神’,也是可怜……你们去看看吧,有就有,没有就拉倒,到底是乡亲,抬头不见低头见。爷爷说。

我和母亲踩着雪向村西头跑去。财神还在唱着,他的嗓子已经哑了,听来更加凄凉:

快点拿,快点拿/金子银子往家爬/快点抢,快点抢/金子银子往家淌……

我身体冷得发抖,心中却充满怒火。我像只小狼一样扑到他身边、伸手夺过了他拎着的瓦罐。

谁?谁?土匪!动了抢了,我咧着嗓子嚎了一夜,才要了这么几个饺子,手冻木了,脚冻烂了……”“财神叫着来抢瓦罐。

大田,你别吵吵,是我。母亲平静地说。

是大嫂子,你们这是干啥?给我几个饺子后悔了?大侄子,你从罐里拿吧,给了我几个拿回几个吧。

瓦罐里只有几十个冻得梆梆硬的饺子,没有饽饽。

饽饽上不了天,饽饽入不了地,村里人都在过年,就你财神到我家门口去过。我坚信爷爷的判断是准确的。我把瓦罐放在雪地上,又扑到财神身上,搜遍了他的全身。财神一动也不动,任我搜查。

我没偷,我没偷……”“财神喃喃地说着。

大田,对不住你,俺孤儿寡妇的,弄点东西也不容易,才……金斗,跪下,给你大叔磕头。

不!我说。

跪下!母亲严厉地说。

我跪在财神面前,热泪夺眶而出。

起来,大侄子,快起来,你折死我了……”“财神伸手拉起我。

屈辱之心使我扭头跑回家去,在老人们的叹息声中久久不能入睡。天亮的时候我做了一个梦、梦见那五个饽饽没有丢,三个在下,两个在上,呈宝塔状摆在方凳上……

我起身跑到院里,惊得目瞪口呆,我使劲揉着眼睛,又扯了下耳朵,很痛!五个饽饽两个在上三个在下,摆在方凳上,呈宝塔状……

【注】①本文是以1961年春节为背景写的短篇小说,有删改。②财神:除夕夜里,有乞丐站在门外高声唱些吉利话,人们把煮好的饺子倒在乞丐的瓦罐里,乞丐把一个草纸叠成的小元宝放到空碗里。人们把纸元宝端回家去,供在祖先牌位下,这叫接财神。文中财神是村里一个四十多岁的单身汉。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郑重”“捧着”等词语,既写出了奶奶爷爷对神灵的敬畏,也写出了他们对五个饽饽的珍视程度。
B.因为仅有四个饺子,“我”祈求地看着母亲,母亲的叹气写出了她对“财神”的同情及内心的善良。
C.“村里静极了”这一环境描写,使家人后半夜听到“财神”声音的情节合乎情理,更烘托出他们丢饽饽后的心境。
D.小说中的民间小调,与“财神”形象相符,体现了人们对生活的美好愿望,使小说具有浓厚乡土气息。
2.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第一段交代故事发生的相关背景,同时也为因不能通宵挂灯而使五个饽饽被“财神”偷走的情节埋下伏笔。
B.小说第三段插入介绍“村里的老习俗”,与后文让母亲收回饽饽的情节呼应、侧面写出了在当时饽饽的珍贵。
C.饽饽丢失后爷爷的一番话写出了老人质朴善良的心性,推动了母亲和“我”找“财神”、搜饽饽的情节发展。
D.标题“五个饽饽”,是文章的重要线索,通过它们失而复得的过程,还表现了困难时期的复杂人性。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我像只小狼一样扑到他身边,伸手夺过了他拎着的瓦罐”,“我”为何表现得如此愤怒,请结合全文作简要分析。
4.有论者认为:“莫言的意义在于他为当代文学开辟了一个新的视角”,这个视角就是“儿童视角”。选择用儿童的眼光来观察世界是莫言作品的一大特色。请分析本文运用儿童视角叙事的好处。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