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语文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27 道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1 .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江村

杜甫

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

自去自来梁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

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钩。

但有故人供禄米,微躯此外更何求?

注:本诗为杜甫到成都后草堂初成时所作。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事事幽”是全诗关紧的话,诗的前三联紧扣“幽”来描写,首联写环境之清幽,颔联写物态之幽然,颈联写人事之幽趣。
B.“清江一曲抱村流”中的“抱”字用得极妙,运用了拟人手法,描绘了草堂周围的环境,一湾清泉绕宅而过,表现了诗人与周围山水融合无间。
C.本诗语言清新、质朴,颈联老妻画纸为棋局的痴情憨态,稚子敲针做钓钩的天真无邪,弥足可爱,不事雕琢,自然成趣,生活意味十足。
D.律诗格律严密,颔、颈两联要求严格对仗,同一联中忌有复字,首、尾两联也应尽量免,本诗首联用了一对复字,有损表达效果。
2.杜甫这首诗中颇多“趣味与悲苦”,请结合全诗做简要分析。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0.65) |
名校

2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有一种幸福,叫回家吃饭

恋小暖

1

单位有个女同事,大部分时间都会回家吃饭。我们点外卖或者在公司食堂解决一日三餐时,她就骑着小电动车,乐呵呵地回家吃饭。

一开始我们觉得她是嫌弃外卖或者公司里的伙食,后来才知道,原来她是妈妈一手带大的独生女,现在妈妈退休在家,如果她不回家吃饭,妈妈就会用冷饭榨菜随便应付一下;只有她回家了,妈妈才会和她一起用心地对待每一餐。

她的家离公司不远,骑电动车大概20分钟,每当她踢开脚撑,插上钥匙,跨上电动车时,我们部门里的同事就会用羡慕的眼光目送她回家。

其实我们羡慕的,不仅是她能回家吃上可口的饭菜,还有她能每天陪在家人身边的小确幸。

想起小时候和伙伴们在外面疯玩,等到夕阳西下,妈妈就会喊我回家吃饭。她总是需要一催再催,我才肯拍拍身上的泥土,依依不舍地和伙伴们告别。

妈妈等我回家吃饭,以前总觉得稀疏平常,现在却成了在外漂泊的我时不时要拿出来回忆的温情片段。

2

刚开始工作那会儿,我化身为十足的工作狂,如果没有什么重要的事情,绝对不会轻易回家,更不会为了回家吃饭这件小事而放下工作。

在我高强度的努力下,工资待遇有所提高,而我的幸福感却在降低。我感到孤独,日子过得冷冷清清,上班渐渐缺乏动力。

在妈妈的强烈召唤下,我才开始放慢脚步,隔三差五回家吃饭。只要我回家,爸妈比谁都高兴。他们早早到菜市场选购食材,郑重地准备好一桌子菜,然后等我回家。

到家门口的时候,闻到那熟悉的饭菜香,我会觉得有安全感和踏实感。父母做的菜不是什么山珍海味,但却色香味俱全。糖醋里脊、番茄炒蛋、鱼香肉丝、油焖大虾……因为融入了爱,这些菜变成了一件件需要我用一生去欣赏的艺术品。

爸妈教过我很多道理,但他们经常念叨的是这一句:民以食为天,多吃点,吃好点。健康美味的家常菜,是舌尖上永远的回忆。

父母在,人生尚有来处。长大后我才明白,能回家吃饭,是一种难能可贵的幸福。这种幸福,能照耀你未来的路,能支撑你走过无数艰难的时光。

3

我有一个朋友,结婚之后就不肯陪我们出来外面下馆子了。他的妻子烧得一手好菜,他经常在朋友圈里晒,我们表面上波澜不惊,其实内心羡慕不已。

在我们都嘲笑他妻管严的时候,他却以能回家吃饭为荣,白天认真高效率工作,下班后准时回家。

有一天下班早,几个好友约他一起去喝两杯小酒。他摆摆手,急着回家陪老婆逛菜市场,给老婆打下手,饭菜两人一起准备,绝对不会枯燥。他们是真正在过日子的,婚姻有烟火气,怎么过怎么幸福。

一个怕另一个吃不饱,担心他的肠胃、他的健康,一个怕另一个累着了,两人相互心疼,一顿饭里全藏着爱。

家人是世界上最高级的厨师,今天的饭菜真好吃这句普通的话,对他们来说就是最好的奖赏。

4

幸福有时候真的很简单,无论多晚,走廊里的那盏灯一直为你留着,桌上香喷喷的饭菜一直为你备着。一盏橘黄色的灯,一口热乎乎的饭,就能消除一天的疲劳。

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能吃到家里的饭菜就像一种新型的炫富。有空多回家吃饭,只是简简单单、平平淡淡的一餐,就能让你平静下来,获得欢愉和幸福。

心有归处,漂泊的灵魂有了安顿,饕餮盛宴都比不过家常小菜。唯有爱和美食不可辜负,而你愿不愿意为了爱和美食停留驻足呢?

年底了,已经有人迫不及待地在朋友圈里分享了抢到车票的喜悦,他们攒了一箩筐的话,准备好了心情,就等回家暖胃、暖心。

家,永远是一个人最好的港湾。家里香喷喷的饭菜,是治愈一切的良药。

世界那么大,而现在的我,只想回家好好吃饭。

(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1.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分为四个片断展开,先叙述故事再议论抒情,先分后总,结构清晰,真挚地表达出“回家吃饭”的深刻内涵。
B.文章多处运用细节描写,一个简单的动作、一句简单的话语,透露出家人之间浓浓的爱意以及对生活的理解和珍惜。
C.“在我们都嘲笑他‘妻管严’的时候,他却以能回家吃饭为荣”说明朋友懂得了“回家吃饭”的真谛,不再以友谊为重。
D.本文多用短句,句式整齐,叙事简洁;语言充满生活气息,亲切自然;选材源自生活最真实的细节,读来感人至深。
2.请简要分析“我”在文中的作用。
3.文章以“有一种幸福,叫回家吃饭”为题有哪些具体内涵?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3 .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1.你曾深夜因为某种心事难以入睡吗?你曾因为倍感压力而想要放弃自己的坚守吗?

2.生命其实有两层含义——一个浪打上礁石,海鸟惊逃,以为是大难将至;一个浪扑上海滩,孩子欢喜,以为是大海开出了鲜花。

围绕材料内容与含意,结合时代生活与自身经历,选好角度立意,写一篇叙述类文章,要求写出自己的情感与思考;自拟标题,不得套作、抄袭,不少于800字。

语言文字运用-语言表达 | 适中(0.65) |
名校
4 .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

“多用脑、可防老”,这对老年人来讲尤为重要。我们常说,大脑是人体的司令部,____,身体各器官的生理功能当然也不会旺盛。所以,保持大脑的活力,____。老年人的健康状况,往往是生理、心理、环境等因素互相影响的结果,老年人保持勤于用脑的好习惯,就会有一种很好的心理状态,可以使自己的生活、精神充满活力。

“勤于用脑,延缓衰老”,这个道理是很科学的。老年人如此,何况我们青少年呢?____

名篇名句默写-混合默写 | 容易(0.94) |
名校
5 .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曾子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论语》十则)
(2)男女衣着,悉如外人。_____________________。(陶渊明《桃花源记》)
(3)《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高度地概括了“友情深厚,江山难阻”的情景,表达了朋友之间的深厚情谊。

6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近日有媒体报道,国内外教育系统都开始把AI(人工智能)打分应用在作文打分上,仅国内就已经有超过1.2亿人次被AI批改过作文。这引发了人们一连串的质疑。AI为作文打分是否公平合理?质疑者认为把学生的成绩甚至命运交给机器,实在难以令人信服。但这种看法实际是只知其一不知其二。据笔者了解,目前AI改作文,主要运用在第二语言学习的写作者身上,比如中国人学英语。

AI批改作文的核心技术是语言智能评测,其现已成为AI前途最光明的落地场景之一。技术的发展      人们的肯定。科学与技术     了生活的方方面面,一项技术诞生伊始,假如处处受限,      ,则难以茁壮成长。

另一方面,人们也必须意识到技术有着局限性,绝非万能,漏洞在AI技术尚处于发展阶段的今天      因此,教育对于AI真正的作用,还是要回归到能否解决教师劳动负担的辅助功能上来。教师从繁重的作业批改工作中得到部分解脱,(     ),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必需     变更     如履薄冰     俯拾即是
B.必须     变革     步履维艰     俯拾即是
C.必需     变革     步履维艰     比比皆是
D.必须     变更     如履薄冰     比比皆是
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因此,教育对于AI真正的作用,还是要回归到能否减轻教师劳动负担的辅助功能上来。
B.因此,AI对教育真正的作用,还是要回归到减轻教师劳动负担的辅助功能上来。
C.因此,AI对教育真正的作用,还是要回归到能否减轻教师劳动负担的辅助功能上来。
D.因此,教育对于AI真正的作用,还是要回归到解决教师劳动负担的辅助功能上来。
3.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A.能够集中精力关注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在最大限度上保证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自觉性。
B.能够在最大限度上保证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自觉性,集中精力关注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
C.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自觉性能够在最大限度上得到关注,集中精力关注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
D.能够集中精力关注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保证在最大限度上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自觉性。
语言文字运用-语言表达 | 适中(0.65) |
名校
7 . 请阅读下面题为《教育》的漫画,完成后面两个小题。

(1)请简述漫画所描绘的内容,不超过60字。
(2)请简要概括本则漫画的寓意。
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 | 适中(0.65) |
名校

8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21日开始的这个周末,很多年轻人走进考场,参加2020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中国教育在线发布的2020年全国研究生招生调查报告显示:2015年来,硕士研究生报名人数屡创新高,2019年为290万人,2020年达到341万人。考研热连年升温,弃考率也居高不下,研究生学历含金量饱受争议。

根据近几年20%到30%的弃考率,虽然今年报考人数为341万,但最终完成全部考试的可能只有七八成。之所以这样,是不少人当初报名时没有想清楚自己是否真的需要考研,而只将其视为出路千万条中的一条,先报名再说。甚至,在录取阶段也存在这种现象。近期湖南大学发布公告拟取消郑某等69名研究生入学资格,就曾引起舆论关注。

概而言之,当前的考研热有着诸多不理性成分。它是大学生对就业不满意,地方本科院校以考研为导向办学,学历社会存在的学历情结等综合作用的结果。一些学生把考研作为就业避风港随大流盲目报考,导致考研报考人数井喷。调查显示,我国约八成考研学生希望通过提高学历增添就业竞争力,出于学术研究兴趣报考研究生的不足二成。这种单纯以学历证书为导向的考研,实际上并不利于提高学生本人的竞争力,还会导致人才培养结构和质量无法满足社会需要。

如今一些地方本科院校毕业生成为考研主力军,其考研率超过60%,部分院校甚至高达70%、80%。而这些院校的办学定位本应以就业为导向,进行职业教育,培养高素质职业技术人才和应用型人才。为了将更高的考研率作为招生的金字招牌,以及提高就业率(考上研究生人数也作为已经就业人数),在这些学校考研也演变为应试教育。学校如同高四一样,围绕考研组织教学,非考研科目课程教学被边缘化。学生接受的本科教育并不完整,即便能考上研究生,他们的学术素养也令研究生招生单位担忧。

针对火爆的考研场面,有专业人士建议,可进一步扩大研究生招生规模,因为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千人注册研究生数还比较低。2018年我国的每千人注册研究生人数只有1.96人,而美国近年来一直保持在9人以上,英国为8人以上,加拿大为7人左右,韩国是介于6人到7人之间。尽管我国研究生扩招还有很大空间,但如果扩招是迎合应试考研学历情结,那无益于保障研究生教育质量,反而会导致研究生进一步贬值,白白浪费了教育资源。

我国要进一步改革研究生制度,完善研究生推免制度,建立具有公信力的研究生申请——审核录取制度,以破除应试考研。同时,在进入高等教育普及化时代后,需要改革人才评价体系,推进我国社会从学历社会走向能力社会,不再唯学历评价人才而要重视人才的能力。在这样的人才评价体系下,学生考研才能以提升能力为主线进行规划,而学校办学也才能摆脱学历导向,形成我国高等教育与社会人才需求的良性互动。

(摘编自《环球时报》熊丙奇《考研热的冷思考》)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随着考研热的连年升温,考研规模的持续扩大,研究生学历含金量饱受争议。
B.根据近几年20%到30%的弃考率,今年考生最终完成全部考试的将只有七八成。
C.把考研作为“就业避风港”,“随大流”意识,是考研报考人数井喷的重要原因。
D.这种单纯以“学历证书”为导向的考研,实际上并不能提高学生本人的竞争力。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在论证中,从揭示现象、分析原因、到指出危害、解决方法逐层展开,逻辑严密,立论深入,说服力强。
B.文章主要通过列数字、作比较的论证方法,论证了我国当前考研热的盲目与诸多不理性表现,从而应当适当“降温”。
C.文章在分析考研主力军构成时,对相关院校不恰当的办学定位所带来的负面影响表达了自己的关切与担忧。
D.文章在论证问题解决时,主要从“外”“内”两方面展开,指出既要参考借鉴国外经验,又要改革完善内部制度。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弃考率高,是因为不少人当初报考时没有想清楚自己是否真的需要考研,而只将其视为“出路千万条”中的一条,先报名再说。
B.大学生对就业不满意、地方本科院校以考研为导向办学、学历社会存在的“学历情结”等综合因素导致了当前考研热中诸多不理性。
C.由于相比欧美发达国家,我国的千人注册研究生数还比较低,因而我国可进一步扩大研究生招生规模以应对火爆的考研现状。
D.要形成我国高等教育与社会人才需求的良性互动局面,需要建立不再“唯学历”评价人才而要重视人才能力的评价体系。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适中(0.65) |
名校
9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近段时间,从中学生到大学生,学生体育运动意外死亡事件频发,这些出事的学生,或参加100米接力途中摔倒,或参加1000米测试过程中只跑了80米就突然倒地。这些事件不仅令人痛心,还引发了对体育锻炼的讨论。然而,仔细观察就不难发现,体育活动时突发意外,几乎都与缺乏锻炼有关。当然,运动频繁出事故,也与校园急救意识和能力不足有一定关系,但关键还是学生体质太差所致。

今年秋季开学典礼和新生军训期间,记者在一些学校看到,几乎每所学校都有学生晕倒情况……2017年《中国学生体质监测发展历程》显示,我国大学生体质呈下降趋势,肥胖率持续上升,每5年提高2%~3%。《2019中国青少年儿童睡眠状况调查白皮书》显示,超六成青少年睡眠不足8小时,其中13~17周岁青少年睡眠时间严重缩短,睡眠时长低于6小时的占比高达81.2%。

(摘编自《长江日报<运动频出意外,体育不应背锅反该加强>》)

材料二

教育专家表示,体育运动不应为猝死“背锅”,相反这一现象恰恰是我们过去长期忽视学生体育运动导致的。当前运动意识差、体质下降明显、锻炼时间不足等问题从基础教育阶段便开始积累并恶性循环,学校和家庭重智育、轻体育的思想仍未得到根本性扭转。

专家认为,要开齐开足体育课,配齐配强体育老师,积极改变当前“不出汗、不喘气、不心跳,无强度、无难度、无对抗”的温柔体育,不能突击拿分时才运动,而要把功夫花在平时,让学生真正能把体育作为一种享受和快乐。

(摘编自《半月谈》2019年23期)

材料三

几起猝死事件也引发人们对急救措施的关注。

大连市沙河口区劳动技术中心“安全与急救”课培训教师郭晓震说,猝死的原因中大多数是心脏问题,心肺复苏措施可以用于各种情况下的心脏停跳急救,甚至可以挽回无数人的生命。但心肺复苏有“黄金4分钟”的治疗窗口期,每延迟1分钟,救助率就减少7%-10%,5分钟后成功率下降至50%左右,10分钟后几乎没有成功的可能。

我国的现实情况是,绝大多数人急救知识缺失,遇见突发状况时,大多能做到打电话求助急救中心,而不能有效及时地进行心肺复苏。校园急救意识与能力不足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摘编自《海报新闻<无强度、无对抗,运动猝死频发是温柔体育惹的祸?>》)

材料四

最近,不少媒体关注了“好日子养不出壮孩子”的问题。肥胖、近视、耐力差……生活越来越好,青少年的体质却越来越差。孩子动不起来,当然有很多原因,比如课业负担、学校怕风险不敢搞体育活动等等,但是,更重要的问题恐怕还是“不想动”。

如今,日子变好了,电子游戏成了寻常物。正是电子游戏中强烈的“游戏性”,比体育活动更加“好玩”,因此吸引了青少年,当然也影响了孩子参与体育运动的动力。虽然兴趣爱好的选择是个人自由,但作为一个社会问题,在致力于解决孩子们“不敢动”和“不让动”的问题之后,如何通过恰当的引导解决和改变“不想动”的问题,是“养出壮孩子”的关键所在。

(摘编自杨京《好日子养不出壮孩子,电子游戏是罪魁祸首?》)

1.下列对“学生体质下降”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体育活动时突发意外,都与缺乏锻炼有关,同时也与校园急救意识和能力不足有一定关系,但关键还是学生体质太差。
B.一些学校开学典礼、军训期间不时发生的学生晕倒现象,反映出我国青少年近年来体质呈下降趋势,情况令人担忧。
C.一些教育专家认为,体育运动不应为运动时意外死亡“背锅”,相反这一现象恰恰说明我们更要重视常态化的体育运动。
D.一些专家认为,要开齐开足体育课,配齐配强体育老师,积极改变当前存在各种不足的温柔体育,对增进学生体质有益。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青少年学生保证充足的睡眠并加强体育锻炼,提升身体素质,就能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体育运动意外死亡事件的发生。
B.体育运动中猝死现象恰恰是过去长期忽视学生体育运动所致,当前很多问题从基础教育阶段便开始积累并恶性循环。
C.心肺复苏措施可用于各种心脏停跳急救,甚至可挽回无数生命。但多数人缺乏把握心肺复苏“黄金4分钟”治疗窗口期技能。
D.电子游戏“游戏性”的好玩,吸引了青少年并影响了孩子参与体育运动的动力,因而治理好电子游戏问题就能提升孩子们的体质。
3.请结合材料,概括解决运动意外死亡现象的根本方向与具体举措。

10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高祖,沛丰邑中阳里人,姓刘氏,字季。父曰太公,母曰刘媪。其先刘媪尝息大泽之陂,梦与神遇。是时雷电晦冥,太公往视,则见蛟龙於其上。已而有身,遂产高祖。高祖为人,仁而爱人,喜施,意豁如也。常有大度,不事家人生产作业。及壮,试为吏,为泗水亭长,廷中吏无所不狎侮,好酒及色。高祖常徭咸阳,纵观,观秦皇帝,喟然太息曰:嗟乎,大丈夫当如此也!秦二世元年秋,陈胜等起蕲,至陈而王,号为张楚。诸郡县皆多杀其长吏以应陈涉。沛令恐,欲以沛应涉。掾、主吏萧何、曹参乃曰:君为秦吏,今欲背之,率沛子弟,恐不听。愿君召诸亡在外者可得数百人因劫众众不敢不听乃令樊哙召刘季刘季之众已数十百人矣。於是樊哙从刘季来。沛令后悔,恐其有变,乃闭城城守,欲诛萧、曹。萧、曹恐,逾城保刘季。刘季乃书帛射城上,谓沛父老曰:天下苦秦久矣。今父老虽为沛令守,诸侯并起,今屠沛。沛今共诛令,择子弟可立者立之,以应诸侯,则家室完。不然,父子俱屠,无为也。父老乃率子弟共杀沛令,开城门迎刘季,欲以为沛令。刘季曰:天下方扰,诸侯并起,今置将不善,壹败涂地。吾非敢自爱,恐能薄,不能完父兄子弟。此大事,愿更相推择可者。萧、曹等皆文吏,自爱,恐事不就,后秦族其家,尽让刘季。诸父老皆曰:平生所闻刘季诸珍怪,当贵,且卜筮之,莫如刘季最吉。於是刘季数让。众莫敢为,乃立季为沛。祠黄帝,祭蚩尤於沛庭,而衅鼓旗,帜皆赤。於是少年豪吏如萧、曹、樊哙等皆为收沛子弟二三千人,攻胡陵、方与,还守丰。

(节选自《汉高祖本纪》,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愿君召诸亡在外者/可得数百人/因劫众/众不敢不听乃令/樊哙召刘季/刘季之众已数十百人矣
B.愿君召诸亡在外者/可得数百/人因劫众/众不敢/不听/乃令樊哙召刘季/刘季之众已数十百人矣
C.愿君召诸亡在外者/可得数百人/因劫众/众不敢不听/乃令樊哙召刘季/刘季之众已数十百人矣
D.愿君召诸/亡在外者/可得数百/人因劫众/众不敢不听乃令/樊哙召刘季/刘季之众已数十百人矣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高祖,庙号,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时特起的名号,常用“祖”或“宗”,开国皇帝一般称“太祖”或“高祖”,一个君主只有一个庙号。
B.郡县,古代地方两级行政单位,大体相当于今天的省与县。春秋战国时,就有一些诸侯国在新兼并的地区设郡县,秦朝开始在全国实行郡县制。
C.公:古爵位名,周代有五等封爵制,即公、侯、伯、子、男,后代相沿,多以“公”作为“王”以下的最高爵号,如晋文公、秦穆公等。
D.本纪或简称纪,起始于司马迁的《史记》,是纪传体史书中帝王传记的专用名词。不过也有例外,如项羽无皇帝之实但其传记也称本纪。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刘邦的出生带有神奇的色彩,他母亲刘媪曾经在大泽的岸边休息,梦中与神相遇,太公见到有蛟龙在她身上。不久,刘媪有了身孕,生下高祖。
B.刘邦曾经到咸阳去服徭役,有一次秦始皇出巡,允许人们随意观看,他看到了秦始皇,长叹一声说:“唉,大丈夫就应该象这样!”
C.沛令让樊哙去召回刘邦,刘邦跟从樊哙回来,沛令后悔,怕樊哙叛变,就关闭城门,据守城池,不让他进城,并想要杀掉萧何、曹参。
D.沛县父老一起杀掉了沛令,打开城门迎接刘邦,想让他带领大家造反。刘邦认为事关重大,怕自己能力不足,建议推选更有能力的人。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高祖为人,仁而爱人,喜施,意豁如也。
(2)萧、曹等皆文吏,自爱,恐事不就,后秦族其家,尽让刘季。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