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语文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111 道试题
1 . 下列文学常识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A.《诗经》是我国历史上最早的诗歌总集,其中的诗作多以四言为主,结构上较多采用重章叠唱的形式。
B.《诗经》中的“风”“雅”“颂”指的是创作题材的区别,“风”是指民间歌谣,“雅”是指宫廷乐歌,“颂”是指作宗庙祭祀的乐歌。
C.《诗经》中的“赋”“比”“兴”指的是创作手法的区别,“赋”是直陈其事,“比”是打比方,“兴”是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
D.谥号:又称谥。古代帝王、诸侯、卿大夫、高官大臣等死后,朝廷根据他们的生平行为给予的一种褒扬的称号。
2023-09-28更新 | 82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合川瑞山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9月月考语文试题

2 . 完成关于《梦游天姥吟留别》的题目:

梦游天姥吟留别

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

越人语天姥,云霞明灭或可睹。

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

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

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

谢公宿处今尚在,渌水荡漾清猿啼。

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

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

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

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

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

列缺霹雳,丘峦崩摧。洞天石扉,訇然中开。

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

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

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

忽魂悸以魄动,恍惊起而长嗟。

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

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

别君去兮何时还?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1.《梦游天姥吟留别》第一段运用了衬托手法,与此手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A.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B.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
C.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D.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
2.下列对全诗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这是一首记梦诗,也是一首游仙诗。意境雄伟,变化惝恍莫测,想象奇特瑰丽,被视为李白的代表作之一。
B.李白一生徜徉山水之间,热爱山水,达到梦寐以求的境地。此诗所描写的梦游,也许并非完全是虚的,这样能更好地发挥他的想象才能。
C.此诗形象辉煌流丽,缤纷多彩,富有浓郁的浪漫主义情调。
D.此诗虽然在最后有一种不卑不亢的气概,但作者逃避现实,宣扬了一种消极意味的思想,给人一定的消沉之感。
3.《梦游天姥吟留别》开篇两句“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能不能删掉,改为开门见山的方式,如用“越有名山曰天姥,云霞明灭或可睹”开头?
名篇名句默写-情境默写 | 较易(0.85) |
名校
3 . 在横线上填入恰当的诗句,多字少字错字均不得分。
(1)《静女》中描写男子赞美女子送给的第一个礼物很美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 。”
(2)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中,春花秋月之外,“_________”也是勾起作者故国之思的景象;而“_________”则是作者无尽愁绪的形象描绘。
(3)“伤离别”是人之常情,秦观《鹊桥仙》中“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揭示了爱情的真谛,将词的主旨升华到了一个哲理的高度。
(4)《短歌行》中,作者引用《诗经》中的“__________________”,借写姑娘思念情人来表达渴慕贤才之意。
(5)对自由生活的向往是很多诗作的共同主题,如陶渊明的《归园田居》中有:“__________________。”
(6)晋代诗人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的高尚品格为历代文人传颂,李白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就化用这个典故,写到“__________________”,表达他对权贵的蔑视,对自由的追求。
(7)《登高》中道出郁积诗人心中的自身之苦和国运之恨,无限悲凉难以排遣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 ”
2023-09-26更新 | 147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合川瑞山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9月月考语文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表达 | 较难(0.4) |
名校

4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1)面对浩瀚天空,我们的先人认为那里除了点点星光,可能空无一物,。后来,人们逐渐认识到太空其实并不空,而是充满了等离子体、宇宙射线、电磁场等物质,存在各种复杂的物理现象。随着1957年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卫星发射成功,人类开始进入并利用太空,太空与人类生产生活的关系越发紧密。就像人们需要根据日常天气预报安排生产生活一样,为了规避太空灾害、更好地探索和利用太空,,及时监测太空环境并准确预测其变化规律。

(2)人们很早就发现太阳并非一成不变,而是源源不断地往外喷发物质和能量,时而平缓、时而猛烈。黑子、耀斑、日冕物质抛射等太阳活动此起彼伏,所引发的太阳风暴不断搅动着日地太阳系空间和行星周围的环境,在太空中产生各种各样短时间尺度的变化,称之空间天气。太阳打个喷嚏,包括地球在内的各大行星就得“感冒”。一般而言,:大幅增强的X射线、紫外射线将以光速轰击地球,8分多钟后即可导致大气电离率增强,引发电离层的剧烈扰动;太阳高能粒子将在几小时之后到达地球附近,极大影响在地球周围运行的航天器安全;上百亿吨的等离子体从太阳表面以每秒上千公里的速度抛出,形成的日冕物质抛射事件将在几天内到达地球,引起近地空间各种环境要素的剧烈扰动。

1.下列各项中,与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     
A.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
B.我沐浴在大自然的怀抱中,让柔和的晚风轻抚着鬓角,吹去一切郁闷和烦恼。
C.你们杀死一个李公朴,会有千百万个李公朴站起来!
D.残疾人事业的发展好像一把标尺,彰显着社会的公平正义和文明进步。
2.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意思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各处最多不超过16个字。
3.请结合以上片段,对“空间天气”下定义,不超过40字。
5 .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青春年少,有人说“趁着青春年华要多出去走走看看”,也有人说“青春要用于充实自己,不断学习”。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不一样的方式体会不一样的青春,该怎么做,取决于你自己。

这段话引发了你怎样的感触与思考?请写一篇不少于800字文章,要求:自选角度,明确文体(诗歌除外),自拟标题;下要套作,不得抄袭。

2023-04-05更新 | 211次组卷 | 2卷引用:2023届重庆市合川区高三二模语文试题
文言文阅读 | 较难(0.4) |

6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吉顼,洛州河南人。长七尺,性阴克,敢言事。举进士及第。调明堂尉。

父哲为易州刺史,坐赇当死,顼往见武承嗣,自陈有二女弟,请侍王巾盥者。承嗣喜,以犊车迎之。三日未言,问其故,答曰:“父犯法且死,故忧之。”承嗣为表贷哲死,迁顼龙马监。

来俊臣下狱司刑当以死状三日不下顼从武后游苑中因间言臣为陛下耳目知俊臣状入不出人以为疑后曰朕以俊臣有功徐思之顼曰:“俊臣诬杀忠良,罪恶如山,国蟊贼也,尚何惜?”于是后斩俊臣。

突厥陷赵、定,授检校相州刺史,且募兵制虏南向。顼辞不知武,后曰:“贼方走,藉卿坐镇耳。”顼至,募士无应者,俄诏以皇太子为元帅,应募日数千。顼还言状,后曰:“人心若是邪?卿可为群臣道之。”顼诵语于朝,诸武恶之。

张易之兄弟以宠盛,思自全,问顼计安出。顼曰:“天下思唐久矣!庐陵斥外,相王幽闭。上春秋高,武诸王非海内属意。公盍从容请相王、庐陵,以副人望?易吊为贺之资也。”易之、昌宗乘间如顼教,后意乃定。既而知顼与谋,召见问状,顼对:“庐陵、相王皆陛下子,先帝顾托于陛下,当速有所付。”乃还中宗。

明年,顼坐弟冒伪官贬琰川尉,及辞,召见,泣曰:“臣去国,无复再谒,愿有所言。然病棘,请须臾间。”后命坐,顼曰:“水土皆一盎,有争乎?”曰:“无。”曰:“以为涂,有争乎?”曰:“无。”曰:“以涂为佛与道,有争乎?”曰:“有之。”顼首曰:“虽臣亦以为有。夫皇子、外戚,有分则两安。今太子再立,而外家诸王并封,陛下何以和之?贵贱亲疏之不明,是驱使必争,臣知两不安矣。”后曰:“朕知之,业已然,且奈何?”

顼寻徙始丰尉,客江都,卒。

(节选自《新唐书·吉顼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来俊臣下狱/司刑当以死状三日/不下/顼从武后游苑中/因间言臣/为陛下耳目知俊臣/状入不出/人以为疑/后曰/朕以俊臣有功/徐思之/
B.来俊臣下狱/司刑当以死/状三日不下/顼从武后游苑中/因间言/臣为陛下耳目/知俊臣状入不出/人以为疑/后曰/朕以俊臣有功/徐思之/
C.来俊臣下狱/司刑当以死/状三日不下/顼从武后游苑中/因间言臣/为陛下耳目/知俊臣状入不出/人以为疑后/曰/朕以俊臣有功/徐思之/
D.来俊臣下狱/司刑当以死状三日/不下/顼从武后游苑中/因间言/臣为陛下耳目知俊臣/状入不出/人以为疑后/曰/朕以俊臣有功/徐思之/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及第,指科举考试考中,特指考中进士,明清两代只用于殿试前三名。
B.突厥,是历史上活跃在蒙古高原和中亚地区的民族集团统称,属游牧民族。
C.春秋,春天是播种季节,秋天是收获季节,古代学者因此称历史为“春秋”。
D.顿首,指磕头,古代的一种跪拜礼,属正拜。也常用于书简表奏结尾敬语。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吉顼善用时机,直言敢谏。吉顼随武则天游园,趁机进谏,使认为来俊臣有功于国而犹豫不决的武后终下决心,下令处斩来俊臣。
B.吉顼临时受命,不贪军功。吉顼受命任相州刺史抵御突厥,将招募士兵的功劳归于太子,回朝如实汇报,盛赞太子,被武氏诸王憎恨。
C.吉顼深谋远虑,力劝二张。在吉顼的劝谏下,易之认为他的话很正确,便趁机会奏请立储,使武则天下定决心立下太子人选。
D.吉顼抑武拥唐,忠心可鉴。吉顼因弟弟冒犯欺骗官员被贬出朝廷,临行却依然以佛道相争为喻进谏皇帝,试图削弱武氏诸王的势力。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顼还言状,后曰:“人心若是邪?卿可为群臣道之。”顼诵语于朝,诸武恶之。
(2)泣曰:“臣去国,无复再谒,愿有所言。然病棘,请须臾间。”
5.结合文章,谈谈吉顼是一个怎么样的人。
2023-04-05更新 | 136次组卷 | 1卷引用:2023届重庆市合川区高三二模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较难(0.4) |

7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长期浸润在山水之间的人,会将山水内化于人的自然本性。山水的内在精神没有具体形状,却显现于外形之中。人们通过观看山水的而达其,人的精神超脱于外物,便可领悟至高天理。高山顶峰的光辉绚丽与幽谷的晦暗混沌形成一种张力,山水景象在两极之间的无限变化会给人带来无穷的兴发,不断催促人回到事物和生命的本源。人沉浸在山水天地间因观看到本源和秩序之美而产生精神的充盈和愉悦,从而超越单调乏味的世俗生活,重新获得勃勃生机的生命动力。山水之美、澄明、温润、秀丽、峰回路转、曲径通幽等等都隐含着天道、人道,人与山水的一次次相遇促使人的精神不断敞开,最后窥见其超越性的层面。静观山水、临摹山水,可让人获得生命的智慧,忘我而自足。

山水的滋养更容易使人形成和谐、内敛、温厚的心性,建立起稳定的精神秩序。山水文明强调天人合一,宇宙——城邦——个人的内在统一。山水文明更侧重从山水自然静观宇宙的自然秩序和人的自然本性,更关注人的精神世界,力图调和社会与个人。山水自然与人文的融合,有益于个人失意的排遣,心智的抒发,生活的隐忍和激发。中国园林作为对真实山水的模仿,便是尝试将山水自然内化于人的精神,使之变成人的家园的一部分。园林中有各种岩石、草木、流水,曲直、明暗、虚实结合,构造精巧、风格独特,试图将远人山水的特质移植到人的身边,使自然技艺融为一体。

自然山水能把人的精神视域重新打开,使人神游其间。在这个过度娱乐化的年代,山水自然可作为人精神失序的一种调适。现代商业生活已将释放贪欲合理化,人的欲望的全面释放也改变了人的自然本性,甚至将反自然的快乐合法化,导致人过度追求不必要的乃至非法欲望的满足。人们不时重返自然山水,可以通过山水的滋养、浸润,使自己复原如初,从劳作的艰辛、各种物欲和人造的娱乐中解脱出来;在真实山水中不断陶染,人能恢复自然的苦乐感,形成良好的习性。

(摘编自林志猛《中国山水文明与精神的超越性》)

材料二

纵观世界文学、艺术的发展历史,我们发现一个突出现象,那就是作为中国艺术美的主要创造者——文人士大夫,较之于其它任何民族、任何文化群体的人更易于游乐山水、寄情山水、隐逸山水,因而山水自然世界对于中国文学艺术和美学传统的重要意义就显得比其它国家更为突出。这一特点的形成,在很大程度上起于中国文化背景下知识分子的生活空间和价值取向。大致说来,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几乎概括了中国古代士人全部的生活内容和价值取向。达则进,入仕,在政治上一展抱负;穷则退,归隐,在自然山水中徜徉适性。因此,隐逸便成了中国知识分子在进与退、仕与隐两者之间进行痛苦选择的结果。由于深受老庄自然哲学的影响,从汉季开始,隐逸总是与雅好山水、玩物审美结伴而行。这样一来,构成中国古代文人全部生存空间和生活内容的进与退、仕与隐,就越来越明显地表现在朝市山林这两个积淀着深厚文化心理内容的地带上了!

那么,作为文人全部生存空间和生活内容的重要部分——山水隐逸,与文学审美活动又有什么关联呢?这得从中国文人的自我表现意识入手。古代中国的知识分子固然在生活内容上有独善其身、隐逸山水的一面,但强烈的自我表现意识却是贯串其一生的,所谓君子疾没世而名不称也。既然政治上不能大行其道、兼济天下,那就退而求其次,以文学创作等精神生产的形式来表现自己的存在价值。立功之路受阻,就立言以求不朽。对这一中国文人的自我表现意识,司马迁以发愤著书这个对后来文学批评产生了重大影响的理论观点进行了概括:在政治事功上终不可用,便退论书策以舒其愤,思垂空文以自见。对此,章学诚的说法更为简明:贤者不得志于时,发愤著书以自表现也。

既然发愤著书源于文人士大夫的不得志于时,而山水之好,正如钱锺书所言,初不尽出于逸兴野趣、远致闲情,而为不得已之慰藉。达官失意、宦士失职,乃倡幽寻胜赏,聊用乱思遗老,遂开风气耳。由于有此共同的心理基础,那种发愤著书式的自我表现意识到了魏晋以后,便越来越多地与隐逸山水活动合流了。这一合流,使隐逸山水这一士人生活的重要内容与文学艺术活动结成了深厚的姻缘。

(摘编自刘绍瑾《山水文化与中国美学传统》)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山水的外形寄寓着它的内在精神。与山水相处日久的人,会在内心接受山水的影响,将其转化为人的自然本性。
B.关注人的精神世界是山水文明的重要内容,这种文明力图调和社会与个人的关系。这离不开山水对人的滋养。
C.中国文学艺术和美学传统比其它国家更为热衷于表现山水自然世界,这主要是得力于文人士大夫这个群体。
D.从汉末开始,文人入世还是出世,日益明显地表现在“朝市”与“山林”这两个有着深厚文化心理内容的地带。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材料一论述山水对人精神世界的影响,材料二阐释山水与中国美学传统的关系。两则材料当中“山水”这一概念内涵不同。
B.如今,有些人过度追求不必要的乃至非法欲望的满足,这与现代商业生活将释放贪欲合理化及欲望的全面释放有很大关系。
C.“穷则独善其身”是中国古代士人生活内容和价值取向的一部分;隐逸于自然山水并能徜徉适性,是中国知识分子选择的结果。
D.按照钱锺书先生的理解,人们对山水的喜爱并不完全出自于个人的兴趣与情致。仕途失意时,文人士大夫常借山水聊以慰藉。
3.下列选项,最能证明材料一观点的一项是(     
A.在庐山景区的放映厅里,常年循环放映电影《庐山恋》,这部故事片,被评为改革开放40周年优秀爱情电影。
B.徐霞客一生志在四方,足迹遍布祖国大半河山,经30年考察撰写了60万字的地理名著《徐霞客游记》。
C.北宋画家文同为了画好竹子,常年不断地在竹林里头钻来钻去,全神贯注地观察竹子的变化,做到了胸有成竹。
D.静峙万载的群山,日夜东流的大江……赤壁山水,让苏轼卸落了心灵的沉重,获得了回归生命本源的平和与安然。
4.“山水”对中国人具有哪些重要意义?请结合上述两则材料简要概括。
5.“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请结合李白的诗作《独坐敬亭山》,分析山水隐逸与文学审美活动有着怎样的关联。
语言文字运用-表达题组 | 适中(0.65) |
名校

8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一股抗糖风在中青年女性中悄然兴起。这种流行趋势到底健康不健康?_____①_____。在日常生活中,是指白砂糖、葡萄糖等各种加工制成的糖;加工食品中也含有很多的添加糖,添加糖是指在加工过程中添加到食物和饮料中的糖或糖浆,包括单糖和双糖,常见的有白砂糖、红糖、糖浆、蜂蜜、葡萄糖等。但在营养学上,_____②_____。这是一大类物质,由于它们由碳、氢和氧三种元素组成,而且分子式中所含的氢氧的比例恰好与水一样为2:1,所以称为碳水化合物。

大多数碳水化合物存在于天然植物性食物中,是人类最经济和最主要的能量来源,我们从米、面等主食中获取的碳水化合物主要是多糖,另外还能获得蛋白质、脂类、维生素、膳食纤维等其他营养物质,以此来获得能量。_____③_____,它分布在细脑膜、细胞器膜、细胞质以及细胞间质里,主要以糖脂、糖蛋白和蛋白多糖的形式存在。此外,主食中消化快的淀粉、糖等成分可以很快在小肠消化吸收并升高血糖水平。

在抗糖的队伍中,有人过度戒糖戒出了低血糖,有人吃抗糖产品吃出新的健康问题……放弃主食会对身体造成伤害,这说明我们不能盲目抗糖,不能拒绝碳水化合物的摄入。

1.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2.简述第二、三两段的主要内容。要求使用包含因果关系的句子,表达简洁流畅,不超过60字。
名篇名句默写-情境默写 | 较易(0.85) |
9 .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______”一句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追慕历史英雄刘裕往昔的强劲之势;如今沦陷区的人民却忘却国耻,呈现出“______”的膜拜异族君主之态。
(2)《赤壁赋》作者借“客”之口,以“____________”两句来生动形象地隐喻生命的短暂和个体的渺小。
(3)诗人的眼泪,淌过古典诗词的长河,诉说着真挚的故事。流泪的缘由虽不尽相同,但却触动人心。如“____________”。
文言小题-选择类 | 适中(0.65) |
名校
10 . 比较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今所经中岭山巅崖限当道者   既上,苍山负雪   ③世皆谓之天门   ④亭东自足下皆
A.两个“及”字相同,两个“云”字相同B.两个“及”字不同,两个“云”字不同
C.两个“及”字相同,两个“云”字不同D.两个“及”字不同,两个“云”字相同
2023-01-29更新 | 320次组卷 | 2卷引用:重庆市合川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线上)语文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