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语文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1468 道试题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较难(0.4) |
名校

1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人民在长期奋斗中培育、继承、发展起来的伟大民族精神,为中国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提供了强大精神动力。我们已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完成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我们正在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当前国内外形势正在发生深刻而复杂的变化,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们在拥有重要战略机遇的同时,也面临许多前所未有的困难和挑战。在新时代,我们要大力弘扬中华民族精神。

马克思主义认为,各个民族之所以不同,不仅在于他们的生活条件不同,而且在于民族文化的特点不同。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不同于其他民族的根本的文化标识,是流淌在一个民族有机体中的血脉,是一个民族的文化之魂,是一个民族在长期的生产实践和生活交往中形成的民族性格,是一个民族理想信仰、价值观念、道德追求的结晶和升华,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历久弥新的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国人民在5000多年的生产实践和生活交往历史中培育凝结的优秀民族性格与崇高民族气质,是今天我们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的底气,也是我们风雨无阻、高歌行进、实现伟大梦想的精神动力。

中华民族发展的不同历史时期,面对不同的社会主要矛盾,在不同的社会生产实践和生活交往中,形成了许多具体的优秀民族精神,比如在我们党领导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史中,创造了优秀的长征精神、延安精神、右玉精神、塞罕坝精神、大国工匠精神等。这些在不同实践中形成的具体的优秀民族精神,既是中华民族精神核心内容和深层内质的具体体现,也是中华民族精神核心内容和深层内质的必然结果。深刻把握民族精神的核心内容和深层内质,就要深刻理解他们之间的有机联系,就要深刻理解伟大创造精神、伟大奋斗精神、伟大团结精神、伟大梦想精神的实践基础、文化底蕴、历史渊源、丰富内涵、辉煌业绩、重大意义以及它们的本质统一性。

中华民族精神是值得我们骄傲和自豪的,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弘扬民族精神,就必须坚定维护民族精神。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国人民在几千年历史的伟大实践中培育的,经历了苦难与辉煌、失败与成功,浸透着中国人民的辛勤汗水,蕴含着中国人民的巨大牺牲。中华民族精神来之不易,影响深远,品质崇高,弥足珍贵。中华民族精神是经过了历史和实践检验的伟大精神,不仅创造了辉煌的人类文明,为中国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提供了强大精神动力,而且也给整个人类社会的发展提供了丰富智慧,是整个人类社会最重要的精神之一。

最好的维护是弘扬,我们要激发中华民族精神在共筑百年梦想中的内生精神力量,发挥中华民族精神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支撑作用。要立足今天的伟大实践,面向未来的复兴梦想,把中华民族精神把握好、说清楚、讲明白,把中华民族精神继承好、发展好、践行好。

(摘编自《弘扬伟大的民族精神》)

材料二: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要建设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不仅要在物质上强,更要在精神上强。精神上强,才是更持久、更深沉、更有力量的。”5000多年来,中国人民在长期奋斗中培育、继承、发展起来的伟大民族精神,为中国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提供了强大精神动力。中国故事一次又一次感天动地,中国精神一次又一次激情燃烧。

中华民族的伟大民族精神,既是中国人民的特质、禀赋和独特的历史文化基因铸就的,也是中华民族在长期奋斗和发展中形成的。伟大民族精神的主体是人民,人民是民族精神的创造者,也是传承者和弘扬者。伟大的中国人民以创造、奋斗、团结和梦想,收获了光辉灿烂的精神成果,书写了彪炳史册的文明奇迹。中华民族精神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爱国主义是贯穿于中华民族精神中伟大创造、伟大奋斗、伟大团结、伟大梦想精神的一根红线。

伟大创造精神是中华民族最鲜明的禀赋。周虽旧邦,其命维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这些先哲名言,深深融入中国人的血脉,不断激励着中华民族立新义、开新篇、闯新路。我国古代在天文历法、数学、农学、医学、地理学等众多科技领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我国在发展历史上曾长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思想文化、社会制度、经济发展、科学技术以及其他许多方面对周边发挥了重要辐射和引领作用。新长征路上,必须弘扬中华民族的伟大创造精神,让创造精神持续迸发,创造活力充分涌流。

伟大奋斗精神是中华民族披荆斩棘、战胜困难、走向胜利的重要法宝。勤劳是中国人的重要标识。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几千年来,中国人民始终革故鼎新、自强不息,以勤劳与智慧建设大好河山。今天中国人民拥有的一切,都是奋斗得来的。新时代是大有可为的时代,迫切需要迎难而上、挺身而出的奋斗精神、担当精神。

伟大团结精神是战胜一切困难的强大力量,是凝聚人心、成就伟业的重要保证。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兄弟阋于墙,外御其侮。团结是中华民族自古以来的优良传统和文化基因。千百年来,中国人民始终团结一心、和衷共济,建立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形成了守望相助的中华民族大家庭。团结就是力量,团结才能胜利。

伟大梦想精神是中华民族历经磨难而屹立不倒、克服险阻而坚毅前行的精神支撑和强大动力。自古以来,中国人民始终心怀梦想、孜孜以求,形成了天下为公、大同世界和生活富足、小康生活的理念和追求,盘古开天、女娲补天、伏羲画卦、精卫填海、愚公移山等都反映了中华民族实现梦想的执着精神。近代以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成为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始终坚守初心与使命。在近百年的革命、建设、改革历程中,无数中国共产党人抛头颅、洒热血,铸就了一座座光芒四射的精神丰碑。红船精神、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大庆精神、两弹一星精神、改革精神、抗洪精神、抗震救灾精神……这些精神铭刻在中华民族的精神图谱中,融入中华民族精神血脉,滋养着伟大创造、伟大奋斗、伟大团结、伟大梦想精神。

(摘编自《民族精神:中华民族奋勇前行的不竭动力》)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当前国内外形势正在发生深刻而复杂的变化,我们面临的困难和挑战超过面临的战略机遇。
B.长征精神、延安精神、塞罕坝精神、大国工匠精神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内容和深层内质。
C.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在长期奋斗和发展中形成的,为中国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
D.“君子以自强不息”“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分别体现了伟大的团结精神和伟大的奋斗精神。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理想信仰、价值观念、道德追求的结晶和升华,中华民族精神是今天我们实现伟大梦想的精神动力。
B.中华民族精神来之不易,影响深远,品质崇高,弥足珍贵,是值得我们骄傲和自豪的,是经过了历史和实践检验的伟大精神。
C.团结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因为千百年来中国人民团结一心、和衷共济而建立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所以团结就是力量。
D.近代以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成为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无数中国共产党人在近百年的奋斗征程上为此接续努力。
3.下列选项,不属于“伟大创造精神”范畴的一项是(     
A.商鞅主持变法,使秦国面貌焕然一新而成为强国,为秦最终一统天下奠定了基础。
B.郑板桥在临摹名家字帖后,摸索着把画竹的技巧融入书法,形成了独特的板桥体。
C.中国人战国时发现磁石指南特性,发明“司南”;北宋时制成指南针,用于航海。
D.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坚守初心与使命,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
4.两则材料都谈论了中华民族精神,但材料内容侧重点不同。请简要分析。
5.请根据材料二,简要阐释下列文段内容所蕴含的中华民族精神。

长期以来,全球民航大飞机市场被空客和波音两大巨头垄断。让中国人坐上自己的大飞机翱翔蓝天,是几代人的梦想,也承载着国家意志、民族梦想、人民期盼。C919大型客机是我国首次按照国际通行适航标准自行研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喷气式干线客机,于2007年立项,2017年首飞。民航大飞机被称为现代工业皇冠上的明珠,牵涉上百万个零部件。C919大型客机是我国第一款真正意义上的民航大飞机,历经15年攻坚克难,全国24个省市、1000余家企事业单位的30多万人参与了大飞机的研制,突破掌握了100余项核心技术,我国成功探索出一条中国设计、系统集成的发展之路。从飞机设计到零部件制造,从地面试验到取证试飞,几十万人奋战在不同的岗位上,肩负国家和时代重任,为大飞机梦不懈奋斗。2022929日,C919大型客机取得中国民用航空局型号合格证,C919大型客机商业运营的脚步越来越近了。

2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晋侯、秦伯围郑,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氾南。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

(选自左丘明《左传》)

1.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秦氾南     军:驻扎B.必退          师:军队
C.夜而出     缒:绳索D.郑既知   亡:灭
2.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其无礼于晋          以:因为,连词
B.朝济夕设版焉       而:却,连词
C.何厌                 之:他,代词
D.郑人盟                 与:跟,介词
3.下列句中加点的词,有词类活用的一项是(     
A.今老矣,无能也已B.舍郑以为东道主
C.行李之往来,共其乏D.微夫人之不及此
4.下列对文中画线句子的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
A.因为别人的力量而又去遮挡他,这是不仁义的。
B.借助别人的力量而又去损害他,这是不仁义的。
C.因为别人的力量而又去蒙蔽他,这是不仁义的。
D.借助别人的力量而又去欺骗他,这是不仁义的。
2023-09-18更新 | 234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贵阳市东升学校2022-2023学年高二11月月考语文试题
名篇名句默写-情境默写 | 较易(0.85) |
3 .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无衣》中描写将士们修理铠甲兵器,共同赶赴战场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将进酒》中表明诗人对未来充满信心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苏轼《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既表明词人自己因仕途坎坷、潦倒失意而无法向千里之外长眠地下的爱妻诉说,亦包含亡妻无法向千里之外的词人诉说之意。
2023-09-18更新 | 169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六盘水市二中2022-2023学年高二10月月考语文试题
名篇名句默写-情境默写 | 较易(0.85) |
4 . 补写出下列句子空缺部分。
(1)韩愈在《师说》中运用对比手法解释了古代圣人和时下一般人有巨大差距的原因。“古之圣人”才智超出一般人很多,“____________”;“今之众人”才智低于圣人很多,“____________”。
(2)古诗中,猿猴以其自身的独特性博得诗人的青睐,借猿啼写别离和悲苦之情的诗并不少见。请从高中阶段所学的“诗仙”或“诗圣”或“诗魔”的诗中任意摘取两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23-09-16更新 | 44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贵阳市东升学校2022-2023学年高二11月月考语文试题
5 .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登楼

杜甫

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

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

北极朝廷终不改,西山寇盗莫相侵。

可怜后主还祠庙,日暮聊为梁甫吟


注释:①玉垒:山名,在今茂汶羌族自治区。②后主:刘备的儿子刘禅。③还祠庙:意思是,诗人感叹连刘禅这样的人竟然还享受后人香火,暗讽唐代宗宠幸宦官招致祸患。④梁甫吟:古乐府中一首葬歌。梁甫,一作梁父,传说诸葛亮写过一首《梁父吟》。
下列对诗歌内容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首联写诗人在繁花似锦、“万方多难”之际,满怀愁思地登上高楼,倍感忧伤。
B.颔联写诗人登楼所见,将自己的丰富感情寓于“锦江”“玉垒”的壮丽景色中。
C.颈联是诗人登楼所想,主要写国家正在经历战事,流露出诗人强烈的爱国之情。
D.尾联是诗人以史鉴今,抒发了空怀济世之心,表明他对朝廷的极度失望和不满。
2023-09-16更新 | 24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贵阳市东升学校2022-2023学年高二11月月考语文试题
名篇名句默写-情境默写 | 较易(0.85) |
6 .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论语·学而》中,“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体现了孔子从“食”与“居”的角度阐述的“好学”。
(2)李白《将进酒》中,诗人以古人为例来呼应“惟有饮者留其名”,从而抒发自己忧愤不平之情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江”与“月”在古诗词中经常相遇,而“江月”也成了古诗词中特定的意象,如“____________________”。
2023-09-12更新 | 89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毕节市金沙县2022-2023学年高二12月月考语文试题

7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1937年,日寇的侵华活动日益严峻。彭桓武在踏上南下逃亡道路时除了必要的行李之外还通过怀揣一包足够毒死自己三次的砒霜来表明不做顺民的决心。1938年,他获得了中英庚款留学名额,远赴英国爱丁堡大学,跟随马克斯·玻恩从事固体物理、量子场论等理论研究,等待学成归来报效祖国。1947年,彭桓武回到了自己的祖国。

回国以后,彭桓武先后在云南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等多所大学任教,并参与创办了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在与学生的相处中,他,亦师亦友,不摆架子。1960年,国际局势,苏联撤走了所有专家。新中国面临重重困难。1961年,彭桓武被调到核武器研究所,顶替苏联专家从事原子弹理论研究,面对外部国际封锁,以彭桓武为代表的老一辈科学家,不畏艰险,咬紧牙关,攻坚克难,在每一个灯火通明的夜里,在每一次学术会议上的争论中,在每一次推翻重来的计算下,勇攀了一座又一座科技高峰。1964年,中国第一颗原子弹在罗布泊爆炸成功。

1.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2.请将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改成四个较短的语句。可以改变语序、少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其构成和表达效果。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表达 | 适中(0.65) |
名校

8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从常见的指纹、掌纹、声音和面部识别,到不太常见的耳朵和手指静脉,机器可使用各种生物识别方法来识别一个人。研究人员解释说,相比传统的指纹等识别技术而言,气味识别技术,其通过个人独特的化学成分来确认你是谁

作为样本的皮肤产生的挥发性化合物,其浓度很难让机器检测到,因此研究小组转而研究是否。事实上,人类的呼气已被用来识别一个人是否患有癌症、糖尿病,甚至新冠肺炎。研究小组从分析受试者的呼吸开始,筛选可用于生物识别认证的化合物,共发现了28种可行的化合物。在此基础上,他们开发了一种有16个通道的嗅觉传感器阵列,每个通道都可识别特定范围的化合物。研究人员用6个人的呼吸样本对该系统进行了测试,发现它识别出个人身份的平均准确率为97.8%。有人觉得测试的样本太少,但研究证实,,这种高水平的准确率也保持不变。

1.下列各项中,和文中“你是谁”引号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二万五千里长征万岁!”口号声此起彼伏。
B.“的”就是中国革命,“矢”就是马克思列宁主义。
C.我们的一生就在我们自己的“池子”里度过……
D.“四人帮”为了篡党夺权,反对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
2.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9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司马法》曰:国虽大,好战必亡;天下虽安,忘战必危。《易》曰:君子以除戎器,戒不虞。夫兵不可玩,玩则无威;兵不可废,废则召寇。昔吴王夫差好战而亡,徐偃王无武亦灭,故明王之制国也,上不玩兵,下不废武。《易》曰:存不忘亡,是以身安而国家可保也。”秦昭王中朝而叹曰:夫楚剑利,倡优拙。夫剑利,则士多慓悍;倡优拙,则思虑远也。吾恐楚之谋秦也。此谓当吉念凶,而存不忘亡也,卒以成霸焉。王孙厉谓楚文王曰:徐偃王好行仁义之道,汉东诸侯三十二国尽服矣。王若不伐,楚必徐。王曰:有道,不可伐也。对曰:大之伐小,强之伐弱,犹大鱼之吞小鱼也,若虎之食豚也。恶有其不得理?文王遂兴师伐徐,残之。吴起为苑守,行县,适息。问屈宜臼曰:王不知起不肖,以为苑守,先生将何以教之?屈公不对。居一年,王以为令尹,行县,适息,问屈宜臼曰:起问先生,先生不教。今王不知起不肖,以为令尹,先生试观起为之也。屈公曰:子将奈何?吴起曰:将均楚国之爵,而平其禄。损其有余,而继其不足。厉甲兵,以时争于天下。屈公曰:吾闻昔善治国家者,不变故,不易常。今子将均楚国之爵而平其禄,损其有余而继其不足,是变其故而易其常也。且吾闻兵者,凶器也;争者,逆德也。今子阴谋逆德,好用凶器,人所弃,逆之至也。淫泆之事也行者不利吾闻之曰非祸人不能成祸吾固怪吾王之数逆天道至今无祸嘻且待夫子也”吴起惕然曰:尚可更乎?屈公曰:不可!吴起曰:起之为人谋。屈公曰:成刑之徒,不可更已。子不如敦处而笃行之。

(选自《说苑·指武》,有删改)


[注]①《司马法》,古代兵书。②徐偃王,相传为徐国国君,以仁义治国,终为楚国所灭。③苑,通“宛”。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淫泆之事也/行者不利/吾闻之曰/非祸人不能成祸/吾固怪吾王之数逆天道/至今无祸/嘻/且待夫子也/
B.淫泆之事也/行者不利/吾闻之/曰非祸人不能成祸/吾固怪吾王之数逆天道至今/无祸嘻/且待夫子也/
C.淫泆之事也/行者不利/吾闻之/曰非祸人不能成祸/吾固怪吾王之数逆天道/至今无祸/嘻/且待夫子也/
D.淫泆之事也/行者不利/吾闻之曰/非祸人不能成祸/吾固怪吾王之数逆天道至今/无祸嘻/且待夫子也/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楚必事徐”与“远之事君”(《<论语>十二章》)两句中的“事”字含义相同。
B.“若信有道”与“信者效其忠”(《谏太宗十思疏》)两句中的“信”字含义不同。
C.令尹,春秋战国时为楚国最高官职,后世也有把“令尹”用作县级行政长官别称的。
D.“殆人所弃”中的“殆”与成语“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中的“殆”字含义相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引用《司马法》和《易经》的说法,阐述了武力是不能随意玩弄的,但武力也是不能废除的;还引用《易经》的说法,指出居安思危的好处。
B.秦昭王从楚国剑器锋利而歌舞杂技艺人却很粗劣的表象看出楚国的国君深谋远虑,而担心楚国会图谋秦国,这表明了秦昭王具有居安思危的意识。
C.王孙厉对楚文王说,徐偃王实行仁义的主张,赢得了诸侯国的归服,如不攻打徐国,楚国将会侍奉徐国。楚文王听后毫不犹豫地攻打徐国并灭了徐国。
D.吴起做郡守时,向屈宜臼讨教,屈宜臼没有回答他;过了一年,楚王让吴起做了楚相,吴起请求屈宜臼分析判断自己即将采取的治理政策怎么样。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此谓当吉念凶,而存不忘亡也,卒以成霸焉。
(2)成刑之徒,不可更已。子不如敦处而笃行之。
5.吴起担任楚国国相之后,将采取“均楚国之爵”、“损其有余”和“厉甲兵”等政策,屈宜臼对此持什么态度?为什么?请简要说明。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双文本 | 适中(0.65) |
名校

10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文本一:

风云初记(节选)

孙犁

天明的时候,春儿她们到了滹沱河边。她们很兴奋:她们前来慰问的部队,就是那传说和盼望了很久的,贺龙将军带领的一二〇师。

更巧了,司令部就驻在春儿的家乡子午镇。她们在村东头一家贫农的北屋里见到了贺龙将军。突然见到他,她只顾得浑身打量,好像在这位将军身上,每一个地方都带着红军时代的灿烂的传说,都是那些出奇制胜的英雄故事。

慰问了自己的部队,见到了红军时代的人物,是春儿生平很值得纪念的一件事。她想:她出生的这个村庄,有机会驻扎了这一支革命劲旅的首脑机关,它一定也感觉着光荣。

春儿和变吉哥都到家里看望了一下。春儿家里也住着一班战士,他们看见自己部队上的客人,和这家房东这样熟识,最初还有些奇怪哩,后来才知道是春儿的家,战士们笑着说:好呀!这么一来,你这个女同志,就不是我们的客人,快来招待我们吧!

乡亲们偷偷地问春儿:她会见的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大司令?春儿保守军事秘密,只是笑着说:这是一位很有名的人物,一位很能打胜仗的将军。乡亲们虽然闹不清将军到底是谁,可是他们知道:这一准是真正老牌的八路过来了。

一开始就是紧张的行军。春儿她们编列在一支队伍的后面,一走起来,就得紧跟着跑。队伍走开了,真像一条龙,它忽东忽西,忽南忽北,有时,使得春儿她们这些本地人,也闹不清方向,只是紧跟着转。只有在第二天驻下的时候,一打听村庄的名字,才知道又出来了一百几十里。

最初几天夜里,春儿是累,是腿痛,是害怕掉队。后来,也就习惯了。每天黄昏出发的时候,她觉得很有精力,脚步跟得上,也就用不着那样紧追紧赶了。行军到了黎明,才是最困最乏的时候,她常常走着路就做起梦来了。

到了宿营地,太阳升起来,坐到大场边上就不再愿意动弹。可是她们的任务,正是要在这个时候完成。部队上的口音,老乡们听不清,有些风俗习惯又不相同。她要帮助管理员去找房子,借东西,要粮要草。她要向老乡们动员解释。等大家都进了房子,伙房里把米下了锅,她才能去休息。

敌人从东西两线向根据地压迫,调集了很大的兵力,跟在一二○师的后面。

一二○师好像并没有和它一决胜负的意思。这支部队只是在敌人的空隙里穿过,攻击敌人的弱点,在根据地的边缘打着回旋。这支部队也不是单纯的行军,它有很大的政治影响,有很强的吸引力量。它刚刚进入冀中的时候,听说只有两个主力团,现在它一路行军,一路扩大,谁也不知道它已经增加了多少倍的人马。

跟着这支部队,春儿走遍了冀中区。在平汉路一带,村庄很大很密,水车园子很多。定县境内,小小的清凉的水沟在村边绕过,用手就可以捕捉那潜藏在芦苇根底下的小鱼。在津浦线附近,地形宽阔,村庄很稀,农民们住在那零散的黄土筑成的小屋里,村外大洼里是一丛丛的红荆,天空里盘旋着大鹰。

她渡过了家乡的不同姿态的河流,她无数次在奔腾的河流上,小心地走过颤动的浮桥,她的身影和天上的星月,一同映进碧绿的水流。

春儿经过号称金的束鹿和号称银的蠢县,这里丰产棉花;她到过叫作小苏州的胜芳,那里著名的是荷菱鱼稻。农民们用秋收的新粮,供给过往的部队。

她望见过城里的不安的灯火,听到过人民在那里受难的呻吟。

深夜里,春儿看见过那骑在马上的将军。他们有时停在村庄的边缘,从马上跳下来,掩遮着一个微小的光亮,察看地图和指示向导。他们骑马走在队伍中间,春儿不知道在他们前边走着的有多少人,在他们后边走着的又有多少。有时他们闪在一旁,让队伍通过,轻声安慰和鼓励着每一个人。到了宿营地点,战士们都睡下的时候,他们又研究敌情,决定行程。

仍旧是长距离的方向不定的急行军。春儿跟着部队,每天夜里,就又要经过无数的村庄。各个村庄的民兵都在集合,深夜里,区村的干部们还在工作。所有根据地的人民,站在门口,兴奋地欢迎他们,把必胜的信念,寄托在自己的主力部队身上。

她听到铁锤叮当的声音。在一处背静的街道里,她看见一座打铁炉燃烧着,火苗闪在油黑的大风箱上。在火光里,那系着破油布围裙的,来自冀南或是山东的铁匠们,正在给农民打制破路的铁铲小镐,给民兵们修制枪支地雷。就是在阴雨连绵的夜里,炉火也不会熄灭,铁锤的声音也不会停止。

当各方面的条件成熟了,一二〇师用一个团吸引住敌人的主力,往死里拖,然后用全部力量包围上来,坚决、猛烈地歼灭了它。敌人有生以来还没见过这样严重的阵势,他们着急地施放毒气,也没能逃过死亡。

战斗结束以后,虽然敌人还占据着一些县城据点,但是冀中区的局面和人民的心情已经稳定下来。地方部队经过这一次战争的学习和考验,也逐渐在各方面适应新的环境,不断地壮大自己,保卫根据地。

(有删改)

文本二:

长篇小说《风云初记》再现了抗日战争初期中国共产党在滹沱河两岸组织人民武装、建立抗日根据地的曲折历程。《风云初记》创作于20世纪50年代,最初刊载于《天津日报·文艺周刊》。尽管当年的报纸已发黄、变脆,但那仍发散着的淡淡墨香有着让人动情的力量,让人穿越时空,仿佛看到了当年只有30多岁的孙犁,他满怀对家乡人民的挚爱深情,在作品中写出了故乡亲人的爱与恨,把他们真实的生活记录下来,反映了那伟大的时代和伟大的斗争。

孙犁曾在《为外文版<风云初记>写的序言》中说:当我的家乡,遭遇到外敌侵略的时刻,我更清楚地看到了中华民族的高贵品质,更深刻地了解到中国农民勤劳、勇敢的性格,在最困难、最危险的时候,他们也没有低下头来,他们是充满胜利信心的。孙犁想要表现的中国精神和中国人面对困难时的勇气、信心,被他用小说的笔法写进了《风云初记》中。小说中,他深情地描绘了滹沱河水的涛声,塑造出多个鲜活的人物形象,如勤劳、善良、勇敢的农村女孩春儿在革命时期迅速成长,出色地完成各项工作,并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摘编自《读〈风云初记〉忆孙犁》)

1.下列对两则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文本一叙写了一二〇师在冀中区的行军、抗战生活,以战火硝烟为主,来反映时代风貌。
B.“一位很有名的人物,一位很能打胜仗的将军”,这是春儿为保守军事秘密而随意胡诌的。
C.春儿看到农民们住在那零散的黄土筑成的小屋里,可见战争给老百姓带来的破坏很严重。
D.孙犁在《风云初记》中深情地描绘了故乡的滹沱河,描写了鲜活的人物,记录了他们的生活。
2.下列对文本一艺术特点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她们很兴奋”““快来招待我们吧””“她常常走着路就做起梦来了”,通过神态、语言和心理描写再现了军民关系。
B.孙犁的小说对美有一种特殊的追求,文本一有许多诗意的景物描写,散发着浓郁的泥土的芳香,激荡着作者对故乡的爱。
C.孙犁特别擅长描写农村的青年女性,文本一深入描写了春儿丰富、复杂的感情世界,她的故事反映了时代的风云。
D.文本一把春儿的形象放在革命队伍这个大集体中、放在对一二○师的军旅生活的叙述中进行塑造,让春儿的形象鲜明。
3.有评论认为,小说标题“风云初记”蕴含了孙犁的创作目的,即表现时代风云。但有人不认可这种评论,你觉得不认可这种评论的理由可能是什么呢?请结合文本二简要说明。
4.文本二中说“春儿在革命时期迅速成长”,请结合文本一简要谈谈你对此的理解。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