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语文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1468 道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适中(0.65) |
1 . 下列各句中,引用准确,表达得体的一项是(     
A.毕业三十年的老校友回到母校,深情地对老师说:“恩师,感谢您当年垂念,‘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我真怀念过去的校园生活啊。”
B.爷爷八十寿宴上,李明给爷爷祝酒,恭敬地说:“爷爷,感谢您对我的关怀,‘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祝您老人家幸福快乐,健康长寿!”
C.某君安慰失意的朋友,动情地说:“兄弟,大难不死,必有后福,‘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千万别灰心!”
D.某同学给外地的朋友写信,信里写道:“前日,在后街遇到令尊大人,我感觉就如见到你一般,真是‘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2023-09-27更新 | 121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三新”改革联盟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联考(三)语文试题
2 .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第五届中国国际青年周主题论坛本着“文化传承与创新”为主旨,旨在通过与会嘉宾的影响力让青年人树立文化强国的理念,增强青年人对世界文明的了解。
B.由于个性太过张扬锋芒太过显露,致使李白虽潇洒飘逸,才华盖世,却难以见容于官场,只好浪迹天涯,与酒作伴。
C.我们不赞成应试教育,绝不是主张取消考试,而是不赞成以应付升学考试为唯一目的,围绕应试开展教学活动的做法。
D.苏东坡因“乌台诗案”身陷囹圄时也曾有过恐惧,却从未失去对百姓疾苦和为民请命的责任感,从未失去正直的品格和达观处世的胸怀。
2023-09-27更新 | 188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三新”改革联盟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联考(三)语文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较易(0.85) |
3 .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句是(     
A.他为人正直,胸无城府,对上级不媚不谄,对下级不骄不欺,始终保持质朴的本色,坚守做人的道德底线。
B.针对同学们早读没精打采、昏昏欲睡的现象,学校对学生晚寝情况展开了多方调查,积极寻找原因,以便改善情况。
C.这座山的山腰长着几株罕见的红豆杉,枝繁叶茂、蓊蓊郁郁,像一把把巨伞擎天而立,是夏天观景休闲的好去处。
D.天寒地冻,滴水成冰的季节终于过去,春天在大家的期盼中姗姗到来,到处都涣然冰释,呈现一片勃勃生机。
2023-09-27更新 | 116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三新”改革联盟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联考(三)语文试题
名篇名句默写-情境默写 | 较易(0.85) |
4 .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梦游天姥吟留别》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最能表现作者鄙弃权臣贵戚的傲骨和不愿违背心愿趋炎附势的品性。
(2)杜甫《登高》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达了诗人在困苦失意中年华老去,国难家恨苦痛于心的悲愤之情。
(3)在《赤壁赋》中,作者借“客”之口,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隐喻人生的短暂和渺小,可谓生动形象。
2023-09-27更新 | 49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三新”改革联盟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联考(三)语文试题

5 .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各题。

苦笋

陆游

藜藿盘中忽眼明,骈头脱襁白玉婴。

极知耿介种性别,苦节乃与生俱生。

我见魏征殊媚妩,约束儿童勿多取。

人才自古要养成,放使干霄战风雨。


注释:
①藜藿:藜和藿。泛指粗劣的饭菜。
②唐太宗曾说,别人认为魏征言行无礼,我却觉得他很妩媚。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人看到盘中摆放的一对剥去外皮的竹笋,洁白鲜嫩,不禁眼前一亮。
B.诗的三、四两句既是对苦笋的直接描写,又有所引申,使苦笋人格化。
C.诗人虽然喜爱苦笋,但毕竟吃起来口感苦涩,所以吩咐不要过多取食。
D.全诗以议论收尾,指出人才养成既需要发展空间,也要经受风雨磨炼。
2.诗人由苦笋联想到了魏征,请简要分析这二者有何相似之处?并说说这样的联想有何作用?
2023-09-27更新 | 239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三新”改革联盟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联考(三)语文试题

6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一)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客喜而笑,洗盏更酌。肴核既尽,杯盘狼籍。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

(节选自苏轼《赤壁》)

(二)

元丰二年十二月,余自吴兴守得罪,上不忍诛,以为黄州团练副使,使思过而自新焉。其明年二月至黄。舍馆粗定,衣食稍给,闭门却扫,收招魂魄,退伏思念,求所以自新之方。反观从来举意动作,皆不中道,非独今以得罪者也。欲新其一,恐失其二,触类而求之,有不可胜悔者,于是喟然叹曰:道不足以御气性不足以胜习不锄其本而耘其末今虽改之后必复作盍归诚佛僧求一洗之

得城南精舍曰安国寺,有茂林修竹,陂池亭榭。间一、二日辄往,焚香默坐,深自省察,则物我相忘,身心皆空,求罪垢所以生而不可得。一念清净,染污自落,表里翛然,无所附丽,私窃乐之。旦往而暮还者,五年于此矣。

(节选自苏轼《安国寺记》)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道不足/以御气/性不足/以胜习/不锄其本/而耘其末/今虽改/之后必复作盍/归诚佛僧求一洗之
B.道不足以御气/性不足以胜习/不锄其本/而耘其末/今虽改/之后必复作/盍归诚佛僧求一洗之
C.道不足以御气/性不足以胜习/不锄其本/而耘其末/今虽改之/后必复作/盍归诚佛僧求一洗之
D.道不足/以御气/性不足/以胜习/不锄其本/而耘其末/今虽改之/后必复作盍/归诚佛僧求一洗之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既望,指农历每月十六,“既”表示完成、已经,“望”即每月农历十五。
B.赋,我国古代的一种文体,它讲究文采、韵律,兼具诗歌和散文的性质。
C.壬戌,天干地支纪年法,元丰是皇帝年号纪年法,我国古代纪年常常年号干支兼用。
D.团练,也叫乡团、民团、团勇,是用来维护封建统治的地方武装。“团练副使”是地方上有实际兵权的官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苏轼乘船在江面上任意漂流、无拘无束的状态,正是他此时心境的生动写照,他抛开了世俗的羁绊,暂时忘却了忧愁。
B.苏轼以江水、明月为喻,阐发了“变”与“不变”的哲理。从多角度看问题,因此他身处逆境仍能保持豁达乐观、随缘自适的精神状态。
C.苏轼到黄州,初步安排个人的生活后,就开始闭门思过,以报答皇帝的不诛之恩。
D.苏轼觉得自己与权贵不是同道中人,暂时无法改变现状,正好可借助佛门澄澈心灵。
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
(2)反观从来举意动作,皆不中道,非独今以得罪者也。
2023-09-27更新 | 263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三新”改革联盟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联考(三)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 | 适中(0.65) |

7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费孝通在《乡土中国》中提出的差序格局,被认为是中国社会学的一个基本理论概念,它有多个思想或学术来源。

差序格局受到多种西方学术思想的影响,其中受美国社会人类学家雷德菲尔德和人类学奠基人摩尔根的学说影响最为显著。费氏在194891日写给雷氏的信中曾表示:我读了你的《乡土社会》一文,而且实际上,在我的中文新书《乡土中国》中采用并发挥了你的思想。费氏与雷氏都认为乡土社会基本上由亲属关系构成,亲属关系可向外扩展至所有的社会关系。但费氏的差序格局与雷氏的向外扩展又有所分别,雷氏论及的是个人处于多重家族关系聚结中的某一特定位置,而费氏认为亲属关系像个蜘蛛的网,有一个中心,就是自己。实际上,费氏提到的以自己为中心的亲属记认体系,同摩尔根的亲属制度研究有关。在摩尔根看来,每个人即自我,以自我为中心点,周围形成一个亲属圈亦即亲属群体。摩尔根的亲属制度理论用于人类学实地调查,其基本途径是亲属称谓体系研究。费氏受过人类学训练,在江村调查中,运用这种研究法绘制了当地的亲属称谓体系图表。该图表所呈现出的蜘蛛的网,就是差序格局的形象化体现。

差序格局的形成与当时中国学术界的研究也有一定的关系。费氏的差序格局有多个内容,既有李树青的三个主义,尤其是其中的自我主义,也有潘光旦的”“格局”“推或扩充论。李树青和费氏都对自我主义有所论述,主要是针对当时中国人贫病愚私的问题作出的回应。潘氏深入研究儒家社会思想,他对的分析和考据则成为费氏同心圆波纹的来源。他还对人伦差等进行辨析,并提出人作为有自我意识的主体,各自有其格局。有学者指出,费氏根据潘氏的研究提出差序格局几乎是水到渠成的。其实,差序格局概念形成的背后存在着一个学术圈。这个学术圈的学者来往密切,其中不但有潘光旦、李树青、费孝通、袁方等老中青社会学人,还有闻一多、吴晗等文史专家。

差序格局是聚集中西方相关学术智慧产生的。而从以往的研究来看,无论是费氏本人,还是相关学术史论著,对雷氏等中西方学者的贡献肯定得不够。事实上,学术工作往往难以独自完成,要有多人数代积累之功。即便因缘际会使个人的贡献格外耀眼,其背后定有各种形式的学术研究群体的支撑及学术思想的汇聚。

(选自阎明《差序格局探源》,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费氏和雷氏都认为亲属关系是乡土社会中的重要构成部分,对亲属关系的特征的看法也一致。
B.费氏把乡土社会中亲属关系比作“蜘蛛的网”,形象地说明了人际关系的密切性、复杂性。
C.费氏受摩尔根亲属制度研究影响,运用其学术方法调查研究,提出了“差序格局”概念。
D.费氏“同心圆波纹”源自潘氏的研究,突出乡土社会人际关系从中心向外扩展的特征。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2段引用费氏写给雷氏的信,是为了证明“差序格局”受雷氏理论影响,又有所创造。
B.第2段运用比较分析法,肯定费氏的学术贡献,辨明费氏对其他学说的借鉴之处。
C.第3段列举多个事实材料,证明“差序格局”概念的产生深受当时中国学者的启发。
D.文章从中西两方面考求费氏“差序格局”的学术渊源,有理有据,学术视野开阔。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认为费氏对相关学者的贡献肯定不够,可能是作者学术的视角和取向与费氏不同。
B.费氏的学术交往圈既有社会学家,也有文史专家,呈现出类似“差序格局”的特征。
C.“差序格局”受到众多学者的影响,这些学者的研究也受到了费氏学说的启迪。
D.费氏的学术交往、所受学术训练和对社会问题的关注,促进了他对乡土中国的思考。
2023-09-27更新 | 71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三新”改革联盟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联考(三)语文试题
8 . 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古希腊对门窗一般注重其通风、采光或围闭的作用,而中国古代建筑中的门窗除此之外还注重借其呈现美感,比如园林建筑中的漏花窗,便是为了充分显示窗外的环境之美而设计的。中国饮食烹饪也讲究好滋味之外的艺术,注重食名优美、食器精美、环境雅致。

以上材料对我们有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联想、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2023-09-25更新 | 91次组卷 | 21卷引用:贵州省贵阳市乌当区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9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无论是诗史之诗,还是新世界诗,都有一条红线贯注其中:反帝爱国、变法图强。你被诗界誉为诗歌革命的旗手,不仅在于一新诗风,抛弃了烦琐的形式;更在于为诗歌赋予了崭新的思想内容。与其说你是以诗推动诗歌革命,毋宁说你是以诗为炬火,引领时代前行的脚步。你的诗是近代新派诗的天花板,你亦是文坛顶流。因为你的存在,诗界革命的旗帜才能迎风招展,中国近代文学史才会花团锦簇,你也当之无愧地被梁启超誉为“近世诗界三杰”之首。

你不以诗为荣,诗却成全了你。你的喜怒哀乐在字里行间不时显现,你变得鲜活、生动、立体而饱满。我们不但可以看清你脸上的每一道皱纹,抚摸你的每一根白发,还可以顺着诗句走进你宽阔的心海。你像一位渔人,驾着用心血筑成的诗之舟,引领我们去穿越人生的风浪与绮丽。你的悲愤瘦如秋风,把一路感悟堆积在我们心里;你的思考又如夏日流萤,不时点亮海上迷人的风景。

1905328日,一代人杰黄遵宪郁郁而终。他的名字镌刻在了历史的纪念碑上。

1.文中主要运用第二人称“你”来表达,还运用了第一人称“我们”。请结合原文,分析其原因。
2.文中画横线的部分善于化无形为有形,这一表达效果是如何取得的?
3.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使用了哪种修辞手法?请结合原文分析其表达效果。
2023-09-20更新 | 87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六盘水市二中2022-2023学年高二10月月考语文试题
10 .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辛夷坞说:在时间和现实的夹缝里,青春和美丽一样,脆弱如风干的纸。

席慕蓉说:青春是一本太仓促的书,我们含着泪,一读再读。

雨果说:谁虚度年华,青春就要褪色,生命就会抛弃他们。

新时代领路人寄语青年学生:青春不是靠天马行空的幻想,青春是要靠脚踏实地的奋斗;青春的成长不是一蹴而就,青春是靠在事上打磨的成长,青春是心中永远不凋零的花朵。

作为正值青春、风华正茂的高一新生,你是如何理解、体验青春的?

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