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语文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1468 道试题

1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近日,在贵州黔东南地区进行的美丽乡村系列篮球赛事,被网友们取了一个既亲切又响亮的名字——BA”

BA”现场,四面看台      ,人头攒动,欢呼与加油声也持续不断。每逢BA”开打的消息传出,十里八乡的人都会      ,一些观众甚至驱车200公里前来观战。更夸张的是,BA”的连场比赛经常能从上午打到夜晚,并且从来都不缺少选手和观众。如此      的比赛场景,可能连不少职业赛事也比不上。目睹BA”的盛况,有网友戏称:在中国最接近NBA(美国职业篮球联赛)的不是CBA(中国职业篮球联赛),而是‘村BA’。

有人说,BA”之火,火在一个字。的确,球场是村里自建的,参赛球员全部是本地村民,独具特色的苗族歌舞承担了啦啦队的功能,还有一头黄牛、几只香猪的获胜奖品,以及操着贵普的解说员,都彰显出BA”浓郁的乡土特色。但BA”的出圈,却绝不囿于乡土二字。乡村球赛火爆的背后,是人们追求美好生活的共鸣。这共鸣,不仅仅来自文化产品供给较为短缺的乡村地区,同样来自文化供给丰富繁荣的城市。在这个火热的夏日,BA”为我们贡献的,既是一场充满乡土气息的体育赛事,更是一场具有现代元素,能够为广大网友喜见,天然地连接起城市与乡村、国际与国内的文化盛宴。

1.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2.网友们所取的“村BA”这个名字具有怎样的表达效果?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3.文中多处用了引号,下列四处引号中用法和其他三处不同的一项是(     
A.“美丽乡村”系列篮球赛事
B.承担了“啦啦队”的功能
C.操着“贵普”的解说员
D.绝不囿于“乡土”二字
2023-09-04更新 | 280次组卷 | 30卷引用:贵州省贵阳市2022-2023学年高三10月质量监测语文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表达题组 | 适中(0.65) |
名校

2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贺知章曾言:“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方言传递一方缱绻乡音,不仅是地域风物的承载、更体现着传统文化的赓续。方言在于交流,方言的根基是普通老百姓的使用。可是,随着城镇化进程和网络技术的发展,使方言在年轻人之中的声音渐淡,面临着代际传承的问题。而今,能够真正熟悉方言的年轻人已是,更不要说身口相传了。

2021年底,首部人工智能方言文化公益微电影《姑苏琐记·金缕衣》通过人工智能技术与影像创作推动方言回归,探索优秀传统文化的创新表达。其姊妹篇——《姑苏琐记·懒画眉》——在2022年春日已创作完成。这部作品与前作可谓,在影像上同样体现了古代姑苏(即现在的苏州)的独特韵味,作品上线后就,成为人们茶余饭后的热门话题。由此看来,当下的方言保护更应该调动年轻人熟悉的网络形式,用智能手段转变语言文化传播每况愈下的态势,用多样化的媒介形式让方言活起来、新起来、亮起来。

1.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修改恰当(可增删词语,但不能改变大意)。
3 .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今天,我们学习历史,读《史记》《资治通鉴》《中国共产党简史》等著作,不能仅仅满足于了解一点史实和故事,还应该客观分析、评价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从中汲取经验教训。

今天,我们举行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我们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不是为了延续民族仇恨,更不是为了激化矛盾。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牢记历史,是为了开创未来。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征程上,我们学史更要明志学史更要力行,不断增强前进的勇气和力量。

以上材料对我们具有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4 . 阅读下面这两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鹧鸪天·重过阊门万事非

   

重过阊门万事非。同来何事不同归。梧桐半死清霜后,头白鸳鸯失伴飞。

原上草,露初晞。旧栖新垅两依依。空床卧听南窗雨,谁复挑灯夜补衣。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注】①这首词是词人从北方回到苏州时悼念亡妻所作。阊门,苏州城西门,这里代指苏州。②梧桐半死,枚乘《七发》中说,龙门有桐,其根半生半死(一说此桐为连理枝,其中一枝已亡,一枝犹在),斫以制琴,声音为天下之至悲。清霜后,秋天,这里指年老。
1.下列对这两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贺词写词人再次来到苏州时觉得物是人非;苏词写妻子去世十年,词人难以忘怀。
B.“原上草,露初晞”运用比喻,既是描写亡妻坟前景物,又是哀叹妻子生命短暂。
C.“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融现实与梦幻于一体,是绝望又无奈的假设。
D.两首词都是悼念亡妻之作,写得都非常感人,而贺词抒发的感情更加深沉和悲痛。
2.贺词的“梧桐半死清霜后,头白鸳鸯失伴飞”与苏词的“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在表达技巧上有不同之处,请简要分析。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适中(0.65) |
名校

5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现今,在互联网引领的时代下,各种思想意识对人们的认识活动和行为方式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单一或相对简单的中华民族精神表现形式,已经不能满足这种社会环境下时代的发展。口述历史就是通过收集和使用口头史料来研究历史的一种方式。进一步说,它是由准备完善的访谈者,以笔录、录音、影像等方式收集、整理口传记忆以及具有历史意义的观点的一种研究历史的方式。

就其基本的科学属性而言,口述历史是历史学的一个分支;就其科学性质来讲,口述历史首先是一种科学方法论。按照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观点,“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因此口述历史是以普通人为主体的,不同以往的历史学论著更多的是关于权力精英的声音。口述历史不仅以真实的历史方式再现了社会生活的丰富性,而且为历史研究本身开辟了新的领域,同时也使得有关历史的“声音”日趋多元和逼真。口述历史的载体也随着科学技术发展而日益多样化。 20 世纪 40 年代随着电子音像技术的进步,在搁置了几千年之后,口述历史复兴于 20 世纪中期。此外,口述历史功能作用是多元性的。实际上,它最主要的功能是对民间、社会资料的发掘。这也是各种研究最基本的需要,这说明了口述历史的重要性。

中华民族精神是历史积淀的产物,也随着时代的变迁而不断丰富。在过去的一百年中,中华民族精神的丰富和发展主要体现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全国各族人民的斗争,这反映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各个时期。在新的历史时期,如何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如何运用新的表现形式,不断丰富和发展中华民族精神,是我们必须面对的时代主题。

口述历史最为显著的作用就是“保存了即将逝去的过去的声音”。历史上有许多事件,由于各方面的局限性,我们不能留下书面记录,人们需要了解历史真相,必须对当事人或知情人进行口头调查,并收集口头凭证。比如在党的早期的许多重要的会议、革命根据地的创建、红军长征以及党在白区的斗争活动等,由于当时斗争的严峻形势,或出于安全原因,没有留下书面材料。今天,那段历史对我们的历史研究和民族精神的塑造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当事人或知情者对那段历史的口述回忆就显得十分重要。在传承中华民族精神的客观要求下,就必须大力加强对口述历史的研究。

(摘编自赵彬彬、张慧峰《以口述历史形式彰显中华民族精神》)

材料二:

许多人对“口述历史是否值得相信”这一问题始终抱着怀疑的态度,这源于诸多影响口述历史可信度的因素不能被完全忽视或消除,因此研究者们应该尽力去完善和细化口述历史的研究过程。

对于那些历史事件的亲历者,尽管他们亲身参与到了事件的进程中,但也犹如盲人摸象一般,容易将他们看到或经历过的视为历史事实的全部,事实上谁都没有把握说自己可以掌握历史完整的真相。很多口述访谈的被访者以普通平民居多,他们的文化知识有限。一个人的知识储备会影响他对一个事件的理解深度。因此,平民的身份导致了认知能力的受限,且单从其所处的社会地位来看,他所能接触到的信息也是单一而有限的。尤其是在交通闭塞、通信初步发展的时期,普通民众能够接收到信息的渠道只有报纸、广播或电报,更遑论那些只能够通过信件才可以勉强进行信息交换的古老年代。历史是多元且复杂的,而当人们无法获取更多更全面的信息作为参考,只能基于自身的眼界去判断某个事物的时候,他的位置就决定了他的立场和角度,若只从其中一方的角度出发去看待历史事实,就很有可能出现偏差,并且降低历史真相的可信度。

人的记忆力是有限的。基于这一点,口述者愿意并且可以陈述的回忆也是有限且具有选择性的。经历过相同历史事件的人,如果在这个事件中他们所记忆的片段是相同或相似的,那么这段口述历史的可信度自然而然就提升了。但是,如果他们在脑海中所提取的记忆有限,忽略了某些细节之处,甚至是他们有意而为之,从而导致不同的口述者陈述相同事件时发生偏差,那么这也会极大地影响到口述历史的可信度。

访谈者在获得口述历史的过程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访谈者的业务能力在一定程度上也决定了一段口述历史的成功与否。所以,对于访谈者来说,具备一定的历史知识储备是非常必要的,以免在访谈过程中因为自身背景知识的缺乏而误读了口述者所表达的内容。

(摘编自黄心怡《借用新闻访谈技巧提升口述历史可信度的实践探析》)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口述历史属于历史学的范畴,但它是通过收集和使用普通人口述的史料来研究历史,与那些历史学论著有很大不同。
B.口述历史这种形式能够开辟历史研究的新领域有多种原因,其中电子音像等科学技术的进步,起到了一定的支撑作用。
C.在革命战争年代,有些历史事件的文字资料因为形势特殊而不能留下来,要了解真相就应该对相关人员做口头调查。
D.过去交通闭塞,接收信息的渠道有限,这就决定了被访者的认知是有限的,不能还原历史事实的全部真相。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材料一与材料二都谈到了口述历史的问题,不过二者论述的侧重点并不相同。
B.口述历史作为一种新的研究历史形式,仍然存在很多环节需要努力加以完善。
C.口述历史能不能做到真实可信,访谈者的业务能力高低也是其中关键的一环。
D.在访谈中,能否谨慎地选择访谈对象,会影响口述历史的可信度。
3.下列选项,最适合作为论据支撑材料二相关观点的一项(     
A.雷蒙·阿隆《历史哲学》:“历史总是为生活服务的,它提供范例,评价过去。”
B.科林伍德《自传》:“历史著作有开始也有结束,但它们描写的事件却并不如此。”
C.胡也频认为:“历史永远是陈旧的,新的生活不能把历史作为根据。”
D.布罗代尔说:“历史应该是一首能够用多种声部唱出的、听得见的歌曲。”
4.在新的形势下,口述历史这种形式有何重要的现实意义?请结合材料一简要概括。
5.假设你是一位亲历某历史事件的普通人,一个月后要参加某电视台的访谈节目,为确保口述历史的真实性,请结合材料谈谈你应该如何去做。
2023-08-23更新 | 270次组卷 | 26卷引用:贵州省六盘水市二中2022-2023学年高二11月月考语文试题
6 .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有学者认为,《西游记》里所呈现的孙悟空的成长史,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孙悟空超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是完全无拘无束的自在,但随着这种自在发展到极致,他被压在了五指山下。戴上金箍,保护唐僧西天取经,看似脱离了个人的绝对自由,然而也正是孙悟空收敛心性,走向成人——最终成佛的道路。

“自在”和“成人”,是成长中的青年人绕不开的一个话题。他们一方面渴望个体拥有更多的自由,另一方面又随时要去面对来自社会的种种规范和约束。对此,你有什么思考和感悟,请结合自己的学习和生活,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2023-08-15更新 | 441次组卷 | 23卷引用:贵州省贵阳市2022-2023学年高三10月质量监测语文试题
7 .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仔细观察下面一幅漫画,根据漫画内容及其寓意写作。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2023-08-10更新 | 71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贵阳市东升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
名篇名句默写-情境默写 | 较易(0.85) |
8 .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我国“龙文化”历史源远流长,“龙”在古诗文中更是俯拾即是,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白居易在《琵琶行》中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达音乐间歇时给人带来的深切感受,余音袅袅,令人拍案叫绝。
(3)李白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用“千岩万转路不定”写自己迷失在“仙界”中,《蜀道难》中他用与之相似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表现蜀道山势迂回、让人迷惑的特点。
2023-08-10更新 | 47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贵阳市东升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
9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素善留侯张良。张良是时从沛公,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具告以事,欲呼张良与俱去,曰:“毋从俱死也。”张良曰:“臣为韩王送沛公,沛公今事有急,亡去不义,不可不语。”良乃入,具告沛公。沛公大惊,曰:“为之奈何?”张良曰:“谁为大王为此计者?”曰:“鲰生说我曰:‘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故听之。”良曰:“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沛公默然,曰:“固不如也。且为之奈何?”张良曰:“请往谓项伯,言沛公不敢背项王也。”沛公曰:“君安与项伯有故?”张良曰:“秦时与臣游,项伯杀人,臣活之;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沛公曰:“孰与君少长?”良曰:“长于臣。”沛公曰:“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张良出,要项伯。项伯即入见沛公。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曰:“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项伯许诺,谓沛公曰:“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沛公曰:“诺。”于是项伯复夜去,至军中,具以沛公言报项王。因言曰:“沛公不先破关中,公岂敢入乎?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不如因。善遇之。”项王许诺。

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至鸿门,谢曰:“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得复见将军于此。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郤。”项王曰:“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不然,籍何以至此?”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亚父者,范增也;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项王默然不应。范增起,出,召项庄,谓曰:“君王为人不忍。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杀之。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庄则入为寿。寿毕,曰:“君王与沛公饮,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项王曰:“诺。”项庄拔剑起舞。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庄不得击。

于是张良至军门见樊哙。樊哙曰:“今日之事何如?”良曰:“甚急!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哙曰:“此迫矣!臣请入,与之同命。”哙即带剑拥盾入军门。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樊哙侧其盾以撞,卫士仆地。哙遂入,披帷西向立,瞋目视项王,头发上指,目眦尽裂。项王按剑而跽曰:“客何为者?”张良曰:“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项王曰壮士赐之卮酒则与斗卮酒哙拜谢起立而饮之项王曰赐之彘肩则与一生彘肩樊哙覆其盾于地,加彘肩上,拔剑切而啖之。项王曰:“壮士!能复饮乎?”樊哙曰:“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天下皆叛之。怀王与诸将约曰:‘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今沛公先破秦入咸阳,毫毛不敢有所近,封闭宫室,还军霸上,以待大王来。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此亡秦之续耳。窃为大王不取也!”项王未有以应,曰:“坐。”樊哙从良坐。坐须臾,沛公起如厕,因招樊哙出。

1.下列对文中划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项王曰/壮士赐之卮酒/则与斗卮酒/哙拜谢/起立而饮之/项王曰/赐之彘肩/则与一生彘肩
B.项王曰/壮士/赐之卮酒/则与斗卮酒/哙拜/谢起立/而饮之/项王曰/赐之彘肩/则与一生彘肩
C.项王曰/壮士/赐之卮酒/则与斗卮酒/哙拜谢/起/立而饮之/项王曰/赐之彘肩/则与一生彘肩
D.项王曰/壮士赐之卮酒/则与/斗卮酒哙/拜谢起立/而饮之/项王曰赐之彘肩/则与一生彘肩
2.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A.《鸿门宴》人物的性格是紧扣住情节的发展,通过人物间的矛盾和斗争以及人物个性化的语言、行动、情态等来体现的。
B.《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作者司马迁。《鸿门宴》选自该书的《项羽本纪》。
C.古代宴会的四面座位,以东向为最尊,南向次之,再次为北向,西向为待者座,《鸿门宴》的“项王、项伯东向坐”,是最上位,范增南向坐,是第二位,再次是刘邦,张良则为侍坐。从座位可看出双方力量悬殊,体现项羽的自高自大。
D.《史记》语言精练,有生命力,很多词语已固定为今天的成语,如“项庄舞剑,意在沛公”“人为刀俎,我为鱼肉”“劳苦功高”就出自《史记·鸿门宴》。
3.下列对文章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张良在紧急关头外出军门见樊哙,说明项羽对鸿门宴这样的军机大事防守不甚严密,否则张良怎么能够“至军门”。
B.项庄接受了趁舞剑时刺杀刘邦的任务后,由于于心不忍,再加上项伯的保护,所以他未能把刘邦刺死。
C.樊哙在危急关头不顾卫士阻拦,闯入军帐中,表现了极大的勇气。但入帐后的种种行为都是有理有节的,表现了他有勇有谋、粗中有细的性格。
D.从樊哙的一番话来看,他是很懂外交辞令的。他先指桑骂槐地怒斥一顿,然后又不失时机、恰到好处地讲出刘邦这样做都是为了项羽,难怪项羽愿听。
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2)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杀之。
2023-08-10更新 | 52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贵阳市东升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0.65) |
名校

10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幸福的光亮

张金凤

小区临街的店铺,可谓五花八门。理发店、电脑维修店、童装店、早餐屋……只有一间店铺还闲着。它比别家的租金略高,但门前环境也最好:地面宽敞,绿化带植被茂盛,还有巨大的合欢树,如同撑着一把大伞。合欢树下是街坊大妈们平日聊天休闲的场所,平时热热闹闹。但今天,这棵树下却静得很——那家空置的店铺终于来了房客。一个年轻妇女一手抱着个可爱的小孩,另一只手拿笤帚在扫地。男人在店铺里清理杂物。这个孩子,叫旺旺。

没多久,大妈们就了解到这家新房客的情况——听说男主人找了家工厂上班,一家人从乡下刚进城,结婚时欠了债,在老家挣不到钱,进城来打工挣钱。

白天,他们家敞着门,几个月大的小孩在一个凉席上玩儿,旺旺妈就在旁边穿手链、剪线头、缝玩具,总也不闲。

没成想,没过多久,就遇到了麻烦。旺旺爸骑摩托车不小心撞断了腿,治疗费用让这个小家难以承受。旺旺爸在医院久住不起,回了家,小夫妻俩夜里的哭声,隔着门都传出很远。

旺旺妈率先振作起来。她把家隔成两半,锅碗瓢盆和简易的木板床塞进小小的隔间,更大的地方放了货架,旺旺超市开张了。

早上,她把丈夫的竹椅和孩子的小床搬到合欢树下,给他们摆上热腾腾的早饭。太阳移,树荫动,旺旺妈便将竹椅小床不断往树荫里挪。她一天到晚乐呵呵的,把笑容带给丈夫、孩子和每一位顾客。

小区里的人,渐渐地都愿意来这里买东西,因为旺旺妈乐观,看着喜气,总是笑吟吟的,嗓音甜,说话柔,做事利索。别看店面小,货却备得很全。她娇小的身躯跨上大号摩托,先去批发市场上货,再到蔬菜市场进水果和青菜。好卖就卖,卖不掉的我就吃了。她笑呵呵地说。

这天,旺旺妈操刀削土豆皮,将十几个土豆切丝浸泡着。本是要自己吃的,却被买菜的客人看中了,非要买去,还经常预定。旺旺妈的食材生意,借助土豆丝拓展开。她开始做些加工好的净菜,回家下锅炒炒就能吃,生意愈发红火。虽然腿上有伤,但旺旺爸开始力所能及地给家里帮帮忙,脸上也逐渐有了笑容。

合欢树下的老人们说,旺旺家真不容易。小区里分布着好几个超市,三步一户、五步一家的,西门口刚开了个大型超市,生鲜齐全。要不是旺旺一家勤劳能干,这小超市很难支撑下去。

旺旺超市开了一年多后,旺旺爸终于康复了,全心帮妻子打理小超市。买卖虽小,却是一家人的根基。他们家水果蔬菜新鲜好吃,品质有保证。不跟别人硬拼价格,而是拼服务和时间:大清早出门,想买些东西,只有旺旺家早早就开着门,旺旺妈正在整理刚刚批发回的蔬菜,都是最新鲜的食材。晚上,别家超市都是九点关门,只有旺旺超市的灯一直亮到十点半。刚来的时候,她还是满脸羞怯、白白净净的模样,现在已成为面颊黑红的干练店嫂。

丈夫干不了重活儿,旺旺妈一直自己干着上货、搬运等活计。后来有了上门送货的配送车,可她还是自己往批发市场跑。她说,有些居民想买的东西,还得她去淘。只有自己亲自挑,才能上到最好的货。

随着网上购物的飞速发展,旺旺超市门口暂存的快递多起来。无论多忙,旺旺妈都将物件保管、交接得非常仔细。她还专门腾出一个大纸箱放快递,旺旺超市成了个小型中转站。

取快递的人说,你收点费吧,要不我们以后不好意思麻烦你。可旺旺妈执意不收,邻居间这么点小事都不能托付吗?我一没花本钱,二没花劳动,哪里能要你们的钱呢?以后也尽管往这里放,我收一件收十件都一样,不耽误多少工夫。

去年夏天,旺旺超市却罕见地关了门,门口一块纸牌上写着:有事外出,歇业一周。旺旺超市自开业以来,几乎没有关过门,实在有事,最多关门半天。这次是怎么了?

再次营业的时候,旺旺妈满脸灿烂的笑容。邻居问,这几天干啥去了?她说:去北京旅游了。旺旺就要上学了,我们两口子也从来没出过远门。这次去北京好几天,去天安门看了升国旗,还去了故宫、万里长城!

她将招牌和灯盏重新擦拭一遍,到了晚上,旺旺超市那盏灯更加明亮了。

(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思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平时热热闹闹的合欢树下变得十分安静,表现了街坊大妈们对店铺新来房客的好奇,引出了对新房客一家的介绍。
B.旺旺爸遭遇车祸后,旺旺妈率先振作,置办货架开小超市,并以儿子的名字“旺旺”命名,寄予了对未来的美好期望。
C.旺旺超市是一家人的根基,夫妻二人共同打理超市,水果蔬菜新鲜,价格也比其他超市便宜很多,因而生意红火。
D.“去天安门看了升国旗,还去了故宫、万里长城!”旺旺妈自豪的语气说明一家人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得到改善。
2.下列对小说艺术特点的理解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一段的环境描写交代了故事发生的场所,而合欢树这一物象与主人公一家的形象相映成趣、相得益彰,有助于表达主题。
B.小说多处运用对比手法来增强感染力,如夫妻俩痛哭,与下文“脸上逐渐有了笑容”“满脸灿烂的笑容”形成对比,塑造了人物形象。
C.“旺旺超市却罕见地关了门”这一情节的设置,既表现了超市的生意好,同时也设置了悬念,使行文有起伏,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
D.小说在塑造旺旺妈这一形象时,运用了心理描写、肖像描写、动作描写等多种手法,还通过合欢树下老人们的评价侧面烘托形象。
3.小说以“幸福的光亮”为题,有哪些内涵?
4.旺旺妈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2023-08-05更新 | 572次组卷 | 81卷引用:贵州省黔西南州义龙蓝天学校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首页2 3 4 5 6 7 8 9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