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阅读与鉴赏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10 道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1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孟子曰: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矣;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致,治天下可运之掌上。所以谓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者:今人乍见孺子将入井,皆有怵惕恻隐之心;非所以交于孺子之父母也,非所以誉于乡党朋友也,非恶其声而然也。由观之,无恻隐之心,人也;无羞恶之心,非人也;无辞让之心,非人也;无是非之心,非人也。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非之心,智之端也。人之有是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有是四端而自谓不能者,自者也;谓其君不能者,其君者也。凡有四端于我者,知皆扩而充之矣,若火之始,泉之始达。苟能充之,足以保四海;苟不充之,不足以事父母。

1.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皆有怵惕恻隐之心                         怵惕:恐惧。
B.非所以交于孺子之父母也            内:同“纳”,结交。
C.非所以誉于乡党朋友也               要:求取。
D.若火之始,泉之始达                  然:……的样子。
2.选出下列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项(     
A.由观之                                 非之心
B.无恻隐之心,人也                 有仲尼、墨翟之贤
C.今人乍见孺子将入             天子能荐人
D.自者也                                 其君者也
3.下列各项中,对上面选段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孟子认为,如果国君有了怜爱别人的心,有了施行怜爱别人的政治,那么,治理天下就好像可以放在手掌上运转一样容易了。
B.本章是孟子阐述“性善”基本理论的一章,孟子认为“人之有是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仁义礼智四端和四肢一样,都是与生俱来的,固有的。
C.孟子所提出的“仁义礼智”都是发端于这种“不忍人之心”。“不忍人之心”更是成了中国古代哲学中的性善论”的理论基础和支柱。
D.孟子主张人性本善,强调天赋道德,推行仁爱政治,这些都是具有积极意义的。如果能扩充这四个善端,就能够用来侍奉父母,就足够用来安定天下。
2022-03-04更新 | 321次组卷 | 3卷引用:天津市天津大学附中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较易(0.85) |
名校
2 . 下列有关文学文化常识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行”是古乐府诗的一种体裁,此类作品大多放情长歌,与“歌”相似,常合称“歌行体”。其音节、格律比较自由,形式采用五言、七言和杂言的古体。
B.《汉书》作者为东汉史学家班固,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不仅在中国历史著作中占有重要地位,在文学史上也有着重要影响,是“前四史”之一。
C.《屈原列传》节选自《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课文节选部分,记述了屈原的生平事迹和文学上的杰出才能,赞颂了屈原忠贞不渝的精神和志洁行廉的品格。
D.《楚辞》是我国第一部现实主义诗歌总集,由屈原及弟子宋玉等人编辑成集,因其运用楚地的文学样式、方言声韵等,具有浓厚的地方色彩,故名《楚辞》。
3 .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有梦到抚州

王芸

奔跑的灵鹿、蔓生的花草、圆睁的兽眼,以混沌的形态凝定在石础上。它们位于阔大厅堂的低处,承受着柱体、屋脊、翘檐和时光的重,青黄色的苔藓在它们身下蔓延又枯萎。阔大的厅堂楼阁缭绕着咿咿呀呀的戏音,轻重缓急、柔软铿锵、沉郁顿挫,年复一年,仿佛包浆柔软了它们的表情。一代代、一茬茬抚州人在它们面前川流来去,身影彼此叠映,和厅堂里随日月流转的光影,戏台上幻进幻出的人物与声色,构成一个巨大的梦境。

己亥年小暑日,盛夏的雨水尽情冲刷着抚州,我们穿过七重门楼的古朴幕布,一步跌入这个梦境,心神一震。

玉隆万寿宫内,五纵八仙桌贯穿一进厅堂,二进厅堂也摆满了条凳,一直铺排到旌阳殿三字牌匾下。桌前凳上,坐满了戏外人,却是清一色入戏的表情。

戏台上,刚开始上演采茶戏《方卿戏姑》。那个演了数百年的故事浸透人情冷暖,终以穷书生方卿衣锦还乡、戏言羞辱嫌贫爱富的姑姑后,抵至大团圆结局。戏台在二楼。看戏人即使坐在最尾,也能看见戏台上的悲欢离合,座中多是老人,举着满头银丝。也有几岁大的孩子耐不住戏文的冗长,跑到一旁玩耍,嬉戏,闷声奔跑。还有抱在怀中的婴儿,睁大眼睛四处张望,含一根手指在口中。戏曲透明的种子,会否在他身体里种下?

看戏人仰起头,一张张脸上的表情随剧情变换。刚刚安葬母亲前来投亲的方卿,被姑姑拒之门外……坐在最前排一张条凳上的三位老人,表情严峻,微微下撇的嘴角仿佛在表达对戏中人的愤愤不平。

看起来三位老人的生活都不优裕,随意挽起的裤脚,蜷曲在小腿上的袜筒,搁在拖鞋上的赤脚,脸上落满岁月粗糙率性的刻痕。最右边的老妪身后,一位穿黑色外套的老汉,一只手畸形地蜷曲在腿上,嘴角突兀地向一边眉角歪去。他颇像我写过的一位因工伤致残的老者。显然,生活的艰辛没有饶过他们。但他们是有福的,这一刻他们聚拢在此,在一个盛大的梦境里,戏音婉转如柔指,抚慰着他们的耳朵、眼睛,乃至心魂……

我在梦境的边缘,转圜。

从二楼观戏台看去,由数百人构成的观戏阵容散溢着浓浓的烟火气息,人们或倚或靠或佝偻了腰背或端直了身子,八仙桌上搁着湿漉漉的雨伞,胀得鼓鼓的塑料袋,颜色鲜艳的纸质提袋……它们和主人一样散发着自然不拘的气息。

这一幕即是日常。

生活是日常,戏是日常,只不过前者是现实,后者是梦境,抚州人早已习惯了将两者无隙无碍地糅合在一起。不分彼此。

梦境由来已久。抚州这片厚土以青山秀水滋养了才子汤显祖,汤显祖以妙笔回报故土以临川四梦。梦境的维度得以确立。戏台上生天生地生鬼生神,极人物之万途,攒古今之千变。一勾栏之上,几色目之中,无不纡徐焕眩,顿挫徘徊。恍然如见千秋之人,发梦中之事……(汤显祖《宣黄县戏神清源师庙记》)一代代抚州人自愿成为梦境的拥有者和营造者,戏曲的包浆缓慢地滋养抚州,抚州成为唱戏人的福地,也是听戏人的天堂。共同对戏的痴迷,将唱戏人与听戏人紧密关联,相互成全,相互抚慰,于日常中携手向梦境深处沉溺,沉溺,沉溺。

世上自有痴戏而不愿出戏之人,也自有迷梦而不愿梦醒之人。爱看戏的人,想来是耽溺于梦境的人,纵使历尽沧桑,心中还有天真的一隅,眷念戏,相信梦,推崇善,向往美。以戏为核心的梦境,在戏文婉转曲折处,不知收容了多少人的脆弱、善感、羞怯、无助、不舍、执念。那个写戏造梦的才子,在一个个以戏为壳的梦中,逾越生死阻隔,逾越人间悲凉,逾越人情残酷,逾越人世不公。而那些看戏人,看多了戏中的生死轮回、爱恨情仇、大喜巨恸、沉浮跌宕,胜景转瞬成颓垣,繁华如雾终消散,会否对人世的道阻且难多一分忍耐之力,对莫测灾厄多一分从容之态,对因果成空多一些顿悟勘透?

丁酉年正月十六日,十三枚傩面具和八位傩伯搅起的涡旋,在石邮村激荡而起。

千余人聚集在这个小小的村落,观看彻夜搜傩。挤在人丛中的我,竭力将摇晃不已的镜头对准供桌前匍匐的傩班八伯。供台上高耸的一尺高红烛,火焰跃动,跳漾,在十三枚面具的细节弯转处烙下点状或片状的光耀,也将每一张凡俗的面孔涂上暖色调的油彩,褶皱处更加深厉,圆润处满布光泽。

前排居中的傩伯挺直身子念诵《傩神太子词》。这是抚州留存的一种更古老的戏,起源于殷商时期方相氏驱傩仪式。

神秘、古朴、粗犷、磅礴,石邮傩舞于默声中演绎,仅靠面具界定角色身份,靠舞者的动作、鼓点的节奏变化阐释角色的不同情绪。与傩面具合二为一、化身为诸神的傩伯们,脚走禹步,手拈香火诀,随着鼓点舞动,舞动。

开山舞姿大开大阖、顿挫有力,这位驱鬼逐疫的开路先锋勇猛进取,无畏前行。雷公动作刚猛,时有顽劣之举,在云层间奔走翻滚,施雷布雨,润泽人间。

弯眉喜目的傩公,松快的舞步洋溢着喜得子嗣、香火延续的天伦之乐。

俊眉朗目、持刀对舞的杨戬与哪吒,孩子般玩耍的纸钱,顿挫有力磨刀的红脸关公,还有钟馗与大神、小鬼、讨酒、划拳、贪杯、呕吐、瞌睡、酒醒、气惯……

石邮傩事每年从腊月起首,正月收束,一个月时间圆融为一个梦境、将石邮村人环护其中。

在这个梦境里,石邮村人是演戏人与看戏人。他们相信傩舞可以使来年风雨调和、平安顺遂,并得到庇护。

戏中自有痴绝处,梦中自有痴绝人。因信而敬畏,因敬畏而虔诚的石邮村人,自有傩舞始,便以忠诚、严谨的态度将傩舞代代相传,灯灯相续、越六百年,终让一个素朴的梦境散发出熠熠光华。保留了完整传统傩舞形态的南丰傩舞,其古拙的形态中混杂有宗教、礼制、传统社会结构、天地人伦、生死观等复杂因子,埋藏有自历史深处延伸而来的线索,从中或可探触到当代人精神和生活的内在依据。名列国家级非物文化遗产的南丰傩舞,这些年也走出了国门,让法国人、韩国人、日本人为之震撼,痴迷。

一生痴绝处,有梦到抚州。在抚州,这个戏中有梦、梦中有戏的城市,梦是日常,也是逾越;梦是虚空,也是满盈;梦是远行,也是抵达。如同在戏中,潜隐有联通现实的通道,梦境中也潜隐有秘密的通道,溯流而上,我们可以接通远古,顺流而下,我们可以抵达内心……

1.下面对文章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本文选择抚州戏剧中具有奇幻美好色彩的形象——灵鹿、花草、兽眼开头,运用排比的句式,吸引读者走入戏剧的梦境。
B.“梦境由来已久”起到过渡作用,作者笔触由采茶戏演出现场过渡到抚州戏剧的历史,时空交错,简洁自然。
C.本文叙写采茶戏时,略写剧情,详写观众;点面结合,有对观众的群像描写,又有对三位老年观众的特写镜头,表明采茶戏在抚州广受欢迎,老少咸宜。
D.本文记叙、议论、抒情相结合,采用反复、排比等修辞手法,句式整散结合,语言典雅又自然。
E.全文以绘制梦境开始,继以采茶戏使观众在梦境边缘转圜,南丰傩舞使观众彻底沉溺于梦境之中,以抚州追梦结束,展现了中国戏剧艺术的魅力。
2.鉴赏文中画线句子。
3.阅读本文,概括“采茶戏”和“南丰傩舞”在发展历史、上演时间、剧本内容与表演形式上有何不同?概括“采茶戏”和“南丰傩舞”两种戏剧形式表达了什么相同的情感。
4.文中写汤显祖有何作用?
5.“有梦到抚州”中的“梦”由什么构成?结合文本,你认为如何能使中国传统戏剧艺术得到传承与发展?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劳动”历来受到中华民族的重视,下列与“劳动”有关的文学文化常识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A.《芣苢》是《诗经》中的一首劳动诗,“采”“有”“掇”等一系列动词的变换,细腻地描绘出劳动的过程,富于诗情和画意。
B.我们形容劳动之辛苦,常用“夙兴夜寐”一词,该词出自《诗经》的卫风《氓》,《氓》是一首爱情诗,表现了“怨而不怒,哀而不伤”的抒情特征。
C.《孔雀东南飞》中的刘兰芝是一位劳动能手,她“鸡鸣入机织,夜夜不得息”,但还是遭到了婆婆的刁难,最终被遣归。这个故事发生在汉末建安中的庐江府。
D.陶渊明《归去来兮辞》“农人告余以春及,将有事于西畴”一句中的“有事”,指外界的战乱,而归乡后的陶渊明则“或植杖而耘耔”,过着闲散的农耕劳动生活。
2022-12-06更新 | 323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南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统练(三)语文试题
整本书阅读-简答(单) | 适中(0.65) |
名校
5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红楼梦》第二十二回的回目是:《听曲文宝玉悟禅机,制灯谜贾政悲谶语》,可以说本回的内容再次为《红楼梦》中几个主要人物的结局埋下了伏笔。在这一回中,贾母将众姊妹做的灯谜粘在一架小巧精致的围屏灯上,让贾政来猜。请说出下面两个灯谜的谜底分别是什么,由十二钗中的谁创作,并预示了创作者什么样的命运结局?

灯迷一   能使妖魔胆尽摧,身如束帛气如雷。一声震得人方恐,回首相看已化灰。

灯谜二   阶下儿童仰面时,清明妆点最堪宜。游丝一断浑无力,莫向东风惩别离

2024-01-02更新 | 272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南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题
6 . 高中阶段通过阅读整本书,拓展阅读视野,构建阅读整本书的经验。在学习过程中,同学们形成了一些适合自己的读书方法,阅读鉴赏能力得以提升,良好的读书习惯正在形成。请以《乡土中国》为例,用120~150字,谈谈你获得了哪些读通、读懂一部学术著作的方法(至少写出三条);或以《红楼梦》为例,用120~150字,谈谈你获得了哪些阅读鉴赏长篇小说的方法(至少写出三条)。
2022-05-05更新 | 573次组卷 | 2卷引用:2022届天津市南开区高三一模语文试题

7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李简夫少卿诗集引

[宋]苏辙

熙宁初,予从张公安道,以弦诵教陈之士大夫。方是时,朝廷以徭役、沟洫事责成郡邑,陈虽号少事,而官吏奔走,以不及为忧。予独以诗书讽议窃禄其间,虽幸得脱于简书,而出无所与游,盖亦无以为乐也。

时太常少卿李君简夫归老于家,出入于乡党者十有五年矣。间往从之。其居处被服,约而不陋,丰而不余。听其言,未尝及世俗;徐诵其所为诗,旷然闲放,往往脱略绳墨,有我忘物之思。问其所与游,多庆历名卿,而元献晏公深知之。求其平生之志,则曰:“乐天,吾师也。吾慕其为人,而学其诗,患莫能及耳。”予退而其里人,曰:“君少好学,详于吏道,盖尝使诸部矣。未老而得疾,不至于废而弃其官。其家萧然,饘粥不给,而君居之泰然。其子君武,始弃官以谋养,浮沉里闾,不避劳辱,未几而家以足闻。”陈人喜种花,比于洛阳,每岁春夏,游者相属弥月。君携壶命侣,无一日不在其间,口未尝问家事。晚岁,其诗尤高。信乎,其似乐天也!予时方以游宦为累,以谓士虽不遇,如乐天,入为从官,以谏争显,出为牧守,以循良称,归老泉石,忧患不及其身,而文词足以名后世,可以老死无憾矣!君仕虽不乐天,而始终类焉,夫又将求?

盖予未去陈而君亡,其后十有七年,元祐辛未,予以幸遇,与闻国政。禄浮于昔人,而令名不闻;老将至矣,而国恩未报,未敢言去,盖尝恐兹心之不从也。君之孙宣德郎公辅以君诗集来告,愿得予文,以冠其首。予素高君之行,嘉其止足,而惧不能蹈也,故具道畴昔之意以授之。凡君诗古律若干篇,分为二十卷。

书李简夫诗集后

[宋]苏轼

孔子不取微生高,孟子不取于陵仲子,恶其不情也。陶渊明欲仕则仕,不以求之为嫌,欲隐则隐,不以去之为高,饥则扣门而乞食,饱则鸡黍以延客,古今贤之,贵其真也。李公简夫以文学政事有闻于天圣以来,而事退居于嘉祐之末,熙宁之初。平生不眩于声利不戚于穷约安于所遇而乐之终身者庶几乎渊明之真也。熙宁三年,轼始过陈,欲求见公,而公病矣。后二十年,得其手录诗七十篇于其孙公辅。读之,太息曰:“君子哉人,今亡矣夫!”元祐六年十二月初四日。

【注释】①孔子不取微生高:众人认为微生高直爽、坦率,孔子认为他不符合这种修养。②于陵仲子:陈仲子自称于陵仲子。他穷不苟求,不食不义之食。

1.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有我忘物之思                                   遗:馈赠
B.予退而其里人                                   质:问询
C.君仕虽不乐天                                   逮:及,达到
D.而事退居,于嘉祐之末,熙宁之初     谢:辞去(官职)
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间往从之                      吾尝终日思矣
B.館粥不给                      凌万顷茫然
C.夫又将                      不抚壮而弃秽兮,不改此度
D.君子哉人,今亡矣夫     王曰:“是其甚与?”
3.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最合理的一项是(       
A.平生不眩/于声利不戚/于穷约安于所遇/而乐之终身者/庶几乎渊明之真也
B.平生不眩于声利/不戚于穷约/安于所遇而乐之终身者/庶几乎渊明之真也
C.平生不眩/于声利不戚/于穷约安/于所遇而乐之/终身者庶几乎/渊明之真也
D.平生不眩于声利/不戚于穷约/安于所遇而乐之/终身者庶几乎/渊明之真也
4.下列六句分编四组,都能表现苏氏兄弟对李简夫持褒扬态度的一组是(       
①居处被服,约而不陋,丰而不余     ②问其所与游,多庆历名卿
③浮沉里闾,不避劳辱     ④信乎,其似乐天也
⑤予素高君之行,嘉其止足     ⑥古今贤之,贵其真也
A.①②⑥B.①④⑤C.②③④D.③⑤⑥
5.下列对选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熙宁初年,苏辙跟从张安道教授陈地的士大夫,陈地的官吏忙于公务,苏辙虽然有幸脱身于公务,而无所与游。
B.李简夫仰慕乐天为人,虽精通吏道,但在尚能理事时就弃官,简夫诗作放达闲适。
C.苏辙认为,白居易晚年归隐,忧患不能加之于其身,诗文足以扬名后世,死而无憾。
D.苏轼将孔孟与陶渊明作对比,认为陶渊明率真自然,而李简夫有陶渊明的君子之风。
6.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予素高君之行,嘉其止足,而惧不能蹈也。
(2)陶渊明欲仕则仕,不以求之为嫌,欲隐则隐,不以去之为高。
7.结合两则材料分析,苏氏兄弟对李简夫的评价有何异同?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8 . 阅读下面两首诗词作品,按要求作答。

蝶恋花

陆游

桐叶晨飘蛩夜语。旅思秋光,黯黯长安路。忽记横戈盘马处。散关清渭应如故。

江海轻舟今已具。一卷兵书,叹息无人付。早信此生终不遇。当年悔草长杨赋


【注】①这首词是陆游晚年被罢官后所作。②《长杨赋》西汉辞赋家杨雄为讽谏汉成帝游幸长杨宫、纵胡客大校猎而作。

书愤

陆游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1)下列对两首诗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蝶恋花》中“黯黯长安路”句长安路虚实结合,实写当时西北军事重镇长安已被金人占领,虚写南宋京城临安,隐含着作者对南宋朝廷改变抗金决策的失望。
B.《蝶恋花》下片“江海轻舟今已具”与苏轼的“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一脉相承,都有归隐江湖之意。
C.《蝶恋花》最后一句“悔草《长杨赋》”,活用杨雄的典故表明对当初书写兵书、陈述方略的后悔之情。
D.《书愤》这首诗以“愤”为意脉,全诗感情沉郁,气韵浑厚。颔联尤其写得大气磅礴,笔力雄健,是广为传诵的名句。
(2)《蝶恋花》首句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
(3)简要分析这两首诗词感情的相同之处。
9 . 请以《<红楼梦>令我_______________》为题目写一段话。

《红楼梦》是一部执着的书,它使你觉得世界上本来还是有一些让人值得为之生为之死为之哭为之笑的事情,它使你觉得活一遭还是值得的。《红楼梦》令你叹息,《红楼梦》令你惆怅,《红楼梦》令你聪明,《红楼梦》令你迷惑,《红楼梦》令你心碎,《红楼梦》令你觉得汉语、汉字真是无与伦比。红楼梦使你觉得神秘,觉得冥冥中有一种不可思议的伟大。

《红楼梦》是一部文化的书,它似乎已经把汉语、汉字、汉文学的可能性用尽了,把我们的文化写完。

——王蒙《我爱读〈红楼梦》》

要求:(1)在横线上填写你阅读《红楼梦》的感受,例如“聪明”“觉得汉语、汉字真是无与伦比”等,可以选用以上材料中的词语,也可以写出自己的独特感受;(2)结合原作分析,100字左右。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0.65) |
名校

10 .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锦瑟柿事

温新阶

锦瑟的爷爷是袁家街有名的文化人,乡下姑娘,就取了这个雅致的名字。锦瑟大学毕业两年后,回来接手了父亲的柿园,父亲交给她二百棵柿树和二百万的债务。

她关闭了柿子酒厂,关闭了柿饼生产的工业流水线,她是笨人,她要用笨办法。

辣蓼是做酒的原料,乡下人常用辣蓼泡青柿子。

辣蓼是锦瑟采回来的,洗净了,放在一排筲里沥干了,排得整齐,花序朝着一边,垂在筲箕外。柿子也是锦瑟叉回来的。她会爬树,挥舞着金竹叉子,专选差不多大小的,长得周正,闪着青青的光泽的,叉子伸过去,夹住柿柄,扭动,柄断了,收回叉子,取下柿子,轻轻放入吊在树枝上的篮子里……选好没破皮的柿子,温水洗过,篾折子上沥着。一排坛子洗得发亮,倒立在一码柴上,太阳亲吻着坛肚,反射着斑斓的光圈。望着这一排大肚将军,锦瑟有些乐不可支。

烧开的水盛在一只一只陶里,已经凉了,没有一丝杂,锦瑟的歌声惊起了陶钵里一圈圈涟漪。

一层辣蓼,一层柿子,在坛子里一层层放好,两种过去从没有交集的生命,现在偎依在一起,感受彼此的温度、气味,聆听对方的故事。

凉开水倒进坛子里,阳光铺排在水瀑上,如同在镜子上跳跃,哗哗的水声像黄瓜开花一样动听。

性急的人还在坛子里倒进一杯白酒,让辣蓼和柿子的爱情加速发

锦瑟不倒白酒,她喜欢自然天成,她发酵爱情的不是白酒,而是时光。

月亮落了,太阳升起,太阳落了,月亮升起,时光在阵阵松涛中流逝。辣蓼是柿子最好的情人,她调教他,影响他,让他褪掉青涩,褪掉莽撞和偏执,变得成熟、内敛、温婉和谦恭。

锦瑟揭开盖子的一那,清香醉人。柿子脆甜嫩爽,弥漫着辣蓼的香气。

一条街的人都来买锦瑟的泡柿子,没多久,锦瑟的泡柿子跑到美篇里,微信里,抖音小程序里,袁家街上就有了很多小车。

风从山间刮来,起了一阵林涛。一山栎树,树叶小,叶面光滑,风吹过,响声干脆而不拖沓。风掠过了柿树的树梢,柿叶摆动着,叶柄像一个极不情愿跳舞的人被拉进了跳舞的行列,跟叶片的摇曳多姿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柿叶还是青的,仔细瞧,却有一丝暗红的叶脉像条条河流蜿蜒在叶片的土地上,在这里,人们收到了秋天的信息。

柿园里行走的人是锦瑟,她骑电动车来的,带来一只新的竹篮。这只竹篮,过了圆刀的细篾,还用黑色和红色的花篾穿了花。锦瑟懂得:这黑篾是用野核桃树皮煮的,煮红篾的则是用草的根熬出的水。现在已经很少有人做篾货,更没有人花大功夫采这些植物的根皮来做染料染花篾了。锦瑟用这篮子来装柿子。

泡柿子是水果,腌柿子是小菜。锦瑟做的腌柿子特出名,街上三家饭馆都订她的腌柿子。

腌柿子这么受欢迎,锦瑟每年就只做那么多,你加钱她也不多做。

城里来的客人要锦瑟到时给他快递几个腌柿子。锦瑟说不成,腌柿子不能离开泡菜坛子,没有泡菜坛子的水养着,就变味了,你只能来袁家街吃,到时我请你。

客人又说用真空包装,把柿子和腌菜水一起包装后可以卖到全国。

锦瑟笑一笑,为什么要这样?

你还嫌钱多?

锦瑟还是笑一笑,我要那么多钱干啥?债明年就还完了,然后,够吃够穿够旅游就好。她说得淡定,说得毫不犹豫,说得不思索,然后是嫣然一笑。

太阳下山了,柿叶上的夕阳格外绚烂。

月光如水,袁家街像一幅剪纸贴在大地上。

锦瑟雇了很多人在刨柿子。从接手柿园以来,她就聘请了县气象台的研究生小严做她的气候顾问。

几天前,小严就说了,一周无雨。锦瑟才找了几十个人来刨柿子,明天晒柿饼。

饼房里灯光明亮,恍如白昼,几十把刨子刨柿子的声音煞是动听。虽没有刨青柿子的声音清脆,却不过是在清脆中略有了一点阴雨的潮意,又恰似二胡笛子之外加入了低音胡,声音有些低沉,但并不嘶哑。

十几个壮劳力叉了一天的柿子,今夜要刨完。

这是今年晒第二拨柿饼了,不久前也有过四个响晴天,已经晒过一拨。四个响晴天后,电力模拟太阳就能把柿饼弄干了。

锦瑟关闭了工业化生产柿饼的生产线,她要用古老的方法,生产纯手工的柿饼。太阳是上天对人类最大的惠济,阳光照耀着一切的生命,照耀着每一朵鲜花绽放的过程,照耀着每一个生命变化的细节。用阳光照射即将成熟的柿子,让柿子的生命蜕变,以另一种形态延续生命的轨迹。

锦瑟最爱阳光,也最喜欢接受阳光带来的馈赠。她觉得,浪费阳光是对上天的亵渎,是对自然的视。

她不但充分利用阳光来晒柿饼,连晒柿饼的工具也是取自自然,她没有要父亲的那些不锈钢晒盘,而是请篾匠编了一百块篾折子。她的篾折子不像过去晒柿饼的篾折都是用篾簧来编,她的篾折是用一匹一匹过了圆刀的竹篾编织而成,精致而细腻。

明天,几千个柿子就要躺在那些篾折子上接受阳光的亲吻,一百张篾折子在晒坪里依次排开,那是怎样的壮观场景。

锦瑟和她的员工们要在篾折子之间巡,不能让鸟来啄,也不能让它们在篾折子上拉屎。员工们手拿着破搪瓷盆敲击,场子太大了,驱走了这边,那边又来了。小严借来了鸟枪,说要打几只下来挂在晒坪里,鸟就不敢来了。锦瑟坚决不同意,你放放空枪,吓一吓我没意见,真打是万万不行的。

小严就在鸟多的时候把鸟枪对着天空放了几枪,几团烟雾在空中飘了不远就散了,蓝天依然像一面镜子,成为太阳干净的背景。

这是锦瑟最高兴的时光,阳光把柿子中的水分蒸发掉了。她用传统的方法,把柿饼装进坛子里,让它们上“霜”,然后用红丝线十个一捆,装进篾做的竹套里,最后再用上外包装,用作高级礼品的也有用小瓷坛做内包装的。锦瑟钟情于陶瓷器皿,它们带着泥土的气息,是泥土生命的另一种形态,在每一个安静的月夜,可以和它们对话。

(有删节)

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酒(qū)               (qī)          柴(pǐ)
B.陶(bó)               (zhí)        (jiào)
C.一(shà)那          草(qiàn)       (jīng)
D.不(jiǎ)思索       视(miǎo)       (qūn)巡
2.下列对这篇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A.首段叙述大学毕业的“锦瑟”的名字的来由,同时以“父亲交给她二百棵柿树和二百万的债务”扣住题目中的“柿事”,设置悬念,引发读者对锦瑟未来命运的关注。
B.“她是笨人,她要用笨办法”,在对锦瑟坚持使用纯天然的传统方法制作柿饼的叙述中,暗含作者对她摒弃现代技术,不能有效提升柿饼产能的质疑。
C.锦瑟“伸”“夹”“扭”“收”“取”“放”一系列动作简洁流畅,可见出身乡野的锦瑟,热爱家乡,吃苦耐劳,事事亲力亲为的形象。
D.“月光如水,袁家街像一幅剪纸贴在大地上”使用比喻修辞,勾勒出月下袁家街清晰的线条,“贴”将袁家街置于大地的怀抱之中,营造了自然宁谧的氛围。
E.本文运用语言、神态、动作等描写手法塑造了锦瑟的形象,将“城里的客人”“性急的人”与锦瑟形成对比,突出锦瑟的性格特点。
3.阅读文章第三部分,概括锦瑟用“笨办法”制作柿饼成品的全过程。
4.鉴赏文中画线句子。
5.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述锦瑟的形象特点,并分析文中叙写“阳光”有何作用。
首页2 3 4 5 6 7 8 9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