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阅读与鉴赏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10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喜冤家

【清】曹雪芹

中山狼,无情兽,全不念当日根由。一味的骄奢淫荡贪欢媾。觑着那,侯门艳质同蒲柳;作贱的,公府千金似下流。叹芳魂艳魄,一载荡悠悠。

(1)《喜冤家》是对______命运预示的判曲,《红楼梦》借助判词与判曲,以浪漫主义手法勾勒“金陵十二钗”形象总纲。
(2)请介绍此女子的身份、个性及命运。
2024-01-20更新 | 193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南开区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质量检测(二)语文试题
文言小题-选择类 | 较易(0.85) |
名校
2 . 下列有关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是一项是(     
A.姓和氏:在秦代以前,姓和氏是有区别的。姓是一种族号,用来“别婚姻”。由于人口繁衍,一族分为若干分支散居各地,它们的称号就是氏,用来“明贵贱”。
B.足下,古代下称上或同辈相称所用的敬辞,表示尊敬对方。
C.合纵,秦国采用的一种离间六国的策略,使六国各自同秦国联合,从而各个击破,也作“合从”;连横,六国联合起来共同对付秦国的策略,也作“连衡”。
D.相坐,相连坐(治罪)。一个人犯了罪,有关的人连同治罪,叫“连坐”或“相坐”。
3 .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题目。

登岳阳楼

杜甫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颔联紧扣上联的“水”字,虽没出现水字,却写出了洞庭水的境界宏阔。
B.颔联写景渗透着诗人的胸怀,也透露出唐王朝的分裂衰败和国势不安。
C.颔联境界极大,颈联境界却很小,大小相映成趣,包孕着诗人无限感慨。
D.尾联诗人涕泗横流,只因为自己与亲朋音信断绝,年老多病,孤舟漂泊。
2021-11-03更新 | 450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南开区南大奥宇培训学校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摸底检测语文试题
4 . 下列对《念奴娇·赤壁怀古》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开篇三句即抒情,起笔颇有气势,从长江着笔,空间巨大;千古风流人物的历史时空广阔,英雄豪杰无数;将此二者联系起来,组成一个极为辽阔悠久的时空背景。
B.“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作者把目光从江涛转向赤壁,既点出了赤壁的历史意义,也为下片歌颂周瑜埋下了伏笔。
C.“遥想公谨当年”三句,描写了周瑜风华正茂的形象。插入小乔初嫁了这一生活细节,是为了突出小乔貌美,足以与周瑜相配,美人英雄相得益彰。
D.“羽扇纶巾”三句,描写了周瑜手执羽扇,头戴纶巾的文士风度,突出了周瑜蔑视强敌的英雄气概。“谈笑间”三字,字字千斤,力透纸背,充分反映了周瑜当年赤壁破曹时那种轻而易举的神态。
文言文阅读 | 较易(0.85) |
名校
5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陆九渊,字子静。生三四岁,问其父天地何所穷际,父笑而不答。遂深思,至忘食。及总角,举止异凡儿,见者敬之。谓人曰:闻人伊川语,自觉若我者。又曰:伊川之言,奚为与孔子、孟子之言不?近见其间多有不是处。初读《论语》,即疑有子之言支离。他日读古书,至宇宙二字,解者曰四方上下曰宇,往古来今曰宙,忽大省曰:宇宙内事乃己分内事,己分内事乃宇宙内事。

(《宋史·陆九渊传》)


[注] ①伊川:北宋理学家程颐的别称。②奚为:为什么。③有子:孔子的学生。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遂深思,至忘                       寝:睡觉
B.闻人伊川语                              诵:诵读
C.自觉若我者                              伤:伤害
D.与孔子、孟子之言不                 类:类似
2.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生三四岁,问其父天地何所穷际,父笑而不答。
译文:(他)长到三四岁的时候,问父亲天地的尽头在哪里,父亲笑而不答。
B.及总角,举止异凡儿,见者敬之。
译文:到了青壮年,(他的)举止与俗人的孩子完全不同,见到他的人都很崇敬他。
C.初读《论语》,即疑有子之言支离。
译文:初读《论语》,就怀疑有子的言论有些矛盾。
D.宇宙内事乃己分内事,己分内事乃宇宙内事。
译文:宇宙内的事,就是自己分内的事;自己分内的事,也就是宇宙内的事。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0.65) |
名校
6 .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便是稻浪翻涌水长流

陈曦

九河下梢天津卫,七十二沽布星罗。滨海的天津,湿地连绵,夜里点灯引螃蟹至今仍在祖辈口中生动地讲述。然而星移斗转,对于我们这辈年轻人未讲,竟有一种隔世之感。是啊,林立的高楼,喧嚣的闹市,柏油路与私家车,是我们这一代最熟悉的生活。直到看到那风吹稻浪起微波,夕阳下湖面凫鸭留晚照,才仿若对接了时空,一片惬意的温柔。

参观绿色屏障,完全是偶然。连续一个月几近不眠不休的工作终于告一段落后,果不其然陷入了虚弱的病态,身体与心理疲惫不堪,昏沉沉把自己幽囚于斗室。几个好友登门来访,带着一种超常的热情把我拉出家门。“绝对让你眼前一亮,不虚此行。”好友豪迈地拍着我的肩膀“打包票”。

车上快速路,越开越快,竟有一种【A】之感。下了快速,视野登时开阔,正值秋天,天高云淡,车速渐渐慢下来,车窗被好友从中控摇下,清风扑面而来。“欢迎来到我的家。”

“我们到了津南?”我自然知道他出身津郊,所属津南。只是大学四年他从未带我们来过,总以“没啥好看”来搪塞敷衍,没想到十多年过去,竟然是以这种形式把我们邀约而来。

当我再次把视线闲闲地投出窗外,不期然间那片稻田就这样撞入了我的眼帘。稻浪如海,无际无涯,放眼望去仿若直接着天,流云就在稻田与碧云天相接之处从容地浮动,油画般的把一份恬然的意境点染。

不由得急催好友停车,站在那稻田旁。眼所观是层层稻浪,耳所闻,是风过沙沙,终是在这自然的视听里找到了一种久违的【B】。深深呼吸,然后张开双臂,迎着风拥抱自然。

“这就是著名的小站稻,属于我们津南的生态文明品牌。”好友自豪地把我拉上车,不顾我的抗议,继续驱车前行。“别着急,还有好风光,带你登高望远!”

站在瞭望塔上的那一刻,我才明白“向导”为何如此急切。站在塔顶凭栏望去,好一派浓墨重彩,天蓝水绿,沙鸥翔集,那高处淡黄的重重稻浪被上午的阳光圈了一层耀眼的亮金,微微摇曳【C】风采万端。

“你的家这么美,之前却不带我们来,这是要把美捂起来啊!”我们嬉笑着调侃。“不瞒各位,我们念书那会儿可不是这般光景。我们小时候这地方全是散乱的污染企业和工厂,别说现在这种风光了,连片白云都少见。”似乎是回忆到了过往,他的语气瞬间就沉重下来了。是的,他说的这些场景我们何尝没有见过,我们这一代应该是最后一批亲眼见过工厂烟囱滚滚浓烟,废水随意排进河流的人了,也是最后一代切实体会过沙尘暴、雾霾干扰的人,那是经济发展不可避免的阶段,也是我们记忆深处不愿提及的黯淡过往。然而,比起英法百年的治理,似乎我们刚刚长大成人,将将迈入社会,就眼见了渐渐回归的绿水青山,不过十多年呀。记忆不容篡改,我们见证了逐渐走向中国人生活中心的生态,所谓文明,正是用尽全部力量去创造和谐,维护平衡与共生,“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在这个崭新的时代真正被糅合进了时代发展的肌理。

“咱们现在站着的地方叫‘绿屏·八里湾中心’,是咱们天津绿色屏障的一部分,整个绿色屏障从北大港到七里海,长着呢。”

“一直生活在津门,我竟然没有注意到,这还是第一次来。”说这话时,我不无遗憾,我是喜欢沉浸在自然里的,每年都要去“【D】山涉水”,却从未想到家门口自有风光。我想象着这巨大的麦田成熟的时刻,该是多么壮观,决然不会逊色于婺源的篁岭晒秋。而那远处的湖泊与荷塘,飞过晶莹湖面的那些叫不出名字的野禽,确是不同于“曲苑风荷”的雅致,迥然于“大明湖光”的娴静,那是一种原生态的,带着大地呼吸与脉搏的未经雕琢的素朴之美,含蕴着博大与包容,是一种绝非景观化的生命的“必然”。

“虽然你没有注意,但你享受到了。”好友的话把我从湖面拉回。

“真的是第一次享受这美景,之前没有来过。”我的辩驳里确乎不无遗憾,然却是心中既定的事实,我一直以自己常年借笔墨关注天津人文生态的承继与嬗变,却从未考察甚至发现天津生态文明已经悄然发生了巨变。当巨大的“绿屏”已经环卫了中心城区,我们却茫然于不知,如同生活在水里的鱼却不觉水为何物,更遑论水的流变与净化。然而想到此处,又自然而然地油然而生一种自豪,是呀,不为人所察觉的文明,才犹如一道无形却劲韧的细丝,串连起每个个体,无声地惠及民生。我们也确实应该在这份自豪里感到羞愧,很多博大就这样被我们“享受着”,也被我们“淡漠”着,其背后的逻辑实际是我们习惯了一味地提出诉求,猛烈地批判现象,却从未审视自身,更欠缺发现转变,忘却了赞美成就。

“就因为你眼中这美景,我们的温度下降了0.4度,湿度增加了2%,所以你虽然没关注,但你切实享受到了吧。”

“你怎么了解的这么清楚?”我很好奇长期作为理工男的好友竟然会对这些数据这么熟悉。

“因为这是我家啊。”

“家”这个字,就像眼前一望无际的稻田,温柔地把我裹满。发生变化的又何止是他的家,也是我的家,我们的出生地和最终的归宿地。一滴水蒸发,融入一片云,云无阻隔,飘到哪里就把雨洒下,完成着一次又一次的融汇,借助这一次又一次毫无差别的轮回。在这个意义上,何止是津南,是天津,乃至中国,整个地球,都是一体,命运的共同体。

(选自《天津文学》2022年第2期,有删改)

1.文中标注字母的空白处所填内容以及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恍如隔世 静定 [yáo yè] 拔B.风驰电掣 静定 [yáo yè] 跋
C.风驰电掣 安静 [yáo yì] 拔D.恍如隔世 安静 [yao yì] 跋
2.下列关于文章内容理解最不恰当的两项是(       
A.作者由于一次偶然的机会得以参观“绿色屏障”,让身心放松的同时也感慨于天津绿色生态的建设。
B.作者这一代人并未真正亲见过工业化发展阶段给环境造成的巨大破坏,只是感受到了这种破坏对环境的长久影响。
C.作者为家乡生态变化感到自豪,是因为领悟到不为人所察觉的文明,才能劲韧如丝地串连起每个个体,无声地惠及民生。
D.文章深切地表达了作者对绿色生态的喜爱同时升华为对家乡、土地的深切眷恋。
E.文章用了对比的手法,将“绿色屏障”建成前后的所见对比,突出作者对破坏生态的批判态度与对环境保护的热切呼吁。
3.请谈谈文中划线句的含义。
一滴水蒸发,融入一片云,云无阻隔,飘到哪里就把雨洒下,完成着一次又一次的融汇,借助这一次又一次毫无差别的轮回。
4.散文中有多次对话描写,试分析其作用。
5.著名批评家张莉曾谈到,好的散文要“有物”“有情”“有思”,请你以此为标准谈谈这篇文章如何体现这三个要素。
2023-01-13更新 | 213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南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
7 . 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完成题目。

只见一个媳妇端了一个盒子站在当地,一个丫鬟上来揭去盒盖,里面盛着两碗菜。李纨端了一碗放在贾母桌上。凤姐儿偏拣了一碗鸽子蛋放在刘姥姥桌上。贾母这边说声“请”,刘姥姥便站起身来,高声说道:“老刘,老刘,食量大似牛,吃一个老母猪不抬头。”自己却鼓着腮不语。众人先是发怔,后来一听,上上下下都哈哈大笑起来。史湘云撑不住,一口饭都喷了出来;①_____________笑岔了气,伏着桌子嗳哟;②_____________滚到贾母怀里,贾母笑的搂着叫“心肝”;王夫人笑的用手指着凤姐儿,只说不出话来;薛姨妈也撑不住,口里茶喷了探春一裙子;探春手里的饭碗都合在③_____________身上;④_____________离了座位,拉着他奶母叫揉一揉肠子。地下的无一个不弯腰屈背,也有躲出去蹲着笑去的,也有忍着笑上来替他姊妹换衣裳的,独有凤姐鸳鸯二人撑着,还只管让刘姥姥。

——《红楼梦》第四十回

请从以下人物中选择四人,按序号依次填入文段中的空白处。
宝玉             贾政             元春             迎春             惜春             林黛玉             薛宝钗
2023-10-12更新 | 183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南开区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阶段检测语文试题

8 . 阅读下面两首唐诗,按要求回答问题。

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

李白

一为迁客去长沙,西望长安不见家。

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

塞上听吹笛

高适

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

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


(1)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两首诗中听的笛曲为《梅花落》;“梅花何处落”将“梅花落”拆开,中间嵌入了“何处”二字。
B.“一为迁客去长沙”让人联想到贾谊因指责朝政受到谗毁而贬官长沙,此句是诗人以贾谊的不幸自喻。
C.这两首诗都是按照闻笛生情的顺序来写的;情感都感而不伤,展现了盛唐人胸中澎湃的豪情。
D.李白捕捉“西望”的典型动作抒情;高诗开篇两句写边塞之景,营造了一种和平宁谧的氛围。
(2)这两首诗三、四句在表现手法上有相同之处,但两首诗抒发的感情却不同。请从视听转化的角度,对两首诗的三、四句进行赏析;并指出两首诗抒发的不同感情。
2023-05-13更新 | 264次组卷 | 1卷引用:2023届天津市南开区高三二模(质量监测二)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0.65) |
名校
9 .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各题。

蟀爷

聂鑫森

这一群上了年纪的虫友常常聚会的地方,是关圣殿旁的常乐居小茶馆。

这小茶馆有年月了,旧式砖木结构,两层楼,门脸不大。但横匾和门联却是名人书写和镌刻的。联语云:常以知足为乐;乐因荣辱如常。小茶馆似乎力拒时尚,盛夏不用空调不用电扇,用的是旧时代店铺常见的布扇,带轴的横幅厚帆布悬挂半空,一绳系轴,由人手拉着来回晃动生风。冬天只在一楼的厅堂正中央生一炉炭火,热力四射,畏寒的坐一楼,喜欢凉润的上二楼去。

老板叫常青松,五十多岁,脸上总浮着热情的笑。

还有七八天,就要过春节了。虫友们围坐在二楼临窗的八仙桌边。桌子中间,相挨相靠的是几只鸣虫葫芦,里面蓄的是蝈蝈。

多少日子没见蟀爷了,想他哩。”“若是蟀爷在,他的蟋蟀叫得最有灵性。

蟀爷应邀到青海西北京剧团协助排戏去了,入秋后走的,一眨眼就快半年了。

蟀爷是虫友们为他起的尊号。他叫武长林,是京剧团郝(寿臣)派名净(花脸),扮相、唱功、做功都有过人之处,可说是名震江南。六十岁时,他坚决要求退休,为的是年轻人已经脱颖而出了,得让他们有更多更重的戏份,他不能老挡在前面,应该高高兴兴地让道。

蟀爷业余喜欢玩虫,但情有独钟的是蟋蟀。他觉得能从蟋蟀高低、粗细、长短的叫声里,听出花脸唱腔韵味。夏虫、秋虫都好养,养冬虫不容易。蟀爷擅长养过冬的蟋蟀,既可磨砺自己的耐性,又能体现自己的智力,故而乐此不疲。

蟋蟀是夜鸣昼不鸣的,蟀爷夜晚要登台唱戏,没法子听。他就训练蟋蟀只在白天鸣叫,方法是每夜将盛虫葫芦放在稍冷的地方,使其收拢翅膀而噤声,持续数日便能改其习性,遇暖而鸣。

蟀爷退休后,清早去公园练嗓、打拳、清唱几段戏文。早饭后,就乐呵呵地去常乐居,和虫友们喝茶、聊天。冬天的日子,蟀爷一进门,大家就听见他怀里蟋蟀的叫声了,然后叫声沿木楼梯而上,来到八仙桌边。

蟀爷坐下来,从怀里掏出葫芦,放在自己的面前,蟋蟀的鸣叫声宽厚、雄浑、悠长。

有点儿像我的嗓音吗?真像。它无疑是蟋界的名净!

蟀爷哈哈大笑。待蟋蟀不叫了,他又把葫芦塞入怀中。暖一暖后,鸣叫声又朗然而起,于是再把葫芦搁到桌上。

蟀爷说:人之冷暖与虫之冷暖,能合而为一者,称为化境,你们说是不是?

优哉游哉,五年过去了。

这是个秋天的上午。蟀爷到十点钟的时候,才走进常乐居的二楼。他站着向大家拱拱手,说:我来向各位爷辞行。我的一个学生在青海‘西北京剧团’当团长,亲自登门请我去协助排练《野猪林》,以便参加北京举行的‘全国迎新春京剧大赛’。学生还在我家里哩。吃过中饭,我们就去飞机场了。忙完这段日子,我就回来。再见!

蟀爷双眼发潮,念了句京白:各位爷保重,洒家——去——了。

楼上楼下,响起一片叫好声。

蟀爷去了青海,让大家很惆怅。幸而蟀爷得便时,常会在某个上午,打手机到常乐居来。他告诉虫友们他还回不来,还得协助排练《赛太岁》《法门寺》《捉放曹》等郝派名剧……

有虫友问:蟀爷,你掏出葫芦凑近手机,让我们听听蟋蟀的叫声。

蟀爷说:我确实把蟋蟀带去了,可我忙得没时间饲养,只好把它们放了……对不起。

常青松提着大铜壶,笑吟吟地来为虫友们续水。常老板,可有蟀爷回湘潭的消息?常青松说:下面有个茶客,是蟀爷的邻居。他刚才告诉我,蟀爷不回湘潭过春节了。

为什么?因为‘西北京剧团’获了大奖,人气极旺。那里的戏迷强烈要求,在春节期间搞个演出旬。听说蟀爷还要‘出山’,演《飞虎梦》的牛皋、《除三害》的周处。”“

蟀爷恐怕要元宵节后才能回来了。

那也未必。听说‘西北京剧团’元宵节后,要去香港、澳门演出,蟀爷能不去?常青松说。

有人问:蟀爷就不玩蟋蟀了?常青松答道:弘扬国粹京剧是大道。玩虫呢,虽是国粹,但只能算小技。蟀爷不会舍大道而重小技。

那是。不过呀,我们觉得蟀爷呀,大道小技都舍不得!

1.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     
A.虫友们在“常乐居”小茶馆的谈话,从侧面反映出本篇小说主人公“蟀爷”超凡脱俗的为人品性和他在众人心目中的崇高地位。
B.蟀爷养蟋蟀除了因为好玩;从某个意义上来说,更多是出于揣摩学习的目的。正因如此,作为京剧团的名净,蟀爷的演技能够高人一筹。
C.退休之后,蟀爷对京剧的酷爱其实并未消减。为协助学生排演节目,他远赴青海。可看出他始终胸怀京剧事业,渴望为京剧事业奉献余热。
D.小说在情节安排上主要采用了倒叙手法,这样的结构安排,使小说情节跌宕起伏,有助于更好地刻画人物形象,揭示小说深刻弘大的主题。
E.小说将故事发生地点集中在小茶馆“常乐居”,通过茶客、老板之间的对话,真实反映了一个老艺术家的感人故事,表达了对老艺术家的赞美。
2.文章第二段的环境描写有什么作用?
3.小说着力刻画了“蟀爷”这个人物,他是一个怎样的人?试简要分析。
10 . 下列各项关于课文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谏太宗十思疏》主要阐明的是君王必须“居安思危,戒奢以俭”的主旨,劝唐太宗“善始”以后仍要“克终”,以“积其德义”,使国家达到长治久安的局面。因此文中的“垂拱而治”不同于老子的“无为”而治,是积极的求治。
B.《答司马谏议书》中王安石使用先破后立的手法,在反驳司马光“侵官”“生事”等指责之后,得出“盖儒者所争,尤在名实,名实已明,而天下之理得矣”,指出二人的分歧在于思想和政治路线的不同。
C.关汉卿在《窦娥冤》中大量使用口语,并灵活运用诗词文句和历史故事,丰富了语言的表现力,使其兼具活泼之美与庄重之致。
D.《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与《齐桓晋文之事》两篇文章的思想有相通之处,如都重视安养民众;也有因论说重点不同而形成的差异,如孔子重视“礼”,孟子强调发政施仁。
2021-04-29更新 | 676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南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首页6 7 8 9 10 11 12 13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