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阅读与鉴赏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424 道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1 .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过方城寻七叔祖旧题

黄庭坚

壮气南山若可排,今为野马与尘埃。

清谈落笔一万字,白眼举觞三百杯。

周鼎不酬康瓠价,豫章元是栋梁材。

眷然挥涕方城路,冠盖当年向此来。

[注]①方城,在南阳境内。七叔祖:黄注,黄庭坚的叔祖父,曾为南阳主簿。②康瓠:破瓦壶,多喻庸才。③豫章:大木,樟类乔木。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写七叔祖气概与悲剧命运之间的巨大落差,包含无限的沉痛惋惜之情。
B.颔联使用夸张、用典的艺术手法,具体阐发了七叔祖的“壮气”。
C.颈联借“周鼎”“豫章”的遭遇,感慨朝廷不识栋梁之材,流露出诗人的痛心。
D.尾联表达了黄注因当年来方城的豪情壮志落空而只能挥泪离开的落寞悲伤。
2.黄庭坚《登快阁》中的“青眼聊因美酒横”与本诗中的“白眼举觞三百杯”,都写了“眼”和“酒”,试分析两句表达的情感有什么不同?
2024-01-30更新 | 110次组卷 | 2卷引用:重庆市西南大学附属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2 . 阅读下面这首元曲,完成下面小题。

【双调】水仙子·夜雨

徐再思

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三更归梦三更后。落灯花,棋未收,叹新丰逆旅淹留。枕上十年事,江南二老忧,都到心头。

[注]①徐再思:浙江嘉兴人,元代散曲作家。②新丰:地名,在今陕西省临潼东北。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落灯花,棋未收”,从视觉角度入手,灯花垂落,残棋未收,化用宋诗赵师秀的《约客》却又翻出新意。
B.“三更”点出“归梦”难成;“归梦”承上启下,既补叙了愁因,又为下文梦醒的描写作了必要的铺垫。
C.“江南二老忧”,作者巧妙运用对面落笔的手法,落笔于江南的父母,表达父母对自己的担忧思念之情。
D.此曲善用数词,如“一声”“一点”“三更”“十”“二”等,妥帖又自然,毫无雕琢痕迹,作者笔力深厚。
2.“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和李清照《声声慢》中“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在意境上有异曲同工之妙,请简要分析。
2024-01-30更新 | 73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主城区七校联考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月期末语文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

3 . 阅读下面这两首南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苕溪

杜耒

其一

晚立苕溪溪上头,往来无数采菱舟。

采菱归去明朝卖,安识人闻乐与愁。

其二

风掠篷窗两鬓秋,生涯无岁不扁舟。

吟诗本欲相消遣,及到吟成字字愁。

[注]①闻:通,问询、询问。

1.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傍晚时分,苕溪之上,无数的采菱人们都伫立舟头采菱,以便第二天赶集去卖。
B.采菱人采菱繁忙,无暇辨别诗人询问的乐与愁,一忙一闲反映他们之间的疏隔。
C.诗人年年漂泊在外,今年又行舟苕溪上,风吹入船,两鬓发白,引发时光之叹。
D.诗人羁旅途中,百无聊赖而吟诗舟中,本为消遣,但眼前景致却牵动无数愁思。
2.两首诗诗题相同,采菱人与诗人其实是相互比照印证的,请就此谈谈你的理解。
2024-01-29更新 | 56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部分学校2023 ~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联合检测语文试卷
古代诗歌阅读 | 较难(0.4) |
名校

4 .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李商隐

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

五更疏欲断,一树碧无情。

薄宦梗犹泛,故园芜已平。

烦君最相警,我亦举家清。

1.下列对这首诗歌内容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句闻蝉鸣而起兴。“高”指蝉栖高树,暗喻自己的清高。蝉在高树吸风饮露,所以“难饱”,这又与作者身世感受暗合。
B.颈联中作者身为薄宦,过着漂泊不定的生活,使他更加怀念家乡,表达与陶渊明一样“田园将芜胡不归”的归隐之心。
C.尾联呼应开头,首尾圆合。蝉的难饱正与我也举家清贫相应,流露出我虽清贫却不改高洁之志的心声。
D.这首咏物诗抓住蝉的特点,同时结合作者的情思。诗中的蝉,有着作者自己的影子,可以称之“为情而造文”的佳作。
2.“无理而妙”,是指艺术作品的某些内容不合常理反而能达到一种较好的艺术效果。有人评论此诗的颔联“无理而妙”,请你结合诗歌内容试做分析。
2024-01-27更新 | 161次组卷 | 2卷引用:重庆市巴蜀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较难(0.4) |
名校

5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各题。

书愤(其三)

陆游

镜里流年两鬓残,寸心自许尚如丹。

衰迟罢试戎衣窄,悲愤犹争宝剑寒。

远戍十年临的博,壮图万里战皋兰。

       关河自古无穷事,谁料如今袖手看!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诗人对镜照容,已是两鬓苍苍,但炽热不减当年,存“壮心未与年俱老”之意。
B.颔联,“戎衣窄”写出自己年老体衰的迟暮之态;宝剑寒光闪烁,则流露出奋争的情怀。
C.颈联,实写诗人十年戍边的经历,为收回失地,远戍的博,鏖战皋兰,驰聘万里疆场。
D.尾联,关河自古战事不断,可诗人如今只能袖手旁观,悲痛苍凉之情,溢于字里行间。
2.本诗是如何运用对比手法表现诗人之“愤”的?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
古代诗歌阅读 | 较难(0.4) |
名校

6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次韵元翁从王夔玉借书

黄庭坚

为吏三年弄文墨,草莱心径失耕锄。

常思天下无双祖【注】,得读人间未见书。

公子藏山真富有,小儒扪腹正空虚。

何时管钥入吾手,为理签题扑蠹鱼。

【注】无双祖:禅师名,诗人曾随其学佛。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人随好友元翁拜访高士王夔玉,并依元翁所作之诗的韵和用韵次序写下了此诗。
B.在第一句中,诗人自言为官多年,忙于处理公务,暗含了对官场生活的厌恶之情。
C.诗人说自己无暇读书,心径长满荒草,为写羡慕王家藏书丰富、渴望借书做铺垫。
D.诗人用“常思”“得读”二词,表达了自己对无双祖和曾经读书生活的深切怀念。
2.诗人是如何表达自己读书、借书的渴望的?请结合最后两联简要分析。

7 .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郑少府入辽共赋侠客远从戎

骆宾王

边烽警榆塞,侠客度桑干。

柳叶开银镝,桃花照玉鞍。

满月临弓影,连星入剑端。

不学燕丹客,徒歌易水寒。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侠客,旧指急人之难、言出必信、见义勇为的人。尾联中的“燕丹客”即荆轲,他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侠客,诗题中的“侠客”指郑少府。
B.首联中,“边烽警榆塞”,突出东北边陲军情紧急;“侠客度桑干”,则突出友人临危不惧,慷慨赴敌之举。两者对照,强化了友人豪迈的气概。
C.颔联中的“银镝”,指装饰精美的箭头。“柳叶开银镝”即“银镝开柳叶”,意思是银箭贯穿柳叶,这是以“百步穿杨”之典赞友人箭法之精。
D.颈联“满月”“连星”二句,是说星月之光映照着弓剑,其中也有弯弓如满月,挥剑如连星之意,形象地写出了两军对阵、战事激烈的场面。
2.荆轲常以英雄的形象出现在诗人笔端,这首诗中诗人却跟友人说“不学燕丹客”,为什么?请谈谈你的理解。
古代诗歌阅读 | 较难(0.4) |
名校

8 . 阅读下面唐诗,完成小题。

同从弟南斋玩月忆山阴崔少府

王昌龄

高卧南斋时,开帷月初吐。

清辉澹水木,演漾在窗户。

荏苒几盈虚,澄澄变今古。

美人清江畔,是夜越吟苦。

千里共如何,微风吹兰杜【注】

【注】兰杜:兰草、杜若,均为香草。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的开头两句照应诗题,交代了时间、地点、事件。“月初吐”运用比拟手法,形象地写出了月亮刚刚升起的景象。
B.诗的三、四句从视觉角度写水光上映,月光下泻,交相辉映窗棱。“澹”“演漾”化静为动,生动传神,极具特色。
C.诗的五、六句慨叹流光易逝、世事多变,和张若虚的“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一样都体现了诗人对人生的思考。
D.诗的七、八句用从对方落笔的手法,写远方的女子在清江河畔吟咏诗歌表达思念之情。
2.清人沈德潜在《唐诗别裁》中评价这首诗:“高人对月时,每有盈虚今古之感。”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荏苒几盈虚”一句诗人通过问月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2024-01-22更新 | 126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第七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9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小题。

忆少年·别历下

晁补之

无穷官柳,无情画舸,无根行客。南山尚相送,只高城人隔。

罨画园林溪绀碧。算重来、尽成陈迹。刘郎鬓如此,况桃花颜色。

[注]①此词为词人谪贬应天府(今河南商丘),告别历下时所作。②刘禹锡诗有:“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刘禹锡从朗州被召回京,作桃花诗讽刺当时掌管朝廷大权的新官僚,同年又贬往连州。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起笔三句以白描手法突出漂泊者的凄凉,连用三个“无”字更增漂泊者的悲哀。
B.“南山”两句点出题旨,南山相送,无限依恋,却被高城隔断,又添一层哀伤。
C.“罨画”句写长安风光,接着词人想象昔日林泉胜景俱为陈迹,不禁感慨万千。
D.词人借刘郎典故抒发好景不常、华年空过的感喟,也暗含受当权者排挤的不满。
2.古人评价说:“晁词时有健句豪语”,“与轼可肩随”。你认为本词有这样的特点吗?请简要分析。
古代诗歌阅读 | 较难(0.4) |
名校

10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金陵怀古

许浑〔唐代〕

玉树歌残王气终,景阳兵合戍楼空。松楸远近千官冢,禾黍高低六代宫。

石燕拂云晴亦雨,江豚吹浪夜还风。英雄一去豪华尽,惟有青山似洛中。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松楸”,坟墓上的树木。诗人登高而望,远近高低尽是松楸荒家,残宫禾黍。陈朝的繁荣盛况,已成为历史的陈迹。
B.前两联首先描写引起这种遥想的眼前景物,然后追述对前朝历史的遥想。突出陈朝灭亡、金陵盛衰蕴含的历史教训。
C.颈联用比兴手法概括世间的风云变幻,通过江上风云晴雨的变化,表现人类社会的干戈起伏和历代王朝的兴亡交替。
D.尾联照应开头,今日的金陵除去山川地势与六朝时依然相似,其余的一切都变了。江山不改,世事多变,令人感慨。
2.王国维在读到首联“玉树歌残王气终,景阳兵合戍楼空”曾言“残、空二字可谓妙绝”,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首页3 4 5 6 7 8 9 10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