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时评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55 道试题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较难(0.4) |
名校

1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文学主题与历史主题、时代主题紧密相连。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当今中国的时代主题,也是新时代文学的主题。心系民族复兴伟业,热忱描绘新时代新征程的恢宏气象,是当代作家的使命所在。

以脱贫攻坚为例,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打赢脱贫攻坚战,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摆脱贫困的广袤乡土正朝着乡村振兴的目标迈进。相应地,在文学界涌现出赵德发《经山海》、陈毅达《海边春秋》、王松《暖夏》、季栋梁《西海固笔记》等以脱贫攻坚为主题的优秀作品。这些作品虽然题材各异,形式风格不同,但从中我们能看到因地制宜的脱贫实践,看到扶贫干部、乡村群众、创业青年、支教老师等人物故事,感受到苦干实干的奋斗精神。与此相似,生态文明建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等新命题,也拓宽着我们的思想视野,给文学创作提供前所未有的广阔空间。作家们瞄准这些命题,以文学的方式记录时代步伐,描绘发展画卷。

新时代文学主题更加鲜明,源于当代作家更加强烈的历史主动精神和更加自觉地深入生活、扎根人民,同时也离不开作家在文学创作上的锤炼打磨。登高使人心旷,临流使人意远。越来越多的作家意识到,只有深刻把握民族复兴的时代主题,以文学的方式感国运之变化、立时代之潮头、发时代之先声,不断锤炼文学深入时代、表现时代的能力水平,新时代文学才能真正做到与时代同频共振。深刻把握民族复兴的时代主题,是当代作家贯穿创作始终的功课。这不仅意味着作家要带着历史视野穿透现实,认识时代主题的独特性与丰富性,书写时代主题所带来的重大社会变革以及蕴含其中的中国精神;还意味着要对文学手法进行探索打磨,更独到地切入主题,更艺术性地呈现主题,将主题高度真正转化成艺术高度。

我们的现实生活中传统、现代因素相互交织,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信息文明彼此并存,既不同于以往的历史,也不同于经典作家已有的文学叙述。这就要求当代作家在提炼和讲述中国故事的时候,进一步打开视野,培养历史感与世界眼光。历史感可以让我们在纵向发展中发现时代经验的新意,世界眼光可以让我们在横向比较中发掘中国故事的独特之处。只有这样,才能择取最能代表中国变革和中国精神的题材,进行艺术表现,努力展示一个生动立体的中国。

在近年来受到好评的阿来《云中记》、梁晓声《人世间》、陈彦《主角》、胡学文《有生》等作品身上,就能看到中国当代文学与世界优秀文学的同台竞技。一些优秀长篇小说中,厚重历史与时代现实交织辉映,以文学叙事凝聚中国人的经验、情感与记忆,让人读到波澜壮阔的历史现实、绵延赓续的精神追求和独具特色的诗性表达。越来越多的创作者一方面对中国文学传统进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彰显中国审美旨趣,传播当代中国价值观念;另一方面也面向广大的阅读世界,书写反映全人类共同价值追求的生命史、情感史,发挥文学直抵人心的力量,为世界文坛贡献中国文学的独特光彩。

(摘编自李云雷《向新时代文学高峰迈进》)

材料二;

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人们对精神生活的追求也在不断提高。当代作家应当如何响应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如何塑造鲜活立体的中国形象、讲好中国故事,创作出更多更丰富的符合当下审美要求和时代要求的优质精神食粮?面对这些问题,当代作家要认识到其所肩负的使命,以传承和创新的思想激发新时代文学进步的动力。

中华民族留下了悠久的历史与传统,是文学创作的文化宝库,更是激励华夏儿女走好新长征路的精神力量,新时代文学从传统文化中汲取能量才能坚定对创作的自信、对作品的自信、对文化的自信。新时代的文学是传承与创新相辅相成、相互依存的文学,创新是对传承的进化,传承需要与创新相结合来适应新时代的文化需求。因此,新时代的文艺创作必须平衡好创新与传承的关系。创新需要找寻优秀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的价值所在,并利用当下新的传播手法与策略,与新时代的社会发展、文化需要紧密结合起来,在创新中实现传统文化的传承。

新时代文学的传承与创新还要求当代作家积极探索与自媒体的共生互动。例如,许多文学报刊创办了专业性的文学订阅号,众多作家、文艺工作者推出了个人自媒体账号,与读者交流、推荐新作,形成了新时代文学创作与现实生活的交流,使文学工作者与受众、文学作品与市场形成了互动的共生体。当代作家要抓住自媒体时代的机遇,在坚守文学本质的基础上,充分用好自媒体的传播优势,以更符合新时代发展规律的方式推动新时代文学的传承与创新。

(摘编自胡蓉《新时代文学的传承与创新》)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生态文明建设等新命题为文学创作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当代作家将新命题融入文学创作中,以文学的方式记录时代步伐。
B.我国反映脱贫攻坚的优秀文学作品,形式可能不同,但能让人看到有关脱贫攻坚的人物故事,让人感受到苦干实干的奋斗精神。
C.面对着人们日益提高的精神生活追求,如何为广大人民提供优质的精神食粮,是当代作家在创作时应努力回应的问题。
D.越来越多的当代作家在创作时,能彰显中国审美旨趣、传播当代中国价值观念,更能书写反映全人类共同价值的生命史、情感史。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新时代文学作品不能与时代同频共振,是因为作家没能深刻把握时代主题。
B.材料一和材料二都围绕了新时代文学展开论述,但两者论述的重心有所不同。
C.新时代文学创作可以从中国传统文化中汲取能量,树立自信,实现文化传承。
D.近年来,很多中国当代文学作品与世界优秀文学作品同台竞技,在文坛上绽放出独特光彩。
3.下列选项中,最能体现“新时代文学的传承与创新”的一项是(     
A.陈楸帆的科幻小说《后人类时代》描写了人在未来技术的迷宫中的挣扎,表现了人类从生理到心理都发生着的奇诡而深刻的异化,给读者展现未来新的科技因素怎样融入并影响人类生活,令人震撼。
B.铁凝的《哦,香雪》描绘了八十年代初的社会变革给山村少女精神世界带来的变化,和她们追逐梦想的执着与艰辛,体现了作者对改革开放之初的时代主题和精神的诠释。
C.某美食博主用短视频作品向海内外观众展示丰富的中华乡村文化生活,成为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典型。
D.中国网络文学成为新时代文学的亮丽景观,如小说《庆余年》讲述一个有着神秘身世的少年范闲,自海边小城初出茅庐,历经家族、江湖、庙堂的种种考验和锤炼的故事,既有丰富的中国历史文化,又从中体现出当代社会价值理念。
4.根据材料二内容,下列选项对这幅图表的解读不恰当的一项是(     

新时代文学要求

传承

创新

文学主题紧扣时代,反映民族复兴探索新主题,拓宽文学空间
文学手法深入生活,扎根人民探索打磨,更独到地切入主题
历史与现实带着历史视野穿透现实利用新传播手法与策略,结合新时代文化需求
文学与人民书写时代主题带来的社会变革与中国精神响应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塑造鲜活立体的中国形象
文学与时代与时代同频共振,展现时代步伐在创新中实现传统文化的传承
文学与世界展现中国故事的独特之处,与世界优秀文学同台竞技发挥文学直抵人心的力量,为世界文坛贡献中国文学的独特光彩
A.在文学手法方面,新时代文学强调深入生活、扎根人民的同时,也注重探索打磨更独到的切入方式和艺术性的呈现。
B.该图表清晰地展示了新时代文学在传承与创新两个方面的要求,体现了文学与时代、人民的紧密联系。
C.图表显示,新时代文学在传承与创新方面的要求是相互独立的,传承主要关注历史与现实的联系,而创新则主要关注文学与世界的交流。
D.图表表明,新时代文学要求当代作家在书写时代主题时,不仅要反映社会变革和中国精神,还要展示中国故事的独特之处,与世界优秀文学进行交流。
5.假如你受邀参加“新时代文学高峰论坛”,需在论坛讨论环节对新时代文学发展提出建议,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较难(0.4) |

2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材料一:

①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保护知识产权就是保护创新。”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知识产权保护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②知识产权机制主要是通过知识产权法律制度对人们就其特定的智力成果(主要是科技成果)在一定期限内的专有权的确认和保护,来鼓励科技成果的生产、传播和利用,从而刺激经济增长的机制。知识产权是科技、经济和法律相结合的典型形式。知识产权是促进和保障创新与经济发展的基本法律机制,与经济发展牢不可分。

③知识产权以法律的形式保障发明创造的完成人或持有人在一定时期内拥有排他性的专利权,抑制了他人的擅自实施,任何要生产、销售由知识所创造的成果的使用都必须得到有关的知识产权拥有人的许可并支付实施费。这就使得发明创造的完成人或持有人的劳动消耗或资金消耗能够得以收回或获利,并使专门从事发明创造工作成为一种有利可图的谋生职业,从而极大地提高了人们从事发明创造的积极性,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科研开发专业队伍的形成。

④由于竞争的需要,人们总是倾向于对自己的发明创造特别是关于某种产品的制造技术严加保密,极不利于发明创造的及时推广应用和经济与社会的发展。在知识产权确立之后,发明创造的完成人或持有人要取得对发明创造的专利权,就必须将其发明创造的内容向社会公开,这使得科技信息得以迅速传播,任何需要采用该项发明创造的人,都可以及时以合适的代价取得实施许可。同时,也节省了科技研究开发的人力、财力、物力,有缩短科技进步周期的作用。

(摘编自《论知识产权在现代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材料二:

①当下,知识产权侵权问题似乎无处不在。短视频、音乐等平台屡见不鲜的侵权问题只是当代知识产权侵权问题的“冰山一角”。除了其所属的著作权,知识产权还主要包含专利权和商标权,这三大知识产权类别都是发生侵权问题的重灾区。

②专利侵权问题已然成为当今知识产权保护道路上的一道关键性阻碍。国家知识产权局公开的数据资料显示,截至2021年11月,2021年全国各省(区、市)专利侵权纠纷行政裁决案件数量达39728件,平均每天的专利侵权案件数量约为119件,加强知识产权保护迫在眉睫。

③当下企业知识产权纠纷频发的主要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大多数企业无核心知识产权,在看到有知识产权企业凭借自身知识产权优势等赢得市场认可后,便动起恻隐之心。此前的一份调查数据显示,我国仅有万分之三的企业拥有知识产权核心技术,60%的企业没有自己的商标,尽管该数据在近十年来有所好转,但是拥有核心知识产权的企业仍占极少部分。

④二是大多数企业没有完善的知识产权内部管理制度,对知识产权重视程度不足,包括专利申请不及时、企业不重视知识产权管理、相应人才不足、以及管理制度不健全或不规范等,从而导致企业面对侵权问题缺乏有效的预警机制,无法及时完成相关知识产权认定或追责,从而为别有用心者留下可乘之机。

⑤但逐年向好也是近年来国内知识产权保护不争的事实。小米创始人雷军曾多次在公开场合表示,“小米对于智能手机产业的贡献之一便是帮助消灭了山寨机”,而这不过是国内知识产权保护向好的一个缩影。

⑥数据显示,2019 年全国检察机关共批准逮捕涉及侵犯知识产权犯罪案件4346件、7430人,同比分别上涨31.5%、24.3%;2020年全国检察机关共批捕侵犯知识产权犯罪3918件、7155人,同比略有下降。

⑦对此,相关人员解释道,“导致侵犯知识产权犯罪数量快速增长的因素主要是我国经济社会持续高速发展,含金量高的知识产权被不法分子觊觎。此外,党和国家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工作,推动形成了打击侵犯知识产权犯罪的工作机制。”

(摘编自《当知识产权侵权已经成为一种常态》)

材料三:

①在视频平台的知识产权领域,诉讼方在侵权结果尚未判定时,如果申请了行为保全,有权申请“一刀切”地要求被申请人下架所有可能涉及相关内容的视频。

②虽然行为保全并不是惩戒性措施,但在互联网市场环境中,如果频频被实施禁令,被申请人的商业信誉、舆论环境和业务经营,都可能受到较大影响。对于短视频平台的用户而言,不管是否实际存在侵权行为,原创或是喜欢看的视频随时可能会被删除,封号,体验感当然会急剧下降。“扫荡式”的下架视频,可能引发一些不必要的纷争,让网络秩序产生混乱。

③当然,这并不是说,要对短视频侵权的乱象视而不见。但也要客观看到,短视频的创作门槛比较低,参与人数庞大,关于“版权”其实存在很多复杂的“灰色地带”。比如说,有些切条搬运式的短视频,的确存在较大的侵权风险,但还有一些评论类、搞笑类的二创视频,是否一定属于侵权?再比如说,有些短视频并未使用相关视频素材,而是重新演绎了知名作品中的“梗”,这又是否属于侵权?

④所以,短视频的侵权责任,认定起来本来就需要一个严谨的流程,而诉前禁令有“未审先判”的意味,如果被一些当事人恶意滥用,甚至成为了打击竞争对手的武器,让这一程序性的保障有点“跑偏”,诉讼禁令制度本身是程序性的保障,应避免禁令成为企业竞争的筹码。

⑤在著作权保护领域,尤其是涉长短视频市场竞争相关领域,要强化“平台自律、行业自治、政府监管”多方共治力度,推动市场竞争合理、有序,避免恶意或不正当竞争,妥善化解竞争冲突,促进行业健康发展。

⑥同时,短视频的版权治理问题不可能仅依靠互相诉讼来解决,而应该通过科学有效的监管以及行业内的通力合作,去探索过滤审核机制。推动相关版权数据库建设,保护著作权人的合法利益,给予大众创作适当的空间,营造更为开放和多元的版权生态和创作环境,助推视频内容产业创新发展。

(摘编自楚天都市报《知识产权应该保护,但恶性竞争也须防范》)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知识产权的确立使得发明创造有利可图,有利于促进科研开发专业队伍的形成。
B.企业没有知识产权核心技术,就有可能发生专利侵权,引起知识产权纠纷。
C.保护知识产权必须靠各方面的通力合作,作为主体的企业应担当主要责任。
D.知识产权的保护不应过于激进,必须明确地认定侵权责任,以防恶性竞争。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材料一引用习近平同志的话引出知识产权概念,是为强调保护知识产权与保护创新的关系,强调知识产权保护的重要地位。
B.为了说明近年来国内知识产权保护逐年向好,材料二列举了两年全国检察机关翔实的相关数据进行比较。
C.材料三针对在版权诉讼中申请行为保全而导致“扫荡式”下架相关视频,指出要严谨认定侵权责任。
D.三则材料分别主要从知识产权的含义、知识产权侵权的危害以及短视频版权治理做法的方面谈知识产权保护。
3.根据材料内容,以下不属于知识产权侵权行为的一项是(     
A.欧洲南方天文台拍摄并发出首张黑洞照片后,该图片被视觉中国列为“版权所有”编辑图片,企业相关负责人公开回复商业使用需付费。
B.奥迪公司于小满当天推出了一条品牌宣传短视频,其中文案使用的词语、诗句、逻辑几乎与视频博主“北大满哥”的某短视频一模一样。
C.某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未经著作权拥有者允许,擅自在其经营的网站上通过信息网络向公众提供某图书PDF扫描件内容的在线阅读和下载。
D.某导演的新剧,其中男女主角的造型被发现和其十年前导演的另一部剧有一些相似之处,而其中一些故事情节可能与某网络小说“融梗”。
4.请梳理文章的行文思路。
5.试结合材料说说如何保护知识产权?请分条简要概述。
2024-02-22更新 | 23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壮族自治区玉林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较难(0.4) |

3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①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在漫漫历史长河中形成了多元一体的中华民族。我们辽阔的疆域是各民族共同开拓的,我们悠久的历史是各民族共同书写的,我们灿烂的文化是各民族共同创造的,我们伟大的精神是各民族共同培育的。我国各族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的奋斗历程是中华民族强大凝聚力和非凡创造力的重要源泉。

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就是要引导各族人民牢固树立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理念。”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站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战略高度,深入阐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大意义,强调必须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主线,推动各民族坚定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高度认同,不断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

③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民族工作,着眼培育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创新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取得显著成绩。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广泛拓展,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不断增强,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不断巩固和发展。历史和现实充分表明,中华民族是一个命运共同体,一荣俱荣、一损俱损;民族团结是我国各族人民的生命线,各民族共同团结进步、共同繁荣发展是中华民族的生命所在、力量所在、希望所在。

④面对复杂的国内外形势,我们更要团结一致、凝聚力量,确保中国发展的巨轮胜利前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维护各民族根本利益的必然要求,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是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必然要求,是党的民族工作开创新局面的必然要求。

⑤要深刻认识到,只有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构建起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坚固思想长城,各民族共同维护好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才能不断实现各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才能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各民族根本利益;只有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才能有效应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过程中民族领域可能发生的风险挑战,才能为党和国家兴旺发达、长治久安提供重要思想保证;只有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才能增进各民族对中华民族的自觉认同,夯实我国民族关系发展的思想基础,推动中华民族成为认同度更高、凝聚力更强的命运共同体;只有顺应时代变化,按照增进共同性的方向改进民族工作,做到共同性和差异性的辩证统一、民族因素和区域因素的有机结合,才能把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做好做细做扎实。

⑥做好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重点要把握好几个方面的关系:正确把握共同性和差异性的关系,增进共同性、尊重和包容差异性是民族工作的重要原则;正确把握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和各民族意识的关系,引导各民族始终把中华民族利益放在首位,本民族意识要服从和服务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同时要在实现好中华民族共同体整体利益进程中实现好各民族具体利益;正确把握中华文化和各民族文化的关系,各民族优秀传统文化都是中华文化的组成部分,中华文化是主干,各民族文化是枝叶,根深干壮才能枝繁叶茂;正确把握物质和精神的关系,要赋予所有改革发展以彰显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意义,以改善民生、凝聚人心的意义,让中华民族共同体牢不可破。

⑦在中华民族大家庭中,各民族只有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手足相亲、守望相助,民族复兴伟大梦想才能顺利实现,民族团结进步之花才能长盛不衰。深刻认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历史必然性、极端重要性和现实针对性,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推动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

(摘编自《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材料二:

①热心网友发现,台北市的每一条街道,竟可在百度地图上一览无余。这座岛竟然遍布着大大小小的山东饺子馆、山西刀削面……就连外交部华春莹,也忍不住点赞,在社交网站连夜发帖:通过百度地图的检索可以看到,台北市有38家山东饺子馆、67家山西面馆。

②汪曾祺就曾说:“你的味觉就是你的乡愁。”台湾街头滚烫浓烈的中华烟火之气,也更加彰显了我们的民族伟力。老祖宗向来尊崇“民以食为天”,中华民族的地域美食,如同流淌在血脉中的基因,也是两岸最大的同心圆之一。

③何以解愁,唯有乡味。岛内在老兵聚居的眷村,有以牛肉面为代表的眷村美食;在台北西南的永和,几个山东老兵,合伙经营卖起了油条豆浆。与宝岛遍布中华美食异曲同工的是,数十年后的21世纪,“度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眷村牛肉面”“永和大王豆浆”品牌,在大陆各地遍地开花。这就是,人文同宗,味蕾同源,同胞相亲。是舌尖上的中国,也是舌尖上的故乡,舌尖上的乡愁。

④鲁迅先生客居异乡多年,最想念故乡的霉干菜,母亲常常给他寄去。文字如刃的他,也忍不住温暖回忆:“女人端出乌黑的蒸干菜和松花黄的米饭,热蓬蓬冒烟。”离乡日月长,总会忍不住思念故乡的美食,那是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的眷恋,是年少时便被早早锁定的味蕾记忆。

⑤蕴含着故事情节的饮食文化乡愁是一种滋味,这种滋味是回眸几千年来中国人在与自然和谐相处中凝结出的智慧,是中国传统文化的脉络和属于我们自己的文化身份的象征。这种蕴含着故事情节的饮食文化乡愁是一种致命的诱惑,其意义已经不再是食物,而是唤起被封存在岁月之中的生活和记忆,更是一种浓得化不开的蕴含着文化血脉的生生不息的生命力。

(摘编自景桥先生《舌尖上的乡愁》)

1.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华民族多元一体,各民族共同开拓辽阔的疆域,共同书写悠久的历史,共同创造灿烂的文化,共同培育伟大的精神。
B.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为了维护各民族的根本利益,是为了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C.如果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手足相亲,民族复兴伟大梦想就能顺利实现,民族团结进步之花就能长盛不衰。
D.蕴含着故事情节的饮食文化乡愁,承载着家庭的温馨,延续着中国传统文化的脉络,蕴含着文化血脉的生生不息的生命力。
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材料一和材料二都谈到了中华文化,但二者论述的侧重点是有所不同的,材料一偏重写民族团结,材料二偏重写饮食文化乡愁。
B.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构建起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坚固思想长城,各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才能不断实现。
C.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才能夯实我国民族关系发展的思想基础,推动中华民族成为认同度更高、凝聚力更强的命运共同体。
D.蕴含着故事情节的饮食文化乡愁其意义不只是食物,它饱含着家庭的温暖、曾经岁月中的生活记忆和浓郁香醇的故土韵味。
3.下列选项,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第⑥段“中华文化是主干,各民族文化是枝叶”的民族文化互鉴融通观点的一项是(     
A.“丝绸之路”和京杭大运河打通了中华民族东西南北区域之间交流的壁垒。
B.边疆民族习用“上衣下裳”“雅歌儒服”,中原盛行“上衣下裤”“胡衣胡帽”。
C.开展汉语教学和中外文化、教育等方面交流与合作的孔子学院在全球遍地开花。
D.儒、道、佛三家相互依存相互渗透、相互影响,构筑起中国传统文化的整体。
4.请结合材料一,从中华民族命运与共的角度分析为什么要铸牢民族共同体意识?
5.材料二中作者是怎样写饮食文化乡愁的?请根据文本简要分析。
2024-02-16更新 | 31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桂林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较难(0.4) |

4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汉语网络词语的越界蕴含了从口语到书面语、经民间跃入官方或正式语域的流动过程。无论是《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收录“雷人”“宅男”“山寨”等网络热词,还是“给力”“任性”“硬核”等网络词语在官方媒体的广泛运用,都体现出汉语网络词语的增生变化呈现日益明显的越界趋势。如果说汉语网络词语的生成还只是汉语口语越界进入书面话语体系的话,那么越来越多的网络词语进入媒体语言甚至官方媒体或文件,则是实现了语域之间的跨界流动。一方面,汉语网络词语的越界是语言系统自身的创新与顺应,体现了汉语强大的创造生成能力与动态适应力;另一方面,则体现了语言接触过程中,官方及主流媒体话语体系对私人或民间话语的包容与接纳。这既有利于反映社会及语言生活现实,也有利于规范引导网络词语、网络舆情的积极健康发展。可见,汉语网络词语的越界,体现了自下而上的语言流动特性,对于构建和谐的网络舆论生态、打造日益清朗的网络空间具有积极的引导作用。

在人类社会发展历程中,尽管出现过各种符号化的语言表达方式,但可能只有在当今网络社会,才大规模出现了这种借助技术手段将民间口语内容“转写”为生动形象、种类繁多的既便于识别又易于传承的书面文字。同网络日益打破虚拟生活与现实生活之间的壁垒一样,汉语网络词语自其诞生之时就已兼具口语与书面语的特性,而今仍在不断地颠覆口语与书面语之间二元对立的模式。作为语言变体的汉语网络词语,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汉语口语表达的书面化——其传播自由度更高、个性创新性更强、社会生活中的渗透范围更广,并越发能够记录社会发展变迁、抒写语言生活状况、弘扬时代精神文化。可以说,汉语网络词语的生成及其越界,是网络赋予语言的新生命,并以此构建了一个开放包容、自由平等的语言生活网络。

需要指出的是,汉语网络词语的越界本质上是语言系统自身演化的体现,是网络社会发展中语言系统自身调整顺应的结果。无论是从口语到书面语的转换,还是从民间到官方或主流媒体的流动,成功越界的汉语网络词语都需要符合现代汉语语音、词汇、语法规范。这体现了从复制经顺应性变异,而直至生存选择的一般演化过程。正因如此,看待汉语网络词语的越界现象,不宜全盘接受,也不应一味消极抵制,而是要积极探索符合语言演化规律的语言规划政策,主动出击,进而发挥与扩大主流媒体的引导力、传播力和影响力。比如,近年来,一些主流媒体平台在社会热点、民生问题等新闻报道中,主动使用了诸如“甩锅”“宅经济”“打call”“内卷”“觉醒年代”“备考青年”等汉语网络词语。这有效拉近了主流媒体与网民的沟通交流距离,在强化服务民众意识的同时,更好地发挥了引领规范网络语言使用、肃清网络詈俗词语、构建清朗和谐网络舆论文化的应有态度与积极作用。

(摘编自王勇《探析汉语网络词语的越界现象》)

材料二:

网络语言的创新发展融合了时尚性与主流性。“时尚”是网络语言的标签。网络语言能快速、灵敏地把握网络世界和现实社会中的前沿事物,并以时尚个性的形式呈现出来,在科技推动和社会进步下实现“跃进式革新”。此种革新兼具包容性,这也是网络语言的魅力所在。并且,随着数字化的不断发展,网络语言创新的时尚性和主流性也在不断趋于融合。在形式上,具有语言学专业背景的人士也更多地参与到网络流行语的二次创新中,在格式、修辞、文体上运用模因进行创新。在内容上,网络流行语也主动向时代主旋律靠拢。比如,“新赛道”“强国有我”“逆行者”“工匠精神”等,成为宣扬社会价值的“旗手”。

网络语言在形式上兼有经济性与生态性。作为“键盘语言”,网络语言从诞生之初就面临手速不及语速的挑战。快餐式的网络文化,促使网络语言不断趋简、趋快、趋新,从而使经济实用的缩略词语、字母缩写、数字谐音等大量出现。比如,“yyds”(永远的神)、“9494”(就是就是),既以简洁的方式表达了实感,也以隐微的表达传递了情感。随着数字技术的不断发展,网络语言符号日益图像化、声讯化、视频化,传达情感信息也更快速、更贴切,从最初的颜文字、绘文字到个性化动态化的表情包,甚至可以用人工智能生成人脸表情包,从而更快更直观地传递信息和情绪,提升了网络交际的经济性。网络语言的经济性使得现代信息交流更具亲密性和趣味性,其强大的生命力与感召力如野马奔腾不拘一格。但同时,这也带来语言使用的不规范与庸俗化,产生了不良从众效应,增加了理解障碍。网络语言的“放任”式生长有可能破坏语言生态,因而保护网络语言生态成为时代课题。我国日益重视对网络语言的监测、规范和引导,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将网络语言规范纳入法制体系,并逐步推行网络实名制,有效改善了网络语言生态。平衡网络语言的经济性和生态性,还可以借助生成式人工智能对自然语言进行分析,为进一步提高网络语言交流效率、优化数字文化生态等筑牢科技基础。

(摘编自康慧芳、尹兴《网络语言:情感与文化的表达》)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材料一认为,当今汉语网络词语的越界体现了自下而上的语言流动特性,这有助于构建和谐的网络舆论生态。
B.材料一认为,在当今网络社会,作为语言变体的汉语网络词语进一步打破了口语与书面语之间二元对立的模式。
C.材料二认为,网络语言对现实社会中的前沿事物的反应快速、灵敏,各国语言的混杂表达是网络语言的魅力所在。
D.材料二认为,网络语言不断趋简、趋快、趋新,与快餐式的网络文化有关,也与数字技术的不断发展有关。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汉语网络词语的越界应该符合现代汉语语音、词汇、语法规范,《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收录的网络词语就是例证。
B.汉语网络词语因网络而获得新的生命力,实现了汉语口语传播自由度更高、个性创新性更强、渗透范围更广的口语表达。
C.网络语言符号中的个性化动态化的表情包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如此不拘一格难免带来语言使用的不规范与庸俗化等问题。
D.汉语网络词语的虚拟化是语言系统自身的创新与顺应,有利于语言反映现实生活,也有利于网络舆情的健康发展。
3.下列选项中的网络词语全都符合材料二“网络语言的创新发展融合了时尚性与主流性”的一项是(     
A.工匠精神       国风国潮       爱达未来
B.强国有我       绝绝子       凡尔赛
C.情绪价值       喇叭裤       显眼包
D.双向奔赴       Hold住       芭比Q
4.请根据材料一,给“汉语网络词语的越界”下一个简明的定义。
5.近几年“佛系”“断舍离”“文明互鉴”等网络热词纷纷涌现,有的已进入了主流媒体。对于这一现象,请结合材料简析我们应该秉持怎样的态度。
2024-02-10更新 | 27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壮族自治区河池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较难(0.4) |

5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年画,是中国人在春节期间进行环境装饰、情感表达、观念形塑的艺术形式和人文介质。千余年来,中国年画的制作工艺、题材内容和社会功能也在一直不断地演进和变化。大致来说,传统年画主要以手绘和木版套色水印两种方式进行加工,现代年画主要通过机械印刷进行生产。因为应年节的风俗所需而制,年画一直都是中国造型艺术中最为普及的文化消费品,深受老百姓的喜欢。

不同历史时期都有与“旧”相对的“新”年画。20世纪50年代的“新年画改造运动”,使得“新年画”成为宣传社会主义文艺观和价值观的艺术载体,也是藉此开始,“新年画”开辟了与传统年画迥然不同的新道路和新特色。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形式语言的转变。在传统年画中,人物的服饰、环境的道具等形式要素大抵处于叠合的状态,而在“新年画”中,这些造型形式均以当下时代为符号。另外,大多数的“新年画”也吸收采用了西方绘画的造型手段及透视观念,以侧重写实化的造型手法呈现出与传统年画大相径庭的面貌。二是艺术风格的转变。总体来看,传统年画与“新年画”创作风格体现为从古典浪漫主义向现实主义转变的路径,“新年画”以通俗易懂、贴近生活的创作原则拉近了艺术审美与生活实践之间的关系。三是文化功能的转变。年画的文化功能是多方面的,就其禳灾层面来看,传统年画体现了老百姓浓重的辟邪祈福的文化心理,但“新年画”更多主张破除迷信、崇尚科学、鼓励勤劳团结、爱党爱国等时代公德。四是销售及传播路径的转变。传统年画依靠民间市场进行销售,“新年画”在相当长的时期内由政府的行政行为主导其销售和传播。

21世纪初期以来,年画的创作、生产和消费生态逐渐走低,究其原因:传统木版年画已基本退出了广大老百姓的生活空间,产业生态严重受挫,传统年画从民艺品逐渐向艺术收藏品转型。同时,原本针对年画市场进行专门化创作的职业画家群体业已转型,其创作之源几近枯竭。作为年画主要消费市场的乡村空间,年画供应也大大缩减。另外,与此前半个世纪以来的年画创作相较,当下的“新年画”多数采用电脑组合或摄影的手段为之,美术性大大衰退,审美性式微。

实际上,作为一种极具韧性的传统民间风习,广大老百姓对年画的消费习惯和精神心理依然存在。在信息时代,网络虽然对于年画的图像传播也起到了很大的便捷效能,但亦有其局限性,它依然无法替代纸质年画在百姓生活中的切实作用,尤其对于广大乡村的受众而言。因此,针对目前乡村年画市场的缺漏,需要以此来丰富老百姓的精神审美活动。

目前,传统年画领域还有少量的美术工作者进行“新年画”的创作,但这些作品只限于参加赛事或展览,同时,也有不少的职业美术家创作了大量与现实生活及革命历史相关的美术作品,这些作品均可以年画的形式做更进一步的大众传播,如果文化部门、行业组织与出版机构联合,重新疏通美术创作与民众审美之间的通道,将契合社会主义文艺观的民间美术作品通过市场路径输送到老百姓手中,这对于老百姓的审美满足、美术作品的大众化传播以及社会主义文艺建设工作的推进都将具有切实的作用。

(摘编自张西昌《年画的新发展与新风尚》)

材料二:

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速以及居住环境的改变,曾经为百姓所喜闻乐见的传统年画一度备受冲击,一些传承人因节令生产和销路所限等原因而苦于生计,许多年画产地面临后继乏人的困境。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把握新的时代特征,提出“守正创新”的明确要求,这也为包括传统年画在内的民间美术在当代传承发展指明了方向。“守正”就是要抱朴守拙,保持民间美术的手工艺特色,强调蕴含其中的文化内涵和艺术、历史价值,以“生产性保护”“活态传承”等实践方式让民间美术保有民族文化血脉。“创新”则需要在“守正”的基础上,不断探索民间美术的新形式、新应用,并且借助科技、互联网、新媒体平台等手段结合时代特征进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使其“华丽转身”,以满足新时代人民群众的审美需求。

守正与创新是相辅相成、辩证统一的。若想在“守正”与“创新”“延续文脉”与“激活市场”之间找到平衡点,绝非凭借传承人一方之力能够完成,而是需要融合政府、学界、艺术家、传承人等各方面力量。以年画为例,近年来,年画创作之所以能够不断调整产出形态,创作出贴近生活、贴近时代的作品,不仅是通过传承人自身的努力,还依靠大批专家学者、艺术家的参与。传承人以“守正”为首要任务,汲取先辈们的艺术精髓,掌握其世代相传的关键技艺,发扬地域特色,在此基础上,进行因地制宜、因材施艺的创新。专家学者、设计师给予传承人适度的引导,协助其创作出适应时代要求的新作。与此同时,通过整合资源,融合理念,艺术名家携手年画产地,设计团队联合融媒体平台,加之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新模式的应用,古老的年画艺术拥有了科技的表达方式和年轻化的艺术语言,成功吸引了大批青年人的关注。而藏在博物馆、美术馆里的经典作品则构成了一个个精彩展览,为人们讲述着中国年画的故事。各种年画体验活动进入社区、景区、商场、校园,更使得大众对于年画知识的普及和创意产品的消费大大提升。年画正以多元的方式重新融入人们的生活,“艺”味深长。

(摘编自周佳《让年画为新时代增色》)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传统年画以手绘和木版套色水印两种方式进行加工,以地方各级政府的行政行为为主导进行销售和传播。
B.产业生态严重受挫、创作之源几近枯竭、美术性大大衰退等原因,导致进入新世纪,年画的创作、生产和消费生态逐渐走低。
C.农历新年张贴年画是中国一项古老的习俗,年画美化生活空间、烘托节日气氛,更是人们寄托美好心愿的载体。
D.当下年画创作调整产出形态,创作出贴近时代的作品,需要传承人自身的努力,还依靠专家学者、艺术家的参与。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传统年画与新年画创作风格从古典浪漫主义向现实主义转变,决定了新年画与浪漫主义的决裂。
B.信息时代,网络依然无法替代纸质年画在百姓生活中的切实作用,是因为传统民间风习极具韧性。
C.让年画以多元的方式重新融入人们的生活需要多方面的努力,如博物馆可以举办经典年画展览。
D.材料一与材料二都谈到包括年画在内的民间美术“守正”和“创新”的关系,不过两者论述的重心并不相同。
3.下列选项中,最适合论证材料一第二自然段有关观点的一项是(       
A.杨洛书的《西游记》年画刻板共440块,达三四千人物,是年画中的绝世珍品。
B.在清代人使用的年画中,存在着明代服饰的人物及环境道具等视觉信息。
C.杨家埠年画图是文的示意,文是图的说明,图文相济更有利于突出主题。
D.绵竹年画产于竹纸之乡,历史悠久,起源于北宋,明末清初进入繁盛期。
4.材料一是如何论证“年画的新发展与新风尚”的?请结合文本简要概括分析。
5.结合材料一、材料二内容和你的思考,简要说明如何让古老年画在新时代的广阔天地间绽放异彩。
2024-02-05更新 | 81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北海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较难(0.4) |
名校

6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手艺自古以来就是乡村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工业文明前,过日子的吃穿用度大多有赖双手劳作,男耕女织,自给自足,手艺塑造了生活。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人们就地取材,量材为用,施以工艺,制作器物,满足日常所需,也积极发展副业生产。如费孝通指出的:凡是有特殊原料的乡村,总是附带着有制造该种原料的乡村工业。靠河边有竹林的地方,有造纸和织篾器的工业;有陶土的地方,就有瓷器的工业;宜于植桑养蚕的地方,有缫丝、织绸的工业。乡村手艺成为经济生产的组成部分。

经受过工业化冲击,乡村手艺因文化产业、创意经济重新振兴,其文化价值、生态价值进一步凸显,与电子商务、旅游结合,成为乡村经济新增长点。据统计,目前我国73%以上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保存在乡村。2020年,在淘宝上年成交额过亿的14个非遗产业带,近一半位于县级及以下地区,乡村手艺是其中重要板块。电子商务消弭了空间距离与信息不对称,中西部地区保存较好的乡村手艺优势被激发,除江苏宜兴(紫砂壶)、浙江龙泉(宝剑)、福建德化(瓷器)、安徽泾县(宣纸)等传统手工艺产品重镇,大多数传统手工艺淘宝村分布于中西部省份,中西部地区乡村手艺文化赋能作用开始显现。如湖北省十堰市郧西县涧池乡下营村绿松石工艺、甘肃省定西市岷县清水镇清水村铜器铸造工艺等,都带动生产,造福当地居民生活。

乡村手艺在慢生活、新文创、国货国潮及电子商务综合助力下,适应新的消费需求,产生新的文化创意。制作银器的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鹤庆县草海镇新华村、制作唐三彩的河南省洛阳市孟津区南石山村、制作社火道具的许昌市建安区灵井镇霍庄等,一系列特色手艺村获得发展。

值得一提的是,在手艺作为乡村文化IP打造上,目前需从工艺品生产加工终端向产业链上下游全面延伸,形成全线产品和乡村文化IP生态链。如乡村手艺IP标识打造,需发掘梳理传统手艺世代相传历史,明确其地方独特性,发掘与现代生活方式相适应的内容和样式,打造符合当代语境、有血有肉的匠人形象,实现物出有故、见物见人,产生认同感和吸引力。又如乡村手艺衍生品布局,需加强环境氛围等特色场域建设,围绕乡村手艺开发文创旅游、美食、主题民宿等。可加强乡村手艺IP形象相关的农副产品、礼品等设计销售,带动乡村相关产业发展,构建乡村手艺产业生态,形成自身循环系统,使乡村手艺作为文化创意发挥赋能作用,促进乡村农产品、手工产品、旅游等相互带动,发展互联网带动下的乡村手艺新经济。

(潘鲁生《守望乡土 润泽生活》,摘编自《人民日报》)

材料二:

日前,抖音在江西景德镇正式发布看见手艺扶持计划,扶持对象包括国家认定的大师级手艺人,也包括大量普通的传统手艺人和创新型手艺人。根据该计划,抖音将利用短视频直播和平台优势,通过流量扶持、费用优惠、官方培训、专属运营活动、直播基地服务等多项举措,助力传统手工艺传播发展。

手艺也称传统工艺,是具有历史传承和民族或地域特色、与日常生活联系紧密、主要使用手工劳动的制作工艺,是创造性的手工劳动和因材施艺的个性化制作。

中国传统工艺源远流长,但随着工业社会生产力的提高,批量生产、价格低廉、种类繁多的工艺制品大量挤占传统手工艺品的市场,不少传统工艺由此衰落甚至失传。以弘扬传统文化为目的,以切实可行的方式看见传统工艺,大力支持传统工艺传承发展,已是当务之急。

此次抖音发布看见手艺扶持计划,切中了传统工艺亟待支持和保障、亟须被更多人看见的现实。而短视频和电商平台参与扶持传统手艺,本身也得益于手艺天生具有适合视频和直播传播的特点——不仅可以精确展现作品细节,还可以直播作品制作过程。高清大屏呈现出的画面,让观众更加真实可感。诚如专家所说,传统手工艺品的艺术文化价值既体现在产品的形态设计上,也体现在制作过程和工艺历史等背后的故事里

(摘编自郭海英《以什么方式更好地看见手艺》)

材料三:

在不断提升的过程中,传统手工艺随着现代化生活而转变,会呈现出一番新的面貌。有些可能不仅仅保留了传统技艺,还增加了新的技术。玉石雕刻,过去靠人工,现在变成快速的机器雕刻,但仍离不开工匠人为的把控。光依靠机器,做出的玉雕就是千人一面,毫无个性。只有加上工匠多年积累的经验、自身的创造性和对玉石特质的了解,才可能制作出真正优秀的作品。所以说,传统手工艺不会灭绝,只是要区别对待、细致分析、合理分类,最后让它适应现代生活,继续去拓展、提升。

推广传统手工艺,给予手艺人自信心,也让热爱手工艺的人得到新的文化滋养,才能逐渐推进传统手工艺,让它得到较大的提升。对传统手工艺文化的推动,能够让手艺人产生自豪感,感受到社会对他们的关注。这样,手艺人能够进一步获得学术知识,提升工艺技巧,坚定传承传统手工艺文化的信念。

(摘编自赵农《手工艺是什么》)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乡村生活中就地取材发展的副业多是费孝通认为的“有制造该种原料的乡村工业”。
B.乡村手艺本身蕴含的文化和生态价值,使得文化产业和创意经济得以重新振兴。
C.乡村手艺能够产生新的文化创意,得益于慢生活、新文创、国货国潮及电子商务。
D.尽管乡村手艺源远流长,但因各种工艺制品的巨大冲击,它的传承情况不容乐观。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电商打破了空间距离限制和信息封闭的现实,使得中西部乡村手艺优势被激发。
B.工艺品生产加工产业的发展,对形成全线产品和乡村文化IP生态链意义重大。
C.手艺也称“传统工艺”,注重历史传承,因而手艺人的个人创作空间较小。
D.手艺人能够凭借学术知识,提升工艺技巧,从而获得社会对他们的关注。
3.下列选项,不属于材料主要观点的一项是(     
A.乡村手艺生产有助于重建村落生产生活互助传统。
B.乡村手艺与电子商务等结合成为乡村经济增长点。
C.乡村手艺亟待支持和保障,并被更多人“看见”。
D.传承传统手工艺需增加新技术,以适应现代生活。
4.请简要概述材料一是如何围绕“乡村手艺”展开话题的。
5.请结合材料内容及产业现状,谈一谈应当如何才能更好地传承传统手工艺。
2024-01-25更新 | 82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南宁市第三中学(五象校区)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适应性考试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 | 适中(0.65) |
名校

7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网络空间是将人群聚集起来的一种新型社会空间,更是年轻一代学习、娱乐和交往的平台,为保证网络空间的有序,制定和遵守相应的规则是必要的。不仅如此,网络空间还需要每个人对网上的其他人给予应有的尊重。简言之,互联网不是法外之地。

网络行为是由网民的观念意识引导的,而文明的网络行为是在一系列文明的观念意识支配下形成的。由于青年是网民的主体,其网络行为对网络空间的文明状况有极大影响,因此引导他们树立文明的网络行为观念,无疑有助于网络行为失范的校正和网络空间的治理,有助于青年一代的健康成长。网络规范必不可少,这已是共识。但需要有什么样的网络规范,则是一个复杂的问题。底线伦理或负面清单是共识性最强也是最起码的网络行为规范,通过明确不能做什么来列出的网络行为负面清单,通常也是有法律强制性的禁区,构成最低层次的网络道德规范。

归纳学术界对网络失范行为的分析,我们可以从五不来认识网络行为的底线要求,或以此作为网民尤其是青年们文明上网的负面清单。不伤害——网络行为者既不要有意作恶,也不能无意为恶,如在网上进行攻击、谩骂,诋毁他人的名誉,或侵犯他人的安全、自由、隐私和利益等。不偷盗——在网络信息空间中,要像对待现实世界中的商品一样,以合法合规的方式获取所需的信息,抵制侵犯知识产权的不道德行为。不造假——每一个网民要从不进行信息造假做起,确保自己在网上发送的信息是真实的;尤其是自媒体,不能为了吸引眼球而编造耸人听闻或哗众取宠的谣言。不浪费——不发生信息浪费的行为。向网络发送垃圾信息不但会造成网络资源的浪费,也会耗费网民的时间和精力。信息时代工作效率的提高本来使我们获得了认知盈余,但网上的垃圾信息造谣与辟谣之间的拉锯战又无端消耗了我们的认知盈余。不盲从——上网时保持冷静清醒的头脑,不轻信网络谣言而上当受骗。没有信谣的网民,就没有网谣的市场,网民就不会被网络污染的策划者所利用,不会不明真相地卷入人肉搜索或网络围攻。

底线意识主要是从否定性的角度确立了网络中能做什么;而一旦在网络空间中产生了行为,无疑就是开始了做什么,只要有行为,就必须有一定的规范和要求去主导人的行为,于是就有了肯定意义上的网络行为意识,其中,做到平等待人或尊重他人可以说是形成积极网络行为的基准意识,而这种基准意识可以通过等效意识”“反身意识”“价值意识契约意识来具体体现。

所谓等效意识,就是当线上虚拟世界出现道德失范行为时,要将其视为与现实世界中的道德失范行为具有等效的实际影响,因此需要一视同仁地对我们线上和线下的行为提出道德规范要求。所谓反身意识,可以说是等效意识在自我和他人关系上的延伸,即对一个人的不当行为有可能损害到他人时,转换视角去设想当自己是这种行为的受害人时会有什么样的切身之痛。有了这样的反身意识,就会自觉抵制许多不良的网络行为,就不会到网上去传播谣言。价值意识在网络行为中有多方面的体现:第一,它表现为对他人信息劳动的价值认同,比如尊重知识产权;第二,重视信息内容的文化意义,从而积极传播内容健康的信息;第三,意识到网络作为信息技术的价值负载,从而关注信息技术使用的道德效应。由于技术普遍是负载价值的,不当使用网络可能会产生出负价值,如对网络游戏的沉迷会耽误学业和事业。此外,网络是内容为王的空间,是各种思想交锋的新的疆场,青年人尤其是被争夺的对象。因此,正确的价值观对他们而言具有主导性的作用。契约意识就是要具有信息契约精神。网络空间中,在信息的生产、传播和使用中新出现了大量的利益分配乃至利益冲突问题,冲击了传统的信任机制,通过订立契约的方式来规范各自的权利和义务成为重构信任机制的重要方式之一。当作为未来希望的青年一代在网上讲诚信、守契约、服从大局时,网络中新的信任机制可随之形成。

(摘编自肖峰《从底线伦理到担当精神:当代青年的网络文明意识》)

1.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青年是网络空间的参与主体,因此有必要制定相应的规则,来规范和管理网络。
B.青年在进入网络空间时首先应遵从“五不”底线,明确在网络中不能做什么。
C.网络上充塞的垃圾信息消耗了人们的认知盈余,导致线上工作效率不如线下。
D.“等效意识”要求网络行为的主体在现实和网络空间中的行为要始终保持一致。
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传统美德中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有助于我们理解何谓“反身意识”。
B.“五不”是从否定性角度对网络行为作出的规范,如违反可能会受到法律的惩罚。
C.基准意识是对网络行为的积极要求,说明“能做什么”比“不做什么”更重要。
D.网络信息的生产、传播和使用产生了一些传统信任机制框架内无法解决的新问题。
3.下列选项,最能全面而准确概括原文主要观点的一项是(     
A.没有健全而成熟的网络立法,违法的网络行为不被惩治,文明的网络行为就得不到保护,诚信社会也难以建成。
B.引导青年树立文明的网络行为观念,有助于网络行为失范的校正和网络空间的治理,有助于青年一代健康成长。
C.“五不”作为网民尤其是青年们上网的负面清单,可以为网络行为的基准意识提供重要参照。
D.网络行为必须要有文明的观念意识加以引导,而“等效意识”“价值意识”等能够规范人们的网络文明行为。
4.请简要分析文章的论证结构。
5.互联网上,有年轻人为炫耀技术故意在网络植入病毒,导致病毒传播。请根据文章,谈谈你对这种现象的看法。
2024-01-16更新 | 144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柳州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分科指导考试语文试卷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较难(0.4) |
名校

8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百年的非凡奋斗历程中,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顽强拼搏、不懈奋斗,涌现出一大批视死如归的革命烈士、一大批顽强奋斗的英雄人物、一大批忘我奉献的先进模范,形成了一系列伟大精神,构筑起了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为我们立党兴党强党提供了丰厚的滋养。中国共产党高度肯定英雄及英雄精神,表达了对待英雄人物及其精神的鲜明态度,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英雄观。新时代,深入探索中国共产党英雄观的百年演进历程,科学总结中国共产党英雄观百年实践的经验智慧,准确把握中国共产党英雄观的历史发展逻辑,对于增强历史自信、担当历史使命、掌握历史主动,意义重大。

党的十八大以来,新时代的英雄观发展了英雄来自平凡人、平凡英雄可以创造不平凡事业的观点,正所谓“伟大出自平凡,英雄来自人民”。新时代英雄观首次将“平凡”和“英雄”结合起来,充分肯定了平凡英雄的历史地位和时代价值。无论是疫情防控,还是抢险救灾,无论是争分夺秒复工复产,还是决战决胜脱贫攻坚,都离不开平凡英雄顽强拼搏、不懈奋斗的身影。在和平年代,只要脚踏实地、倾情奉献、无怨无悔,每个平凡人都能成为新时代的英雄,都可以续写不平凡的英雄故事,创造不平凡的英雄功绩。在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颁授仪式上,习近平以国家最高规格褒扬英雄人物,号召“弘扬他们身上展现的忠诚、执着、朴实的鲜明品格”。这一重要论述进一步明确了新时代英雄的鲜明品格为“忠诚、执着、朴实”。新时代的英雄观继承了革命英雄主义传统,同时又彰显了平凡英雄在普通岗位上忠诚担当、执着追求、无私奉献的高尚品质,也展现了平凡英雄“做隐姓埋名人、干惊天动地事”“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人生境界。

(摘编自黄倩倩《中国共产党英雄观百年演进的历史逻辑》)

材料二:

儒家积极入世、勇于开拓的现实主义态度造就和凸现了儒家英雄主义精神,这一精神继承了原始人顽强生存的人性力量,以及春秋战国时强调人的主体作用,在社会与自然的复杂情态中艰苦奋斗,实现自我价值的民族精神传统,并在漫长的历史长河演变中形成了儒家独特的理性精神。

从相传为伊耆氏的《蜡辞》开始,人类无不相信自己的力量,指挥自然服从人的愿望:“土反其宅,水归其昼,昆虫毋作,草木归其泽。”(《礼记·郊特性》)在古代神话中,如《山海经》所记载的精卫填海、夸父逐日的神话,生动反映了原始人在实际生活中同自然作斗争的坚决意志。他们在劳动的经验中坚信人的力量,在任何情况下都不丧失战胜困难的信心,显示出人类所具有的英雄主义气概。

儒家总结了人的自强不息精神,这是中华民族文化的基本精神。《周易大传·东传》说:“需,须也,险在前也。刚健而不陷,其义不困穷矣。”“大有,其德刚健而文明,应乎天而时行。”又云:“大畜,刚健笃实辉光,日新其德。”《象传》说:“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健,含有主动性、能动性以及刚强不屈的意思。“刚健”与“自强”的思想驳斥了依赖上天拯救的奴化观念,充分尊重和发挥人的内在意志和人格精神。这在民族精神史上如跃上地平线的太阳,照耀着一代又一代仁人志士为真理为理想为人生前赴后继,壮怀激越,无畏进取。

孟子把“刚健”思想衍化为一种“大丈夫”精神,即英雄主义人格。“自古英雄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这是对历史的简明总结。孟子对此见解卓越:“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孟子·告子下》因此,他提倡英雄主义的“浩然之气”,说“其为气也,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于天地之间。其为气也,配义与道;无走,馁也。是集义所生者,非义袭而取之也。”(《孟子·公孙丑上》)“浩然之气”构成了儒家特质,培育了许多以死报国的民族英雄。

司马迁非常赞赏孔子的“君子疾没世而名不称”,推崇建功立业、扬名后世的思想,倡导儒家主张的砥砺名节、慎于死生、杀身成仁、舍生取义的精神。他在《报任少卿书》中说:“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用之所趣异也。”又说:“夫人情莫不贪生恶死,念父母,顾妻子,至激于理义者不然,乃有所不得己也。”因此,他笔下的人物多为悲剧式英雄,但大都具有一种豪迈进取、积极奋发、建功立业的精神,为中华民族的英雄史烙下了慷慨悲壮、豪迈辉煌的刻痕。

中华民族在长期实践中培育和形成了独特的思想理念和道德规范,既有崇仁爱、重民本、守诚信、讲辩证、尚和合、求大同等思想,也有自强不息、敬业乐群、扶正扬善、扶危济困、见义勇为、孝老爱亲等传统美德。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很多思想理念和道德规范,不论过去还是现在,都有其永不褪色的价值。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核心价值观是一个民族赖以维系的精神纽带,是一个国家共同的思想道德基础。如果没有共同的核心价值观,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就会魂无定所、行无依归。”因此,走进儒家天地,饱汲英雄甘露,是使当代艺术乃至人文精神避免萎缩的必要途径。

“英雄”的内涵在今天得到了极大的丰富和发展,各行各业的劳动者中都涌现出了时代的英雄和榜样。因此,我们的艺术创作应彰显信仰之美、崇高之美,通过更多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的文艺作品,书写和记录人民的伟大实践、时代的进步,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鼓舞全国各族人民朝气蓬勃地迈向未来。

(摘编自李明泉《儒家英雄主义精神——儒家艺术精神的当代启示(四)》)

1.下列关于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新时代英雄观首次结合“平凡”和“英雄”,彰显了平凡英雄的高尚品质和人生境界。
B.精卫填海、夸父逐日等神话反映了原始人同自然斗争的坚决意志,显示了英雄主义气概。
C.孟子提出“刚健”思想,并将其衍化为“大丈夫”精神,也就是英雄主义人格。
D.中华民族在历史实践中培育和形成的独特的思想理念和道德规范有其永不褪色的价值。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只要深入探索和研究中国共产党英雄观的百年演进历程,就能增强历史自信、担当历史使命、掌握历史主动。
B.儒家英雄主义精神继承了前人强调的人性力量和主体作用,造就了积极入世的现实主义态度,形成了独特的理性精神。
C.司马迁笔下的人物都是慷慨悲壮、豪迈辉煌的悲剧式英雄,是因为他非常赞赏儒家所倡导的英雄主义精神。
D.新时代的艺术创作应该通过更多优秀的文艺作品书写时代的英雄和榜样,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
3.结合材料内容,下列选项不能体现儒家英雄主义精神的一项是(     
A.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李清照《夏日绝句》)
B.遭风云之余,不建腾跃之功名,非人豪也。(《北史》)
C.白日掩荆扉,虚室绝尘想。(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二)》)
D.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刘禹锡《蜀先主庙》)
4.材料二运用了多种论证方法,请举出两种进行简要分析。
5.新时代英雄观与儒家英雄主义精神之间有怎样的联系与发展?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
2023-12-05更新 | 109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南宁市三中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较难(0.4) |

9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小题。

材料一:

红色文化记忆是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革命、建设和改革成功经验的历史积淀,具有鲜明的时代主题,有着不可替代的时代价值。在当前世界经济文化融合与冲突并存的时代,深化红色文化记忆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一直强调要树立起坚定的文化自信,并指出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红色文化扎根于中国文化的沃土之中,是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的近代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历史经验。正如毛泽东同志所讲:“自从学会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以后,中国人在精神上就由被动转入主动。从这时起,中国人民的文化,就其精神方面来说,已经超过了整个资本主义的世界。”深化红色文化记忆可以振奋中国人民的精神,最终实现对西方文化的超越,成为中国文化自信的坚固底色。

红色文化在各历史时期都绽放出中国特有的风采,如“红船精神”“井冈山精神”“抗战精神”“西柏坡精神”等。深化红色文化记忆能够全面彰显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取得的巨大成就和近代以来中国发展进步的历史轨迹。这一历史轨迹在近代世界历史上是中国独有的,由此造就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道路,也成功谱写出人类历史文化记忆的独特篇章。

红色文化记录了中华民族近现代百年的历史沧桑,展现了自1921年以来,中国共产党人坚持价值理念,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浴血奋战、艰苦奋斗,致力于寻求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的宏伟画卷;见证了中国共产党历经革命、建设和改革,从领导人民为夺取全国政权而奋斗的党,到掌握全国政权并长期执政的党的历史过程。深化红色文化记忆可以通过唤起、重现等方式,立足当下,对中国共产党的革命精神和革命传统进行弘扬,其核心内容就是增强对中国共产党价值理念的认同。

(摘编自胡继冬《深化红色文化记忆的当代价值》)

材料二:

艰苦奋斗的精神品格是红色文化的鲜明底色。“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为什么我们党在那么弱小的情况下能够逐步发展壮大起来,在腥风血雨中能够一次次绝境重生,在攻坚克难中能够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根本原因就是因为我们拥有不怕困难、艰苦奋斗的精神法宝。

在大革命失败以后,反动派对红军发起了猖獗的军事围剿和文化围剿,但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历经磨难,成功开辟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依靠艰苦奋斗的井冈山精神,红军战士“红米饭,南瓜汤,挖野菜也当粮,餐餐吃得精打光”。在根据地内物资匮乏、生活极其困难的条件下,粉碎了反动派的无数次进攻。在延安时期,共产党人形成了密切联系群众、艰苦奋斗、谦虚谨慎的延安作风,打败了国民党假公行私、贪污舞弊的西安作风。20世纪60年代初期,在国内生活困苦、国际帝国主义断交封锁等异常艰难的条件下,我国自主研发的第一颗原子弹、氢弹爆炸成功。在新时代,我们仍然坚持艰难困苦、玉汝于成的精神,奋力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

从井冈山精神、延安精神、两弹一星精神、北大荒精神等精神谱系中,我们看到了艰苦奋斗精神更加广泛的时代内涵。邓小平同志说过:“我们的国家越发展,越要抓艰苦创业。”站在两个一百年的历史交汇点,我们要高举红色文化的火炬,传承红色基因的内核,让红色精神往深里走、往心里走、往实里走。

(摘编自常晶《红色文化为百年辉煌铸魂》)

材料三:

我们历来高度重视红色文化建设,总结红色文化精神,保护红色文化遗迹,出版红色文化书籍,开辟红色文化旅游线路,拍摄红色文化影视作品,等等。现在,这一切已经构成了一个红色文化的传承系统,成为当代中国主旋律文化的重要内容。

但是,在红色文化建设中也出现了一些值得关注和警惕的问题。这些问题集中体现在红色文化符号和红色文化精神分离上,导致红色文化精神难以得到很好的传承。有的将红色文化符号形式化,忽略红色文化意义,一些作品把英模人物高大全化,脱离了人民群众的感受和体验;有的将红色文化低俗化,贬低了红色文化意义,把红色文化进行贬低、毁坏,在去符号的同时去意义、去精神;有的脱离红色文化历史,妄自改造红色文化精神,按照当代人的价值认知和文化趣味,刻意把红色文化符号现代化,在改造红色文化符号的过程中改变了红色文化意义;有的消解了红色文化的教育功能,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实现红色文化资源和经济资源的良性互动,确是一个合理的选择,但一些地方打着红色文化建设的旗号,把红色文化变成了经济建设的工具和利益追逐的载体。

红色文化同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的理想信念有着内在的统一性。在理想信念教育中充分运用红色文化,能够增加教育的形象性、故事性和体验性,避免单纯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空洞性和说教化。这也正是我们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深入研究、宣传红色文化的根本意义所在。

(摘编自金民卿《红色文化的精神传承与理想信念的当代建构》)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共产党在磨难中不断发展壮大,一步步走向胜利,最终培养了我党艰苦奋斗的精神品格。
B.红色文化建设中,应该尽量将英模人物的形象塑造得高大完美,这样才能符合广大民众的期待。
C.从我党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那一刻起,中国人民的精神就已经超过了整个西方资本主义的世界。
D.红色文化同我党、中国人民的理想信念有内在的统一性,深化红色文化记忆有利于增强价值认同。
2.根据材料相关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开辟红色文化旅游线路时,一定要尊重红色文化历史,以便红色文化精神能得到更好的传承。
B.红色文化开发中,红色文化资源和经济资源虽可良性互动,但经济效益与思想价值难以实现共赢。
C.在传承红色文化时,我们可以选择更加生动形象的表达方式,来增强红色文化记忆的时代魅力。
D.红色文化记录了中华民族百年来的历史沧桑,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具有跨越时空的宝贵价值。
3.下列各项中,不适合作为论据来论证材料三观点的一项是(       
A.某地在开发红色文化旅游资源时,把红色文化同胡编乱造的故事混为一谈,还捏造了革命者的风流韵事。
B.在某些抗日剧中,英雄们可以手撕鬼子、胯部藏雷、投手榴弹击中飞机,发射的子弹还能拐弯击中敌人。
C.在沂蒙解放区中,32位沂蒙妇女用自己单薄的身躯架起了“女子火线桥”,筑牢了解放军前进的桥梁。
D.某地宣传雷锋、焦裕禄时,加入了个性张扬、锐意创新等现代元素,似乎他们是生活在改革开放时代。
4.材料一的论证有何特点?请从论证结构和论证方法上加以分析。
5.以上三则材料论述的侧重点有什么不同?请简要概括。
2023-12-02更新 | 70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玉林市四校联考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适中(0.65) |
名校

10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工匠精神是一种严谨认真、精益求精、追求完美、勇于创新的精神。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弘扬工匠精神。新时代大力弘扬工匠精神,对于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我国自古就有尊崇和弘扬工匠精神的优良传统,一些工艺水平在世界上长期处于领先地位。瓷器、丝绸、家具等精美制品和许多庞大壮观的工程建造,都离不开劳动者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诗经》中的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反映的就是古代工匠在切割、打磨、雕刻玉器等时精益求精、反复琢磨的工作态度。《庄子》中讲庖丁解牛游刃有余,道也,进乎技矣。可以说,我国古代非常注重工匠精神,形成了很浓厚的尚巧工的社会氛围。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党在带领人民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始终坚持弘扬工匠精神。无论是两弹一星、载人航天工程取得的辉煌成就,还是高铁、大飞机等的设计与制造,都离不开工匠精神,都展现出我们对工匠精神的继承与发扬。

弘扬工匠精神有助于提高创新能力,加快建设制造强国。我国是世界制造业第一大国,在世界500多种主要工业产品中,我国有220多种工业产品的产量位居世界第一。但总体而言,我国制造业大而不强,实现制造业转型升级迫在眉睫。加快建设制造强国,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关键在于提高创新能力,而工匠精神是助推创新的重要动力。工匠精神不是因循守旧、拘泥一格的匠气,而是在坚守中追求突破。把工匠精神融入生产制造的每一个环节,敬畏职业,追求完美,才能实现突破创新。我们要通过弘扬工匠精神,培育劳动者追求完美、勇于创新的精神,为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奠定坚实基础,加快建设制造强国,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弘扬工匠精神有助于提升中国品牌国际形象。品牌是企业走向世界的通行证,也是国家竞争力的重要体现、国家形象的亮丽名片。近年来,我国品牌建设取得长足进步,但在国际上真正叫得响的品牌还不多,这与我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第一制造业大国的地位很不相称。提升品牌形象,要求把工匠精神融入设计、生产、经营的每一个环节,做到精雕细琢、追求完美,实现产品从重量重质的提升。通过弘扬工匠精神,让每个劳动者恪尽职业操守,崇尚精益求精,进而培育众多大国工匠,不断提高产品质量,打造更多享誉世界的中国品牌,建设品牌强国。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发展,离不开各行各业劳动者的共同推动。社会对各种人才的评价会直接影响劳动者努力进取的方向。当前,社会上依然存在轻视职业教育、不重视技能人才的现象。这就要求我们倡导尊崇工匠精神的社会风尚,为弘扬工匠精神营造良好社会氛围。弘扬工匠精神,还要形成相应体制。健全技能人才培养、使用、评价、激励制度,注意提高劳模和技能人才的政治待遇、经济待遇、社会待遇,为劳模和技能人才发挥作用搭建宽广舞台,使他们经济上有保障、发展上有空间、社会上有地位。

弘扬工匠精神,还需要发挥个人的主观能动性,在打造更多享誉世界的中国品牌中成就自己的精彩人生。

(摘编自陈昊武《在新时代大力弘扬工匠精神》)

材料二:

一盏孤灯一刻刀,一柄标尺一把锉,构成一个匠人的全部世界。别人可能觉得他们同世界脱节,但方寸之间他们实实在在地改变着世界:不仅赋予器物以生命,更刷新着社会的审美追求,扩充着人类文明的疆域。工匠精神从来都不是什么雕虫小技,而是一种改变世界的现实力量。坚守工匠精神,并不是把拜手工教推上神坛,也不是鼓励离群索居、躲进小楼成一统,而是为了擦亮爱岗敬业、劳动光荣的价值原色,倡导质量至上、品质取胜的市场风尚,展现创新引领、追求卓越的时代精神,为中国制造强筋健骨,为中国文化立根固本,为中国力量凝神铸魂。

将一门技术掌握到炉火纯青,这固然是工匠精神,但工匠精神的内涵又远不限于此。有人说:没有一流的心性,就没有一流的技术。的确,倘若没有发自肺腑、专心如一的热爱,怎能有废寝忘食、尽心竭力的付出;没有臻于至善、超今冠古的追求,怎能有出类拔萃、巧夺天工的卓越;没有冰心一片、物我两忘的境界,怎能有雷打不动、脚踏实地的笃实。工匠精神中所深藏的,有格物致知、正心诚意的生命哲学,也有技进乎道、超然达观的人生信念。从赞叹工匠继而推崇工匠精神,见证着社会对浮躁风气、短视心态的自我疗治,对美好器物、超凡品质的主动探寻。我们不必人人成为工匠,却可以人人成为工匠精神的践行者。

(摘编自李斌《以工匠精神雕琢时代品质》)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正是由于古代劳动者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我国的工艺如瓷器、丝绸、家具等的水平在世界上长期处于领先地位。
B.工匠精神不仅需要“匠气”,而且需要追求突破创新,这对我国加快建设制造强国,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意义重大。
C.从社会层面而言,弘扬工匠精神应双管齐下,既要倡导尊崇工匠精神的良好社会风尚,又要构建与之相应的体制。
D.工匠们看似“躲进小楼成一统”,其实他们不仅没有脱离现实世界,而且还通过自己的工作成为改变世界的主要力量。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古代工匠“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和庖丁解牛游刃有余都体现了工匠精神,我国古代尊崇工匠的社会氛围也非常浓厚。
B.世界500多种主要工业产品中,我国有220多种工业产品的产量居世界第一,这得益于我国对工匠精神的弘扬与坚持。
C.或认为工匠精神是雕虫小技,或盲目神化工匠精神,或鼓励匠人与世隔绝,诸如此类都不是对工匠精神的正确认识。
D.两则材料话题相同,但重点不同:材料一侧重阐述工匠精神的价值及如何弘扬工匠精神,材料二侧重阐述工匠精神的内涵。
3.根据材料内容,下列各项中不能体现工匠精神的一项是(     
A.留守女孩钟芳蓉高考获取佳绩,不顾非议选择北京大学考古专业。
B.施品芳加工大型客机C919的一个小小零件,足足做了两个多小时。
C.吴书瑞“十年磨一剑”,探索并掌握了古建筑彩绘修复的沥粉技巧。
D.顾秋亮安装深水载人潜水器的零部件,精密程度达到了0.02毫米。
4.在新时代,弘扬工匠精神的现实紧迫性体现在哪些方面?请根据材料一简要概括。
5.材料一说“弘扬工匠精神,还需要发挥个人的主观能动性”,请根据材料二简要说明如何发挥个人的主观能动性。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