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正确认识中华传统文化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02 道试题
1 . 传承千年的中国茶文化蕴藏着“天人合一”的精深智慧、“围炉煮茶”的豪情雅趣、“斯须炒成满室香”的独特工艺。时隔千年,“围炉煮茶”这种一半烟火一半诗意的慢生活方式,满足着快节奏时代人们对仪式感和社交属性的追求,备受年轻人青睐。这说明(     
①“围炉煮茶”丰富了中华传统茶文化的内涵
②“围炉煮茶”在今天依然充满生机与活力
③我们既是茶文化的创造者,也是茶文化的享受者
④“茶”中蕴含的人文精神是民族文化的集中表现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2023-12-08更新 | 41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黄冈市部分普通高中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题

2 . 蜀锦被称为“蜀中瑰宝”,其历史悠久,风格独特。蜀锦的经纬线起花的首创技艺,影响了后世丝织技术。2023年7月,在成都举办的世界大运会上,奖牌绶带设计团队运用蜀锦工艺,形成蜀文化太阳神鸟围绕芙蓉花飞翔的图案,周而复始,生生不息,既突出大运会“活力”主题,又蕴含“生命在于运动”之意。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①坚守中华文化立场,展现蜀锦文化独特魅力

②蜀锦文化经过不断扬弃,才能为现代生活服务

③挖掘蜀锦文化现代价值,与大运会精神相匹配

④蜀锦文化的价值取决于有效的文化传播方式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2023年8月15日,我国迎来首个全国生态日。全国生态日既是生态环境保护历史性成就、历史性变革的一次集中展示,也是提高全社会生态文明意识,以钉钉子精神推动生态文明建设不断取得新成效的重要途径。生态环境保护不能只喊口号不见行动,也不只是政府和企业的事,而需要把建设美丽中国转化为全体人民自觉行动。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从全国生态日出发,共同为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凝心聚力,为推选美丽中国建设加油助威,我们必能牢牢掌握生态文明建设的历史主动,让中华大地蓝天水绿,青山常在,绿水长流。

材料二   “天人合一”这个理念源远流长、内涵丰富,先贤们在这之前就有过很多的阐述。正如《周易》里面所说的,“夫大人者,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尽管《周易》中没有出现“天人合一”这个词组,但广义上讲全篇都在论述天和人的关系,可以说,这是“天人合一”思想的源头。“天人合一”的理念早已浸润在了中国人的血脉当中,成为中华民族的一种行为准则。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我们必须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这体现了中国“天人合一”的古老智慧,也是一种更符合全人类共同利益的发展方向。

(1)结合材料一,从唯物论的角度,谈谈“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的科学性。
(2)结合材料二,运用“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的知识,说明中国古代“天人合一”思想的当代价值。
4 . 贺兰砚具有发墨快、存墨久、护毫等特点,因而跻身中国十大名砚;制作贺兰砚,不仅需掌握雕刻、绘画、书法等基础技能,还要学识广博,有艺术创造力。本世纪初,宁夏贺兰砚从业人员有两百多人,如今核心从业人员不足50人。因收入不稳定,师父常招不到徒弟,越来越多的人被迫转业。下列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A.坚持辩证的否定,不合时代发展需求的非遗要坚决摒弃
B.贺兰砚的制作成本高,其价值会随着时代的发展而消失
C.贺兰砚需要在时代的发展中进行变革以满足人民群众的当代需求
D.贺兰砚从业人员应具有传承非遗的责任感,不应因经济收益而转业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中国旧时缔结婚姻,有在婚姻约定初步达成时互相赠送聘金、聘礼的习俗,这种聘金、聘礼俗称“彩礼”,又称定亲财礼、聘礼、聘财等。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的一段时间内,彩礼和与彩礼相关的订婚和婚约曾一度被废止,但在民间始终顽强存在。彩礼在普通理解中,一般指婚恋中送给对方的聘礼或礼金。


材料一

如今,“天价彩礼”陋习所引发的社会矛盾日益受到关注,如河北某乡村的高价彩礼成为农民不可承受之重,一些地区为此开展了多种行动进行整治。2023年10月,福建向全省推广三明市大田县以治理高价彩礼为突破口,推动移风易俗、以良好家风涵养文明乡风的创新做法。


(1)结合材料一,运用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的知识分析整治“天价彩礼”的社会价值。

材料二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婚姻家庭编的解释(一)》

第五条 当事人请求返还按照习俗给付的彩礼的,如果查明属于以下情形,人民法院应当予以支持:

(一)双方未办理结婚登记手续;

(二)双方办理结婚登记手续但确未共同生活;

(三)婚前给付并导致给付人生活困难。

适用前款第二项、第三项的规定,应当以双方离婚为条件。


甲乙二人分别对该规定进行了解读:
甲方观点乙方观点
同时满足该司法解释中的三项条款,人民法院才支持当事人返还彩礼的请求如果双方已办理结婚登记,且没有离婚的合意,人民法院不应当支持当事人返还彩礼的请求
(2)结合材料二,运用《逻辑与生活》的知识,分别评价甲、乙二人的观点。
6 . 说起博物馆,人们总会用古老、神秘、庄重来形容。馆中的文物作为历史的见证者,仿佛触不可及。然而近年来,许多可爱的国家宝藏,通过网友们的创意“零门槛”以看似搞笑的表情包形式再次出圈。文物创意表情包的出圈表明(     

①创新优秀传统文化的形式才能实现继承       
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③喜闻乐见的形式有利于促进文化的传播       
④广大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习近平总书记非常重视文化自信和文化强国建设。

他心系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文化足迹”遍及全国,考察文化地标、探寻文明根脉,对“要像爱惜自己的生命一样保护好城市历史文化遗产”念兹在兹;他着力推动文明交流互鉴,一次次在出访时做“文化代言人”,一次次在主场外交中展现中华文明博大胸怀,生动诠释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

在习近平总书记关心推动下,中华文化的“一池春水”生机勃勃:“文博热”火爆、“文创风”劲吹,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活起来;北京冬奥会、杭州亚运会惊艳世界,向全球展现中华文化兼纳百川、包容四海的雍容气度。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的知识,说明文化的保护利用和交流互鉴对增强文化自信的意义。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8 . 阅读材料,回答下面的问题。

中华传统文化主要产生于中国封建社会,是对中国古代社会经济政治的反映。在当代中国,学习、研究、应用传统文化,既是一个“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改造传统文化的过程,也是一个“推陈出新、革故鼎新”,创造文化、发展先进文化的过程。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社会财富,它架起了我们前进的阶梯,维持着我们的社会秩序,增强了我们的民族认同感,为我们的精神提供了栖息之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经济、政治、文化、生态、教育、外交等方面的基本思想在今天仍有积极价值。


结合材料,运用“继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知识,阐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价值。
2023-11-19更新 | 115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部分高中联考协作体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题
9 .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必须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必须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坚持马克思主义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有(       )
①有利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②有利于彻底解决当今时代发展的难题   
③进一步丰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文化内涵   
④有利于增强外来文化对中华文化的认同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2023-11-19更新 | 73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部分高中联考协作体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题
10 . “二十四节气”是《易经》提出来的,是2000多年来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瑰宝,《易经》自伏羲氏则卦以来一直被奉为华夏民族最具原创性的符号经典。而今易经的全球化普及是一个有利创建多样化和谐共荣的大同世界之伟大课题,得到了世界人民的认可。这体现了(       
①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优秀传统文化增强了中国文化自信
②扎根于民族土壤中的民族文化可以推动文化多样化发展
③民族文化作为民族精神的精华更有利于融入世界的主流
④在文化交流和发展中增强了世界各国对中华文化的认同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