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正确认识中华传统文化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02 道试题
1 . 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之日起,天然就具有深厚的人类情怀和开阔的国际视野。这一精神特质根植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强调“和合”,推崇“天下为公”,提倡“大同世界”,这些基因成为中国共产党胸怀天下的重要理论来源。下列能佐证中国共产党这一精神特质的是(     
A.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极大改变世界政治力量的对比
B.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与活力
C.中国同国际社会一道推动实现了持久和平的世界梦
D.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国际影响
2 . 许多传统手工艺产品是非遗文化,编织、刺绣等对农业、林业等各种资源进行创新性加工。这类非遗的物质化成品,仍然为广大民众所喜爱,有广泛的需求和很大的市场。偏远乡村贫困人口通过掌握非遗技艺开展生产活动,的确可以为脱贫致富提供推力。

“非遗扶贫”的文化价值在于(     )
①发挥了文化消费对脱贫的基础作用
②激发了非遗文化的创新、创造活力
③拓展了非遗文化更广阔的传播空间
④实现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内涵的质变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着“仁义”“和合”“和平”等思想,承载着“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的社会理想,“治国有常,而利民为本”的惠民安民利民思想,“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理念,“以和为贵,和而不同”的处世哲学,“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生命境界,“革故鼎新、与时俱进”的改革精神,“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奋进精神,“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德规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许多思想在今天仍有价值并越来越受到国际社会的认可。

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特点,并结合材料分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

4 . 文明行为立法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举措。目前全国已有12个省份、189个地级以上城市制定出台或者修订文明行为促进条例。文明行为立法有利于(     
①提升公民的道德素养,强化法治对德治的基础作用
②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社会主义文明风尚
③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以道德滋养社会主义法治精神
④规范公民行为,为涵养文明生活方式提供法律保障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5 . 成都大运会会徽是一只展翅的太阳神鸟,其主体对应的是世界大学生运动会英文首字母“U”。“U”分割成四个渐变色块,并与国际大体联标志元素一脉相承。会徽设计中还巧妙融入了凤凰元素,寄托放飞梦想的希冀,向世界送出来自中国的美好祝愿!成都大运会会徽设计(     

①继承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②体现了文化民族性和世界性的统一
③吸收了世界各国优秀文化成果
④彰显了爱好和平为核心的民族精神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6 . 中国精神、中国力量

[精神家园]

一部中国史,就是一部各民族交融汇聚成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历史。在历史演进中各民族形成了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中华民族大家庭;在这里,茶马古道、河西走廊……成为民族团结融合之路;长江、黄河、瓷器、丝绸……成为引发强烈共鸣的中华文化符号和形象。

       鸦片战争以后,国家蒙辱、人民蒙难、文明蒙尘,中华民族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劫难。面对劫难。各族人民更加深刻地体会到中华各民族一荣俱荣、休戚相关。中国共产党成立后,领导各族人民洗雪耻辱、扭转自身命运,书写了中华民族几千年历史上最恢宏的史诗,迎来了全体中华儿女踔厉奋发、共同创造美好生活的新时代。
习近平指出,“必须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知识,阐述新时代我们应如何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在保证长城本体安全的前提下,尽量用老砖、循古法,保留长城的“旧”,同时通过考古、建筑、材料等多学科合作,研究长城本体的演变过程、病害成因等,为科学编制保护方案提供更全面、系统、科学的依据。北京箭扣长城在修缮过程中,坚持“最小干预、修旧如旧”原则,延续了长城独特的文化景观特征,为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提供了有益借鉴。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把老祖宗留下的文化遗产精心守护好,让历史文脉更好地传承下去。”历史文化遗产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基因和血脉,是不可再生、不可替代的宝贵资源。修旧如旧,既是“始终把保护放在第一位”的必然要求,也是“让优秀文物世代相传”的应有之义,不仅有助于让历史文化遗产再现古朴风貌,也能让更多人了解历史文化遗产所承载的各类历史信息,穿越历史、跨越国界,从而更好地弘扬民族文化、赓续精神血脉。


“把老祖宗留下的文化遗产精心守护好,让历史文脉更好地传承下去。”结合材料并运用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的知识,说明保护历史文化遗产的原因。
2022高三·全国·专题练习
真题 名校
8 . 一个个传统村落,承载着人们的乡愁、赓续着农耕文明。尽管农机取代了牛马,电灯取代了油灯,但“勤劳节俭”“耕读传家”“天人合一”等价值理念仍然没有改变。传统村落保护,既要塑村容村貌之“形”,也要铸农耕文明之“魂”。这表明(     
①农耕文明之“魂”具有相对独立性
②村容村貌之“形”依赖于农耕文明之“魂”
③要在传统村落的保护中赓续优秀传统文化
④坚守传统价值理念是保护农耕文明的必要前提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2023-08-28更新 | 6115次组卷 | 35卷引用:湖北省荆州开发区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题
9 . 全球首个基于区块链的数字文化遗产开放共享平台“数字敦煌 开放素材库”正式上线,来自莫高窟等石窟遗址及敦煌藏经洞文献的6500余份高清数字资源档案向全球开放。用户可以下载素材进行再创作,将作品上传入库后能够获得认证和确权保护,以后别人使用入库作品,创作者还能获得“分红”。“数字敦煌开放素材库” (     
①创新文化的物质载体,是继承发展优秀传统文化的关键所在
②以“科技+文物”的传播方式,引领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③向社会提供高品质文化产品,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
④通过资源、技术、确权管理的协同创新,推动数字产业发展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中国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倡导者,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场合提到了“人类命运共同体”。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各国人民同心协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

当代中国与世界上其他国家深入交往,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紧密融合时,相互之间多一些文化尊重,多一些文化基因的“链接”,其积极作用不言而喻。中国人民希望睁开眼睛看世界,希望更多地了解世界,学习、吸收和借鉴世界优秀文明成果。同时,世界其他国家尤其是西方国家,也需要更多地了解中国人的中国梦,了解中国文化中“天下观”“和谐观”等观念的深刻内涵,了解中国人倡导建立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文化本源。如此,西方国家将在中国崛起的过程中发现新的机会,共同分享发展的成果。


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探究中国与世界上其他国家多一些文化基因“链接”的意义。
首页4 5 6 7 8 9 10 11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