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选修2-3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 道试题
1 . 碳排放是引起全球气候变暖问题的主要原因.2009年世界气候大会,中国做出了减少碳排放的承诺,2010年被誉为了中国低碳创业元年.2020年中国政府在联合国大会发言提出:中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碳中和是指主体在一定时间内产生的二氧化碳或温室气体排放总量,通过植树造林、节能减排等形式,以抵消自身产生的二氧化碳或温室气体排放量,实现正负抵消,达到相对“零排放”.如图为本世纪来,某省的碳排放总量的年度数据散点图.该数据分为两段,2010年前该省致力于经济发展,没有有效控制碳排放;从2010年开始,该省通过各种举措有效控制了碳排放.用x表示年份代号,记2010年为.用h表示2010年前的的年度碳排放量,y表示2010年开始的年度碳排放量.

表一:2011~2017年某省碳排放总量年度统计表(单位:亿吨)
年份2011201220132014201520162017
年份代号x1234567
年度碳排放量y(单位:亿吨)2.542.6352.722.802.8853.003.09

(1)若关于x的线性回归方程为,根据回归方程估计若未采取措施,2017年的碳排放量;并结合表一数据,说明该省在控制碳排放举措下,减少排碳多少亿吨?
(2)根据,设2011~2017年间各年碳排放减少量为,建立z关于x的回归方程
①根据,求表一中y关于x的回归方程(精确到0.001);
②根据①所求的回归方程确定该省大约在哪年实现碳达峰?
参考数据:
参考公式:
2023-12-26更新 | 560次组卷 | 5卷引用:山西省临汾市浮山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数学试题
单选题 | 容易(0.94) |
2 . “杨辉三角”是中国古代数学家杨辉杰出的研究成果之一.如图,从杨辉三角的左腰上的各数出发,引一组平行线,则在第12条斜线上,最大的数是(       
A.35B.36C.56D.70
2023-05-03更新 | 400次组卷 | 4卷引用:山西省忻州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数学试题
3 . 我国载人航天技术飞速发展,神舟十三号于2021年10月16日发射成功.学生们对航天知识的渴望空前高涨.某学校举行了一次航天知识竞赛活动.经过班级初选后一共100名学生参加学校决赛,把他们的成绩(满分100分)分成五组得到如下频率分布直方图.其中第三组的频数为40.

(1)请根据频率分布直方图估计样本的平均数和方差(同一组中的数据用该组区间的中点值代表);
(2)根据样本数据,可认为学生的竞赛分数X近似服从正态分布,其中μ近似为样本平均数近似为样本方差.若成绩在47.2以下,发纪念奖杯;若成绩在47.2到79.9之间发优秀奖杯;若成绩大于79.9发优胜奖杯试估计此次竞赛获得优秀奖杯的人数(结果根据四舍五入保留到整数位)
参考数据:若,则
4 . 2022年2月4日,中国北京第24届奥林匹克冬季运动会开幕式以二十四节气的方式开始倒计时创意新颖,赢得了全球观众的好评.某中学为了弘扬我国二十四节气文化,特制作出“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六张知识展板分别放置在六个并排的文化橱窗里,要求“立春”和“春分”两块展板相邻,且“清明”与“惊蛰”两块展板不相邻,则不同的放置方式种数有(       
A.24B.48C.144D.240
填空题-单空题 | 较易(0.85) |
5 . 在我国南宋时期,数学家杨辉在1261年所著的《详解九章算法》一书中,就已经出现了如图所示的表.书中记载,是北宋数学家贾宪约于1050年左右在《释锁》算书中首先使用此数字三角形进行高次开方运算的,但原书佚失,其主要内容被杨辉著作《详解九章算法》(1261年)所抄录,故后世称“贾宪三角”为“杨辉三角”.在欧洲,帕斯卡(B. Pascal,1623-1662)于1654年发现这一规律,所以这个表又叫做帕斯卡三角形.杨辉三角的发现比欧洲早了600年左右,是我国古代数学的辉煌成就.杨辉三角是一些特殊数字按照一定规律排布的三角形数阵.它兼具形和数的特征,观察形的特征发现规律,再将离散的数抽象为具有统摄效果的代数符号(组合数符号),进行代数运算,寻找代数运算的不变性,是解决代数问题的基本方法.如递推性,除了1之外的数都等于其肩上的两数之和,即.可看成,n个不同的小球,其中一个球为A球,从中取出r个小球共种情况,它可分为两类:r个小球中含A球有种情况;r个小球中不含A球有种情况.分类用加法得.那么,______.(用式子作答)
2022-04-21更新 | 150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名校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联合考试数学试题
单选题 | 较易(0.85) |
名校
6 . 中国南北朝时期的著作《孙子算经》中,对同余除法有较深的研究.设为整数,若除所得的余数相同,则称对模同余,记为.若,则的值可以是(       
A.2 011B.2 012C.2 013D.2 014
2021-01-09更新 | 386次组卷 | 3卷引用:山西省长治市第二中学校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数学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