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化学综合库 > 化学反应原理 > 化学反应的热效应 > 化学反应热的计算 > 盖斯定律及其有关计算
题型:解答题-原理综合题 难度:0.4 引用次数:141 题号:17922995
的排放是形成酸雨的重要原因之一,工业上可采用多种方法减少的排放。回答下列问题:
(1)还原法:
已知:      
反应生成的热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2)碘循环法的循环过程如图所示,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在整个循环系统中做催化剂的物质是_______(填化学式)。

(3)钠碱循环法:用溶液吸收尾气中的
①上述溶液中:______________
②室温下,当溶液的pH约为6时,溶液吸收能力显著下降,此时溶液中的浓度是,则此时溶液中各离子浓度由大到小的顺序为_______
(4)氨石灰水法:
第一步:用过量的浓氨水吸收,并在空气中氧化;
第二步:加入澄清石灰水。
已知:室温下,,则室温下,第二步反应:的平衡常数_______

相似题推荐

解答题-原理综合题 | 较难 (0.4)
【推荐1】MgH2和Mg2Cu可用作贮氢材料,MgO可用作炉膛内脱硫脱硝的试剂。
(1)MgH2是一种离子化合物,其电子式为_______________
(2)Mg2Cu在加压条件下储氢时生成MgH2和MgCu2,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
(3)已知MgH2的有关热化学方程式如下:
MgH2(s) =Mg(s)+H2(g) △H1=+74.4kJ•mol-1
H2(g)+l/2O2(g)=H2O(g) △H2=-241.8 kJ•mol-1
Mg(s)+l/2O2(g)=MgO(s) △H3=-141.6 kJ•mol-1
①氢化镁燃烧生成氧化镁和水蒸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
②MgH2作贮氢材料时,单位贮氢材料释放出氢气的质量随时间的变化如图甲所示,其中温度T1、T2、T3由小到大的顺序为__________________

(4)炉膛内脱除 SO2、NO 反应为2MgO(s)+2SO2(g)+2NO(g)2MgSO4(s)+N2(g) △H =akJ/mol,其平衡常数与温度的关系如图乙所示。
①上述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为K=_________
②a_________0(填“>”或“<”)。
(5)全固态锂离子电池的结构如图丙所示,放电时电池反应为2Li+MgH2=Mg+2LiH。放电时,X极的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__。充电时,Y极的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_
2017-03-20更新 | 361次组卷
解答题-工业流程题 | 较难 (0.4)
【推荐2】以锌锰废电池中的碳包(含碳粉、Fe、Cu、Ag和等物质)为原料回收的工艺流程如下:
Ⅰ.将碳包中物质烘干,用足量稀溶解金属单质,过滤,得滤渣a;
Ⅱ.将滤渣a在空气中灼烧,得到粗
Ⅲ.向粗中加入酸性溶液,溶解生成,有气体生成;
Ⅳ.向Ⅲ所得溶液(pH约为6)中缓慢滴加溶液(pH约为12),过滤,得滤渣b,其主要成分为
Ⅴ.滤渣b经洗涤、干燥、灼烧,制得较纯的
(1)Ⅰ中Ag与足量稀反应生成NO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
(2)已知Ⅱ的灼烧过程中同时发生反应:
       
        
写出和C反应生成MnO和的热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
(3)将滤渣a在空气中灼烧的目的___________
(4)Ⅲ中溶解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溶解一定量的的实际消耗量比理论值高,用化学方程式解释原因:___________
(5)Ⅴ中在空气中灼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
2022-08-08更新 | 203次组卷
【推荐3】我国提出“碳达峰”目标是在2030年前达到最高值,2060年前达到“碳中和”。因此,二氧化碳的综合利用尤为重要。
(1)通过使用不同新型催化剂,实现二氧化碳加氢合成转化为二甲醚()也有广泛的应用。
反应Ⅰ:   
反应Ⅱ:   
反应Ⅲ:   
①结合计算分析反应的自发性:___________
②恒压、投料比的情况下,不同温度下的平衡转化率和产物的选择性(选择性是指生成某物质消耗的消耗总量的百分比)如下图所示:

当温度超过的平衡转化率随温度升高而增大的原因是___________
③工业实际设计温度一般在范围内变化,不能过高的原因是___________
(2)研究表明,在电解质水溶液中,气体可被电化学还原。
在碱性介质中电还原为正丙醇()的电极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_
②在电解质水溶液中,三种不同催化剂()上电还原为的反应进程中(被还原为的反应可同时发生),相对能量变化如图。由此判断,电还原为从易到难的顺序为___________(用字母排序)。

(3)参与的乙苯脱氢机理如图所示(表示乙苯分子中原子的位置;为催化剂的活性位点,其中位点带部分正电荷,位点带部分负电荷)。

图中所示反应机理中步骤Ⅰ和步骤Ⅱ可描述为___________
2024-01-21更新 | 265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