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百家争鸣的背景、影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9 道试题
1 . 春秋战国时期,我国的经济、政治和思想领域发生了一系列的重大变革,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根据《汉书》记载:周朝分封的诸侯国大约有“千八百国”。到春秋时期,还剩140多个诸侯国;到战国初期,只剩下十几个诸侯国。

材料三:……他们提出各种政治主张和治国方略,希望用自己的学说解决社会问题。……学派之间展开激烈的辩论,相互抨击;同时又相互影响,取长补短。这一思想文化的繁荣局面,历史上称为“百家争鸣”。

——摘自义务教育教科书《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1)根据材料一,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农业生产领域出现了什么新现象?这一现象对周王朝的统治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2)材料二中诸侯国数量不断减少的直接原因是什么?请简要评价这一变化。
(3)材料三“百家争鸣”局面的形成与材料一、二之间有什么内在联系?
2023-02-15更新 | 40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长沙市雨花区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春秋战国时期的农具和牛尊

材料二   据《史记商君列传》记载,商鞅合并小都、小乡、小邑、小聚为县,设置县令、县丞,共三十一个县,由国君直接委派官员治理;努力从事农业生产,耕耘纺织送交粮食布帛多者,免除本人徭役……变法五年后,国家富强起来。

材料三   当时,各家学派的代表人物聚众讲学,研讨学术,著书立说。它们提出各种政治主张和治国方略,希望用自己的学说解决社会问题。各学派在思想上、政治上的观点不同,学派之间展开激烈的辩论,相互抨击;同时又相互影响,取长补短,呈现思想文化的繁荣局面。

——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1)根据材料一图片说明当时我国农业生产领域出现了什么新现象?
(2)材料二反映的历史事件是什么?材料二反映了哪两条变法内容?
(3)历史上把材料三所述的现象称为什么?根据材料归纳其产生的影响?
(4)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春秋战国时期的阶段特征。
3 . 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次重大的社会变革和文化转折时期。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春秋时期,华夏大地上出现了多个政治实体并存的格局,身处乱象时代的孔子并未动摇对“天下共主”的追求,而是在规划并指点着中国历史如何重新通向大一统。

材料二:古书上记载,春秋时期,人们已经用铁农具来耕种土地。在湖南、河南、江苏等地的春秋墓葬中,发掘出一批铁农具。此外,至迟在春秋末年,人们已使用牛来耕地。……战国时期,……进一步推广,社会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

材料三:战国时期,旧的社会制度进一步崩溃,新的社会制度逐步确立。此时的学术思想领域非常活跃,形成了不同的学派……他们提出各种政治主张和治国方略,希望用自己的学说解决社会问题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回答,“春秋时期,华夏大地上出现了多个政治实体并存的格局”反映出当时社会出现了什么现象?从材料中找出孔子身处乱世所提政治主张的政治目的是什么?
(2)材料二说明当时我国农业生产领域出现了什么新现象?这导致了哪一新兴阶级的势力增强?
(3)材料三的这种局面在历史上称作什么?这种局面的出现和材料一、二之间有什么内在联系?
2022-01-06更新 | 62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普宁市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4 .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影响深远。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哲思一脉】

材料一:一般认为,他是中国古代私学的创始人……在他的私学里,只要你好学、想学,就“有教”,至于你原先和现今的情况怎么样,是不必过问的,那叫“无类”。


——摘编自陈雪良《春秋史》


(1)图片人物的核心思想是什么?依据材料一,指出他打破贵族和王室垄断教育局面的举措及其教育主张。

材料二:两种社会现象:一种是各个学派独立地阐述学说思想,学派之间相互问难,进行辩论;另一种是游说诸侯。战国的诸子百家主张学以致用,推出自己的政策主张、治国方略,不可避免与诸侯及其官员发生争鸣。……孟子曾游说于齐、魏、滕、薛、宋、郯、梁等国,慷慨陈词,阐述儒家的理论和政见。

——樊树志《国之概要》


(2)材料二中的“两种社会现象”是哪一个思想局面的表现?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分析“诸子百家”活动产生的影响。

【医学传承】

材料三: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在没有特效药的情况下,中国筛选出的“三药三方”正是在《伤寒杂病论》等古籍的经方基础上化裁而来。中医药积极参与全球抗疫,被多个国家借鉴和使用,成为抗疫防控中国方案的一大亮点。习近平特别指出“中西医结合、中西药并用,是这次疫情防控的一大特点,也是中医药传承精华、守正创新的生动实践”。

——中国新闻网《医圣祠前观古今,习近平“把脉”中医药发展》2021年5月13日


(3)材料三中提到《伤寒杂病论》的作者是谁?现在我们接种疫苗预防疾病,应用了他的哪一理论?根据材料,我们应如何传承中医药精华、守正创新?

【人与自然】

材料四:据《华阳国志蜀志》记载,都江堰建成后,“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也”。


(4)根据材料四和所学知识回答,都江堰水利工程由谁主持修建?根据材料四说明该水利工程的建成对周边地区的农业有什么影响?

材料五:贾思勰强调“顺天时,量地利,则用力少而成功多”,掌握农作物的生产规律,依据天时地利的具体特点,合理使用人力,谋求事半功倍。

——摘编自樊树志《国史概要》,复旦大学出版社2019年版


(5)依据材料五和所学知识回答,贾思勰的主张是通过他的哪部著作体现出来的?这部著作突显了中国古代科学家怎样的科学精神?
2022-06-13更新 | 29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泸州市泸县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5 . 北京是全国的文化中心,首都文化是这座城市的魂。

材料一   西周燕都遗址,因其发现地被称为琉璃河遗址。琉璃河遗址是迄今西周考古中发现的唯一一处城址、宫殿区和诸侯墓地同时并存的遗址,出土的大量带“匽侯”铭文的器物,证明了这里就是三千多年前燕国的都城所在地。被列入“二十世纪中国100项考古大发现”,具有很高的历史和科学价值。



(1)依据材料一,指出琉璃河遗址特点。分析证明燕国都城实物史料的价值。

材料二   蓟城自商、周以来就是地域政治中心,战国时更成天下名都。这里是北方的陆路交通枢纽,尤其是永济渠凿通后,从水路与江南相连,可转东南之粟到幽蓟。在地理位置上为中原北方门户,面平陆,负重山,南通江淮,北连朔漠。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谁占有蓟城就意味着谁可以取得天下。

——摘编自李淑兰《北京史稿》


(2)依据材料二,概括蓟城地区后来成为都城的原因。

材料三 堇鼎,1975年出土于北京琉璃河遗址贵族墓地,为西周早期青铜器。堇鼎高62厘米,重41.5公斤,内壁铸有铭文4行26字,记述了堇奉燕侯之命去宗周,向太保——召公进贡当地一些特色产品,得到召公的赏赐,为纪念此荣誉特做此器。证实了文献中关于召公奭以其长子就封于燕,而自己留在宗周辅弼王室的记载,填补了文献史料对西周燕国记载的不足,进一步证实了北京琉璃河地区即当时古燕国的始封地。



(3)依据材料三,堇鼎铭文的内容印证了西周治理地方的制度。概括堇鼎的发现的意义。

材料四   山戎文化陈列馆位于延庆区张山营镇。《史记·匈奴列传》记载:“唐、虞以上有山戎……随畜牧而转移。……山戎伐燕,燕告急于齐。……山戎越燕而伐齐。”《史记·齐世家》:“山戎伐燕,……齐桓公救燕,遂伐山戎,至于孤竹而还。”



(4)依据材料四结合所学,说出山戎的生产生活方式。春秋战国时期的时代特征是社会变革,写出政治、经济、军事及思想方面的具体表现。
2022-02-12更新 | 130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延庆区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中国历史上,战国是思想和文化最为辉煌灿烂群星闪烁的时代。这一时期出现了诸子百家彼此洁难,相互鸣的盛况空前的学术局面,在中国思想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据《汉书》记载,数得上名字的一共有189家,4324篇著作。流传较广、影响较大、较为著名的有十家学派。


(1)材料一中“盛况空前的学术局面”历史上称作什么?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填写下表。

材料二   公元前134,董仲舒在举贤良对策中提出建议:凡是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的各家学说,都要从博士官学中排除出去。汉武帝对董仲舒的这种大一统思想非常赏识,他将不治儒家《五经》的太常博士一律罢黜,排斥百家之言于官学之外,提拔布衣出身的儒生为丞相,优礼延揽儒生数百人。


(3)材料二中董仲舒的建议历史上称作什么?该建议被汉武帝实施后,在历史上有何重大影响?
(4)综合上述材料和问题,我国古代学术思想发展演变有何特点?
2020-02-06更新 | 13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邢台市桥东区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7 . 春秋战国是中国历史上动荡与发展的时代,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古书上记载,春秋时期,人们已经用铁农具来耕种土地。在湖南、河南、江苏等地的春秋墓葬中,发掘出一批铁农具。此外,至迟在春秋末年,人们已使用牛来耕地。

——统编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1)据材料一说明当时我国农业生产领域出现的新现象。这一现象导致了哪一新兴阶级的势力增强?

材料二   及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虽非古道,犹以务本之故,倾邻国而雄诸侯,有国强者兼州城,而弱者丧社稷。                         

          ——《汉书·食货志》


(2)材料二记述的是哪一历史事件?从材料二中可看出“商君”采取了哪些措施?

材料三   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割据纷争,旧的社会制度进一步崩溃,新的社会制度逐步确立。儒、法、道、墨、阴阳的学派针对治理国家的问题提出自己的主张;各家学派之间进行激烈的论争,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                       

               ——《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3)根据材料三,指出各学派争论的共同问题是什么?其中,道家学派有哪些主张?

材料四   ……现代国家固然需要强调依法治国,但也要强调以德治国。法治与德治必须结合。法可厚德,德可固法……只有大力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坚持德治和法治统一,自律和他律并重,社会才能稳定有序。                 

     ——《中国传统德治思想的现代选择》   


(4)材料四中的“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分别是哪两家学派的主张?材料中体现的现代社会治国的方略是什么?
2020-03-22更新 | 33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成武县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8 .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孔子是春秋时代的一位著名的思想家和政治家,作为儒家学说的创始人,他的思想支配了中国两千余年,对许多东方国家如日本、朝鲜、越南等有过重要的影响,同时对欧洲的思想文化也产生过一定的影响。

﹣﹣《百度》

材料二       古书上记载,春秋时期,人们已经用铁农具来耕种土地。在湖南、河南、江苏等地的春秋墓葬中,发掘出一批铁农具。此外,至迟在春秋末年,人们已使用牛来耕地。……战国时期,铁制农具和牛耕的使用进一步推广,社会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

﹣﹣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材料三       战国时期,旧的社会制度进一步崩溃,新的社会制度逐步确立。此时的学术思想领域非常活跃,形成了不同的学派……他们提出各种政治主张和治国方略,希望用自己的学说解决社会问题。

﹣﹣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1)材料一中的孔子在当时提出了怎样的治国方略(政治主张)?其核心思想是什么?

(2)材料二中农业生产领域的变化导致了哪一新兴阶级势力的增强?

(3)结合战国时期历史背景,列举材料三中的“学派”及其代表人物。(举出3个)

(4)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历史上一个大动荡、大变革、大发展的时期。请结合所学知识并围绕上述三个方面各举一件史实对该观点加以证明。

2019-02-13更新 | 13次组卷 | 1卷引用:【市级联考】河南省平顶山市2018-2019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9 . 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处于动荡与巨变之中,兼并战争、制度变革和思想学术的繁荣,成为这一时期的主要特征。

材料一:

古书上记载,春秋时期,人们已经用铁农具来耕种土地。在湖南、河南、江苏等地的春秋墓葬中,发掘出一批铁农具。此外,至迟在春秋末年,人们已经使用牛来耕地。
(齐国)一女必有一针一刀……耕者必有一耒一耜一铫(古代一种大锄)。


(1)从上述材料所呈现的这些现象中你获取了哪些信息?

材料二:七国乃是以春秋时代许多战争而产生的集权国家,已不是原来的封建诸侯国。这些集权国家的政权在官僚士大夫之手而不在封建贵族之手。一些国君意识到,要想比对手在王位上坐得更久,就不能让地方封建领主继续分享他的权威。领地不能再作为封邑在亲属和公子之间进行分封。春秋末年,普遍的做法是任命地方官来管理各个地区。许倬云(历史学家)先生将这种国家称之为“新型国家”。


(2)依据材料二,借助表格内容提示,概括战国“新型国家”的主要特征。

材料三:先秦时期,儒家思想孕育了我国传统文化中的政治理想和道德准则;道家学说构成了两千多年传统思想的哲学基础;法家思想中的变革精神,成为历代进步思想家、政治家改革图治的理论武器。

材料四:先秦诸子百家的部分主张老子认为“道”是天地万物的来源,其思想包含了朴素辩证法思想;孔子:思想核心是“仁”,即“仁者爱人”;提出为政以德;孟子:提出“仁政”道德标准;提出“舍生取义”的思想;庄子:主张人应顺应自然的本性;韩非:主张建立中央集权制度,倡导变法革新的思想。


(3)参照示例,先从材料三中选取任意一个观点(道家除外),然后从材料四中选择对应的史实加以印证。


(4)从材料四中选取一个主张,谈谈对今天有什么借鉴?
2019-02-27更新 | 77次组卷 | 1卷引用:【区级联考】北京市东城区2019届九年级第一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