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秦巩固统一的措施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7 道试题
1 . 你如果是汉武帝统治时期的一位丞相,可能会遇到下列哪些事件的发生?
①焚书坑儒②书同文,车同轨③颁布“推恩令”④张骞出使西域⑤“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A.①②③B.①②③C.③④⑤D.①②③④
2021-11-04更新 | 184次组卷 | 38卷引用:2011-2012学年青海省西宁十一中初一上学期期末测试历史试卷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2 . “秦始皇统一思想是不要人民读书,汉武帝的统一思想是要人民只读一种书。”下面能解释这一观点的史实是(       )。
A.焚书坑儒       罢黜百家B.焚书坑儒       推恩令
C.统一文字       推恩令D.统一文字       罢黜百家
2021-10-09更新 | 718次组卷 | 42卷引用:青海省西宁二十一中2018届九年级上学期12月月考历史试卷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3 . 吕思勉认为,“秦始皇,向来都说他是暴君,把他的好处一笔抹杀了,其实这是冤枉的。他的政治实在是抱有一种伟大的理想的。”体现秦始皇“地方治理”政治理想的制度是
A.行省制B.郡县制C.分封制D.三司制
2021-09-18更新 | 932次组卷 | 22卷引用:2021年青海省西宁市城区中考历史试题
选择题-单题 | 容易(0.94) |
名校
4 . 秦长城的起止点是(     
A.西起辽东,东到临洮B.西起咸阳,东到大海
C.西起临洮,东到辽东D.西起陇西,东到长平
5 . 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在历史上有过分裂,维护祖国统一是中华儿女不变的追求。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商鞅合并小都、小乡、小邑、小聚为县,设置县令、县丞,共三十一个县,由国君直接委派官员治理;努力从事农业生产,耕耘纺织送交粮食布帛多者,免除本人徭役……变法五年后,国家富强起来。

——据《史记•商君列传》记载


(1)材料一反映了商鞅变法中的哪两项内容?这一变法取得了怎样的成效?

材料二: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反古者不可非,而巡礼者不足多。

——商鞅


(2)根据材料二指出商鞅变法的理论基础是诸子百家中哪一派别的思想?

材料三:秦始皇在咸阳宫举行的一次庆功宴上对群臣说:“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诸侯”。

——《史记秦始皇本纪》


(3)从材料三中看出,秦始皇认为春秋战国以来,天下战争不断的根源在于西周实行了什么制度?列举在这种制度下春秋时期两个强大起来的诸侯?以史为鉴,为防止历史重演,秦始皇在地方管理上采取了什么创新举措?

材料四:有一个秦国人在国内做了一条长裤,他去齐国又叫齐国裁缝再做一条同样尺寸的裤子,取货时发现,竟然是短裤!付款时裁缝又拒收他的圆形方孔半两钱而要他付刀形币!


(4)为解决材料四中的问题,秦始皇采取了什么措施?

材料五:我总觉得:匈奴从中华版图上消失是一种巨大的遗憾……在匈奴短暂的东方生活中,虽然对中原王朝构成了强大的威胁,但在一个民族的成长历史上,多一些挑战和竞争,总是好的。


——《怀念匈奴》


(5)秦始皇为解决匈奴的威胁采取了什么措施?
2021-01-13更新 | 30次组卷 | 1卷引用:青海省北外西宁新华联国际学校2020-2021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6 . 历史文化遗产和红色旅游景区是历史的重要见证。阅读材料,结合所学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7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了《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我国自1985年加入《公约》至2018年7月,已有53项文化和自然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在意大利(54项)之后排在世界第二位。《公约》规定,缔约国的文化遗产(文物、艺术品、民居、建筑物、遗址遗迹、工程遗产等)符合历史的、艺术的、美学的、人种学的或人类学的审视标准,通过申报推荐、专家评估、现场调查、审议投票等程序,可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材料二   《2016-2020年全国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三期)》指出,发展红色旅游是加强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大举措。2017年2月,《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名录》发布了300处红色旅游经典景区。我省有西宁市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纪念馆、海北州青海原子城遗址等5处景区入选。西路军纪念馆和原子城遗址也是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



(1)阅读材料一,古埃及金字塔于1979年入选世界遗产名录,简述其入选理由。
(2)阅读材料一,长城于1987年入选世界遗产名录。如果你是当时的申遗人员,准备给世界遗产委员会陈述长城的哪些历史文化价值?列出你认为最重要的两条。
(3)阅读材料二,我市建立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纪念馆,是为了弘扬怎样的长征精神?
(4)(单项选择)阅读材料二,海北州青海原子城遗址纪念碑上镌刻着“中国第一个核武器研制基地”字样,从该基地诞生了我国
A.首颗人造地球卫星     B.首颗原子弹和氢弹     C.首枚运载火箭   D.首艘航空母舰
2020-12-26更新 | 123次组卷 | 1卷引用:青海省西宁市2020年中考历史试题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
7 . 公元前221年,秦统一中国,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封建国家,秦始皇为巩固统一采取的措施
①统一文字和车轨 ②统一货币和度量衡 ③修灵渠、筑长城
④“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⑤颁布“推恩令”
A.①②④B.②③⑤C.①②③D.①④⑤
8 .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阅读材料,结合所学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后,有感于全国文字的繁杂和书体的不一,于是提出“书同文”,统一文字,统一书体。

材料二   隋唐科举制……自产生之日起就确立了由政府出面招生,考生“皆怀牒(证件)自列于州县”的自由报考原则,不论贵族和平民皆可参加公开考试。……举凡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天文、地理、民族等各种与国计民生相关的大事,皆可为考试内容。……一切以程文(文章)定去留,为草野寒酸之士开辟了登仕之途……。

——杨齐福《科举制度与近代文化》

材料三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反映了我国不同时期文学发展的主流形式和审美理想。例如:①“若窦娥委实冤枉,身死之后,天降三尺瑞雪,遮掩了窦娥尸首。”②“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③“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④通过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变化,揭示了封建社会走向衰亡的历史命运。


(1)材料一“书同文”中的“文”指什么?
(2)阅读材料二,在科举制发展和完善过程中,唐太宗、武则天各有何贡献?
(3)依据材料三,写出①②③对应的文学形式,并写出④所指的古典小说名称。
(4)通过以上问题探究,谈谈当代青年应如何弘扬和传承中国传统文化?
2020-05-27更新 | 34次组卷 | 1卷引用:2019年青海省西宁市中考二模历史试题
9 . 吕思勉在《吕著中国通史》中写道:“秦始皇,向来都说他是暴君,把他的好处一笔抹杀了,其实这是冤枉的。”下列能佐证秦始皇“好处”的有
①统一文字   ②建立郡县制   ③严刑苛法   ④焚书坑儒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
2020-05-21更新 | 29次组卷 | 1卷引用:2019年青海省西宁市中考一模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春秋战国时期旧有社会秩序已经不能适应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而新的社会秩序还没有完全确立。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都处于急剧变化的状态,这是一个大变革时代。

材料二   秦始皇为禁锢人们的思想言论,下令烧毁民间收藏的诸子百家书籍,仅留下秦国的史书及医药、种植、占卜之类的书籍。他又将提出非议的460多个儒生和方士全部活埋。而汉武帝则采纳董仲舒的建议,重视教育,在中央兴办太学,在地方兴办国学。


(1)阅读材料一,分别举一例东周时期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大变革的史实。
(2)材料二中秦始皇和汉武帝以怎样的不同方式对待儒家思想?指出他们这样做的共同目的。
(3)中华民族历史源远流长,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我们应该怎样正确对待中国传统文化?
2020-02-21更新 | 41次组卷 | 1卷引用:青海省西宁市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