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秦巩固统一的措施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74 道试题
2024·江苏·一模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
1 . 杨宁一在《历史学习新视野新知识》中写道:“秦代重在‘禁’,采用简单粗暴的行政手段强制解决意识形态问题……汉代重在‘尊’,将其贯穿于学校教育和入仕途径之中。”这里“禁”和“尊”的共同目的是(     
A.统一思想,巩固统治B.以法治国,震慑臣民
C.顺应自然,保障民生D.选贤任能,反对攻伐
7日内更新 | 96次组卷 | 3卷引用:历史(吉林长春卷)-学易金卷:2024年中考第三次模拟考试
选择题-单题 | 较易(0.85) |
2 . 秦始皇为统一岭南及东南沿海地区采取的措施是(     
A.开凿灵渠B.北击匈奴C.实施“推恩令”D.统一车轨
2024-05-08更新 | 4次组卷 | 1卷引用:吉林省长春市_宽城区2024年中考一模考试文科综合-初中历史
3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秦汉统一多民族国家内,各民族有了很大的发展,民族间的交流呈现出明显的区域特征。南方在矛盾与冲突中交流和融合,西部贸易交流频繁,北方边境战争不断。民族的分化、重组与融合为中华民族的形成与发展提供了动力,并注入了新鲜血液。

材料二   中华文明的特点是统一和连续……曾有许多游牧部族侵入中原,甚至还取代了某些王朝;但是,不是中原人民被迫接受入侵者的语言、习俗或畜牧经济,相反,是入侵者总是被迅速、完全地同化。

材料三   唐太宗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得到周边各族的拥戴,赢得“天可汗”的尊号。两宋时期,各民族之间在更大范围内交融,社会经济蓬勃发展。

(1)依据材料一写出秦朝为应对北方少数民族采取的措施是什么?西汉时为加强对西部边疆的管理设置了什么机构?
(2)材料二中南北朝时期的哪一改革最能证明“入侵者总是被迅速、完全地同化”? 写出“游牧部族侵入中原”曾建立了哪些全国统一的封建王朝(两例)?
(3)根据材料三及所学知识,写出唐朝民族友好交往的史实一例;写出两个与北宋并立的少数民族政权的名称。
(4)通过以上材料,你有何认识?
2024-05-03更新 | 8次组卷 | 1卷引用:吉林油田第十二中学2023—2024学年下学期九年级第一次模拟考试 历史试卷
4 . 下列古钱币的形制与铸币文字蕴含着丰富的历史信息。这最适合用来研究,中国古代(     

A.冶铁技术的进步B.民族交融的加强C.抑商政策的演变D.中外文化的交流
2024-04-27更新 | 402次组卷 | 8卷引用:吉林省长春市德惠市第二十九中学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民族的迁徙、人口的变化、分布等与社会经济发展、国家地位变化有着密切联系。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匈奴是中国漠北的一个游牧民族,兴起于公元前3世纪左下的战国时期,秦汉时强盛起来,……公元91年,北匈奴的一部分由单于率领离开漠北向西迁移。公元2世纪中叶,因不堪忍受鲜卑人的压迫,北匈奴离开居住了70余年的悦般而西迁康居。公元3世纪中叶,因受到贵霜帝国和康居的联合攻击,北匈奴再次离开康居迁往粟特。公元4世纪中叶,北匈奴人又离开生活了一个世纪的粟特西迁至东欧顿河流域。

——摘编自《世界通史》李昕主编

材料二:历史上著名的“民族大迁徙”,主要是指日耳曼人从4世纪末到6世纪末,持续200年之久向着罗马帝国境内的大规模迁徙,……民族大迁徙结束后,在西罗马帝国的废墟上出现了十几个“蛮族”国家。……民族大迁徙使古典的奴隶制社会形态一去不复返,人类历史由此进入一个更成熟的发展阶段封建社会。

——摘编自张五钢《日耳曼民族的大迁徙》

材料三:这个时期最令人注目的汉语人群大规模南迁运动,分别发生在公元310年代和750年代……南迁的北方人口对地广人稀的南方来说,不仅是珍贵的劳动力,而且成为全方位带动南方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的重要人力资源。1120年代由金朝入主中原造成的“靖康之难”,引发了中国历史上第三次北方人口的大规模南迁。

——摘编自清华国学院《全球史中的文化中国》

材料四:19世纪中期欧美主要国家城市和农村人口统计表
国家总人口 (万人)农村人口占总人口比例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例
英国180048%52%
法国360075% 25%
俄国5900 93% 7%
美国230087%13%

材料五:美英中三国城市发展情况曲线图

材料六:美国是一个典型的移民国家,下表是20世纪美国外来移民情况统计结构表

年代欧洲亚洲拉丁美洲
1901——192085%4%4%
1961——197033%13%39%
1981——199010%38%47%

(1)依据材料一概括北匈奴人不断西迁的原因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写出,秦汉时期反击匈奴的历史事件各一例。
(2)依据材料二概括日耳曼人民族大迁徙的影响。请写出当时最强大的“蛮族王国”的建立者。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造成公元310年代和750年代“汉语人群大规模南迁”的事件分别是什么?中国历史上三次人口大规模南迁使得经济格局发生怎样的重大转变?少数民族内迁与北民南迁对中华民族的发展有何影响?
(4)依据材料四分别指出19世纪中期城市化程度最高和最低的国家,并解释出现这种状况的原因分别是什么?
(5)依据材料五分析中国在20世纪70年代以后城市化进程的发展趋势,结合所学知识解释这与我国实行哪一政策有关?透过城市化发展情况,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影响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6)依据材料六分析美国在20世纪60年代以后,移民结构发生了怎样的变化?造成这一变化的原因与当今世界哪一经济发展趋势有关?
(7)综合以上探究,你认为世界各族人民如何才能更好地生存与发展?
2024-04-23更新 | 16次组卷 | 1卷引用:吉林省长春市双阳区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下学期中考一模道德与法治、历史试题-初中历史
6 . 民族独立和国家统一是一个国家发展的重要前提和基础,我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维护和巩固国家统一始终是历史发展的主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秦汉统一多民族国家内,各民族有了很大的发展,民族间的交流呈现出明显的区域特征。南方汉越在矛盾与冲突中交流和融合,西部贸易交流频繁,北方边境战争不断。民族的分化、重组与融合为中华民族的形成与发展产生了动力,并注入了新鲜血液。

——摘编自王文光《秦汉时期民族关系互动述论》

材料二:中华文明的特点是统一和连续。……曾有许多游牧部族侵入中国,甚至还取代某些王朝而代之;但是,不是中国人被迫接受入侵者的语言、习俗或畜牧经济,相反,是入侵者总是被迅速、完全地中国化。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写出秦汉时期为“北方边境战争不断”而采取的反击措施。西汉“西部贸易交流频繁”的原因是什么?结合材料写出“民族的分化、重组与融合”有什么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哪一史实最能证明“入侵者总是被迅速、完全地中国化”?游牧部族侵入中国建立的第一个统一王朝是什么?他们开创的什么制度能证明其“完全中国化”?
(3)结合所学知识,以清朝为例,各写一例史实说明它对边疆地区管理的不同方式。
(4)结合材料写出“中华文明的特点”。
2024-04-20更新 | 31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吉林省四平市中考二模历史试题
7 . 军事国防是国家安全的支柱。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国防才真正负担起巩固和发展统一政权、抗击外族入侵的双重任务。此时,北方草原上一个古老的民族——匈奴,空前强盛,不时侵扰秦王朝的东北、西北地区。除了抵抗古老民族,秦始皇还征调五十万民工,历时9年修建了绵延1万余公里的防护屏障。

——摘自《高级中学学生军事训练教程》

(1)依据材料一,指出秦统一后“国防”的双重任务。结合所学,用具体事实论证秦朝是如何巩固“国防”的?

材料二   中原历代王朝在对来自东南方向的威胁一直缺乏危机感,即使在明代沿海倭患频起之时,仍不足以震撼其心理堤防。至晚清国门洞开,外洋之为中国患如此其烈,实为亘古所未有。

——摘自薛小策《华夷秩序与中国古代国防》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写出明朝抵御“倭患”的历史事件。并从国内外两个度分析晚清时期沿海危机出现的原因。

材料三   19世纪70年代,中国面临海防和塞防的全面危机。以李鸿章为代表的海防派把日本看作是永久的威胁,因此他们主张国防战略重心应放在沿海,左宗棠则提出“东则海防,西则塞防,二者并重”认为一个国家的国防是一个整体,海防与塞防互相影响,缺一不可。

——摘自《新城军事课教程》

(3)依据材料三,对比李鸿章和左宗棠的国防思想的不同之处。结合所学,写出当时政府加强“海防”“塞防”的具体事例。

材料四   中国共产党六届六中全会作出了《实行国防教育政策,使教育为民族自卫战争服务》的决议。成立了“抗日军政大学”等学校培养抗战干部。在各根据地开展了以提高和普及人民大众抗日知识技能和民族自尊心为中心教育内容的一系列国防教育活动……广泛吸收一切赞成抗日的知识分子,参加抗战救亡工作。

——吴建平《我国近代国防教育的历史发展及其启示》

(4)依据材料四,概括中国共产党加强对民众国防教育的措施。并依据材料及所学,分析采取该措施的历史背景。

材料五   新中国成立初,国内外形势对新生的人民政权来说非常严峻,这时期党和人民政府高度重视我国国防事业的发展,国家开始组建新的军兵种,开始由单一陆军向诸军兵种全面过渡。新中国国防的初步发展也为我国经济的恢复与发展创造一个安定环境。

——摘编自郑志强《从民族角度看中国国防历史的阶段性特征》

(5)依据材料五,指出此时我国政府重视国防发展的表现。结合所学,写出此时为应对外来挑战及大力发展经济,我国政府采取的重大措施。

材料六   如果六十年代以来中国没有原子弹、氢弹,没有发射卫星,中国就不能叫有重要影响的大国,就没有现在这样的国际地位。

——邓小平《中国必须在世界高科技领域占有一席之地》

(6)结合所学,写出材料六中的国防成就的重要意义。请举出在此领域做出突出贡献的一位科学家。

材料七   国防安全教育是国民的基本素质教育,树立国防观念是每个公民应具备的基本道德素质,国防观念的核心——爱国主义精神是中华民族重要的道德要求、政治原则和法律规范。

——张晓《商校公共安全教育与证理研究》

(7)依据材料七,指出国防观念的核心精神。并谈谈中学生可以通过哪些途径加强自己的国防观念?
2024-04-16更新 | 11次组卷 | 1卷引用:吉林省长春市第一〇八学校2023-2024学年九年级4月月考历史试题
8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从春秋开始,到秦始皇统一天下,前后达550年,最终建立起相对完善的政治、经济制度......影响了中国2000多年的封建历史进程。

材料二:在政治、思想大一统背景下,汉代的国家认同意识也明显加强,它具体表现在对于统治思想、民族和地理的认同意识上。

材料三:17世纪初,“后金”“大金”表明完成统一的女真各部对共同国家的认同。皇太极改“金”为“清”,从国家认同来解释,是因为当时他统治下的臣民虽以满洲为主体,但同时已经融入数量众多的蒙古人、汉人以及朝鲜人等。

(1)材料一中“秦始皇统一天下”后为巩固统一在地方实行了哪一制度?为促进经济交流全国统一使用的货币名称是什么?
(2)材料二中“汉代”为实现“思想大一统”汉武帝采取了什么措施?这一措施是采纳谁的建议?在“地理”认同方面,西汉政府为加强对西域经营而设立的官职是什么?
(3)材料三中“后金”的建立者是谁?写出在清朝历史上蒙古族哪个部落在谁的带领下“认同国家”从境外回归祖国。
(4)增强国家认同,培养家国情怀。你将以怎样的实际行动报效祖国?
2024-04-15更新 | 7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吉林省油田第十二中学中考二模历史试题
9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是谓大同。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是为小康。

——《礼记·礼运》

材料二:周武王接着又封功臣谋士,而师尚父是被封的第一个。武王封尚父于营丘,为齐。对其弟周分显于曲阜,为青。并召公爽于燕。封其弟叔鲜于管,其弟叔度于蔡。其他人也都依次受封。

——摘编门李志敏《中国通史》

材料三:秦朝在全国分为36郡,后增至40多郡,郡的行政长官称郡守;在郡下设县,县的长官称县令或县长。郡县的长官都由朝廷直接任免,县以下又设乡、里、亭等基层组织。

——摘自《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教材》

(1)“天下为公”“天下为家”局面分别是由什么制度产生的?写出开启“天下为家”局面的事件。
(2)根据材料二,分析周王封赐土地的依据。所封诸侯应履行哪些义务?
(3)根据材料三,写出这个制度的名称?结合所学分析这个制度有何作用和意义?
2024-04-04更新 | 22次组卷 | 1卷引用:吉林省四平市铁东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10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秦朝完成统一后,实行什么样的体制才能有效管辖这辽阔的国家呢……为此,秦始皇创立了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制度……建立了一整套的中央政权机构。在地方上,将全国分为三十六郡,郡下设县,郡县长官都由皇帝直接任命……并下令统一文字、货币和度量衡。

材料二   汉代诸侯王在王国内有充分的统治权,有行政权、财权和兵权,甚至在某些方面“僭于天子”。汉武帝用主父偃之策,削弱了诸侯王的势力。他还接受一位思想家的建议,罢黜百家、尊崇儒术,在思想方面巩固了大一统……

(1)材料中涉及了秦朝在地方上推行的哪一制度?结合所学知识写出秦统一货币有什么影响?(写出一点)。
(2)材料二中的“主父偃之策”指的是什么?材料中的“一位思想家”指的是谁?为推行儒学,汉武帝在都城兴办了哪一学校?
(3)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巩固大一统的现实意义是什么?
2024-04-03更新 | 12次组卷 | 1卷引用:吉林省名校调研系列卷(省命题)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