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秦巩固统一的措施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45 道试题

1 . 材料一:中国社会的早期是“封建”社会。我们需要先明确的是,“封建”这两个字,用来指秦始皇之后的中国历史是不合适的,封建就是封邦建国,指的是政治制度中的分封制,这是周代的事。在周代封建制下,人们生活在一个又一个小的自治社会中,用老子的话说,是一个个“小国寡民”,老死不相往来。这个时代和后来欧洲中世纪的贵族时代很相似,大家都生活在一个个分散的庄园之中,处于半自治状态,横向联系不多,纵向也没有一个能“一竿子捅到底”的政治权力。

而秦始皇统一中国后,中国进入帝制时代。社会运转规律完全改变。小自治体被打散,统一成了一个大共同体,政治权力纵向一竿子捅到社会最底层,国家直接控制每一个人,汲取能力空前提高,因此也形成了一系列非常独特的中国特色。秦到清这个时期的中国,很多特征是人类其他政治体绝无仅有的。

李鸿章所谓的“三千余年一大变局”,或者是历史教科书所说的“西方列强用坚船利炮打开中国的大门”,这一变局让中国不可回头地卷入全球经济新秩序中,整个社会的运转规律又一次发生了质变。

在中国秦朝到鸦片战争当中的两千多年,则是我们都熟知的王朝兴替时期。也就是说,一个王朝建立一二百年后,就会“官逼民反”,出现农民起义,不久被另一个新兴王朝取代,如此循环不已。

——张宏杰《简读中国史》,有删改

材料二:人类社会规模变得更大、更复杂,而维系社会秩序的虚构故事也更为细致完整。人类几乎从出生到死亡都被种种虚构的故事和概念围绕,让他们以特定的方式思考,以特定的标准行事,想要特定的东西,也遵守特定的规范。数百万计的陌生人能遵照着这种人造而非天生的直觉,合作无间。这种人造的直觉就是“文化”。虽然每种文化都有代表性的信仰、规范和价值,但会不断流动改变。只要环境或邻近的文化改变,文化就会有所改变及因应。除此之外,文化内部也会自己形成一股改变的动力。就算是环境完全与外界隔绝,生态也十分稳定,还是无法避免改变。

——尤瓦尔赫拉利《人类简史》,有删改

材料三:经过几千年的发展,文化已经成为社会的基本组成部分。只有通过文化每个人才知道做什么和怎么做,任何威胁文化价值的东西都变得像威胁基本生存物质——比如食物和水——一样严重,因此人们极不愿意忍受任何对传统文化的重大更改。历史上,文化总是对变化进行强烈的反抗。即使在今天,当科技的更新需要社会文化产生相应的变化时,这种抵抗也同样存在。不过科技变革基本上还是被接受和受欢迎的,因为它们一般都提高了生活水平;然而文化变更则引起了恐慌和抵抗,因为它威胁到了传统的、人们已经习惯的价值和实践。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有删改

(1)根据材料一,写出改变中国绝无仅有的两个事件。
(2)根据材料二,写出中国受到临近的文化改变的实例。
(3)根据材料一、材料二和材料三,写出在中国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背景下,作为初中毕业生,我们如何积极应对文化和科技的巨变。(言之有理即可)
2024-04-03更新 | 54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河北省部分学校中考模拟考试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探究问题:

材料一   为了防止他们卷土重来,还修筑了举世闻名的长城。……为了完成这一巨大工程,耗去了大量生命,以致2000多年后的今天,人们仍要谈起这一事实:有100万人为修筑长城而死去,长城的每一块石头都值条……老百姓都为筑长城的事咒骂皇帝。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汉武帝接连派出好几支远征大军去讨伐匈奴,最后迫使匈奴各部落或者归顺,或者逃往沙漠地区。

材料三   西晋时期被汉人使用的方凳、胡床(下图)


(1)材料一中的皇帝是指谁?修筑长城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2)比较起来材料一,材料二中汉武帝对待匈奴侵扰的措施发生了什么变化?
(3)材料三中汉族人民对待游牧民族的文化采取了什么态度?
(4)我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更迭频繁,游牧民族纷纷南下,当时各民族之间关系出现了一种什么趋势?哪一个皇帝主动改革促进了这一趋势的发展?请列举这次改革的两个举措。
2024-04-03更新 | 9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张家口市万全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3 . 学史悟道

材料一   周朝与秦朝制度比较表

项目周朝秦朝
最高统治者的称呼
最高统治者的权力周天子在名义上是天下共主总揽一切军政大权
统治地方的方式建立郡县制

材料二   一法度衡石丈尺。车同轨。书同文字。

——《史记·秦始皇本纪》


(1)请在答题卡上把材料一表格的内容补充完整。
(2)材料二中包含了秦始皇巩固统一的哪些措施?这些措施对国家的发展有什么共同意义?
(3)据上述分析,请你简要评价秦始皇。
2024-03-21更新 | 5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保定市唐县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4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史料说史】

(1)史料是我们了解历史的重要依据,主要包括:文献史料、实物史料、口述史料等多种类型。上图所示均属于哪一类型的史料?它们见证了秦始皇巩固大一统的哪两项措施?
【汉承秦制】

秦汉时期是中华文明形成的关键时期,汉武帝是其中的伟大人物。他在位期间实行了一系列巩固大一统的措施。


(2)结合所学知识将下表序号内容补充完整。

汉武帝巩固大一统

类别措施结果
政治施行“推恩令”、察举制、刺史制汉武帝在这些方面实施的措施巩固了大一统局面,西汉王朝进入③时期。
把铸币权收归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实行盐铁官营、专卖,平抑物价
思想
军事派卫青、霍去病北击匈奴

(3)综上所述,你认为巩固大一统的现实意义是什么?
2024-03-11更新 | 8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唐山市遵化市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为了防止他们卷土重来,还修筑了举世闻名的长城...为了完成这一巨大工程,耗去了大量生命,……老百姓都为筑长城的事咒骂皇帝。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汉武帝接连派出好几支远征大军去讨伐匈奴,最后迫使匈奴各部落或者归顺,或者逃往沙漠地区。

材料三   西晋时期被汉人使用的方凳、胡床

材料四   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少数民族入侵中原后,为了巩固政权也因汉文化发展相对成熟,逐渐“汉化”,其中最具代表的便是鲜卑族的改革....这一时期,胡汉两种截然不同的文明在战乱中相遇,促使了不同民族之间的文化交融,这些发展使中华文化更加多元化,思想不局限于一种,为隋代大一统和唐开明的民族政策和开放之风做了充分铺垫。

——高畅《魏晋时期胡汉冲突下的文化交融》


(1)对比材料一、材料二中汉武帝对待匈奴侵扰的方式发生了什么变化?
(2)材料三中汉族人民对待游牧民族的文化采取了什么态度?
(3)据材料三、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当时各民族之间关系出现了一种什么趋势。
(4)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四中“鲜卑族的改革”指的是哪一历史事件,并列举一例改革措施。据材料四、概括魏晋南北朝时期胡汉文明相遇有何影响。
2024-03-11更新 | 13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秦皇岛市昌黎县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6 . “地方推行郡县制,小篆成为规范字,焚书坑儒搞专制。”这一顺口溜反映的是□□□实行的统治政策,方框处应填写的内容是(     
A.秦始皇B.汉高祖C.晋惠帝D.孝文帝
2024-03-10更新 | 8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张家口市桥西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7 . “始皇的焚书,武帝的尊儒,动机和说法都一样,天下大乱皆因思想自由,言论不一”。由此可见,作者认为他们的“动机”是(     
A.树立皇帝的专制权威B.发展思想文化
C.统一思想,巩固统治D.消灭异端学说
2024-03-10更新 | 23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保定市高阳县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8 . 读图:“秦王扫六合”后,采取了下列措施。对此认识正确的有(     

①有利于国家对经济的管理                    ②有利于促进各地之间的交流
③有利于维护秦朝的统治                    ④有利于经济发展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2024-03-10更新 | 14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保定市高阳县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9 . 汉字是中华文化的根基与纽带。

材料一   “虎”字的演变


材料二   春秋战国各国文字写法不同,造成政治文化交流障碍。秦统一六国后,官方文字定为标准化的统一字体小篆,为不同地域之间的交流提供便利。此外,统一的文字通过典籍和刻石保留传承着中华文化的完整性,延续着中华传统文化思想的血脉,不曾中断。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写出中国目前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出现在哪个朝代?其字体名称是什么?
(2)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写出秦统一文字的字体名称。书法成为在中国成为一门艺术是在何时?
(3)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概括统一文字的意义。
2024-03-10更新 | 7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沧州市青县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选择题-单题 | 适中(0.65) |
10 . 下列秦朝的措施与秦速亡有关联的是(     
A.统一文字B.行郡县制C.统一货币D.焚书坑儒
2024-03-10更新 | 8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沧州市青县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