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秦巩固统一的措施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77 道试题
1 . 某班同学以“中国古代民族关系”为主题开展探究活动。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为抵御匈奴,秦朝修筑了著名的万里长城,请问秦长城的起止点分别是什么?
(2)汉武帝时使匈奴再无力与西汉对抗的战役是什么?
(3)前秦是哪个民族建立的?383年,前秦企图灭亡东晋,在哪场战役中被打败?
(4)南北朝时期促进了民族交融的改革事件是什么?
(5)以史为鉴,你认为我们今天应怎样处理民族关系?
2024-01-05更新 | 24次组卷 | 1卷引用:吉林省白山市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2 . 根据提示写出相对应的内容。
(1)河姆渡人最为典型的农业工具——
(2)战国初年被韩、赵、魏三家大夫瓜分的诸侯国——
(3)秦朝颁行全国的通用文字——
(4)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设立的作为管理西域的最高长官——
2024-01-05更新 | 9次组卷 | 1卷引用:吉林省白山市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3 . 根据提示写出相对应的朝代。
(1)周平王建立的朝代史称——
(2)郡县制建立于——
(3)280年,灭吴——
2024-01-05更新 | 8次组卷 | 1卷引用:吉林省白山市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4 . 下列掌管秦朝监察事务的是(     
A.丞相B.太尉C.御史大夫D.郡守
2024-01-05更新 | 19次组卷 | 1卷引用:吉林省白山市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5 . 秦灭六国后,急需一种统一的官方文字,于是丞相奉命制作了标准字样,这便是小篆。这里的“丞相”指的是(     
A.李斯B.卫青C.蒙恬D.墨子
2024-01-04更新 | 17次组卷 | 1卷引用:吉林省白山市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6 . “因地形,用制险塞,起临洮,至辽东,延素万余里。”史料中记载的应是秦朝修筑的(     
A.灵渠B.阿房宫C.骊山陵D.秦长城
2024-01-04更新 | 15次组卷 | 1卷引用:吉林省白山市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7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他驱动万束战车,点燃遍地烽烟……公元前230年起,先后攻灭六国,使诸侯割据成了无影无踪的旧梦——他创立了一些套中央政权机构,建立了新的地方行政模式。

材料二:秦统一后“言语异声”“文字异形”,对政令的推行和文化交流造成了障碍;币制的混乱状况也不利于国家对经济的管理……面对存在的问题,政府急需为各行各业制定统一的标准和规范。

材料三:汉初在沿用秦朝地方管理制度外,对一些王公和功臣,分封了一些诸侯王。诸侯王的权力很大,在封地内可以任免官吏,收取租税,铸造钱币,还拥有兵权。

(1)材料一中的“他”指的是谁?他建立的“地方行政模式”是什么?
(2)针对材料二所述的问题,秦政府制定的统一的文字和货币分别是什么?
(3)材料三中的“诸侯王”后来对中央造成极大的影响,汉武帝采纳主父偃的哪一建议消除了这一影响?针对地方上“铸造钱币”的问题,汉武帝收回铸币权,统一铸造了哪一钱币?
(4)谈谈以上秦汉的统治措施起到的共同作用。
2024-01-04更新 | 6次组卷 | 1卷引用:吉林省白山市靖宇县第三中学、靖宇县第七中学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8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秦始皇完成统一后,创立了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制度……建立了一整套的中央政权机构。在地方上,将全国分为三十六郡,郡下设县,郡县长官都由朝廷直接任免……并下令统一文字、货币和度量衡。


(1)材料一中的“中央政权机构”中掌管行政事务的官职是什么?材料涉及了秦朝在地方上推行的哪一制度?秦朝颁行全国的通用文字是什么?

材料二:西汉初年,诸侯王在王国内有充分的统治权,有行政权、财权和兵权,甚至在某些方面“借于天子。汉武帝用主父偃之策,削弱了诸侯王的势力。为加强朝廷对社会经济的控制,汉武帝还把铸币权收归中央,统一铸造了新钱币……汉武帝接受一位思想家的建议,罢黜百家,尊崇儒术,在思想方面巩固了大一统……


(2)材料二中的“主父偃之策”指的是什么建议?材料中的“新钱币”指的是什么?材料中的“一位思想家”指的是谁?为推行儒学,汉武帝在长安兴办了哪一学校?
(3)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巩固大一统的现实意义是什么?
2024-01-03更新 | 34次组卷 | 1卷引用:吉林省榆树市第二实验中学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9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该青铜器高133厘米,长110厘米,重832.84千克,是迄今世界上出土的最重的青铜器。当时,铸造这样一个大鼎,需要二三百人同时操作,可见当时的青铜铸造业有多么大的规模。

材料二:号称“天府之国”的成都平原,在古代是一个水旱灾害十分严重的地方。李白在《蜀道难》这篇著名的诗歌中“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的感叹和惨状,就是那个时代的真实写照。

材料三:秦长城在构筑方法上有自己的风格,秦长城以石筑见称,雄伟壮观,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瑰宝,也是世界建筑史上的奇迹。


(1)材料一中的“最重的青铜器”指的是什么?当时的铸造技术采用的是什么方法?
(2)战国时期,哪一水利工程的修筑改变了材料二的惨状,使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的?是由谁主持修建的?
(3)材料三中的“秦长城”的起止点在哪里?
(4)我们应该学习古代劳动人民的哪些精神?
2024-01-03更新 | 4次组卷 | 1卷引用:吉林市白山市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10 . 请根据提示写出相对应的内容。
(1)河姆渡人最为典型的农业工具——
(2)战国时期思想文化的繁荣局面被称为——
(3)秦朝在全国流通的统一货币——
(4)东晋的都城——
2024-01-03更新 | 5次组卷 | 1卷引用:吉林市白山市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首页2 3 4 5 6 7 8 9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