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海—气相互作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高中地理综合库 × 地域文化差异及形成的原因 ×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1079 道试题

1 . “平潭岛,光长石头不长草,风沙满地跑,房子像碉堡”,这一古老民谣中的平潭岛位于福建省,是祖国大陆距台湾岛最近的地方,多年平均降水量为1275毫米。岛内传统民居都是石头建成的房子,称为石头厝(如下图)。石头厝的特征是低矮、窗小。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岛内传统民居都是石头建成的房子,最主要原因是(     
A.石头房坚固,可以抗击台风B.石头房冬暖夏凉
C.降水丰富,石头房子耐腐蚀D.就地取材,成本低
2.石头厝窗小,其作用主要是(     
A.减少风沙侵袭B.抵御倭寇袭击C.避免夏季高温D.瞭望监视敌情
7日内更新 | 54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六校联合考试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5月考试地理试题
2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客家人是一个具有显著特征的汉族民系。客家人祖先原本居住在北方,由于各种原因南迁,定居在闽粤赣地区。他们利用当地的土、卵石和杉木,用垒筑的方式建筑了圆形或方形的客家土楼,楼高五六层,可住几十户甚至上百户(如图)。客家土楼多建在向阳的山坡上,采用人字形双坡屋顶,成为民居建筑的一大奇观。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如今很多土楼已经人去楼空,逐渐破损废弃。

(1)说出图中地域文化景观的组成。
(2)分析客家土楼建在向阳的山坡上,采用“人字形”双坡屋顶的原因。
(3)如今该地区许多土楼破损废弃,推测其可能原因。
7日内更新 | 42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教学测评月考(六)地理试卷
3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地坑院也叫天井院,是黄土高原地域独具特色的一种民居,有4000多年的历史,主要分布在河南三门峡陕州区、山西运城、甘肃陇东的庆阳及陕西的部分地区。地坑院院顶地面用于晒粮等,院内分布多个窑洞以利居住、储物等,院内种植一两棵树,窑洞有气孔直通地面,又称“马眼”。图示意我国某地地坑院景观。

(1)从自然角度,分析我国北方地区适宜建造地坑院的原因。
(2)说明地坑院内种植树的目的。
(3)简述地坑院“马眼”的作用。
7日内更新 | 14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邢台市名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期中地理试题
4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骑楼”为干栏式建筑的一类,具有上楼下廊又称外廊,上住下商的特点,以组群的形式出现,经常连绵成街。骑楼正立面为明显的三段式,最下端为透空柱廊,中间为以窗为主的屋身,上端为形状复杂的女儿墙,带有强烈的西方文化色彩。

20世纪初,南宁市及周边县镇骑楼经历短暂的兴盛。如今大部分地区的古骑楼街已不复当初,保存较好的很少。下图为现存骑楼景观和广西骑楼分布图。

(1)描述广西骑楼的空间分布特点。
(2)说明骑楼设计外廊的主要目的。
(3)简述现存骑楼的价值。
7日内更新 | 28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湖南省邵阳市高考三模地理试题

5 . 中华老字号是指历史悠久,拥有世代传承的产品、技艺或服务,具有鲜明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背景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取得社会广泛认同,形成良好信誉的品牌。完成下面小题。

1.形成酒类、医药类老字号企业分布呈现“地区集聚化,行业集群化”格局的基础是(     
A.资源禀赋与发展基础B.地域传统与社会变迁
C.经济发展与消费市场D.文化旅游与消费需求
2.餐饮老字号企业多集聚在(     
A.乡村地区B.铁路沿线C.城市边缘区D.城市中心或近郊
3.结合东北地区的气候环境和农业发展特点,推测该地区老字号占比最高的企业类型是(     
A.医药B.工艺美术C.酒D.棉花纺织
7日内更新 | 48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湖北省新高考协作体高三三模联考地理试题
6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乡村建筑景观的形成与发展是与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综合作用的结果。开平市是中国碉楼之乡,地处地势低洼易涝的珠三角,境内碉楼多为清末和民国时期华侨、港澳同胞回乡所建,是中国乡土建筑的一个特殊类型,现存1833座。碉楼为多层建筑,往往高于一般的民居,雨季可躲避洪涝;建筑材料多样,以石楼、夯土楼、青砖楼、混凝土楼为主,抗风雨侵蚀能力强;墙体厚实、门窗窄小,可降低室内温度、避免室内过多光照。碉楼上部的四角,一般都建有突出悬挑的全封闭或半封闭的角堡,角堡内开设了向前和向下的射击孔。2007628日,开平碉楼与村落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极大地提升了当地知名度,掀起了一股旅游开发热潮,开平碉楼和村落作为旅游点对外开放。

(1)简述开平碉楼“多层、石材、墙厚、窗小”建筑特点反映的自然环境特征。
(2)列举碉楼的功能。
(3)说出自开平碉楼与村落作为旅游点对外开放后,乡村土地利用类型的主要变化。
7日内更新 | 27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皖北县中联盟(省重点高中)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联考地理试卷

7 . 纳斯卡巨幅线条位于秘鲁南部荒漠上,多构成各种几何、动物和植物图案,其中最长的线条达十多千米;大部分绘制于两千多年前,其“作画”的过程主要是利用木棍等工具移除地表深色的碎石、露出下面浅色的底土。当地古文明消失后,这些图案直到1939年才被科学家发现。下图示意纳斯卡巨幅线条位置。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古纳斯卡人能够利用木棍等工具“作画”,主要是由于当地(     
A.气候干旱B.植被茂盛C.地形平坦D.岩石破碎
2.纳斯卡巨幅线条直到近代才被发现,其主要原因是当地(     
A.山脉阻隔B.深居内陆C.人迹罕至D.灾害频繁
3.为观赏这些巨幅线条图案的全貌,最适宜(     
A.登高远眺B.驾汽车穿越C.徒步观察D.乘观光飞机
2024-05-29更新 | 88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四川省宜宾市高三下学期三模考试文科综合试卷-高中地理
8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在印度东北部的偏远山区,卡西族部落创造了活树根桥(下图)(建桥的原材料是有高弹性的气生根的印度榕树或橡胶树,通过引导树根沿着竹子脚手架生长,经过1530年连接成桥。与现代建筑材料不同,活树根桥结构通常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变得更有韧性,遭受风暴和洪水的泛滥,桥体岿然不动。现存最久的活树根桥已有500年的历史,可以说是人类完美利用大自然的典范。

结合区域环境特征,简述当地建活树根桥并使用至今的原因。
2024-05-29更新 | 40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福建省三明市高三三模考试地理试题

9 . 如图为世界某区域图,图中甲地的民居大多形状狭长,建筑之间形成开敞、分散的布局(如图)。根据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1.甲所在国的地形特征为(     
①南高北低②北部多山地③北部多低山丘陵④南部多平原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②④
2.甲地民居朝向为(     
A.南北朝向B.西南—东北朝向C.东西朝向D.东南—西北朝向
3.当地人们喜欢在院落里面栽种较多高大茂密的树种,主要目的是(     
A.美化B.避雨C.降温D.用材
2024-05-29更新 | 26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河池市十校联盟体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5月月考地理试题

10 . 海南三亚西岛渔村里的百年珊瑚老屋,称得上是我国南方热带海岛型建筑与海岛人文历史发展的“活化石”。岛民们称珊瑚屋是“会呼吸的房子”,它们冬暖夏凉,还有临海防潮的功能。下图为某校学生拍摄的珊瑚屋照片。完成下面小题。

1.珊瑚屋冬暖夏凉及防潮的功能特点,说明当地(     
A.冬季寒冷,夏季炎热B.海洋性强,湿度较大
C.河网密布,地势低平D.光照充足,降水较少
2.西岛早期渔民用珊瑚石作为建造院落材料的主要原因是(     
A.美观大方,简洁实用B.就地取材,坚固耐用
C.颜色多彩,发展旅游D.远离陆地,木材稀少
2024-05-29更新 | 46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通州区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