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氧化还原反应综合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7 道试题
1 . 将Cl2通入含a mol NaOH的溶液中,反应会放热,温度升高后发生反应: 3Cl2+6NaOH = 5NaCl+NaClO3+3H2O。当NaOH完全反应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反应中作氧化剂的Cl2有0.25a mol
B.若反应后溶液中=2,则=5
C.NaClO与NaClO3的物质的量之和可能为a mol
D.反应中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可能为a mol
2 . 如图所示,实验室中利用洁净的铜片(0.3 mol)和浓硫酸进行反应,实验中无气体生成,Y型管左侧得到Cu2S和白色固体a,倾斜Y型管使左侧的物质全部转移到右侧稀硝酸中,反应生成固体单质b、a的溶液和NO。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白色固体为CuSO4
B.NO为还原产物,b为氧化产物
C.NO与b的物质的量之和可能为0.2 mol
D.参加反应的浓硫酸中,表现氧化性的占25%
3 . 为了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建立清洁低碳的能源体系,如何处置和利用废旧电池,已成为当前行业亟需解决的问题。一种废旧磷酸铁锂电池正极材料(主要成分为LiFePO4,另含有少量Al)回收利用的工艺流程如图所示。
   
回答下列问题:
(1)拆解废旧磷酸铁锂电池会产生粉尘、废气等,采用_____(填“封闭式全自动化拆解设备”或“开放式人工手动”)拆解,能避免环境污染并提高拆解效率.拆解后的正极片用NaOH溶液浸泡,目的是_____
(2)正极粉料中加入硫酸酸化的双氧水,其中双氧水的作用是_____。生成FePO4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3)溶液的pH对铁和磷的沉淀率的影响如图所示。沉淀铁和磷时,应选择溶液的pH为2.5。当pH>2.5时,铁、磷沉淀率发生不同变化的原因是_____
   
(4)已知:Ksp(FePO4)=1.0×10-15,Ksp[Fe(OH)3]=2.8×10-39。向“含锂溶液1”[其中=1]中加入NaOH固体,进行深度除铁。深度除铁后溶液的pH=4.5,则此时溶液中=_____
(5)向“含锂溶液2”中加入Na3PO4溶液,得到Li3PO4沉淀。所加的Na3PO4溶液可通过向流程中的_____(填化学式)中加入NaOH溶液制得。
(6)检验水洗Li3PO4已洗涤干净的操作方法是_____
4 . 小组同学探究和不同铜盐溶液的反应,实验如下。
实验:向溶液中加入溶液,立即产生橙黄色沉淀(沉淀A),放置左右,转化为白色沉淀(沉淀B)。
已知:i.(无色)
ii.
(1)研究沉淀B的成分。
向洗涤后的沉淀B中加入足量浓氨水,得到无色溶液,在空气中放置一段时间,溶液变为深蓝色。取少量深蓝色溶液,滴加试剂X,产生白色沉淀。
①白色沉淀是,试剂X是_______
②无色溶液在空气中放置变为深蓝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
(2)经检验,沉淀A不含。推测沉淀A能转化为沉淀B与有关,为研究沉淀A的成分及沉淀A转化为B的原因,实验如下。

①仅通过上述实验不能证明沉淀A中含有,补充实验:向少量洗净的沉淀A中加入稀硫酸,证实沉淀A中含有的证据是_______
②无色溶液中含有,推测的产生有两个途径:
途径1:实验过程中氧化
途径2:_______(将途径补充完整)。
经研究,途径1不合理,途径2合理。
③解释溶液反应时,先产生橙黄色沉淀,再转化为白色的原因:_______
(3)溶液反应最终生成沉淀,并检测到有生成,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用溶液重复上述实验,仅产生橙黄色沉淀,放置后变为暗红色沉淀(可溶于氨水,得到无色溶液,放置变为深蓝色)。
(4)根据上述实验所得结论:_______(答出两点)。
2023-05-07更新 | 1304次组卷 | 3卷引用:北京市朝阳区2022-2023年高三下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化学试题
5 . 研究从电子废料(含金属铜和金)中回收金,主要过程如下。

已知:;相同条件下,的氧化性相近。
(1)浸出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
(2)饱和碘水不能单独浸出,但是溶液可以浸出,原因有:
ⅰ.溶液中的溶解度大,体系的氧化性强;
ii.___________
(3)浸取一定时间后,应及时过滤,否则会降低金的浸出率,原因是___________
(4)方法一:用还原。写出析出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
(5)方法二:用惰性电极电解,装置示意图如下。

___________(填“a”或“b”)接电源的负极。
②直接电解贵液,不用阴离子交换膜,金的沉积率会降低,原因是___________
(6)与方法一对比:
①方法二的优点是___________
②方法二的缺点是金的纯度较低,可用___________(填试剂)进一步纯化。
2023-05-07更新 | 687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东城区2022-2023学年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化学试题
6 . 高铁酸盐()具有极强的氧化性和优良的絮凝功能,在水处理方面有一定的发展前景。但是由于存在自催化现象(即分解产物可催化高铁酸盐的分解),限制了它的大规模应用,研究使其稳定的方法尤为关键。
已知:       
   
I.制备高铁酸盐
(1)制备的原理是:
   
________
Ⅱ.高铁酸盐稳定性的研究
(2)碱性环境下,久置的溶液中除了产生红褐色外,同时还会产生绿色的。此过程的反应为___________
为研究使稳定的方法,分别做以下4个实验:
序号X现象
   a2滴0.01 mol/L KI紫色迅速褪去
b2滴蒸馏水分别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测三支试管内溶液的吸光度,结果如下图所示。
c2滴0.01 mol/L NaF 溶液
d2滴0.01 mol/L 溶液
资料:吸光度大小与溶液中成正比。
   
(3)甲同学预测d试管内的实验现象应与a试管相似,预测依据是___________
(4)但吸光度结果图显示甲同学预测并不正确。结合化学用语,从化学反应速率角度解释d试管内的现象与a试管不同的原因是:___________
(5)“—■—”曲线为___________ (填入“试管c”或“试管d”)的实验结果,理由是___________
(6)综合以上讨论,任意写出一种能稳定的方法___________
7 . 向200mL稀与稀的混合溶液中逐渐加入铁粉,假设加入铁粉的质量与产生气体的体积(标准状况下)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且曲线中每一段只对应一个反应。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混合溶液中的物质的量浓度为1 mol/L
B.若向铜粉中加入100mL上述混合溶液,最多能溶解19.2g铜
C.
D.每一阶段反应转移电子数目之比为
2023-05-04更新 | 840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朔州市等2地朔州市朔城区第一中学校等2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3月月考化学试题
8 . 某小组同学制备碘酸盐()并探究其性质。
资料:①可与溶液反应生成
②碘酸钙 []为难溶于水、能溶于硝酸的白色固体。
的氧化性,的还原性与溶液的酸碱性无关:与氧化性随溶液酸性增强而增强(X为或I)。
实验装置如图(加热与夹持装置略)

   

步骤:
I.打开A中分液漏斗活塞,加热圆底烧瓶;一段时间后,B中溶液由无色变为棕黄色。
II.将B中棕黄色溶液倒入烧杯中,再加入溶液,烧杯中溶液由棕黄色变为无色。
(1)A装置发生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
(2)C装置发生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
(3)取少量步骤Ⅱ后所得无色溶液,加入过量盐酸和,振荡后静置,溶液分层,上层呈浅黄色,下层呈紫色。甲同学得出结论:在酸性条件下可以氧化
①乙同学认为上述结论不合理,可能原因如下:
原因一:空气中在酸性条件下将溶液中的氧化,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
原因二:___________(填化学式)在酸性条件下将溶液中的氧化。
②为了进一步证明在酸性条件下可氧化,完成如下实验:
ⅰ.另取与(3)等量的步骤Ⅱ后所得无色溶液,加入稍过量固体,振荡,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无色溶液X和沉淀Y。
ⅱ.向无色溶液X,加入与(3)等量的盐酸和,振荡后静置,溶液分层,上、下层均几乎无色。
ⅲ.取少量洗涤后的沉淀Y加入稀,固体溶解,继续加入少量KI溶液,溶液呈黄色。
ⅳ.……
a.由实验ⅰ、ⅱ得出结论:___________
b.由实验ⅲ和ⅳ得出结论:在酸性条件下可以氧化。补全实验ⅳ的操作和现象___________
(4)根据实验ⅲ得出:氧化性___________(填“”或“”),而实验ⅰ表明的氧化性强弱关系相反,原因是___________
(5)查阅资料发现,与相应的()均有类似上述反应。浓度相同时,氧化性,但浓度均为开始发生反应时的pH为1,而浓度均为开始发生反应的pH为5。试从原子结构的角度解释两个反应开始发生时pH不同的原因___________
9 . 某小组探究铜与浓硝酸的反应。
【实验】
实验装置(夹特仪器略)实验现象
   铜片溶解,最初反应较慢,随后加快,有大量红棕色气体放出,反应后试管中溶液呈现鲜草绿色
(1)铜与浓硝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氢氧化钠溶液的作用是_______
小组同学继续探究溶液呈鲜草绿色的原因。
甲同学提出猜想:因为气体溶解后,溶液颜色和气体颜色叠加形成鲜草绿色,设计实1-1及1-2进行验证。
实验1-1:取反应后混合液于一支试管内,按一定的气体流速将混合气体通入,有大量红棕色气体逸出,约后溶液转为蓝色。
实验1-2:取反应后混合液于另一支试管内,按与实验1-1中相同的气体流速将空气通入,有大量红棕色气体逸出,约后溶液转为蓝色
(2)乙同学根据以上2个实验的现象证明甲同学的猜想不成立,依据的现象是_______
【查阅资料】
i.铜与浓硝酸反应,开始生成的溶于水生成与Cu2+反应生成绿色的化合物;
ii.一定条件下,Cu2+既可以表现氧化性,又可以表现还原性;
iii.尿素具有温和的抗氧化性;
iv.金属和浓硝酸反应过程中有生成,可大大加快金属与浓硝酸反应的速率。
其原理为:
第一步:
第二步:
第三步:
【设计实验】
分别向四支试管内依次加入下列试剂后,同时插入铜丝并记录实验现象。
编号浓硝酸蒸馏水/滴/滴尿素溶液/滴现象
2-11000快速反应,异常剧烈,溶液为鲜草绿色
2-21300快速反应,异常剧烈,溶液为鲜草绿色
2-31030反应较慢,溶液为蓝色,没有绿色出现
2-41003反应较慢,溶液为蓝色,没有绿色出现
(3)补全iv中原理的第二步反应:_______
(4)实验2-3中没有绿色出现的原因是_______
(5)因为发生化学反应:_______,因此实验2-4中反应速率较慢。
(6)解释实验1-1和1-2的现象差异原因_______
2023-04-30更新 | 691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顺义区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
10 . 将一定量铁粉和铜粉混合均匀后分为四等份,分别加入同浓度的稀硝酸,充分反应,在标准状况下生成的体积和剩余金属的质量如表所示(设的还原产物只有):
实验序号
稀硝酸的体积/50100150175
剩余金属的质量/g9.04.800
的体积(标准状况)/112022403360V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B.每等份混合物的质量为
C.稀硝酸的物质的量的浓度为
D.实验Ⅰ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