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盖斯定律及其有关计算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 道试题
1 . 近年来,研究人员提出利用含硫物质热化学循环实现太阳能的转化与存储。过程如图:

(1)反应Ⅰ由两步反应组成,写出②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
(2)反应Ⅱ:       H
①不同条件下,达到相同的平衡转化率,温度越高,所需的压强越大,说明H_______0。
②一定压强下,的投料比[]对平衡体系中转化率影响如图:

时,解释平衡转化率随投料比增大而降低的原因:_______
(3)可以作为水溶液中歧化反应(歧化反应生成硫酸与硫沉淀)的催化剂,可能的催化过程如下。将ⅱ补充完整_______
ⅰ.
ⅱ. _____________________
(4)探究ⅰ、ⅱ反应速率与歧化反应速率的关系,实验如下:分别将18mL饱和溶液加入到2mL下列试剂中,密闭放置观察现象。(已知:易溶解在KI溶液中)
序号ABCD
试剂组成0.4 KIa KI,0.2 0.20.2 KI,0.0002mol
实验现象溶液变黄,一段时间后出现浑浊溶液变黄,出现浑浊较A快无明显现象溶液由棕褐色很快褪色,变成黄色,出现浑浊较A快
①B是A的对比实验,则a=_______
②比较A、B、C,可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
③实验表明,的歧化反应速率D>A,结合ⅰ、ⅱ反应速率解释原因:_______
2022-12-05更新 | 262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一零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统练六化学试题
2 . 煤的洁净技术(包括固硫技术和脱硫技术两类)可有效降低燃煤废气中SO2的含量,已成为我国解决环境问题的主导技术之一。
I.固硫技术:通过加入固硫剂,将硫元素以固体形式留在煤燃烧的残渣中。石灰石是常用的固硫剂,固硫过程中涉及的部分反应如下:
①CaCO3(s)CaO(s)+CO2(g) H1=+178.30kJ/mol
②CaO(s)+SO2(g)+0.5O2(g)CaSO4(s) H2=-501.92kJ/mol
③CO(g)+0.5O2(g)CO2(g) H3
④CaSO4(s)+CO(g)CaO(s)+SO2(g)+CO2(g) H4=+218.92kJ/mol
(1)温度升高,反应①的化学平衡常数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2)H3=____kJ/mol。
(3)在煤燃烧过程中常鼓入稍过量的空气以提高固硫率(燃烧残渣中硫元素的质量占燃煤中硫元素总质量的百分比),结合反应②、③、④分析其原因:____
II.电化学脱硫技术是一种温和的净化技术,其基本原理为利用阳极反应产生的羟基自由基(·OH,氧元素为-1价)将燃煤中的含硫物质氧化除去。
(4)将煤打成煤浆加入电解槽的目的是____
(5)补全用羟基自由基除去煤中二硫化亚铁(FeS2)的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
FeS2+·OH=Fe3++SO+H2O+_____。
(6)对某含FeS2的煤样品进行电解脱硫,测得一定时间内随溶液起始pH的改变脱硫率(溶于水中的硫元素质量占煤样中硫元素总质量的百分比)的变化如图所示。

pH大于1.5后脱硫率下降的可能原因有:随着pH的升高,反应物的氧化性或还原性降低;____
2022-05-02更新 | 165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首都师大附中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
3 . 硫及其化合物之间的转化具有重要意义。请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土壤中的微生物可将大气中H2S 经两步反应氧化成SO,两步反应的能量变化如图:

写出 1mol H2S g全部氧化成 SO(aq)的热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
(2)将 SO2通入 0.1mol/L Ba(NO3)2溶液中会观察到有白色沉淀生成,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
(3)分别用煮沸和未煮沸过的蒸馏水配制 Ba(NO3)2和 BaCl2溶液,进行如下实验:

①实验 C 中,没有观察到白色沉淀,但 pH 传感器显示溶液呈酸性,用化学用语表示其原因___________
②NaHSO3水溶液为酸性。下列关系正确的是___________
A.c(HSO) > c(SO) > c(H2SO3)
B.c(Na+)= c(HSO)+c(SO) + c(H2SO3)
C.c(Na+)= c(HSO) > c(H+) > c(OH-)
D.c(Na+) + c(H+) = c(HSO) + c(OH-) + c(SO)
③实验 B 中出现白色沉淀比实验 A 快很多。其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
2021-03-16更新 | 191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首都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1届高三下学期3月月考化学试题
4 . 硫酸是一种重要的基本化工产品,接触法制硫酸生产中的关键工序是SO2的催化氧化:SO2(g)+O2(g)SO3(g) ΔH=−98 kJ·mol−1。回答下列问题:
(1)钒催化剂参与反应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V2O5(s)与SO2(g)反应生成VOSO4(s)和V2O4(s)的热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

(2)当SO2(g)、O2(g)和N2(g)起始的物质的量分数分别为7.5%、10.5%和82%时,在0.5MPa、2.5MPa和5.0MPa压强下,SO2平衡转化率α 随温度的变化如图所示。反应在5.0MPa、550℃时的α=__________,判断的依据是__________。影响α的因素有__________

(3)将组成(物质的量分数)为2m% SO2(g)、m% O2(g)和q% N2(g)的气体通入反应器,在温度t、压强p条件下进行反应。平衡时,若SO2转化率为α,则SO3压强为___________,平衡常数Kp=___________(以分压表示,分压=总压×物质的量分数)。
(4)研究表明,SO2催化氧化的反应速率方程为:v=k(−1)0.8(1−nα')。式中:k为反应速率常数,随温度t升高而增大;α为SO2平衡转化率,α'为某时刻SO2转化率,n为常数。在α'=0.90时,将一系列温度下的k、α值代入上述速率方程,得到v~t曲线,如图所示。

曲线上v最大值所对应温度称为该α'下反应的最适宜温度tm。t<tm时,v逐渐提高;t>tm后,v逐渐下降。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20-07-08更新 | 19328次组卷 | 14卷引用:北京大学附属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卷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页岩气中含有较多的乙烷,可将其转化为更有工业价值的乙烯。
(1) 二氧化碳氧化乙烷制乙烯。
将C2H6和CO2按物质的量之比为1∶1通入反应器中,发生如下反应:
ⅰ.C2H6(g) C2H4(g) + H2(g) ΔH1=+136.4 kJ·mol1
ⅱ.CO2(g) + H2(g) CO(g) + H2O(g) ΔH2=+41.2 kJ·mol1
ⅲ.C2H6(g) +CO2(g) C2H4(g) +CO(g) +H2O(g) ΔH3
①用ΔH1、ΔH2计算ΔH3______kJ·mol1
②反应ⅳ:C2H6(g) 2C(s)+3H2(g)为积碳反应,生成的碳附着在催化剂表面, 降低催化剂的活性,适当通入过量 CO2 可以有效缓解积碳,结合方程式解释其原因:__
③二氧化碳氧化乙烷制乙烯的研究热点之一是选择催化剂,相同反应时间,不同温度、不同催化剂的数据如下表(均未达到平衡状态):

【注】C2H4 选择性:转化的乙烷中生成乙烯的百分比。
CO 选择性:转化的 CO2 中生成 CO 的百分比。
对比Ⅰ和Ⅱ,该反应应该选择的催化剂为__,理由是__。实验条件下,铬盐作催化剂时,随温度升高,C2H6 的转化率升高,但 C2H4 的选择性降低,原因是__
(2) 利用质子传导型固体氧化物电解池将乙烷转化为乙烯,示意图如图:

①电极 a 与电源的______极相连。
②电极 b 的电极反应式是 ______
2020-04-08更新 | 554次组卷 | 5卷引用:北京市第一0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统练化学试题
6 . 近年来,研究人员提出利用含硫物质热化学循环实现太阳能的转化与存储。过程如下:


(1)反应Ⅰ:2H2SO4(l)=2SO2(g)+2H2O(g)+O2(g) ΔH1=+551 kJ·mol-1
反应Ⅲ:S(s)+O2(g)=SO2(g) ΔH3=-297 kJ·mol-1
反应Ⅱ的热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对反应Ⅱ,在某一投料比时,两种压强下,H2SO4在平衡体系中物质的量分数随温度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


p2_______p 1(填“>”或“<”),得出该结论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
(3)I可以作为水溶液中SO2歧化反应的催化剂,可能的催化过程如下。将ii补充完整。
i.SO2+4I+4H+===S↓+2I2+2H2O
ii.I2+2H2O+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I
(4)探究i、ii反应速率与SO2歧化反应速率的关系,实验如下:分别将18 mL SO2饱和溶液加入到2 mL下列试剂中,密闭放置观察现象。(已知:I2易溶解在KI溶液中)

A

B

C

D

试剂组成0.4 mol·L-1 KIa mol·L-1 KI
0.2 mol·L-1 H2SO4
0.2 mol·L-1 H2SO40.2 mol·L-1 KI
0.0002 mol I2
实验现象溶液变黄,一段时间后出现浑浊溶液变黄,出现浑浊较A快无明显现象溶液由棕褐色很快褪色,变成黄色,出现浑浊较A快
①B是A的对比实验,则a=__________
②比较A、B、C,可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实验表明,SO2的歧化反应速率D>A,结合i、ii反应速率解释原因:________________
2018-06-09更新 | 6530次组卷 | 28卷引用:北京市第一○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统练一化学试题
7 . 氮是地球上含量丰富的一种元素,氮元素的单质及其化合物在工农业生产、生活中有着重要作用。
(1)根据下列能量变化示意图,请写出NO2和CO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______
   
(2)在固定体积的密闭容器中,进行如下化学反应: △H<0,其平衡常数K与温度T的关系如下表:
T/K298398498
平衡常数K
①试判断K1______K2(填写>、=,<)
②下列各项能说明该反应已达到平衡状态的是_______(填字母)
a. 容器内N2、H2、NH3的浓度之比为1:3:2
b.
c. 容器内压强保持不变
d. 混合气体的密度保持不变
(3)对反应 △H>0,在温度分别为T1、T2时,平衡体系中NO2的体积分数随压强变化曲线如下图所示。
   
①A、C两点的反应速率:A_________C(填>、=、<)
②A、C两点N2O4的转化率:A_________C(填>、=、<)
③由状态B到状态A,可以采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
(4)一定温度下
①若在1L的密闭容器中,充入1 molN2和3 molH2发生反应,并维持容积恒定,10min达到平衡时,气体的总物质的量为原来的7/8,则N2的转化率a(N2)=______,以NH3表示该过程的反应速率v(NH3)=_________.
②若在1L的密闭容器中,充入2molN2和6molH2发生反应,并维持压强恒定,达到平衡时,NH3平衡浓度比①中NH3平衡浓度的2倍________。(填>、=、<)
8 . 丁烯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可由丁烷催化脱氢制备。回答下列问题:
(1)正丁烷(C4H10)脱氢制1-丁烯(C4H8)的热化学方程式如下:
①C4H10(g)= C4H8(g)+H2(g) ΔH1
已知:②C4H10(g)+O2(g)= C4H8(g)+H2O(g) ΔH2=-119 kJ·mol-1
③H2(g)+ O2(g)= H2O(g) ΔH3=-242 kJ·mol-1
反应①的ΔH1________ kJ·mol-1。图(a)是反应①平衡转化率与反应温度及压强的关系图,x_____________0.1(填“大于”或“小于”);欲使丁烯的平衡产率提高,应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___(填标号)。
A.升高温度                    B.降低温度                    C.增大压强              D.降低压强

(2)丁烷和氢气的混合气体以一定流速通过填充有催化剂的反应器(氢气的作用是活化催化剂),出口气中含有丁烯、丁烷、氢气等。图(b)为丁烯产率与进料气中n(氢气)/n(丁烷)的关系。图中曲线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其降低的原因是___________
(3)图(c)为反应产率和反应温度的关系曲线,副产物主要是高温裂解生成的短碳链烃类化合物。丁烯产率在590 ℃之前随温度升高而增大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590℃之后,丁烯产率快速降低的主要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
2017-08-08更新 | 11799次组卷 | 28卷引用:北京市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2020届高三教学质量监测理科综合化学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