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盖斯定律的应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4 道试题
1 . 在含有Fe3+、S2O和I-的混合溶液中,反应S2O(aq)+2I-(aq)=2SO(aq)+I2(aq)的分部机理如下,反应进程中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

步骤①:2Fe3+(aq)+2I-(aq)=2Fe2+(aq)+I2(aq)
步骤②:S2O(aq)+2Fe2+(aq)=2SO(aq)+2Fe3+(aq)
下列关于该反应的说法错误的是
A.Fe3+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B.步骤②比步骤①速率快
C.该反应为放热反应
D.若不加Fe3+,则正反应的活化能比逆反应的大
2021-06-15更新 | 609次组卷 | 5卷引用:重庆市缙云教育联盟2021-2022学年高三下学期3月质量检测化学试题
2 . 在 101 kPa、TK下,由指定单质(如 O2)生成 1mol 某种物质的焓变叫做该物质在TK 时的标准生成焓,用 ΔHf 表示。已知298K 时CO2 的ΔHf=-394 kJ/mol,C(金刚石)的燃烧热 ΔH =-395.9 kJ/mol。则298K时C(金刚石)的ΔH f 等于
A.0B.+1.9 kJ/molC.-1.9 kJ/molD.无法确定
2021-04-08更新 | 250次组卷 | 2卷引用:重庆市第一中学2021届高三下学期第二次月考(4月)化学试题
3 . 如图是金属镁和卤素单质(X2)反应的相对能量变化的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由MgCl2制Mg是放热过程
B.稳定性:Mgl2>MgBr2>MgCl2>MgF2
C.1 mol不同的卤素单质(X2)的能量是相同的
D.此温度下Cl2(g)置换Br2(g)的热化学方程式为MgBr2(s)+Cl2(g)=MgCl2(s)+Br2(g) ΔH=-117 kJ/mol
2021-03-13更新 | 448次组卷 | 6卷引用:重庆市巴蜀中学2021届高三高考适应性月考卷(七)化学试题
单选题 | 适中(0.65) |
名校
解题方法
4 . 电解饱和食盐水的能量关系如图所示(所有数据均在室温下测得):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B.
C.
D.中和热可表示为
2021-03-06更新 | 652次组卷 | 9卷引用:重庆市西南大学附属中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定时训练化学试题
5 . 丁烯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可由丁烷催化脱氢制备。
已知:①C4H10(g)+O2(g)=C4H8(g)+H2O(g) H1=-119 kJ·mol-1
②H2(g)+O2(g)=H2O(g) H2=-242 kJ·mol-1
丁烷(C4H10)脱氢制丁烯(C4H8)的热化学方程式为C4H10(g)C4H8(g)+H2(g) H3
下列措施一定能提高该反应中丁烯产率的是
A.增大压强,升高温度B.升高温度,减小压强
C.降低温度,增大压强D.减小压强,降低温度
2021-02-05更新 | 236次组卷 | 6卷引用:重庆市二0三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题
6 . 已知(g)+H2(g)→CH3CH2CH3(g) △H=-157 kJ/mol。已知环丙烷(g)的燃烧热△H=-2092 kI/mol,丙烷(g)的燃烧热△H=-2220 kJ/mol,1 mol液态水蒸发为气态水的焓变为△H=+44 kJ/mol。则 2 mol氢气完全燃烧生成气态水的△H(kJ/mol)为
A.-658B.-482C.-329D.-285
2021-01-25更新 | 805次组卷 | 4卷引用:重庆市2021年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考适应性测试化学试题
7 . 反应2C(s)+O2(g)=2CO(g)的能量变化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C(s)与一定量O2(g)反应生成14g CO(g)放出的热量为110.5kJ
B.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2C(s)+O2(g)=2CO(g) ΔH=-221kJ
C.该反应的反应热等于CO分子中化学键形成时所释放的总能量与O2分子中化学键断裂时所吸收的总能量的差
D.2mol C(s)与足量O2(g)充分反应,生成CO2(g),放出的热量大于221kJ
2021-01-14更新 | 234次组卷 | 3卷引用:重庆市育才中学2021届高三上学期12月月考化学试题
8 . (1)由金红石(TiO2)制取单质Ti,涉及到的部分步骤为:TiO2→TiCl4→Ti
已知:①C(s)+O2(g)=CO2(g)△H1
②2CO(g)+O2(g)=2CO2(g)△H2
③TiO2(s)+2Cl2(g)=TiCl4(s)+O2(g)△H3
则反应TiO2(s)+2Cl2(g)+2C(s)= TiCl4(s)+2CO(g)的△H= _____________________
(2)25℃、1.01×105 Pa时,2N2O5(g) == 4NO2(g)+O2(g) ΔH=+56.7 kJ/mol,该反应在_______(填“高温”或“低温”)条件下能自发进行。
(3)①一定温度下,将N2H4与NO2以体积比1:1置于10 L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2N2H4(g)+ 2NO2(g) ⇌3N2(g)+4H2O(1) △H < 0 ,下列不能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是________。(填序号)
a.混合气体密度保持不变                 b.混合气体颜色保持不变
c.N2H4与NO2体积比保持不变        d.体系压强保持不变
②在10 L的密闭容器中发生上述反应,容器内部分物质的量变化如下表:

物质的量/mol     


时间

n(N2H4)

n(NO2)

n(N2)

起始

0.8

1.6

0

第2min

0.6

a

0.3

第5min

0.4

1.2

0.6

第6min

0.4

1.2

0.6

第10min

0.6

1.4

0.3


前2min内NO2的平均反应速率为__________
平衡时NO2的转化率___________
该温度下应的平衡常数K=_____
反应在第6min时改变了条件,改变的条件可能是______。(填序号)
a.使用催化剂    b.升高温度    c.减小压强    d.增加NO2的量
2020-12-28更新 | 69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朝阳中学高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
9 . Ⅰ.Deacon直接氧化法可按下列催化过程进行:
CuCl2(s)=CuCl(s)+Cl2(g) ΔH1=+83 kJ·mol-1
CuCl(s)+O2(g)=CuO(s)+Cl2(g) ΔH2=-20 kJ·mol-1
CuO(s)+2HCl(g)=CuCl2(s)+H2O(g) ΔH3=-121 kJ·mol-1
则4HCl(g)+O2(g)=2Cl2(g)+2H2O(g)的ΔH=_________ kJ·mol-1
Ⅱ.利用如图所示装置测定中和热的实验步骤如下:

①用量筒量取50 mL 0.50 mol·L−1盐酸倒入小烧杯中,测出盐酸温度;
②用另一量筒量取50 mL 0.55 mol·L−1 NaOH溶液,并用同一温度计测出其温度;
③将NaOH溶液倒入小烧杯中,设法使之混合均匀,测得混合液最高温度。
回答下列问题:
(1)为什么所用NaOH溶液要稍过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倒入NaOH溶液的正确操作是__________(填序号)。
A.沿玻璃棒缓慢倒入             B.分三次少量倒入             C.一次迅速倒入
(3)使盐酸与NaOH溶液混合均匀的正确操作是________(填序号)。
A.用温度计小心搅拌                 B.揭开硬纸片用玻璃棒搅拌
C.轻轻地振荡烧杯                    D.用套在温度计上的环形玻璃搅拌棒轻轻地搅动
(4)现将一定量的稀氢氧化钠溶液、稀氢氧化钙溶液、稀氨水分别和1 L 1 mol·L−1的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其反应热分别为ΔH1、ΔH2、ΔH3,则ΔH1、ΔH2、ΔH3的大小关系为________
(5)假设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的密度都是1 g·cm−3,又知中和反应后生成溶液的比热容c=4.18 J·g−1·℃−1。为了计算中和热,某学生实验记录数据如下:
实验序号起始温度t1/℃终止温度t2/℃
盐酸氢氧化钠溶液混合溶液
120.020.123.2
220.220.423.4
320.520.623.6
依据该学生的实验数据计算,该实验测得的中和热ΔH__________(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6)该同学通过实验测出的中和热有误差,造成这一结果的原因不可能的是_____
A.实验装置保温、隔热效果差
B.用量筒量取盐酸时仰视读数
C.分多次将NaOH溶液倒入小烧杯中
D.用测量盐酸的温度计直接测定NaOH溶液的温度
Ⅲ .25℃,101KPa时,1 g甲烷完全燃烧生成稳定的氧化物,放出55.8 kJ热量,请写出甲烷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结果取整数)
2020-12-26更新 | 140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凤鸣山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化学试题
10 . CO2加氢可转化为高附加值的CO、CH4、CH3OH等C1产物。该过程可缓解CO2带来的环境压力,同时可变废为宝,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CO2加氢过程,主要发生如下三个竞争反应:
反应ⅰ:CO2(g)+3H2(g)CH3OH(g)+H2O(g) ΔH1=-49.0 kJ/mol
反应ⅱ:CO2(g)+4H2(g)CH4(g)+2H2O(g) ΔH2=-165.0 kJ/mol
反应ⅲ:CO2(g)+H2(g)CO(g)+H2O(g) ΔH3=+41.17 kJ/mol
回答下列问题:
(1)由CO、H2合成甲醇的热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2)反应ⅲ为逆水煤气变换反应,简称RWGS。以金属催化剂为例,该反应历程的微观示意和相对能量(eV)变化图如图所示(为催化剂,为O原子,为C原子,为H原子):
历程I:
历程II:
历程III:
①历程Ⅰ方框内反应的方程式为CO2*+*=CO*+O*(*为催化剂活性位点)。根据图示,其反应热ΔH_______0(填“>”或“<”)。
②反应历程Ⅱ方框内的方程式是_______
③反应历程中_______(填“历程I”“历程II”或“历程III”)是RWGS的控速步骤。
(3)电解法转化CO2可实现CO2资源化利用,电解CO2制HCOOH的原理示意图如图。

①a、b表示CO2进气管,其中_______(填“a”或“b”)管是不需要的。
②写出阴极的电极反应式:_______
③电解一段时间后,若两侧电解液中K+物质的量相差为0.04 mol,则阳极池产生的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总体积为_______L(假设产生的气体全部逸出)。
2020-12-20更新 | 265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第八中学校2021届高三高考适应性月考卷(二)化学试题
首页4 5 6 7 8 9 10 11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