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化学平衡的移动及其影响因素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3 道试题
1 . CO2资源化利用对缓解碳减排压力具有重要意义,使用镍氢催化剂可使CO2转化为CH4。反应体系中主要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反应Ⅰ:   
反应Ⅱ:   
(1)将反应后气体通入___________(填试剂),可证明反应Ⅱ发生。
(2)计算   ___________(用表示)。
(3)相同投料比时,体系内的平衡转化率与温度T和压强p的关系如图,温度从高到低的顺序为___________

(4)镍氢催化剂活性会因为甲烷分解产生积碳而降低,同时二氧化碳可与碳发生消碳反应:
积碳反应:   
消碳反应:   
其他条件相同时,催化剂表面积碳量与温度的关系如图所示,℃之后,温度升高积碳量减小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

(5)向恒容、密闭容器中通入,测得有关物质的物质的量随温度变化如下图。

①催化剂在较低温度时主要选择___________(填“反应Ⅰ”或“反应Ⅱ”)。
的转化率为___________,反应Ⅰ的平衡常数___________
2023-11-27更新 | 94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顺义牛栏山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
2 . 某化学小组探究铜和稀硝酸的反应:
资料1   铜与浓度低于反应很慢,且放热极少。
(1)实验预测
①铜与稀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
②小组同学预测铜与稀的反应速率应逐渐减慢,其理论依据是_______
(2)实验实施
实验I:铜丝与反应。
实验装置实验操作实验现象
   在洁净的注射器中装入已活化铜丝2.3g,再用注射器抽取,同时排尽注射器中的空气,关闭注射器止水开关,以保证铜丝与稀反应体系处于无氧环境中。反应较慢阶段A:反应前90min几乎没有现象,90min左右才有很少气泡产生(该气体遇空气变成红棕色),溶液为浅蓝色;反应较快阶段B:之后溶液逐渐变为绿色;最后阶段C:在反应结束前15min左右时,体系溶液为深蓝色。
实验II:探究Cu与稀在无氧环境下反应所得溶液显绿色的原因:

操作及现象


实验序号
取不同阶段的溶液进行实验操作实验现象
阶段A溶液阶段B溶液阶段C溶液
1滴加酸性溶液褪色,滴6滴后溶液不褪色褪色,但滴20滴后溶液仍然褪色褪色,滴10滴后溶液不再褪色
2滴加3%溶液无明显现象少量淡黄色沉淀较多黄色沉淀
3滴加稀溶液无明显现象变蓝色无明显现象
资料2:
i.上述溶液中均不存在-3价的氮;为淡黄色沉淀。
ii.是一种弱酸,
①通过上述实验,证明铜与稀反应过程中可能有生成,理由是_______
②分析阶段B溶液呈绿色的原因_______
③从平衡角度分析实验II中,阶段B溶液中滴加稀硫酸溶液由绿色变蓝的原因_______
④写出铜和稀反应的生成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
(3)继续探究:
探究铜和稀反应速率变化的原因:小组同学依据实验I的数据,画出铜和稀硝酸反应的速率时间图像为下图:
   
甲同学提出,铜与稀硝酸反应,反应开始较慢(阶段A),后较快(阶段B),可能是因为反应生成的产物有催化作用,并通过实验证明了自己的猜想:甲同学设计的实验方案为_______
(4)反思总结:通过上述实验探究过程,铜和的反应实际过程可能为_______
2023-01-09更新 | 767次组卷 | 4卷引用:北京市顺义区2023届高三第一次统练化学试题
3 . 某小组探究含Cr元素的化合物间的转化,进行如下实验。
资料:
i.含Cr元素的常见粒子: (橙色)、 (黄色)、CrO5(溶于水,蓝紫色,不稳定)、Cr3+(绿色)、Cr(OH)3(蓝灰色,难溶于水,可溶于强酸、强碱)、(亮绿色)。
ii.H2O2在碱性环境中比在酸性环境中分解速率快。
iii.在碱性环境中,O2不能氧化+3价铬元素。
实验操作及现象如表:
装置步骤操作现象

2mL0.0125mol•L-1K2Cr2O7溶液
I先滴入稀硫酸至pH≈2,再滴入5滴5%H2O2溶液,振荡溶液橙色加深。滴入H2O2溶液后迅速变为蓝紫色,有气泡生成。稍后,无明显气泡时,溶液由蓝紫色完全变为绿色
继续缓慢滴入10滴2mol•L-1NaOH溶液,边滴,边振荡又有气泡生成,溶液最终变为黄色
(1)已知 (橙色)+H2O2 (黄色)+2H+。请用化学平衡移动原理解释I中滴入稀硫酸后溶液橙色加深的原因:_____
(2)I中,溶液由橙色变为绿色的总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
(3)Ⅱ中,继续滴入NaOH溶液后,又有气泡生成的原因是_____
(4)Ⅱ中,继续滴入NaOH溶液后,预测有Cr(OH)3沉淀生成,但实验时未观察到。
提出假设:在碱性环境中,+3价铬元素被H2O2氧化。
①甲同学设计实验证明假设成立:
取少量I中的绿色溶液,在滴入NaOH溶液前增加一步操作:______。然后滴入NaOH溶液,有蓝灰色沉淀生成,继续滴入NaOH溶液,沉淀溶解,溶液变为______色。
②乙同学进一步研究碱性环境对+3价铬元素的还原性或H2O2的氧化性的影响,设计如图实验。

右侧烧杯的溶液中,氧化剂是_____
开始时灵敏电流计指针不偏转,分别继续进行如下实验。
i.向左侧烧杯中滴入NaOH溶液,出现蓝灰色沉淀,继续缓慢滴入NaOH溶液,灵敏电流计指针向右偏转(电子从左向右运动),此时左侧的电极反应式为_____
ii.向右侧烧杯中滴入NaOH溶液,有微小气泡生成,灵敏电流计指针向左偏转,左侧无明显变化。此时原电池中的总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5)由上述实验,与H2O2与H2O2的氧化性强弱(填“>”或“<”):
酸性条件下, _____H2O2;碱性条件下, _____H2O2
4 . 某小组同学对的反应进行探究。
【初步探究】室温下进行下表所列实验。
序号操作现象
实验I溶液,滴加溶液5~6滴(混合溶液)溶液变为棕黄色
实验II实验反应后的溶液,滴加2滴溶液溶液呈红色
(1)证明实验I中有生成,加入的试剂为_______
(2)写出实验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
(3)结合上述实验现象可以证明发生可逆反应,原因是_______
【深入探究】后继续观察实验现象:实验I溶液棕黄色变深;实验II溶液红色变浅。
(4)已知在酸性较强的条件下,可被空气氧化为,故甲同学提出假设:该反应条件下空气将氧化为,使实验I中溶液棕黄色变深。甲同学设计实验:_______内溶液不变蓝,证明该假设不成立,导致溶液不变蓝的因素可能是_______(写出两条)。
(5)乙同学查阅资料可知:的反应体系中还存在呈棕褐色。依据资料从平衡移动原理解释实验II中后溶液红色变浅的原因:_______
2022-11-12更新 | 103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顺义区顺义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某小组同学对FeCl3与KI的反应进行探究。
【初步探究】室温下进行下表所列实验。
序号操作现象
实验Ⅰ取5 mL0.1 mol·L-1KI溶液,滴加0.1 mol·L-1FeCl3溶液5~6滴(混合溶液pH=5)溶液变为棕黄色
实验Ⅱ_______溶液变红
(1)证明实验Ⅰ中有I2生成,加入的试剂为_______
(2)实验Ⅱ可以证明Fe3+与I-发生可逆反应,其操作为_______
(3)写出实验Ⅰ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
(4)实验Ⅰ中溶液的颜色不变后再进行后续实验,其目的是_______
【深入探究】20min后继续观察实验现象:实验Ⅰ溶液棕黄色变深;实验Ⅱ溶液红色变浅。
(5)已知在酸性较强的条件下,I-可被空气氧化为I2,故甲同学提出假设:该反应条件下空气将I-氧化为I2,使实验Ⅰ中溶液棕黄色变深。甲同学设计实验:_______,20 min内溶液不变蓝,证明该假设不成立,导致溶液不变蓝的因素可能是_______(写出1条即可)。
(6)乙同学查阅资料可知:FeCl3与KI的反应体系中还存在I-+I2I,I呈棕褐色。依据资料从平衡移动原理解释实验Ⅱ中20 min后溶液红色变浅的原因:_______
6 . 某实验小组对溶液与溶液的反应进行探究。
【实验】
装置实验现象
现象ⅰ:一开始溶液颜色加深,由棕黄色变为红褐色。
现象ⅱ:一段时间后溶液颜色变浅,变为浅黄色。
(1)配制溶液时,先将溶于浓盐酸,再稀释至指定浓度。从化学平衡角度说明浓盐酸的作用:_______
(2)探究现象i产生的原因:
甲同学认为发生反应:,进行实验证实。他取少量红褐色溶液于试管中,用一束光照射,在垂直于光束方向观察到_______;向试管中继续滴加1mol/L溶液,发现溶液红褐色变深且产生刺激性气味的气体,该气体是_______(填化学式)。
(3)探究现象ii产生的原因:
①乙同学认为还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其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他取少许红褐色溶液于试管中,加入_______,有白色沉淀产生,证明产物中含有
②丙同学认为乙同学的实验不严谨,因为在上述过程中可能被其它物质氧化。为了进一步确认氧化,丙同学设计的实验方案是_______
(4)综合上述结果,请从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反应限度角度解释,现象i和ii产生的原因为_______
2022-10-12更新 | 109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顺义区杨镇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化学试题
7 . 实验小组探究不同浓度溶液的电解反应。分别用石墨电极电解溶液和溶液,记录实验现象如下表。
实验装置实验编号及试剂实验现象
溶液(蓝色)阳极: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阴极:电极上有红色固体析出
溶液(绿色)阳极: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阴极:电极上有少量红色固体和白色固体析出,同时电极附近液体变为黑色
(1)经检验,阳极产生的气体能使湿润的淀粉KI试纸变蓝。①中电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
Ⅰ.探究②中产生白色固体的原因。
查阅资料:
i.阴极附近的白色固体为
ii.在水溶液中单独存在时不稳定,容易发生反应:
结合资料分析CuCl产生的路径有如下两种可能:
(2)路径1:阴极发生电极反应分两步:
i.___________
ⅱ.,同时伴随反应,生成白色沉淀。
(3)路径2:阴极发生电极反应,而后发生反应a:___________(写出离子方程式),生成白色沉淀。同学们通过实验证明反应a可以发生,其实验操作和现象是___________
Ⅱ.探究②中阴极区液体中黑色物质的成分。
进一步查阅资料,提出以下猜想。
猜想1.生成氢氧化铜,进而转化为极细小的氧化铜;
猜想2.生成铜的速率快,形成黑色纳米铜;
猜想3.发生反应(棕黑色)。
(4)若猜想1成立,则阴极一定还存在的电极反应是___________
取2mL黑色液体于试管中,分别加入不同试剂,记录实验现象如下表。
实验编号
加入试剂4mL浓4mL浓HCl
实验现象溶液变澄清,呈绿色,试管口有浅红棕色气体生成黑色液体颜色变深溶液变澄清,呈绿色,同时出现少量白色沉淀
(5)甲同学根据实验③产生的现象得出结论:黑色液体中一定有纳米铜。乙同学认为甲同学的结论不合理,他做出判断的依据是___________
(6)由上述实验可得到的关于黑色物质成分的结论是___________
2021-05-10更新 | 739次组卷 | 3卷引用:北京市顺义区第一中学2023届高三下学期2月月考化学试题
8 . 某兴趣小组以重铬酸钾(K2Cr2O7)溶液为研究对象,结合所学反应原理的知识改变条件使其发生“色彩变幻”。
已知:①K2Cr2O7溶液存在平衡:Cr2O+H2O2CrO+2H
②含铬元素的离子在溶液中的颜色:Cr2O(橙色);CrO(黄色);Cr3+(绿色)。
   
(1)i可证明反应Cr2O+H2O2CrO+2H的正反应是__________(填“吸热”或“放热”)。
(2)ii是验证“只降低生成物的浓度,该平衡正向移动”,试剂a是_________
(3)iii的目的是要验证“增大生成物的浓度,该平衡逆向移动”,此实验是否能达到预期目的________(填“能”或“不能”),理由是____________
(4)根据实验Ⅱ中不同现象,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
(5)继续实验
   
①解释溶液变黄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
②溶液变绿色,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
9 . 一定温度下,在2个容积均为1L的恒容密闭容器中,加入一定量的反应物,发生反应:,相关数据见下表。
容器编号温度/℃起始物质的量/mol平衡物质的量/mol
NO(g)CO(g)CO2(g)
IT10.20.20.1
T20.20.20.12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T1>T2
B.I中反应达到平衡时,CO的转化率为50%
C.达到平衡所需要的时间:Ⅱ>I
D.对于I,平衡后向容器中再充入0.2molCO和0.2molCO2,平衡正向移动
2023-12-04更新 | 212次组卷 | 21卷引用:北京市顺义区杨镇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
10 . 某小组对的性质进行探究,实验操作及现象如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资料:
物质
溶液中的颜色粉红色蓝色无色
操作

   

试管a
将a中得到的蓝色溶液均分为3份,分别倒入试管

   

试管

   

试管

   

试管
现象a中现象:加入浓盐酸后,溶液由粉红色变为蓝色中现象:溶液变为粉红色中现象中现象
A.试管a中存在平衡:
B.由中现象可推测稳定性:
C.中现象可能为产生白色沉淀
D.推测中现象为溶液变为粉红色,因为加入水使各组分离子浓度变化,平衡移动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