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浓度对化学平衡移动的影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1 道试题
1 . (1)K2Cr2O7的水溶液中存在如下平衡:Cr2O72-(aq)+ H2O(l)2CrO42-(aq)+ 2H+(aq),平衡常数表达式__________已知:在水溶液中K2Cr2O7为橙红色,K2CrO4为黄色)往上述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呈___色;向已加入氢氧化钠的溶液中,再加入过量硫酸溶液呈___________色;此实验现象,符合勒夏特列原理:如果改变维持化学平衡的条件(浓度、压力和温度),平衡就会向着_________这种改变的方向移动,
(2)KMnO4H2C2O4反应中,可通过测定_________________来测定该反应的速率;写出酸性条件下KMnO4H2C2O4(弱酸)反应,产生二氧化碳气体、水和Mn2+的离子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此反应开始反应缓慢,随后反应迅速加快,其原因是______(填字母)
A. KMnO4溶液中的H+起催化作用
B. 生成的CO2逸出,使生成物浓度降低
C.反应中,生成的Mn2+起催化作用
D. 在酸性条件下KMnO4的氧化性增强
(3)为探讨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设计的实验方案如下表。(已知 I2+2S2O32-===S4O62-+2I,其中Na2S2O3溶液均足量)
实验
序号
体积V/mL时间/s
Na2S2O3溶液淀粉溶液碘水
10.02.04.00.0t1
8.02.04.02.0t2
6.02.04.0Vxt3
①该实验进行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淀粉溶液的作用是____________
②表中Vx=_______mL,比较t1、t2、t3大小____________,试推测该实验结论: ____________
2017-10-10更新 | 492次组卷 | 2卷引用:吉林省乾安县第七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月考化学试题
2 . 已知K2Cr2O7溶液中存在平衡: Cr2O72-(橙色)+H2O2CrO42-(黄色)+2H+。保持温度不变,用K2Cr2O7溶液进行下列实验:

结合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①中溶液变黄,③中溶液橙色加深
B.上述可逆反应的平衡常数:①<③
C.K2Cr2O7溶液的氧化性在酸性条件下更强
D.若向④中加入70%H2S04溶液至过量,溶液变为橙色
3 . 实验小组探究酸对Fe3++3SCN-Fe(SCN)3平衡的影响。将0.005mol·L-1FeCl3溶液(接近无色)和0.01mol·L-1KSCN溶液等体积混合,得到红色溶液。
(1)FeCl3溶液呈酸性的原因是___(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2)甲同学认为加入酸后,会使Fe3++3SCN-Fe(SCN)3体系中___增大,导致该平衡正向移动,溶液颜色加深。
【设计并实施实验】
取两等份红色溶液,进行如下操作并记录现象。
[查阅资料]
Fe3+和Cl-、SO均能发生络合反应:Fe3++4Cl- [FeCl4]-(黄色);Fe3++2SO[Fe(SO4)2]-(无色)。
实验I.探究现象a中溶液颜色变化的原因
编号操作现象
向2mL红色溶液中滴加5滴水溶液颜色无明显变化
向2mL红色溶液中滴加5滴3mol·L-1KCl溶液溶液颜色变浅,呈橙色
(3)实验①的目的是___
(4)根据实验①和实验②的结果,从平衡移动角度解释现象a:___
实验II.探究现象b中溶液呈浅黄色的原因
编号操作现象
取1mL0.0025mol·L-1Fe2(SO4)3溶液(无色)。加入1mL0.01mol·L-1KSCN溶液,再加入5滴1.5mol·L-1H2SO4溶液溶液先变红,加硫酸后变为浅黄色
取1mL0.005mol·L-1FeCl3溶液,
(5)结合实验③可推测现象b中使溶液呈浅黄色的微粒可能有两种,分别是___
(6)乙同学进一步补充了实验④,确证了现象b中使溶液呈浅黄色的微粒只是(5)中的一种,请将实验④的操作及现象补充完整:______
2021-04-01更新 | 557次组卷 | 9卷引用:河北省石家庄市第二中学2021届高三3月学情考试化学试题
4 . 某实验小组同学对影响CuSO4溶液和浓氨水反应产物的因素进行了如下探究。
【查阅资料】
①Cu(OH)2(s) Cu2+ + 2OH Ksp = 2.2×10-20Cu2+ + 4NH3 K = 4.8×10-14
②Cu(NH3)4SO4·H2O是一种易溶于水、难溶于乙醇的深蓝色固体,加热分解有氨气放出。Cu(NH3)4SO4·H2O在乙醇-水混合溶剂中的溶解度如下图所示。

【实验 1】CuSO4溶液和浓氨水的反应。
序号实验内容实验现象
1-1向2 mL 0.1 mol/L CuSO4(pH=3.2)中逐滴加入2 mL 1 mol/L氨水立即出现浅蓝色沉淀,溶液变无色;随后沉淀逐渐溶解,溶液变为蓝色;最终得到澄清透明的深蓝色溶液A
1-2向 2 mL 1 mol/L氨水中逐滴加入 2mL 0.1 mol/L CuSO4(pH=3.2)始终为澄清透明的深蓝色溶液B
(1)进一步实验证明,深蓝色溶液A、B中均含有,相应的实验方案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实验操作及现象)。
【实验 2】探究影响 CuSO4溶液和浓氨水反应产物的因素。
序号实验内容实验现象
2-1向实验 1-2 所得深蓝色溶液 B 中继续加入 2 mL 0.1 mol/L CuSO4(pH=3.2)有浅蓝色沉淀生成,溶液颜色变浅
2-2向实验 1-2 所得深蓝色溶液 B 中继续加入 1 mol/L NaOH有浅蓝色沉淀生成,上层清液接近无色
2-3向 2 mL 0.1 mol/L 氨水中逐滴加入2 mL 0.1 mol/L CuSO4(pH=3.2)有浅蓝色沉淀生成,上层清液接近无色
(2)依据实验 2-1,甲同学认为 Cu2+浓度是影响 CuSO4溶液和浓氨水反应产物的因素之一。乙同学认为实验 2-1 没有排除硫酸铜溶液呈酸性的干扰,并设计了如下对比实验:
序号实验内容实验现象
2-4向实验 1-2 所得深蓝色溶液 B 中继续加入 2 mL 试剂 a无明显现象
①用化学用语表示硫酸铜溶液呈酸性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试剂a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利用平衡移动原理对实验2-2的现象进行解释:_______________
(4)实验2-3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
(5)综合上述实验可以推测, 影响 CuSO4 溶液和浓氨水反应产物的因素有______________
2020-06-28更新 | 479次组卷 | 4卷引用:北京市中央民族大学附属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三下学期2月适应性练习化学试题
5 . 某同学在实验室进行铁盐与亚铁盐相互转化的实验:
实验:将Fe3+转化为Fe2+

(1) Fe3+Cu粉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探究白色沉淀产生的原因,请填写实验方案:
实验方案现象结论
步骤1:取4mL_________mol/L CuSO4溶液,向其中滴加30.1mol/L KSCN溶液产生白色沉淀CuSO4KSCN
反应产生了白色沉淀
步骤2: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无明显现象
查阅资料:ⅰ.SCN的化学性质与I相似     ⅱ.2Cu2+ + 4 I= 2CuI↓+ I2
Cu2+SCN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将Fe2+转化为Fe3+
实验方案现象
3mL 0.1mol/L FeSO4溶液中加入1 mL 8mol/L稀硝酸溶液变为棕色,放置一段时间后,棕色消失,溶液变为黄色
探究上述现象出现的原因:
查阅资料:Fe2+ + NO  Fe(NO)2+(棕色)
(3)用离子方程式解释NO 产生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从化学反应速率与限度的角度对体系中存在的反应进行分析:
反应Ⅰ:Fe2+HNO3反应;       反应Ⅱ:Fe2+NO反应
 依据实验现象,甲认为反应的速率比反应__________(”)。
 乙认为反应是一个不可逆反应,并通过实验证明其猜测正确,乙设计的实验方案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请用化学平衡移动原理解释溶液由棕色变为黄色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丙认为若生成的NOFe2+不接触,溶液就不会出现棕色,请从以下提供的实验用品中选择合适的用品,设计实验方案,并画出实验装置图,标明试剂,实现Fe2+Fe3+的转化,同时避免出现此异常现象。
  实验用品:U形管、烧杯、导线、石墨棒若干、铁片若干、盐桥(装有含琼脂的KCl饱和溶液)、  0.1mol/L FeSO4溶液、8mol/L稀硝酸

____________
6 . 手机主板中含有贵金属单质Au(金)、Ag和Pd(钯)。如图方法可从侤旧手机主板中回收贵金属。
   
已知:i.Au+3+6H+Au3++3NO2↑+3H2O K<10-5
Au++4H+Au3++NO↑+2H2O K<10-5
Au3++4Cl-[AuCl4]- K>105
ii.HAuCl4=H++[AuCl4]-
(1)酸浸前,将废旧手机主板粉碎的目的是_______
(2)已知:王水[V(浓硝酸):V(浓盐酸)=1:3]溶金反应时产生NO。
①写出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
②从反应原理的角度解释浓盐酸的作用________
(3)若用Zn粉将溶液中的1molHAuCl4完全还原,则参加反应的Zn的物质的量是________mol。
(4)AgCl溶于氨水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
(5)水合肼(N2H4•H2O)是一种液态还原剂,能直接与AgCl反应生成单质Ag。上述工艺中,先将氯化银溶于氨水,再与水合肼反应,除了“碱性条件下水合肼的还原性增强”,还具有的优点可能有________(写出一条即可)。
(6)Pd(NH3)2Cl2难溶于水,溶于氨水,是一种电镀试剂,是制备钯及其化合物的重要原料。加入氨水,[PdCl4]2-转化为[Pd(NH3)4]2+,则该条件下配位能力:Cl-_______NH3(填“>”或“<”)。
7 . 某同学在实验室进行铁盐与亚铁盐相互转化实验。
实验Ⅰ:将Fe3+转化为Fe2+

(1)Fe3+与Cu粉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某学生用对比实验法探究白色沉淀产生的原因,请填写实验万案:
实验方案现象结论
步骤1:取4mL①__________ mol/LCuSO4溶液,向其中滴加3滴0.1mol/LKSCN溶液产生白色沉淀CuSO4溶液与KSCN溶液反应产生了白色沉淀
步骤2:取4mL②__________mol/LFeSO4 溶液向其中滴加3滴0.1mol/LKSCN溶液无明显现象

查阅资料:
已知①SCN-的化学性质与I-相似   ②2Cu2++4I-=2CuI↓+I2
Cu2+与SCN-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Ⅱ:将Fe2+转化为Fe3+
实验方案现象
向3mL0.1mol/LFeSO4溶液中加入 3mL0.5mol/L稀硝酸溶液变为棕色,放置一段时间后,棕色消失,溶液变为黄色

探究上述现象出现的原因:
查阅资料:Fe2++NOFe(NO)2+(棕色)
(3)用离子方程式解释NO产生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从化学反应速率与限度的角度对体系中存在的反应进行分析:
反应Ⅰ:Fe2+与HNO3反应;反应Ⅱ:Fe2+与NO反应
①反应Ⅰ是一个不可逆反应,设计实验方案加以证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请用化学平衡移动原理解释溶液由棕色变为黄色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 . 磷酸亚铁锂电池是新能源汽车的动力电池之一、采用湿法治金工艺回收废旧磷酸亚铁锂电池正极片(除外,还含有Al箔、少量不溶于酸碱的导电剂)中的资源,流程如图:

资料:碳酸锂在水中溶解度:
温度/℃020406080100
溶解度/g1.541.331.171.010.850.72
(1)I步操作是粉碎废旧电极,其主要目的是___________
(2)II步加入过量NaOH溶液后,滤液1中存在的主要阴离子是___________
(3)III步浸取加入的氧化剂最佳选择是___________。(填字母)
A.B.酸性C.D.
(4)浸出液中存在大量,从平衡移动的角度解释Ⅳ步中加入溶液沉铁的主要原理是___________
(5)滤液2中,加入等体积的溶液后,的沉降率达到90%,母液中___________。[溶液混合后体积变化忽略不计,]
(6)为将粗品提纯,VI步使用___________(填“热”或“冰”)水进行洗涤操作,理由是___________
(7)工业上将回收的粉碎与足量的炭黑混合高温灼烧再生制备,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
2022-02-05更新 | 610次组卷 | 7卷引用:北京市第十七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三下学期5月模拟考试化学试题
9 . 用K2Cr2O7溶液进行下列实验,结合实验,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①中溶液橙色加深,③中溶液变黄
B.②中被C2H5OH还原
C.K2Cr2O7的氧化性强于K2CrO4
D.若向④中加入70%H2SO4溶液至过量,溶液恢复橙色
2024-03-07更新 | 115次组卷 | 2卷引用:陕西省商洛市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1月联考化学试题
10 . 重铬酸铵[]可用作媒染剂和有机合成催化剂,具有强氧化性。实验室中将通入重铬酸()溶液制备的装置如图所示(夹持装置略)。已知:。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装置X可控制通入的速度且能观察装置Y中是否堵塞
B.仪器a的作用是防止倒吸
C.装置Y中溶液的pH不宜过大,否则会有生成
D.仪器b中装入的试剂为碱石灰,目的是吸收过量的
首页2 3 4 5 6 7 8 9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