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浓度对化学平衡移动的影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1 道试题
1 . 某小组探究含Cr元素的化合物间的转化,进行如下实验。
资料:
i.含Cr元素的常见粒子: (橙色)、 (黄色)、CrO5(溶于水,蓝紫色,不稳定)、Cr3+(绿色)、Cr(OH)3(蓝灰色,难溶于水,可溶于强酸、强碱)、(亮绿色)。
ii.H2O2在碱性环境中比在酸性环境中分解速率快。
iii.在碱性环境中,O2不能氧化+3价铬元素。
实验操作及现象如表:
装置步骤操作现象

2mL0.0125mol•L-1K2Cr2O7溶液
I先滴入稀硫酸至pH≈2,再滴入5滴5%H2O2溶液,振荡溶液橙色加深。滴入H2O2溶液后迅速变为蓝紫色,有气泡生成。稍后,无明显气泡时,溶液由蓝紫色完全变为绿色
继续缓慢滴入10滴2mol•L-1NaOH溶液,边滴,边振荡又有气泡生成,溶液最终变为黄色
(1)已知 (橙色)+H2O2 (黄色)+2H+。请用化学平衡移动原理解释I中滴入稀硫酸后溶液橙色加深的原因:_____
(2)I中,溶液由橙色变为绿色的总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
(3)Ⅱ中,继续滴入NaOH溶液后,又有气泡生成的原因是_____
(4)Ⅱ中,继续滴入NaOH溶液后,预测有Cr(OH)3沉淀生成,但实验时未观察到。
提出假设:在碱性环境中,+3价铬元素被H2O2氧化。
①甲同学设计实验证明假设成立:
取少量I中的绿色溶液,在滴入NaOH溶液前增加一步操作:______。然后滴入NaOH溶液,有蓝灰色沉淀生成,继续滴入NaOH溶液,沉淀溶解,溶液变为______色。
②乙同学进一步研究碱性环境对+3价铬元素的还原性或H2O2的氧化性的影响,设计如图实验。

右侧烧杯的溶液中,氧化剂是_____
开始时灵敏电流计指针不偏转,分别继续进行如下实验。
i.向左侧烧杯中滴入NaOH溶液,出现蓝灰色沉淀,继续缓慢滴入NaOH溶液,灵敏电流计指针向右偏转(电子从左向右运动),此时左侧的电极反应式为_____
ii.向右侧烧杯中滴入NaOH溶液,有微小气泡生成,灵敏电流计指针向左偏转,左侧无明显变化。此时原电池中的总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5)由上述实验,与H2O2与H2O2的氧化性强弱(填“>”或“<”):
酸性条件下, _____H2O2;碱性条件下, _____H2O2
2 . 某实验小组从电极反应角度探究银镜反应中物质氧化性和还原性的变化。
资料:ⅰ.[Ag(NH3)2]+ [Ag(NH3)]++NH3K1=10−3.81
[Ag(NH3)]+ Ag++NH3K2=10−3.24
ⅱ.AgOH不稳定,极易分解为黑色Ag2O,Ag2O溶于氨水
(1)实验发现:乙醛和AgNO3溶液水浴加热无明显现象;银氨溶液水浴加热无明显现象;滴加乙醛的银氨溶液水浴加热,试管壁逐渐出现一层光亮的银镜。
①有研究表明:配制银氨溶液时,AgNO3和氨水生成Ag(NH3)2NO3,写出生成Ag(NH3)2NO3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
②从氧化还原角度分析:发生银镜反应时,氧化性微粒可能是Ag+_______
(2)甲同学查阅资料:银镜反应时,Ag+被还原成Ag。
①电极反应式:
ⅰ.还原反应:Ag++e=Ag
ⅱ.氧化反应:_______。(碱性条件下)
②从电极反应角度分析物质氧化性和还原性的变化:
ⅰ.随c(Ag+)降低,Ag+氧化性减弱。
ⅱ.随c(OH)增大,乙醛还原性增强。
③补充实验验证②中的分析。

实验操作及现象:
实验Ⅰ.插入“饱和KNO3溶液”盐桥,电流表指针偏转;
实验Ⅱ.电流稳定后向右侧烧杯滴加NaOH溶液,指针偏转幅度增大;
实验Ⅲ.电流再次稳定后向左侧烧杯滴加氨水,指针偏转幅度减小
乙同学认为实验Ⅲ不能证明“随c(Ag+)降低,Ag+氧化性减弱”,理由是_______
(3)设计实验进一步验证。
实验实验操作实验现象
往盛有银氨溶液的试管中滴加浓氨水,无明显现象,加入3滴乙醛,振荡,水浴加热闻到刺激性气味,溶液略显灰色,试管壁未见银镜
往盛有银氨溶液的试管中滴加较浓的NaOH溶液至pH与实验Ⅳ相同,振荡,溶液变浑浊,加入3滴乙醛,振荡,水浴加热试管壁立即出现银镜
①乙同学认为通过实验Ⅳ能证明“随c(Ag+)降低,Ag+氧化性减弱”,你认为是否合理并说明原因_______
②分析实验Ⅴ中“立即出现银镜的原因”,提出假设:随c(OH)增大,可能是也参与了还原。经检验该假设成立,实验方案及现象是_______
(4)总结:ⅰ.银氨溶液和乙醛发生银镜反应时,氧化剂主要是Ag+,还原剂主要是乙醛;ⅱ.银氨溶液中滴加较浓的NaOH溶液能促进银镜反应的发生,此法不适用于检验醛基,请解释原因_______
3 . 资料表明Co2+还原性很弱,某小组同学为实现,进行如下探究。
(1)理论分析:氧化半反应一般很难发生。从平衡移动的角度来看,降低c(Co3+)或_______均能促进Co2+失电子,提高其还原性。
【实验】①

已知:ⅰ.
ⅱ.HNO2不稳定,易分解:
(2)②是①的对照实验,目的是_______
(3)经检验,橙红色溶液中存在。经分析,①中能实现的原因是Co3+形成配离子,且的氧化性被提高。
a.解释Co3+能与形成配位键的原因:_______
b.结合还原半反应解释的氧化性被提高的原因:_______
【实验Ⅱ】


已知:Co(OH)2 (粉红色)和Co(OH)3 (棕黑色)的Ksp分别是10-14.2和10-43.8
(4)对比③④可知,本实验条件下还原性:Co(OH)2_______ Co2+ (填“>”或“<”)。
(5)分析④中能实现的原因:
a.该条件下,Co2+的还原性同时受“c(Co3+)降低”和“c(Co2+)降低”的影响,前者影响更_______(填“大”或“小”)。
b.当c(Co2+):c(Co3+)>1014时,Co2+能被Cl2氧化。结合Ksp计算,④中通入少量Cl2后溶液c(Co2+):c(Co3+)=_______,因此能实现转化。
(6)实验启示:通常情况下,为促进低价金属阳离子向高价转化,可将高价阳离子转化为______________
2024-03-29更新 | 156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首都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3月月考化学试题
4 . 某小组利用氯气与NaOH制取NaClO并探究其性质。
资料:①Ag2SO4是白色固体,微溶于水。
②在Fe3+的水溶液中存在平衡:[Fe(H2O)4(OH)2]+(黄色)+2H+[Fe(H2O)6]3+(淡紫色或无色)
I.制备
(1)A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一段时间后,测得A中溶液pH=10。

II.探究性质
取I所得A中溶液5mL于试管中,向其中加入稍过量的0.1mol/LFeSO4溶液和适量H2SO4溶液,观察到无沉淀产生,溶液变为黄色。
(2)甲同学对溶液变黄色可能发生的反应提出下列三种猜想:.
猜想1:2Fe2++ClO-+2H+=2Fe3++C1-+H2O
猜想2:2Fe2++2ClO-+4H+=2Fe3++Cl2↑+2H2O
猜想3:Cl-+ClO-+2H+=Cl2↑+H2O
乙同学认为猜想2和3不合理,用离子方程式表示原因____
经证实,猜想1正确。
III.进一步探究
取II中黄色溶液,分为4份,进行下列操作。
序号操作现象
i加入NaOH溶液
ii加入AgNO3溶液白色沉淀
iii加入NaI溶液,再加入一定量CCl4,振荡下层呈紫红色
iv加入一定量H2SO4溶液黄色变浅几乎无色
(3)实验i的现象是____
(4)实验ii加入AgNO3出现白色沉淀,不能说明溶液中存在Cl-,原因是____
(5)资料表明,氧化性:ClO->Br2>Fe3+>I2。甲同学认为由实验iii的现象证明溶液中仍存在ClO-。乙同学认为甲同学的推断不严谨,设计了能确证溶液中是否存在ClO-的实验方案:____
(6)实验iv中黄色溶液变浅至几乎无色,用化学平衡移动原理解释原因____
2022-06-13更新 | 169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北京师范大学附属实验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练习卷化学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某研究小组学生探究硫酸铁溶液与铜粉的反应,回答下列问题:
(1)由固体配制溶液,下列图示仪器中不需要用到的有_______(写名称)。

(2)研究小组设计如表实验,并记录实验现象:
实验1
现象

步骤1:振荡试管后,溶液颜色呈浅蓝绿色

步骤3:溶液颜色变红,振荡试管,红色消失,并有白色沉淀产生

步骤4:溶液颜色变红,振荡试管,红色消失,白色沉淀增多

【资料】ⅰ.可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也可发生配位反应生成
ⅱ.淡黄色、可溶的,与共存时溶液显绿色。
ⅲ.硫氰的性质与卤素单质相似。
①步骤1溶液呈浅蓝绿色时,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
②经x射线衍射实验检测,步骤3中白色不溶物为CuSCN,同时有液态硫氰生成,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
(3)某同学针对步骤4中溶液颜色变红且白色浑浊物增多的现象,提出大胆假设:当反应体系中同时存在时,氧化性增强,可将氧化为。并做实验验证该假设:
实验2操作1操作2操作3
现象几分钟后,溶液颜色完全呈绿色。久置,溶液绿色变浅,试管底部有白色不溶物。始终未见溶液颜色变红。溶液颜色立刻变红,产生白色浑浊,振荡后红色消失。
③操作1中现象产生的可能原因是_______
④操作2主要目的是_______
⑤由操作3可知该同学的假设正确。操作3中被氧化为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已知该反应的平衡常数,请用平衡移动原理解释实验1中步骤4出现相关现象的原因_______
⑥由实验可知,影响氧化还原反应发生的因素有_______
2022-05-19更新 | 455次组卷 | 4卷引用:江西省赣州市2021-2022学年高三下学期3月摸底考试理综化学试题
6 . 为验证氧化性Cl2 > Fe3+ > SO2,某小组用下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夹持仪器和A中加热装置已略,气密性已检验)。

实验过程:
I.打开弹簧夹K1~K4,通入一段时间N2,再将T型导管插入B中,继续通入N2,然后关闭K1、K3、K4
Ⅱ.打开活塞a,滴加一定量的浓盐酸,给A加热。
Ⅲ.当B中溶液变黄时,停止加热,夹紧弹簧夹K2
Ⅳ.打开活塞b,使约2mL的溶液流入D试管中,检验其中的离子。
Ⅴ.打开弹簧夹K3、活塞c,加入70%的硫酸,一段时间后夹紧弹簧夹K3
Ⅵ.更新试管D,重复过程Ⅳ,检验B溶液中的离子。
(1)过程Ⅰ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棉花中浸润的溶液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过程Ⅴ中,B溶液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甲、乙、丙三位同学分别完成了上述实验,他们的检测结果一定能够证明氧化性Cl2 > Fe3+ >SO2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填“甲”“乙”“丙”)。
过程ⅣB溶液中含有的离子过程Ⅵ   B溶液中含有的离子
有Fe3+无Fe2+
既有Fe3+又有Fe2+
有Fe3+无Fe2+有Fe2+
(6)进行实验过程Ⅴ时,B中溶液颜色由黄色逐渐变为红棕色,停止通气,放置一段时间后溶液颜色变为浅绿色。查阅资料:Fe2+(aq) + (aq)FeSO3(s)(墨绿色)。
提出假设:FeCl3与 SO2的反应经历了中间产物FeSO3,溶液的红棕色是FeSO3(墨绿色)与FeCl3(黄色)的混合色。某同学设计如下实验,证实该假设成立:

①溶液E为__________________
②请用化学平衡原理解释步骤3中红棕色溶液颜色变为浅绿色的原因_____________
7 . 碘化钾用作制有机物及制药原料,医疗上用于防治甲状腺肿大,作祛痰药,还可用于照相制版等。实验小组设计实验制备KI并探究相关性质。
(一)制备KI
某实验小组设计制备一定量KI的实验(加热及夹持装置已省略)如下:
反应I:
反应Ⅱ:

(1)实验开始前,先进行装置气密性检查:将C中导管下端管口浸入液面以下,塞紧瓶塞,微热A装置,若___________,则气密性良好。
(2)在装置B中先滴入KOH溶液,待观察到三颈烧瓶中溶液颜色由___________色变为___________色,停止滴入KOH溶液;然后打开装置A中分液漏斗活塞,待三颈烧瓶和烧杯中产生气泡的速率接近相等时停止通气,反应完成。
(3)实验中不能用稀硝酸代替稀硫酸的根本原因是___________
(4)装置B中所得KI溶液经分离提纯后得到KI粗产品,为测定KI的纯度,称取1.0g样品溶于水,然后用0.0500mol·L1酸性KMnO4标准溶液滴定(),杂质不与酸性KMnO4溶液反应。平行滴定三次,滴定到终点平均消耗酸性KMnO4标准溶液20.00mL,则样品的纯度为___________(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二)实验探究:FeCl3与KI的反应
序号操作现象
实验I取5mL0.1mol·L1KI溶液,滴加0.1mol·L1 FeCl3溶液5~6滴(混合溶液的pH=5)溶液变为棕黄色,20min后棕黄色变深
实验Ⅱ取少量实验I中棕黄色溶液于试管中,滴加2滴KSCN溶液溶液变红,20min后红色变浅

(5)证明实验I中有I2生成,加入的试剂为(有机溶剂除外)___________
(6)已知在酸性较强的条件下,I可被空气氧化为I2,为探究实验I中20min后棕黄色变深的原因,甲同学提出假设:该反应条件下空气将I氧化为I2,使实验I中溶液棕黄色变深。甲同学设计的实验为:___________,若20min后溶液不变蓝,证明该假设不成立。(可选试剂:0.1mol·L1KI溶液、0.1mol·L1FeCl3溶液、淀粉溶液、稀硫酸)
(7)乙同学查阅资料可知:①;②FeCl3与KI反应的平衡体系中还存在反应呈棕褐色。依据资料从平衡移动原理解释实验Ⅱ中20min后溶液红色变浅的原因:___________
2023-11-01更新 | 126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三湘名校教育联盟、湖湘名校教育联合体2024届高三上学期10月大联考化学试题
8 . 金属铬坚硬,耐腐蚀,可做镀层金属,并且在制皮革,羊毛,火柴,颜料等方面均有其应用。但是Cr(Ⅵ)致癌,因此国家对废水中Cr含量有严格的排放标准。已知: Ksp[Cr(OH)3]= 1 ×10-32
(1)基态Cr原子外围电子排布式为 _______
(2)还原法
①可以选择焦亚硫酸钠或硫代硫酸钠(Na2S2O3在酸性条件下分解为HSO、SO)处理含铬(VI)废水,处理费用低。其工艺流程如图:

反应池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_______
②Cr2O在酸性条件下氧化性强,其他条件相同,pH<2.5时pH过低,充分反应后除铬率反而下降,可能的原因是 _______
③室温下,加入石灰乳调节pH,当Cr3+完全沉淀时[c(Cr3+)≤1 ×10-6mol/L],溶液pH范围是 _______
(3)Fe3O4/纳米Fe去除法
(i)某研究小组经查阅资料,发现磁铁矿Fe3O4辅助纳米Fe可以降解废水中的Cr2O。为验证其准确性,进行了如下实验,相同时间内得到如下实验结果。
实验编号纳米 Fe(g/L)Fe3O4(g/L)Cr2O实际降解率
10.05051.4%
2027.12%
30.05286.67%
(ii)依据如下两个图示信息,上述实验3降解Cr2O效率增大的原因是 _______
2022-04-20更新 | 402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南通市海门区2022届高三下学期阶段检测化学试题
9 . 某小组同学对FeCl3与KI的反应进行探究。
【初步探究】室温下进行下表所列实验。
序号操作现象
实验Ⅰ取5 mL0.1 mol·L-1KI溶液,滴加0.1 mol·L-1FeCl3溶液5~6滴(混合溶液pH=5)溶液变为棕黄色
实验Ⅱ_______溶液变红
(1)证明实验Ⅰ中有I2生成,加入的试剂为_______
(2)实验Ⅱ可以证明Fe3+与I-发生可逆反应,其操作为_______
(3)写出实验Ⅰ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
(4)实验Ⅰ中溶液的颜色不变后再进行后续实验,其目的是_______
【深入探究】20min后继续观察实验现象:实验Ⅰ溶液棕黄色变深;实验Ⅱ溶液红色变浅。
(5)已知在酸性较强的条件下,I-可被空气氧化为I2,故甲同学提出假设:该反应条件下空气将I-氧化为I2,使实验Ⅰ中溶液棕黄色变深。甲同学设计实验:_______,20 min内溶液不变蓝,证明该假设不成立,导致溶液不变蓝的因素可能是_______(写出1条即可)。
(6)乙同学查阅资料可知:FeCl3与KI的反应体系中还存在I-+I2I,I呈棕褐色。依据资料从平衡移动原理解释实验Ⅱ中20 min后溶液红色变浅的原因:_______
10 . 自然界中锰是含量较高的元素,分布在海洋深处与地壳中,它有多种化合价,如KMnO4(Ⅶ)、K2MnO4(Ⅵ)、MnO2(Ⅳ)等具有氧化性,MnSO4(Ⅱ)等具有还原性。
(1)工业上常用锰酸钾溶液电解制备高锰酸钾,写出离子方程式___
(2)某兴趣小组用KMnO4滴定法测定补铁剂乳酸亚铁{[CH3CH(OH)COO]2Fe}中Fe2+含量进而计算产品中乳酸亚铁的质量分数。
①结果测得产品的质量分数总是大于100%,其原因可能是___
②在滴定的时候发现,一开始反应很慢,一段时间后,反应速率迅速加快,产生该现象的原因可能是___;验证的实验方法是___
(3)地下水中往往铁锰元素含量超标,常以Fe2+、Mn2+形式存在,可用ClO2水溶液去除铁、锰元素。随ClO2浓度、pH的增加,铁锰去除率或浓度变化曲线如图:

已知:1.碱性越大,Mn2+越易被氧化为MnO2,MnO2水合物可吸附Mn2+
2.ClO2易溶于水,不与水反应,消毒中常用作杀菌剂并转化为Cl-,碱性会歧化为ClO和ClO
①ClO2投加1.2mg前后,去除铁锰情况如图的原因是___
②pH6~8锰去除率增大,其原因是___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