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物质性质的探究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5 道试题
1 . 某化学兴趣小组欲探究氢氧化镁固体在氯化铵中溶解的原因,进行了如下实验:
操作实验序号试剂X实验现象

实验一溶液,5.0mL白色浊液逐渐变澄清
实验二溶液,5.0mL白色浊液变化不明显
实验三溶液,5.0mL白色浊液逐渐变澄清
实验四溶液,5.0mL白色浊液变化不明显
实验五0.01mol/L蒸馏水,5.0mL白色浊液变化不明显
已知:①;②常温下,的电离常数的电离常数
关于以上实验,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只通过实验一和二,氢氧化镁溶解可能是铵根或者氢离子作用的结果
B.若加入试剂X为0.1mol/LHCl溶液5mL,实验现象为白色浊液逐渐变澄清,与实验一形成对照,可以说明溶解
C.实验三和四中加入可以排除的干扰,因为溶液显中性
D.通过以上四个实验证明,溶解的原因是和形成了更难电离的
2024-05-27更新 | 47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湖南省一起考大联考高三下学期模拟考试化学试题(四)
2 . Ⅰ.对甲苯磺酸是一种白色晶体,熔点107℃,易溶于醇、醚和水,是用途广泛的化工原料。

实验室利用磺化反应制备对甲苯磺酸(实验装置如图所示),装置中有分水器,其作用是使回流的水蒸气冷凝进入分水器,有机溶剂进入烧瓶,增大反应物的转化率。

(1)下列说法错误的是___________。
A.当分水器中的水量不再增加时,停止加热
B.分水器可将反应体系中的甲苯移除
C.烧瓶中不需要添加沸石
D.冷凝水从x口进入
(2)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
Ⅱ.根据对甲苯磺酸的结构,有同学推测对甲苯磺酸的性质和硫酸相似,进行了如下探究:
(3)对甲苯磺酸可能是强酸,电离方程式:,设计简单实验证明猜想。___________
(4)采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观察到蔗糖迅速变黑。上述实验现象说明对甲苯磺酸具有___________

A.吸水性                    B.脱水性                    C.强酸性
(5)向吸收液中滴加一定量___________溶液,仍未观察到明显现象,说明对甲苯磺酸不具有强氧化性。
A.Ba(OH)2                    B.NaCl                           C.CaCl2
Ⅲ.对甲苯磺酸可做酯化反应的催化剂,催化合成丙酸乙酯。
将0.2 mol丙酸(M=74 g∙mol−1)、1 g对甲苯磺酸和0.24 mol乙醇(M=46 g∙mol−1)加入三口瓶中,加热进行反应。反应结束后将反应液过滤,分别经水、碳酸钠溶液、饱和食盐水洗涤,干燥后进行蒸馏,蒸出17.4 g馏分。
(6)计算该反应的产率____。(产率=,写出计算过程,结果保留1位小数)
(7)请评价用对甲苯磺酸代替浓硫酸做酯化反应催化剂的优点___________
2024-05-02更新 | 239次组卷 | 2卷引用:上海市金山区2024届高三下学期二模化学试题
3 . 学习小组进行如下实验:
序号实验①实验②实验③
实验

现象出现白色沉淀无明显现象出现白色沉淀
实验①、③的白色沉淀经检验为。下列说法合理的是
A.实验①、②说明在碱性条件下电离得到
B.实验①、②、③证明反应过程存在反应
C.实验①和③生成白色沉淀的反应属于氧化还原反应
D.可用检验长期放置的中是否含有
2022-03-04更新 | 802次组卷 | 3卷引用:海南省琼海市2024届高三下学期高考模拟预测化学试题
4 . 同学们探究不同金属和浓硫酸的反应。向三等份浓硫酸中分别加入大小相同的不同金属片,加热,用生成气体进行下表实验操作并记录实验现象。
实验操作实验现象
金属为铜金属为锌金属为铝
点燃不燃烧燃烧燃烧
通入酸性溶液褪色褪色褪色
通入溶液无明显变化无明显变化出现黑色沉淀
通入品红溶液褪色褪色不褪色
已知:(CuS为黑色固体);可燃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加入铜片的实验中,使酸性溶液褪色的气体是
B.加入铝片的实验中,燃烧现象能证明生成气体中一定含
C.加入锌片的实验中,生成的气体一定是混合气体
D.金属与浓硫酸反应的还原产物与金属活动性强弱有关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硫脲是一种杀菌剂。某小组设计实验制备硫脲并探究其性质。
实验(一):制备硫脲。装置如图1所示(加热装置已省略)。
已知:①
②25℃时硫脲溶解度为14.2 g/100 g水;
③实验室常用FeS与稀H2SO4在常温下制H2S。

(1)盛放石灰乳的仪器的名称是______,B的加热方式宜选择______(填标号)。
a.直接用酒精灯加热
b.油浴加热(100~250℃)
c.热水浴加热
(2)当C装置中出现______(填实验现象)时表明B中生成了
(3)实验发现,硫脲产率与投料比{}的关系如图2所示。

最佳投料比为______
实验(二):探究硫脲的性质。
资料显示:①150℃时转化成NH4SCN。
②酸性KMnO4溶液和硫脲反应,还原产物为,氧化产物为N2
(4)取少量溶于水,加热至150℃,一段时间后再冷却至室温时,滴加______,可检验是否有生成。
(5)取少量溶于NaOH溶液,加入CuSO4溶液,过滤、洗涤,得到黑色固体,由此推知,在碱性条件下会生成______(填离子符号)。
(6)甲同学取少量溶于水,滴加几滴酸性KMnO4溶液,振荡,溶液褪色;再滴加BaCl2和盐酸溶液,产生白色沉淀。
①乙同学认为甲同学的实验不能证明生成了,理由是______________
②乙同学设计如图3装置验证氧化产物中含有

关闭K,发现电流计指针偏转。一段时间后,左烧杯中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铂电极上的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经检验石墨电极附近还有N2和CO2生成,每生成1 mol N2,电路中转移的电子数为______
2024-05-06更新 | 63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陕西省西安市浐灞第二中学高三下学期理科综合模拟试卷-高中化学
6 . 物质的性质除主要与物质的结构有关外还与外界条件有关。有人提出“与干燥的不反应”和“与潮湿的才能反应”,某小组设计如下实验路线。

(1)写出过氧化钠的电子式___________
(2)为了验证与干燥的是否反应,连接好装置,X是___________。打开___________,关闭___________,打开分液漏斗的活塞加入稀硫酸,产生气体一段时间,再在干燥管中装入干燥的,继续通入一段时间气体,点燃酒精灯加热铜丝,观察现象。则加入稀硫酸,产生一段时间气体后再点燃酒精灯的目的是___________
(3)若打开,关闭,加入稀硫酸,点燃酒精灯,观察到___________现象,___________(选填“能”或“不能”)证明潮湿的反应产生了。请用化学方程式解释产生该现象的原因___________
(4)为验证第(3)实验产生的现象是否与反应,某小组取球形干燥管中反应后的固体溶于水中。然后向溶液中滴加___________,产生___________现象说明参与反应。
7 . 含氮物质是一类常见物质,在人们的生产、生活活动中有重要作用。
(1)实验室中,采用一定浓度的NaNO2溶液和NH4Cl溶液作为反应物,通过加热制备少量N2

①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收集N2的方法是_______(填标号)。
②实验小组同学设计以下实验探究上述反应的速率与c(NaNO2)的关系
实验编号溶液体积/mL收集1.0mLN2所用时间/s
NaNO2溶液NH4Cl溶液醋酸
14.04.04.08.0334
2V14.04.0V3150
38.04.04.04.083
412.04.04.00.038
③V1=_______,V3=_______
④已知该反应的速率方程为,k为反应速率常数。根据上述实验数据,m=_______(填整数)。
(2)“侯氏制碱法”是中国人的骄傲,上述实验中需用到的NH4Cl是“侯氏制碱法”的副产物。实验小组模拟“侯氏制碱法”的原理,在实验室中制备少量NaHCO3,使用的装置如下图:

装置接口正确的连接顺序为a→_______←d(填接口序号);由该装置可知,该实验中制备NH3需用到的试剂是_______(填化学式)。
(3)实验小组在实验中,将1.0mol·L-1NaNO2溶液滴入pH=0.5的1.0mol·L-1FeSO4溶液中,观察到溶液为棕色,而不是预期的黄色。于是他们进行以下实验探究。
①查阅资料常温下,[Fe(NO)]2+在溶液中能稳定存在,溶液为棕色,受热分解释放出NO。
②提出猜想溶液的棕色来源于[Fe(NO)]2+,且[Fe(NO)]2+的颜色掩盖了Fe3+的黄色。
③设计实验、验证猜想
实验编号56
操作方法取上述滴有NaNO2溶液的棕色混合液,向其中滴加稀KSCN溶液取上述棕色混合液,按下图所示加热

④实验现象及分析
i.实验5溶液变红色,说明溶液中存在Fe3+,Fe3+的来源是_______(写出离子方程式);
ii.实验6观察到_______(填实验现象),证明溶液呈棕色是因为存在[Fe(NO)]2+,且其颜色掩盖了Fe3+的黄色。
2024-05-16更新 | 81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广东省梅州市兴宁市第一中学高三下学期二模化学试题
8 . 可用于食品工业、农业、染料业等,以下进行其性质的探究。
(1)的制备
实验室可用固体和75%硫酸制备,其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的收集
为收集纯净的可用如图所示装置,则连接顺序为发生装置→_______→e。

(3)的性质探究
ⅰ)探究与水的反应。将注射器中的水注入三颈烧瓶中,测得压强随时间变化如下图所示:

①计算0~50s烧瓶内的变化速率__________
②ab段变化及溶液的pH减小,表明与水发生反应,其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该反应的产物不稳定,可通过以下实验证明,请补充操作填在表格横线中。

操作

100s内压强变化/kPa

待烧瓶中压强稳定后,将其置于热水浴中,重新测定压强变化

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证明该反应产物不稳定。
ⅱ)探究使品红溶液褪色的原因
操作1:将通入品红溶液中,品红溶液褪色。

③猜想:能使品红褪色的含硫微粒可能为____________________
已知:品红是一种棕红色晶体状有机染料,微溶于水,溶于乙醇和酸,溶液呈红色。
④实验设计:小组结合以上信息,设计如下实验证明使品红褪色的微粒不是请完成表格。

操作2

现象

_______________

不褪色

2024-04-12更新 | 445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茂名市2024届高三下学期第二次综合测试化学试卷
9 . 过氧化氢是淡蓝色的黏稠液体,可。与水以任意比例混溶,是一种强氧化剂。其一般以30%~60%的水溶液形式存放,水溶液俗称双氧水,适用于医用伤口消毒,环境消毒和食品消毒等。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室中利用反应2H2O22H2O+O2↑制取O2,可选用的发生装置是___________(填字母,下同),收集O2可选用的装置是___________(填字母)。

(2)实验室中欲用34%H2O2溶液(密度为1.127g/cm3)配制250mL1.50mol/L H2O2溶液,所需34% H2O2溶液的体积为___________mL(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3)过氧化氢是一种二元弱酸,写出H2O2的第一步电离方程式:___________
(4)某课外兴趣小组欲探究温度对H2O2电离平衡的影响,进行如下实验:
①实验任务:利用灵敏pH计测量溶液的pH,并探究电离过程是否吸热。
②查阅资料:20℃时,Ka1(H2O2)=2.4×10-12,lg6≈0.778。
③提出猜想:反应物浓度相同时;温度越高,酸性越强,pH越小。
④设计实验、验证猜想。取试样进行表正实验1~3,记录数据。

试祥温度/℃pH
110mL1.5mol/L的双氧水20X1
210mL1.5mol/L的双氧水30X2
310mL1.5mol/L的双氧水50X3
⑤数据分析、交流讨论。
实验结果:X2<X1<X3且X1=___________,测得pH数据中能证明上述猜想的是___________(用X1、X2、X3的大小关系表示);pH出现X1<X3的原因是___________
⑥优化实验。在20℃下进行下列实验:

试样反应前后温度变化/℃
410mL1.5mol/L的双氧水、10mL1.5mol/L的NaOH溶液△T1
510mL1.5mol/L的H2SO4溶液10mL1.5mol/L的NaOH溶液△T2
若实验中测得△T1___________△T2(填“>”或“<”),则说明H2O2电离过程吸热。
2024-04-25更新 | 80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陕西省安康市高新中学、安康中学高新分校高三下学期4月联考模拟预测理综试题-高中化学

10 . 在呼吸面具和潜水艇中,可用过氧化钠作供氧剂。采用下图所示实验装置进行实验,证明过氧化钠可用作供氧剂。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装置A中所装药品为碳酸钙和稀硫酸
B.装置B盛饱和溶液除去中的HCl
C.装置C中发生反应时既作氧化剂又作还原剂
D.装置D中的试剂是浓硫酸
2024-03-28更新 | 378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梅州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总复习质检试题(一模)化学试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