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0 道试题
1 . 下列对中国近代不平等条约的解读,错误的一项是
选项史料历史解读
A“大皇帝凡有新恩施加及各国,亦应准英人一体均沾”片面最惠国待遇
B“其英人如何科罪,由英国议定章程、法律发给管事官照办”领事裁判权
C“……得在中国通商口岸、城邑任便从事各项工艺制造”五口通商
D“惩办伤害诸国国家及人民之首祸诸臣……”严禁人民反帝

A.AB.BC.CD.D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20世纪后期,考古学家在湖北、甘肃、湖南等地发现了大量秦代的竹简,其中有政令:上下公文往来、司法文书、吏员簿,还有物资登记、转运、赋税、徭役、军爵、官吏任用等文书。这些重要史料可以佐证秦代
A.地方宗族势力较为强大B.行政制度比较系统
C.郡县制在全国范围确立D.法律制度非常严密
2020-05-14更新 | 1448次组卷 | 63卷引用:重庆市第八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3 . 据史料记载:“昔武王克商,光有天下,其兄弟之国者十有五人,姬姓之国者四十人。”这说明西周分封制的主要对象是
A.先代贵族
B.少数民族首领
C.同姓亲族
D.功臣
2019-10-23更新 | 85次组卷 | 22卷引用:重庆市重庆一中2011-201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据史料记载,唐太宗签署了征收十八岁以下体壮者当兵的敕书,但魏征不肯属敕。魏征只是门下省正五品的给事中,却有权阻止最高指示的下达。这主要是因为
A.中枢决策程序制度化B.大臣操纵了朝政
C.门下省成为权力中心D.宰相权力被削弱
5 . 如图为1937年8月23日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发布的红军改编为八路军的命令。对这则史料解读正确的一项是
A.它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开始
B.它反映国共两党间矛盾已完全消除
C.它说明了国共走向了合作抗日之路
D.它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
2020-01-21更新 | 49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6 . 政治妥协是冲突双方通过政治谈判、协商等方式互相作出让步,以缓解矛盾并达成共识的一种行为。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概括地说,美国宪政发展与政治妥协的密切关系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加以分析:第一,美国宪法所设定的政治体制本身就是一种重要的政治妥协机制;第二,从宪法的产生过程看,它是一个多元利益相互妥协的产物;第三,从宪政发展过程看,许多关键性的、重大的问题往往是通过政治妥协缓解并进而一步步解决的。

——摘编自龙太江《论政治妥协:以价值为中心的分析》

材料二:1911-1912年间以南北议和、清帝逊位和南北政府融合构成“大妥协”……传统的主流历史叙事否认这场“大妥协”具有任何积极意义,认为它恰恰体现了革命的不彻底性;大批旧官僚和立宪派“投机”革命,“篡夺”了革命果实;“大妥协”中优待清朝逊帝的做法,也为民国时的君主复辟埋下了伏笔。但近年来已有学者试图对这场“大妥协”作出不同的评价。喻大华即指出,《清室优待条件》并非由袁世凯一方炮制,而是由南方首先提出,南北双方经过协商达成一致意见。这一妥协避免了列强干涉、内战和国家分裂,维护了民族团结,具有积极意义。

——摘编自章永乐《论清王朝与中华民国的“大妥协”》

材料三:我们的会晤是难得的。尽管我们中间存在着许多不同意见,但是这不应该影响我们所具有的共同愿望。我们的会议应该对于我们的共同愿望有所表示,使它成为亚非历史值得珍贵的一页。同时,我们在这次会议中建立起的接触应该继续保持,以便我们对于世界和平能够作出更大的贡献。

——摘编自《周恩来万隆会议发言稿》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宪法在制定和实施过程中是如何实现“多元利益相互妥协”的?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辛亥革命这场“大妥协”。
(3)材料三中与会各方要达成的“共同愿望”是什么?为此各方采取了怎样的妥协策略?综合上述材料,归纳政治妥协的积极作用。
2023-08-05更新 | 273次组卷 | 3卷引用:重庆市第一中学2023届高三三模历史试题
7 . 唐代科举考试中专设史料,通史即可入仕。皇帝还设立专门的修史机构———史馆,使官修正史的行为制度化,此制为以后各朝沿袭。这些做法
A.有利于政府加强思想控制
B.促进了科举制度的完善
C.维护了历史记载的客观性
D.推动史学成为独立学科
8 . 据史料记载“道光季年,中外通商而后,凡西人之以货物运至中国者,陆离光怪,几于莫可名言。华人争先购归,以供日用。初祗行于通商各口岸,久之而各省内地亦皆争相爱慕,无不以改用洋货为奢豪。”这种状况表明
A.中国市场由被动开放转为主动开放
B.商品经济基本取代自然经济
C.民众生活与世界市场联系日趋密切
D.中国对外贸易处于入超地位
9 . 下图是l9世纪50-70年代清政府财政收入结构变化图,对此解读最准确的是(     
   
(厘金:为镇压太平天国,在国内设关卡,依商品数量或价值征约百分之一的税)
A.政府强化对关税控制B.百姓的赋税徭役负担逐步减轻
C.农耕经济的持续衰退D.商品经济发展和通商口岸增加
10 . 阅读材料,完成要求。

耕织图是以农事耕作为主题的绘画图像,在中国具有非常久远的历史,对于中国古代社会经济、人文历史、绘画艺术等均具有非常重要的研究价值。

   

综合上述四则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自拟观点,展开论述。(要求:观点明确,逻辑清晰,史论结合,史实准确)
2023-05-30更新 | 116次组卷 | 2卷引用:重庆市南开中学2023届高三第十次月考历史试题
首页2 3 4 5 6 7 8 9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