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8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20世纪下半期世界形势与中国外交

时段世界形势中国外交
20世纪
50年代
◎美国对苏联实施冷战政策
◎两极格局形成
◎美苏争霸
◎欧洲煤钢联营成立
◎日内日瓦会议召开
◎万隆会议召开
◎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执行“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一边倒”外交方针
◎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参加日内瓦会议
◎参加万隆会议
20世纪
60年代
◎不结盟运动兴起
◎日本、欧共体崛起
◎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趋势显现
◎实行“一大片”“两个拳头出击”外交策略(即依靠广大亚非拉国家,反对美国和苏联的霸权主义)
20世纪
70年代
◎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趋势日益明显◎中国重返联合国
◎中美关系正常化并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中日关系正常化
20世纪
80年代
◎和平与发展已经成为世界潮流◎奉行“无敌国外交”
◎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
◎积极参加地区性国际组织
20世纪
90年代
◎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瓦解
◎欧盟成立
◎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趋势加强

从材料中提取相互关联的中外图文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写明论题,中外关联,史论结合。)
2019-12-20更新 | 171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黄冈市浠水县实验高级中学2019年高三12月月考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如图能够反映中国近代历史的多种发展趋势,指出其中一种趋势。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这一趋势予以阐述。(要求:表述清晰,史论结合。)

3 . 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图1“富强”“经世”和“经济”的使用次数

图2“民主”“共和”的使用次数

——摘编自金观涛刘青峰《观念史研究:中国现代重要政治术语的形成》

图1、2能够反映中国近代若干社会观念的变化趋势。从图中提取相关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写明论题,史论结合。)

2018-05-25更新 | 121次组卷 | 1卷引用:【全国百强校】湖北省黄冈中学2018届高三5月二模考试文综历史试卷
4 . [社会变迁与人类发展]

安东尼·吉登斯在他的著作《现代性的后果》中指出,从传统社会到现代社会的变迁是一种剧烈变化,即古登斯所说的“现代社会制度从传统的社会秩序中分离出来是断裂的”。这种“断裂”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现代性时代到来的绝对速度;二是现代化变迁的范围;三是现代制度的固有特性,即在旧秩序中无法简单找到现代社会的组织形式。

请以“社会变迁”为主题,任选角度,自拟标题,运用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成文。)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随着中国日渐被卷入由近代东西方列强帝国主义扩张所形塑的世界体系,时人已经逐渐认识到,思考中国问题必须同时思考同一时期的欧洲与全球问题,以辨别中国在全球关系中所处的地位,并提供一种具有比较性的全球视野。单纯地从中国自身历史轴线上思考中国问题已不太可能。从这样的视角出发,一部中国近代史,就是在不断变化的内外形势下,形塑新的政治实践主体,反抗各种政治、社会与文化压迫,探索具有普遍意义的平等与解放的历史;更是在古今中西纠缠不清的情况下,思考中国文化存续与更生的历史。

——摘编自王锐《合富强叙事、阶级叙事、文明叙事为——关于中国近代史叙事的思考》

根据材料,就材料整体或部分,自拟一个具体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表述完整。)
6 . 外交辞令是现代国际交往中比较重要的内容。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整理自张颖、潘敬国《对建国初期新中国外交方针变化的计量分析——以〈人民日报〉为样本》

概括上表总结的《人民日报》中“帝国主义”一词使用频率变化情况,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合理解释。(要求:可以整体解释,也可以分时段解释。史实正确,论述合理。)
论述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1946年9月16日,毛泽东给中央军委指示中提出:“以歼灭敌军有生力量为主要目标,不以保守或夺取地方为主要目标”,“以集中兵力打运动战为主,以分散兵力打游击战为辅”。

材料三   1947年9月,毛泽东在《解放战争第二年的战略方针》的党内指示中指出:“我军第二年作战的基本任务是:举行全国性的反攻,即以主力打到外线去,将战争引向国民党区域,在外线大量歼敌……”

材料四   1947年12月25日,毛泽东在《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的报告中提出     “十大军事原则”     :“先打分散和孤立之敌,后打集中和强大之敌”     ;“先取小城市、中等城市和广大乡村,后取大城市”;“以歼灭敌人有生力量为主要目标,不以保守或夺取城市和地方为主要目标”……


结合所学知识,围绕“国共双方军队人数变化与革命战略转变”写一则历史短文。(要求:表述成文,叙述完整;立论正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条理清晰。)     
8 . 【“中国”的发展与演变】

中国这个共同体之内,最主要的互应变量,至少包括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四个方向。政治范围内,包括政权的性质和行政的结构;经济范围内,包括生产方式、生产力和资源的分配;文化范围内,包括意识形态、价值观念和宗教组织;社会范围内,包括社会阶层、社会结构,尤其注重精英阶层的作用。这四个方面交叉影响,互相制衡,总的结果呈现为复杂共同体本身的强弱、盛衰和聚散。

——摘编自许倬云《说中国:一个不断变化的复杂共同体》


请围绕“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四个方面的交叉影响,推动‘中国’发展”这个主题,任选一个历史阶段,运用中国古代史的相关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至少两个方面,主题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成文)
示例
主题:宋元时期政治与思想文化的交叉影响推动“中国”的发展。
9 . 【晚清中国社会巨变】

材料   晚清时期(1840-1912年)中国社会的巨变是全方位的,也是多层次的。从生产力到生产关系,从经济基础到上层建筑,社会各方面都发生了很大变化。有学者就其表现列出了以下几方面

①社会性质方面

②社会矛盾方面

③革命性质和革命任务方面

④阶级结构方面

⑤经济结构方面

⑥国际地位方面

⑦外交和国防观念方面

⑧思想文化方面

⑨政治制度方面


请你选择上述关于晚清社会巨变的任意两个方面,结合所学知识进行阐释说明。(要求:史论结合,逻辑严谨,表述成文)
10 . [中国古代社会转型:量变与质变]

材料       马克思主义根据人类社会生产力与生产关系基本矛盾的不同性质,把人类历史发展分为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几种社会形态。广义的社会转型是指人类社会从一种社会形态向另一种社会形态转变,这是一种质的变化;狭义的社会转型是指在同一种社会形态下,社会生活的某一个或几个方面发生了较大甚至较为剧烈的变化,但是这种变化不涉及社会形态的变化,只是一种量变。

——摘编自李培林《“另一只看不见的手”——社会结构转型》


从中国古代史的两个时期(春秋战国、隋唐)中任选一个时期,对材料中有关“社会转型”的观点自拟论题并加以论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2023-11-16更新 | 66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襄阳市第六中学等六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