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69 道试题
1 . 张骞出使西域后,汉朝招募了大批商人到西域各国经商,在沿线设置关卡征税,并置西域都护府管辖西域,扼制匈奴的袭扰。这些举措(       
A.旨在攫取西域经济利益B.是汉朝抑商政策的延伸
C.有利于丝路的繁荣有序D.将西域纳入了郡国体制
2024-01-08更新 | 275次组卷 | 84卷引用:第9课 古代的商路、贸易与文化交流 随堂检测
2 . 《盐铁论》记载了桑弘羊与贤良方正就专卖制度的辩论经过,桑弘羊认为,“富国非一道”,“富国何必用本农,足民何必井田也”,并以此作为盐铁官营、均输、榷酒政策的理论依据。汉代专卖制度的实行(     
A.淡化了重农抑商的政策B.激化了矛盾导致王朝覆灭
C.推动了工商业迅速发展D.体现了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唐代诗人元稹在《白氏长庆集·序》中说:“扬、越(扬州、越州)间多作书模勒(雕版印刷)乐天(白居易)及予杂诗,卖于市肆之中也。”这说明唐代(     
A.文化市场是开放而有序的B.盗印文人书籍风气猖狂
C.科技进步推动了文化传播D.雕版印刷书籍只在民间出现
4 . 我国许多优秀文化成就被列为世界级文化遗产。下列文化遗产中,带有中外文明交汇融合特征的是(     
A.都江堰B.秦始皇陵兵马俑
C.云冈石窟D.长城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隋炀帝修建的大运河呈扇形分布,东北至涿郡,东南至余杭,西通关中。同时炀帝对洛阳城内的自然水系和漕运进行了修整,使之成为河北、江淮、关中这三个最发达地区的集结点,“运漕商旅,往来不绝”“自是天下利于转输”。据此可推知,隋朝大运河的修建(     
A.反映了全国经济重心的转移B.促进了运河流域经济的均衡发展
C.推动了沿岸市镇的兴起发展D.打破了以陆路运输为主的交通格局
6 . 苏东坡到杭州做通判时,有出版商印刷出版了他的一本作品集,叫做《苏子瞻学士钱塘集》,销量不错,不久又推出一部《元丰续添苏子瞻学士钱塘集》,卖得也很好。这反映了(       
①印刷书有利于文化的传承和传播        ②市的发展提高了文学地位
③江浙一带尤其成为人才集中的地区        ④商品经济发展影响文化市场
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④D.①③
7 . 西周以前图书属于国家秘藏,春秋以后士阶层的私人藏书日益普遍,“昔孔子受端门之命,制春秋之义,使子夏等十四人求周史记,得百二十国宝书”,墨子也以藏书丰富而闻名,纵横家苏秦游说秦国,“负书担橐”以便随时使用。这一现象的出现(     
A.促进了“百家争鸣”的兴起B.反映了宗法分封制的解体
C.推动了封建官学日益衰落D.使古代藏书体系日益完善
8 . 有学者指出:“中国佛教僧人要尊敬父母,也提倡忠君爱国,有的寺院称为‘护国寺’,有的称‘报国寺’。慧远在庐山讲经,就曾讲诵儒家的《丧服经》,阐述服丧的问题。”这说明在中国佛教(       
A.完全脱离了印度早期佛教B.与儒家思想基本融为一体
C.深受中国思想文化的浸润D.与中国儒家伦理存在冲突
9 . 下表为晚清时期西学输入的基本脉络,该表反映出(       
时间代表作
鸦片战争后《海国图志》《瀛寰志略》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克虏伯炮说》《水师操练》《探矿取金》《工程致富》
甲午中日战争后《中东战纪本末》《泰西新史揽要》《文学兴国策》
戊戌变法后《约论》《万法精理》《自由原论》《美国独立宣言》
A.中西方思想文化逐渐融为一体B.先进中国人已找到救国之路
C.西方的民主制度被广泛接受D.民族危机推动学习西学的深入
2023-12-23更新 | 186次组卷 | 29卷引用:一题打天下同步教学新方案选择性必修三第12课 近代战争与西方文化的扩张
10 . 孔子与老子都生活在春秋晚期。《礼记·曾子问》记载,孔子曾四次问礼于老子。“孔子见老子”是汉代画像石中很常见的题材。下图所示为山东博物馆馆藏的孔子见老子画像石拓片。据此可推知(     

A.战国及汉代儒、道两家影响力较强B.汉代的画像石大多选择历史题材
C.儒、道两大学派的思想同出而异流D.春秋晚期道家的地位略高于儒家
首页2 3 4 5 6 7 8 9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