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四单元 明清中国版图的奠定与面临的挑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83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瓷器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发明之一,是中外文化交流的重要组成部分。明清时期, 瓷都景德镇聚佣万余人 德化地区骈肩集市让, 堆积群峰起, 一朝海泊来, 顺流价倍斐, 不怕生计穷, 但愿通潮水,瓷器远销亚欧非,外销空前发展。16—18世纪,英、法、荷、丹、瑞典等国先后在广州设立贸易机构,将中国瓷器运往欧洲。外销瓷器为满足各国不同需求, 开拓了   纹章瓷     广彩瓷等新品种。华瓷广泛进入欧洲社会各阶层,并掀起了华瓷收藏风潮。在中东, 华瓷则被广泛用于伊斯兰建筑中。

——摘编自黄纪阳《明清华瓷外销研究》

材料二   18世纪以来, 西班牙、 日本、德国、英国等国家瓷厂大都采取工业化生产方式,运用抛光、平面切割技术提供新型陶瓷装饰材料并进行大批量生产,在国际和中国市场排挤中国瓷的生产与销路。而中国陶瓷仍然采用焚香计时、试片测温这种几千年的传统方法。由于自身存在的各种因素,中国陶瓷生产日渐凋零,不仅退出了国际竞争,甚至国内市场也逐渐被日本和西方占领。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 中国变成了一个陶瓷进口国, 高档细瓷需要大量进口。1927年以前, 景德镇每年产值为1000万元,   据最近江西陶务局调查去年(民国十八年)景德镇瓷器出产总值实减少三四百万元。 1932 年,全年产值仅60万元。这种巨大反差, 引起爱国人士反思。

——摘编自练崇潮《近代中国陶瓷业发展轨迹》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古代瓷器对外畅销的原因及带来的影响。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瓷器贸易地位发生变化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中国瓷器贸易地位变化的认识。
2023-12-05更新 | 206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成都市第七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2 . 据《土司底簿》记载,明代的土司实际上是世袭的,但新土司向朝廷请袭时“必以并无世袭之文上请”,而皇帝圣旨上也必定写上“姑准任事,仍不世袭”等话。明廷这一做法(     
A.实际上放松了对边疆地区的控制B.消除了土司制赖以存在的基础
C.不利于改土归流政策的广泛实施D.维护了中央对民族地区的主权
3 . 古代经济的发展具备不同时代的特征。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综合各种资料基础上对中国人口的估计是:1500年为1.25亿(保守估计为1亿);1750年为2.7亿(保守估计为2.07亿);1800年为3.45亿(保守估计为3.15亿);在17世纪初,出现了一些大城市,如南京达到100万人口,北京超过60万人口。到1800年,广州与邻近的佛山加起来,有150万人口。

——摘编自弗兰克《白银资本》

材料二   中国的封建专制皇权则恰恰相反,实行的是“重农抑商”政策,统治者对世界形势懵然不知,当葡萄牙人进入澳门时,他们仍处之泰然,丝毫没有感到这是处于重大转折中的西方殖民力量伸入东方繁荣第一个触角。中国的私人海外贸易既然得不到政府的保护而未能充分发展,也就不能通过海外贸易而积累足够的货币资本,促进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近代史编》


(1)材料一中表现出了哪些历史现象;结合所学分析导致这些现象产生的原因;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分析私人海外贸易得不到充分发展的原因及影响;
2023-12-04更新 | 33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仁寿县文宫中学、汪洋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下图是清乾隆十三年(1748年)颁造的乌兰察布盟长印,印侧前部有“礼部造”三个字,印面及印钮左右分刻有蒙古文、满文的“乌兰察布盟长之印”字样。这一文物(       
A.可用于研究清政府的“改土归流”政策
B.能够证明清朝官印均刻有多种民族文字
C.反映了清朝中央政府对边疆控制力下降
D.是清代设立盟旗统治蒙古族地区的印证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清代奏折文书是研究清代历史最原始和最直接的证据史料之一。“雍正帝……籍奏折搜集情报……虽深居大内,而于各地官僚之所为、政治经济及社会动态,无不了如指掌……可称之为奏折政治。”材料表明清代(     
A.君主专制强化B.思想控制严格C.宰相权力削弱D.监察制度完善
7 . 郑和下西洋是中国古代外贸的绝唱。郑和下西洋是典型的朝贡贸易,这种贸易形式(     
A.以经济目的为主B.是“闭关自守”政策的体现
C.以政治目的为主D.通过商品平等完成贸易
2023-11-28更新 | 88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仁寿第一中学校(北校区)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8 . 明清时期是中国传统农学最为发达的时期,一个突出的表现就是农书的增加,在数量上全面超越了以前各个历史时期。《救荒本草》等应用植物学著作的产生是明清农学发展的又一特点,这些著作不仅对野生可食植物的形态、功效、食用方法进行详尽的描述,还配以图画,方便辨识利用。这反映了当时(     
A.政府重视科学研究B.人地矛盾突出C.经世致用思潮盛行D.重农政策强化
9 . 唐代袒领因其领型(口)较低的独特造型而备受上流贵族妇女和平民的喜爱;明代初期衣领回归传统的交领,甚至出现更具包裹性的立领形制(如图所示)。这种变化(     
A.根植于商品经济的发展B.折射出社会转型的趋势
C.体现了程朱理学的强化D.标志君主专制达到顶峰
2023-11-27更新 | 45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安宁河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10 . 古代中国国家治理,对于今天探索中国特色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宰相者,上佐天子理阴阳,顺四民,下育万物之宜,外镇抚四夷诸侯,内亲附百姓,使卿大夫各得任其职焉。

——摘编自《史记陈丞相世家》

材料二   元朝为管理这样广袤的疆土,逐渐形成了一套行省制度……在邻近首都大都的河北、山西、山东等地区,不设行省,称为“腹里”……吐蕃作为一个单独的大行政区,也未设行省……起初行省带有比较明显的中央派出机构色彩,至忽必烈后期已基本上转变为地方常设的最高行政机构。

材料三   随着沙俄等对中国边疆的觊觎,清统治者极其重视对边疆民族的治理。清朝对边疆民族的治理使得清朝政府在继承中国历代疆域的基础上,进一步完成了对边疆地区的统一,对边疆地区行使主权,进行有效的管辖,将一个清晰完整的中国边疆展现在世界面前,在近代以前奠定了中国疆域的版图。

——摘编自成崇德《清代前期边疆通论(上)》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宰相的基本职能,并列举汉代、唐代、宋代为加强皇权采取的主要措施。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元代管理“腹里”和吐蕃地区的机构名称,并简述元朝行省制度创立的历史意义。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清朝在治理边疆时遇到的新问题,并列出清代前期巩固疆域的主要措施2条。
(4)谈谈你对国家治理边疆的认识?
2023-11-27更新 | 80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自贡市第二十二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首页4 5 6 7 8 9 10 11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