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四单元 明清中国版图的奠定与面临的挑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83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郑和第七次下西洋之前,在福建长乐重新修缮的妈祖庙内刻《天妃灵应之记》石碑。碑文记载郑和第三次出海时,“道经锡兰山国(今斯里兰卡),其王亚烈苦奈儿负固不恭,谋害舟师,赖神显应知觉,遂生擒其王”。这一记载(     
A.传播了迷信思想,没有史料价值B.说明民间信仰在海外得到传播
C.带有强烈的政治动机,不可采信D.从侧面反映出远洋航行的风险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大运河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是流动的文化。某班级开展了“大运河”探究活动。

材料一   


   
图1        《隋唐大运河仓储体系》
(1)材料一是某位同学搜索到的史料,请写出①、②所代表的城市。帮助他们完善内容,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隋唐粮仓为什么这样分布。

材料二   大运河于2014年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含嘉仓160号仓窖遗址通济渠郑州段洪泽湖大堤
回洛仓遗址江南运河苏州段双金闸
黎阳仓遗址江南运河嘉兴段宝带桥
杭州富义仓北、南运河天津三岔口段十里闸

——《隋唐大运河文化博物馆》


(2)某历史兴趣小组在收集中国大运河遗产要素,将其收集到的分为三大主题,请选择一个写出其主题。并简述这一主题的价值。

材料三

   

图2        中国大运河图                                             图3       英国人托马斯·阿罗姆笔下的京杭大运河——《大运河图册》


(3)图3反映了运河城市的哪些特点。根据图2和图3并结合所学知识,选择一个运河流经的城市,谈一谈你对“运河与城市”的看法。
2023-11-26更新 | 41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安宁河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3 . 时空是研究历史的重要维度,可以追寻历史发展的踪迹。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请从图1、图2、图3、图4,四幅地图中任选两幅地图,判定其朝代、并说出3个判断依据。
2023-11-25更新 | 34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雅安市天立集团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4 . 君权与相权的关系贯穿整个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发展历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唐初每事先经由中书省,中书作定将上,得者再下中书,中书付门下。或有未当,则门下缴驳,又上中书,中书又将上,得者再下中书,中书又下门下。若事可行,门下即下尚书省。尚书省但主书填“奉行”而已。

——《朱子语类》

材料二   中国古代有一位皇帝曾说:“今我朝罢丞相,设五府(五军都督府)六部、都察院、通政司、大理寺等衙门,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颉顽,不敢相压,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以后子孙做皇帝时,并不许立丞相,臣下敢有奏请设立者,文武群臣即时劾奏,将犯人凌迟,全家处死。”

——《皇明祖训·祖训首章》


(1)指出材料一中涉及的是何中央官制?有什么特点?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2)材料二中的皇帝指的是谁?他采取这一措施的目的是什么?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概括我国封建社会中央官制变革的主要趋势。
2023-11-25更新 | 16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西昌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5 . 明代小说《二刻拍案惊奇》载,浙江人蒋生行商至汉阳,看中了缙绅马少卿的女儿。蒋生本来以为“经商之人,不习儒业,只恐有玷门风”,怕婚事不成。马少卿却认为“江浙名邦,原非异地,经商亦是善业,不是贱流”,遂许婚。这虽是文学描述,但从中可见明中后期(     
A.儒家学说独尊地位被打破B.自然经济结构逐步解体
C.商品经济发展,社会身份实现平等D.重农抑商观念受到冲击
2023-11-25更新 | 38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西昌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6 . 明太祖罢左右丞相,废中书省,将原中书省的权力进行拆分,划归六部。六部的长官主要由四大学士组成,四大学士将六部的各项事宜进行统筹梳理,最后将整理好的奏折提交给皇帝。这些做法有利于(     
A.提高六部政治地位B.提高行政效率
C.权臣集体参与决策D.分割地方权力
2023-11-25更新 | 20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西昌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7 . 古代中国国家治理,对于今天探索中国特色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宰相者,上佐天子理阴阳,顺四民,下育万物之宜,外镇抚四夷诸侯, 内亲附百姓,使卿大夫各得任其职焉。

——摘编自《史记·陈丞相世家》

材料二 元朝为管理这样广袤的疆土,逐渐形成了一套行省制度……在邻近首都大都的河北、山西、山东等地区,不设行省,称为“腹里”……吐蕃作为一个单独的大行政区,也未设行省……起初行省带有比较明显的中央派出机构色彩,至忽必烈后期已基本上转变为地方常设的最高行政机构。

材料三 随着沙俄等对中国边疆的觊觎,清统治者极其重视对边疆民族的治理。清朝对边疆民族的治理使得清朝政府在继承中国历代疆域的基础上,进一步完成了对边疆地区的统一,对边疆地区行使主权,进行有效的管辖,将一个清晰完整的中国边疆展现在世界面前,在近代以前奠定了中国疆域的版图。

——摘编自成崇德《清代前期边疆通论(上)》

材料四 汉王朝在一些不具备设置郡县管理的边疆地区,设立了一些专门机构, 诸如西域都护府, 负责维护边疆地区的稳定。……清朝政府在中央,设立理藩院,主管边疆民族事务;在地方,采用适合当地民族社会的统治体制等等。

——摘编自《中国古代的边疆与边疆政策》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宰相的基本职能,并列举汉代、唐代、宋代、明代为加强皇权采取的主要措施。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元代管理吐蕃地区的机构名称,并简述元朝行省制度创立的历史意义。
(3)根据材料三、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清朝在治理边疆时遇到的新问题,并列出清代前期巩固疆域的主要措施3条。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国古代边疆治理的特点及意义。
8 . 清代浙江一带的佃户小农,“一时若有缓急,皆将所收之米,随其多寡”,典当为银以备日用,次年“新稻未收之前赎回,以济口食”,相比于直接从市场购米,价格便宜,“人以为便”。这一做法是缘于(     
A.小农经济的脆弱性B.社会阶级矛盾的激化
C.赋税制度逐步调整D.农业商品化水平提高
2023-11-24更新 | 61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成都市龙泉驿区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9 . 以下是一位同学的课堂笔记,由此判断该思想家是(     
明朝中期思想家
提出“致良知”
强调主观能动性
隐含平等叛逆色彩
A.朱熹B.李贽C.黄宗羲D.王守仁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明清时期,涌现出了专门描写商人形象的商贾小说。在一些作家的笔下,商人既有正面的形象、也有负面的形象,他们有的唯利是图,有的讲究诚信,无论哪一种,大都被作家刻画得有血有肉、形象丰满。这一现象出现的根本原因是(     
A.封建等级观念受到冲击B.商品经济得到发展
C.心学对小说创作的影响D.商人政治地位提高
首页5 6 7 8 9 10 11 12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