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7课 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 道试题
1 . 唐代中期,随着封建经济的发展,官僚、贵族、地主、商人都疯狂兼并土地。在人口大量流散、田亩转换、贫富分化很大的情况下,唐王朝既失去了征收赋税的土地,又失去了交纳赋税的人丁,必须以一种新的赋税制度来代替。这种新的赋税制度(     
A.以均田制的实施作为其前提条件B.完全废除以人丁为主的收税标准
C.以财产作为征收赋税的主要依据D.使得国家对农民的人身控制加强
2023-10-20更新 | 1067次组卷 | 27卷引用:江苏省天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为解决财政困难,780年,唐德宗接受宰相杨炎的建议实施两税法,规定:按人丁和资产缴纳户税,按田亩缴纳地税:每年夏、秋两季纳税。其最主要的社会影响是
A.减轻对农民的人身控制B.增加国家支配土地的数量
C.促进以庸代役广泛推行D.抑制官僚地主的土地兼并
3 . 学者认为:“自安史之乱以后,赋税名目繁多,民不堪命。两税法则规定百姓只需纳夏秋两税……将名目繁多之税目简化,且两税之外不得别征,实为德政。”这说明两税法的实行
A.解决了土地兼并问题B.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
C.促进了赋税的货币化D.有利于减轻百姓负担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下图是中国古代某一时期实行的赋税制度。对此相关解读正确的是
A.魏晋时期开始实施该赋税制度B.利于保证农民生产时间
C.国家对农民人身控制有所加强D.一年分夏秋两季征收税
2021-02-02更新 | 229次组卷 | 28卷引用:江苏省天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白居易《重赋》中评价两税法:“国家定两税,本意在爱人。厥初防其淫,明敕内外臣:税外加一物,皆以枉法论。奈何岁月久,贪吏得因循,浚(攫取)我以求宠,敛索(征敛勒索)无冬春。”材料意在说明
A.两税法改变了征税标准B.两税法扩大了征税对象
C.两税法简化了收税名目D.两税法加重了百姓负担
2020-11-19更新 | 324次组卷 | 28卷引用:江苏省天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户无主客,以现居为簿,人无丁中,以贫富为差。为行商者,在所州县税三十之一,使与居者均,无侥利。居人之税,秋、夏两征之。其租庸调、杂徭悉省。

——《资治通鉴》卷226

国家定两税,本意在忧人(爱人)。……奈何岁月久,贪吏得因循(违反规定);浚(掠夺)我以求宠(加官进爵),敛索无冬春。织绢未成匹,缫丝未盈斤;里胥(官吏)迫我纳,不许暂逡巡(延缓)。……夺我身上暖,买尔眼前恩(买来了朝廷的恩宠)。

——《白居易集》卷2《重赋》

材料二   今介甫(王安石)为政……士、吏、兵、农、工、商、僧、道无一人得袭故而守常者,纷纷扰扰,莫安其居……

——司马光《家传集》

材料三   今之散青苗钱(农作物青黄不接时,官府提供的贷款)者,无问民之贫富,愿与不愿,强抑与之,岁收其什四(十分之四)之息。

——司马光《司马光集》卷60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两税法的基本特点,并概括其历史意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举出王安石针对“兵农”的改革措施各一项。
(3)据材料一、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唐朝赋税改革与王安石变法存在的相同弊端。
7 . 唐初规定“以丁为单位征纳……服正役20日,可按每日折三尺纳绢替代,是为庸。”这一规定
A.增加了农民的劳役负担B.提高了农民的文化素质
C.保证了农民的生产时间D.推动了经济重心的南移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