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7课 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 道试题
1 . 白居易在《赠友》中描述了两税征钱导致钱重物轻而伤农的现象,主张“复彼租庸法,令如贞观年”。柳宗元认为只有“舍其产而唯丁田之问”才能避免“贫者愈困饿死亡而莫之省,富者愈恣横侈泰而无所忌”。由此可知,当时(     
A.政府加强对农民人身控制B.租庸调制仍然得到普遍认同
C.税制改革面临现实性挑战D.两税法唯以资产为征税标准
2024-01-28更新 | 44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连云港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2 . 对如图认识正确的是(     
A.以男丁为计征对象B.田租口赋折银征收
C.农民可以纳钱免役D.依照田亩征收地税
2023-11-10更新 | 28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连云港市赣榆区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3 . 两汉时期经常进行两种户口调查,一种是在每年三月或八月进行一次,另一种是四时都进行。户口调查的主要内容是人口(包括姓名、年龄、性别等)土地、各种财产等,调查结果要呈报中央。两汉户口调查(     
A.有利于均田制的推行B.意在考核官员教化的成效
C.为赋役征收提供资料D.为实行赋役合并奠定基础
2023-11-10更新 | 24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连云港市赣榆区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唐朝初期租庸调制规定21-59岁之间的成年男子除租、调外,还可以缴纳一定的绢布来替代徭役;唐朝中后期的两税法规定每户按人丁和资产征收户税,按田亩征收地税。这一变化反映了(       
A.国家废除了长期以来的人丁税B.政府实行不抑兼并的土地政策
C.国家对农民人身控制松弛D.小农经济不断发展的结果
2023-09-25更新 | 205次组卷 | 104卷引用:江苏省连云港华杰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据史料记载,北魏的财政收入主要是粮与布两种形式;而同一时期的南朝,政府已转向以铜钱为主要的征税形式。对这一现象解读合理的是,当时(     
A.北方经济优势不复存在B.经济重心南移的趋势比较明显
C.北方社会分裂局势动荡D.南北方商品经济水平存在差异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下表为唐代敦煌户籍资料关于“受田”的统计。这可以用来说明(     
年代户数永业田(奇)口分田(亩)
应受已受未受应受已受未受
天宝元年(742年)431180107510548207574063
大历四年(769年)18540449117905411249
A.赋役制度有待调整B.中央政府权力减弱
C.国家严控土地交易D.小农经济大量破产
2023-03-09更新 | 1359次组卷 | 18卷引用:江苏省连云港市赣榆智贤中学2024届高三9月月考历史试题
7 . 唐初实行租庸调制,以法定成年男子数量为征收依据。唐中后期推行两税法,以拥有土地的数量和质量为依据确定征收户税的等级;同时,以国家财政支出确定赋税总额。这些变革(       
A.统一了全国的税额B.适应了土地变化的现状
C.减轻了百姓的负担D.保证了农民的生产时间
2023-02-15更新 | 93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连云港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8 . 《资治通鉴》记载:“先计州县每岁所应费用及上供之数而赋于人,量出以制入。户无主客,以现居为薄;人无丁中,以贫富为差……居人之税,秋、夏两征之。”材料所涉税制
A.以均田制为税法基础B.以人口数为征收标准
C.体现量出为入的理念D.有利于消除贫富差距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唐朝中后期,土地兼并严重,客户(非土著住户)大量增加,以户税和地税为主要内容的两税法取代了租庸调制。地税按亩征纳,户税依据每户资产的多寡分为九等征钱,户等高的征钱多,户等低的征钱少。这一措施
A.加重了农民负担B.消除了土地兼并
C.有助于社会公平D.抑制了人口增长
2021-04-28更新 | 323次组卷 | 16卷引用:江苏省连云港市海头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10 . 唐德宗建中元年(780年),宰相杨炎建议颁行“两税法”。两税法改变了自战国以来以人丁为主的赋税制度,而“唯以资产为宗,不以丁身为本”,使古代赋税制度由“舍地税人”到“舍人税地”方向发展,这一政策
A.从根本上减轻了农民的负担B.以财产性收入作为征税依据
C.促进了租佃关系的迅速发展D.以政府严格控制户籍为前提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