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7课 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7 道试题
1 . 表1是对历史上某一赋税制度的看法
陆贽:“阅稼以奠税,度产以衰征,料丁壮以计庸,占商贾以均利”。
《资治通鉴》:“户无主客,以现居为薄,人无丁中,以贫富为差”。
上表评价的是(       
A.租庸调制B.租调制C.均田制D.两税法
23-24高一上·江苏南通·阶段练习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780年“炎建议两税法,户无主客,以现居为簿,人无丁中,以贫富为差。居人之税,秋夏两征之。其租庸调、杂徭悉省。”这一调整(     
A.为实行租庸调制奠定了基础B.延续了以人丁为主的赋税制度
C.保证了农民充分的生产时间D.减轻了政府对农民的人身控制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魏晋以来的政府多推行租调制,按户征收粮食和绢帛。至唐朝,由于经历了隋朝的暴政和农民战争,社会经济凋敝,武德年间,全国户数不过300万,约当隋盛时的1/3.黄河下游地区更是“崔莽巨泽,茫茫千里,人烟断绝,鸡犬不闻”。为恢复生产,唐政府推出了租庸调制。政府依据授田纪录而向人民征收租庸调,每丁每年需要上交粟二石,称之为租。交纳绢、绵或者布、麻,称之为调。除此之外还需服徭役二十天,如果不服徭役的话,每丁可以交纳一定的数额的绢或布来代替,称之为庸。遇到特殊情况,如自然灾害等,租庸调会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摘编自王晶《论中国古代赋税制度之租庸调制》

材料二:建中元年正月,唐德宗在宰相杨炎的建议下,正式颁布“两税法”。规定:“唯以资产为宗……资产少者则其税少,资产多者则其税多”。两税法以地税、户税为基础,把其他各种杂税吸收进来,统统以两税的形式来征收,其中明确规定租、庸、杂徭等全部省掉,不再另行征收。两税法改变了租庸调固定的收税模式,“凡百役之费,一钱之敛”,货币成为税收的主要方式。政府征发徭役也以和雇为主,松弛了对农民的人身控制,使农业的产业经营具有了选择的空间。

——摘编自张琦《浅析“两税法”改革及其影响》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唐朝租庸调制产生的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两税法实施前后中国古代赋税征收标准的变化并分析两税法的影响。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唐朝初期租庸调制规定21-59岁之间的成年男子除租、调外,还可以缴纳一定的绢布来替代徭役;唐朝中后期的两税法规定每户按人丁和资产征收户税,按田亩征收地税。这一变化反映了(       
A.国家废除了长期以来的人丁税B.政府实行不抑兼并的土地政策
C.国家对农民人身控制松弛D.小农经济不断发展的结果
2023-09-25更新 | 204次组卷 | 104卷引用: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金沙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10月月考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税收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政策工具,各朝统治者都十分重视国家税收,下图为唐朝部分年份的税收变化。据此可知(     
A.土地兼并问题得到解决B.农民对国家的人身依附加强
C.国家财政收入显著增加D.工商业税收的比例大幅提升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资治通鉴》记载:“玄宗之末,民富者丁多,率为官为僧以免课役,而贫者丁多无所伏匿,故上户优而下户劳。至是,炎建议作两税法,唯以资产为宗,不以丁身为本。”这反映了两税法(     
A.废除了人头税B.为均田制的实施提供了条件
C.加剧土地兼并D.减轻政府对农民的人身控制
8 . 两税法规定:“不居处而行商者,在所州县税三十之一,度所取与居者均,使无侥利。”这表明,唐后期的税收政策(     
A.简化税收名目B.固守重农抑商传统
C.重视货币税收D.正视工商业的存在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唐代的两税法既“税物”也“税钱”,对于“税钱”的部分,农民需出售农产品换取货币,从而完成这部分税收,这样就促使农民去从事多样化经营。据此可知,两税法的实施(     
A.导致了小农经济解体B.减轻了政府对农民的控制
C.巩固了专制王朝统治D.推动了农产品商品化进程
10 . 唐代均田制下的赋役制度为租庸调制,规定:丁男需要服正役20日,也可每日折三尺纳绢,如额外再加派正役,超过15日免调,30日租调俱免。这一规定(     
A.有效抑制了土地兼并B.加强了政府对农民的人身控制
C.扩大了政府收税对象D.有利于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