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13课 清朝前中期的鼎盛与危机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94 道试题
1 . 聚焦古代边疆中国古代的边疆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长期发展的产物和有机组成部分,有着源远流长的历史特点。在下列方位示意图上,填写古代王朝对边疆地区采取的措施(     
12345678910

A.辽阳行省   B.澎湖巡检司   C.宣政院   D.驻藏大臣   E.修筑长城
F.西域都护府   G.雅克萨之战   H.台湾府   I.伊犁将军   J.安西都护府
2023-12-19更新 | 19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福州市福清西山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12月月考历史试题
2 . 在漫长的中国古代历史上,各民族共同缔造了统一多民族国家。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在中央,元朝以中书省为最高行政机构,在地方则广设行省,岭北、辽阳、云南等边疆行省,既负责边疆行政事务,也负责少数民族的管理。此外,元朝还建立了“朝令夕至,声闻毕达”的驿站制度,将边疆地区和中原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根据吐蕃宗教盛行的特点,元朝对吐蕃采取了政教合一的政策,并设置宣政院实现对吐蕃的直接管理。为了加强对北疆的管理,元朝在这里部署了大量的军队和移民,在戍守的同时进行屯田。                                                     

——摘编自马大正《中国古代的边疆政策与边疆治理》

材料三  清朝前期,康熙帝、雍正帝、乾隆帝多次出兵平定西北边疆叛乱,完成了对新疆、西藏的完全统一,击败沙俄侵略,收复台湾。在承认中央王朝统治前提下,允许少数民族地区实行有限自治;不同地区颁布了如《理藩院则例》《蒙古律例》《回疆则例》《西藏通则》等相应的法律;各地因俗设官(制),如驻藏大臣、军府、盟旗等;对于少数民族上层人物,用封爵、给俸、联姻、朝觐等措施加强联系;不断赐封喇嘛教领袖,在蒙藏地区形成了达赖、班禅、哲布尊丹巴、章嘉四大活佛系统;蒙古族集中生活地区划定牧区、屯田(新疆)、实行招民开垦(西南地区)等,大力发展边疆经济。

----摘编自马汝珩、马大正主编《清代的边疆政策》


(1)指出材料一中A、B所示地区(如图)的政权名称。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元朝为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采取的地方管理措施。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清代前期稳固边疆的特点及意义。
2023-12-18更新 | 62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连城县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月考二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清朝将南海诸岛列入水师的巡查范围。康熙四十九年至五十一年(1710—1712),广东水师副将吴升率水师巡视西沙群岛,“自琼崖,历铜鼓,经七洲洋、四更沙,周遭三千里,躬自巡视,地方宁谧”。下列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A.为康熙收复台湾奠定了坚实基础B.维持了东亚诸国与清朝的朝贡关系
C.反映出清政府大力扶持海上贸易D.表明了清政府对南海诸岛行使主权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4 . 清朝皇帝所主“大一统”观念,改变了“中国”的疆域定位观念:将历代传统限定在长城以内的“中国”扩展到长城以外的“三北”及各边疆地区。这一变化反映(     
A.民族观念的发展变化B.奠定了中国疆域版图
C.加强了对边疆的控制D.形成多元一体的格局
2023-12-16更新 | 42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名校联盟联考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联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5 . 时空定位是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基本要求。在下边地图上标注某朝边疆管理的措施,空白处应填入(     
A.宣政院的辖地B.设西域都护府
C.册封达赖班禅D.设奴儿干都司
2023-12-16更新 | 32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三峡名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秋季联考历史试题
6 . 雍正年间,西南地区局势愈加复杂严峻,土司依仗自身实力抗击清军、违抗朝命的行为层出不穷。考虑到边疆危机和国家安全,清政府采取的对策是(     
A.实施军事打击B.册封僧俗首领C.推行土司制度D.改土归流
7 . 文物承载着丰富的历史信息。图是雍正皇帝颁发给七世达赖格桑嘉措的金印,印文由满、蒙古、藏、汉四种文字组成,现藏于西藏拉萨罗布林卡。该文物可以见证(     
A.唐朝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B.元朝设宣政院管辖西藏
C.明朝注重巩固东南海防D.清朝加强对西藏的管辖
2023-12-16更新 | 24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腾冲市第八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九月月考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明朝的边疆治理思想主要是在朱元璋时期确立,此后诸帝未有大的变动。与明朝相比,清朝的治边思想及其治策最大的特点在于:前半期积极巩固和经营边疆地区,后半期治边政策中的内收倾向,以及所反映的闭关自守意识日渐凸显,并逐渐占据重要地位。与明朝集聚重兵防守北方重北轻南不同,清朝防御的重点已经不是以往传统的草原地带的游牧民族,而是正在向东扩张的沙俄帝国。另外,明朝前期为了解决元末战乱所造成的部分地区人烟稀少的问题,强制全国性的大规模人口迁徙,而康熙中叶以后,清朝人口出现持续空前增长,政府允许农民到人口稀少的地区垦荒种地,这推动了西南边疆的移民活动和边疆开发。同时,明朝统治者依然延续着传统的模糊而又弹性的边疆观念。而到清朝,尤其是进入18世纪以后,随着西方殖民者的东来,边界问题渐渐凸显,涉及西南沿边国界的交涉和斗争渐趋尖锐。

——摘编自杨永福《明、清西南边疆治理思想之比较》

材料二   清前期疆域辽阔,承袭了元明的土司制度和历史上的羁縻政策,并将之因地制宜地加以发展、创新出东北和西北内容不同的军府制度。中国传统的大一统思想,到了清前期对疆域及对边疆的有效管控上也基本定型,对之后中国的各方面都有着深远的影响。同时,作为少数民族政权,清政府内中国,外夷狄的传统偏见很淡漠,只积极致力于华夷一家的理念,最大限度地收纳边疆各地,践行完成着大一统的传统治边思想,与此同时,清朝的统治政策也带有局限性,如民族压迫、禁止满汉通婚等。清前期带有中国居天下之中的自大心理,对边疆的统一与治理便是依据这样的理念,只顾内部的管理与防范,在西北和蒙古地区的督促开垦,促进了边疆的经济发展。但是与之前的汉唐等几代相比,清初统治者更多的是着眼于稳定,视发展为其次。这也使得清代时边疆与内地省份的发展并不同步,并最终渐渐落后于内地省份。

——摘编自孙守朋、乔金航《浅论清代前期的边疆治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清朝边疆治理策略与明朝相比有哪些变化。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朝前期边疆治理的特点。
2023-12-15更新 | 58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张家口市张垣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12月阶段测试历史试题
9 . 清代设立理藩院,在广大蒙、藏、维等少数民族居住地区,几乎都派有理藩院官员。理藩院在组织上还设有俄罗斯馆、巴达克山(位于今塔吉克斯坦境内)馆等管理对外事务的机构。巴达克山曾扭送大小和卓叛乱分子交付清军处置。据此可知,清代理藩院(       
A.主要处理民族事务与部分外交事务B.是中央设立专门外交机构的开始
C.与其他行政机构职责多有交叉之处D.使少数民族自主权得到有效维护
10 . 清朝对边疆地区的治理原则是“修其教不易其俗,齐其政不易其宜”。这一原则(     
A.保证了清朝的长治久安B.消弭了边疆地区的社会问题
C.扩大了清朝的统治区域D.有利于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
2023-12-15更新 | 25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2023-2024学年高一12月联考历史试题
首页3 4 5 6 7 8 9 10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