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13课 清朝前中期的鼎盛与危机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94 道试题
1 . 国家统一

材料一  

材料二 元朝对边疆的控制在前朝的基础上更为强化。漠北设宣慰司都元帅府,后升为岭北行省。这一地区没有州、县建置,实际基层行政单位仍然是蒙古社会中传统的千户、百户组织。元廷大批签发内地军民前往漠北屯田,并在一部分蒙古牧民当中传授耕作技术,使得漠北地区农业生产取得突出成就。……云南地区设置行省,多用土官任职,可世袭。第一任行省长官在云南“教民播种,为陂池以备水旱,创建孔子庙……由是文风稍兴”。吐蕃作为单独的大行政区,由中央宣政院直接统辖,元朝皇帝信奉吐蕃喇嘛教,尊喇嘛教萨斯迦派僧侣为帝师,吐蕃官员皆由宣政院或帝师荐举,皇帝予以任命。

——摘编自 袁行霈《中华文明史》第三卷

材料三   清朝国家疆域的奠定在广度上,所囊括的疆域范围,除了元朝,是清以前历代中原王朝不能相比的……突破了历代中原汉族王朝在边疆民族问题上的局限性。把历史上在中国疆域内活动的边疆各民族都纳入其大一统的疆域范围之内。

在统一的深度上,清朝对边疆地区的管理和统治,也突破了历代中原王朝对边疆政策的思路。清朝追求对边疆领土实行行之有效的管辖,从中央到边疆地区对边疆各民族进行直接管理。以自己独特的、丰富的、有效的边疆政策取代了历代对边疆民族的松散的羁縻政策。

——摘编自成崇德《清朝边疆统一论》

(1)指出表中①②③的史料类型。任选两则史料分别说明其史料价值。
(2)依据材料二概括元代边疆治理的特点,分析元代边疆治理措施的积极影响。
(3)结合所学知识,举例说明清朝如何对边疆领土实行有效管辖。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2 . 地位与六部相同,掌管蒙古族与藏族等民族事务的清朝机构是(     
A.驻藏大臣B.理藩院C.宣政院D.伊犁将军
2023-12-21更新 | 44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第一六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12月月考历史试题
3 . 现代中国版图的基本奠定,与历史上大一统王朝的边疆政策和行政管理创举关系密切。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至元十三年(1276年)全国统一以后,虽然间或有日本、安南、缅国、爪哇等若干次海外征伐及相应的征伐型行省设置如日本行省、荆湖占城行省、征交趾行省、征缅行省等,但大规模的征服战争已基本结束,元帝国行省的主要使命逐渐转移到中书省直辖区以外广大地区的控驭、治理方面。中书省宰执衔撤销,是行省由临时派遣机构向地方最高官府演变的关键性步骤之一。

——李治安《元朝行省制度起源与演化述论》

材料三

重大历史事件具体内容
①________自雍正时起,清政府在西南--逐步取消土司世袭制度,任命有任期、可调动的流官,随之进行清查户口、丈量土地、核实赋税等工作。
②________清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 设,隶属于福建省布政使司,距省城福州府五百四十里,又水程一十一更。
③________康熙二十八年,中方代表索额图、佟国纲等与俄方代表戈洛文等签订了条约,规定:格尔必齐河、额尔古纳河及外兴安岭为中俄东段边界,乌第河地区为待议地区;两国严禁越界入侵和收纳逃人:两国人民持有护照者可以过界往来,通商贸易。

(1)材料一中三图为不同时期西藏地区的截图,请分别指出它们所对应的朝代并说明依据;
(2)根据材料二、指出元朝行省职能及性质的变化。结合所学,说明行省制度设立对边疆管理的意义。
(3)根据材料三、写出①②③对应的重大历史事件,并结合所学,任选一例说明其影响。
2023-12-20更新 | 60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湖州市安吉县2023-2024学年高一12月统一检测历史试题
4 . “康乾盛世”是封建社会最后的一次太平盛世、繁华高峰,被西方史学界称为“High Qing”(注:清朝的鼎盛)。以下可成为依据的是(     
A.疆域开拓,统一多民族国家得到巩固B.经济繁荣,传统农业经济到达顶峰
C.对外交往频繁,民间的对外贸易活跃D.思想文化繁荣,科技成果领先世界
2023-12-20更新 | 48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丽水市发展共同体2023-2024学年高一12月联考历史试题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西汉经过七八十年的休养生息,社会经济得到了迅速的恢复和发展。到汉武帝时期,吴楚七国之乱被平定,中央集权加强,国力强盛,客观上具备了解决西北边防上匈奴威胁的能力。汉武帝本人虽在儒家学说和思想的熏陶下成长,但却不是一个拘谨的儒生,而是具有雄武奋发气质的政治家。这种内外因的综合作用,必然促使汉武帝改变对匈奴的消极防御政策,采取反击匈奴、巩固开发西北边疆的积极政策。

——摘编自冯勇刚《论汉武帝反击匈奴和经略西北边疆的政策》

材料二   清王朝对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奠定作出的历史贡献是独特的,历史上任何时期的疆域版图及其有效控制程度均没有达到清朝的规模。因此,可以说历史上中国空前“大一统”版图的奠定是18世纪中国的突出特征。

——摘编自马大正《中国古代的边疆政策与边疆治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武帝开发西北边疆的具体措施,并分析其成功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清朝前期边疆治理的重要意义。
2023-12-20更新 | 25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春晖教育集团2023-2024学年高一12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6 . 加强与边疆地区的联系和对其进行有效管理是历代统治者关注的重点。下列选项中表述正确的是(     
A.唐朝先后设置西域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统辖天山南北
B.元朝设置北庭都元帅府、宣慰司,加强对吐蕃地区的管辖
C.明朝设置澎湖巡检司,履行行政管理职能并经略台湾
D.清朝设置理藩院管理蒙古族、藏族等民族事务
2023-12-20更新 | 51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百校大联考2023-2024学年高一12月考试历史试题
7 . 对少数民族地区的管理与交往成为历朝统治者巩固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下列关于藏族地区的相关表述,按时间先后排序正确的是(     
①以法律形式明确和落实了中央政府对西藏地方的管辖权②封授当地首领法王称号
③和亲会盟,促进汉藏友好关系④由直属中央政府的宣政院进行管理
A.③④①②B.④③②①C.③④②①D.①③④②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8 . 某研究性主题学习活动相关的历史事件
序号历史事件
1662年郑成功驱逐荷兰殖民者,收复台湾;1684年,清朝在台湾设府。
1673—1681年,康熙帝平定三藩之乱。
康熙前期,清军围攻侵占雅克萨的俄军;1689年,两国签订《尼布楚条约》。
1758年,乾隆帝发兵平定大小和卓叛乱;1762年,清朝在新疆设立伊犁将军。
清初,政府册封达赖喇嘛和班禅额尔德尼;1727年设立驻藏大臣。
据表可知, 其研究的主题是(     
A.地方行政制度逐步确立B.封建君主专制不断强化
C.边疆危机推动社会变革D.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9 . 读如表可知,当时的中国(     
时间历史事件
1684年在台湾设府,隶属福建省。
1689年与俄国签订《尼布楚条约》,从法律上确定黑龙江、乌苏里江流域包括库页岛在内的广大地区都是中国领土。
1726年在西南大规模推行“改土归流”政策。
1762年在新疆设立伊犁将军,总领军政事务。
1793年颁布《钦定藏内善后章程》29条,以法律形式明确和落实了中央政府对西藏地方的管辖权。
A.积极维护国家的统一B.施行因俗而治的民族政策
C.面临严重的民族危机D.外交方式日益与国际接轨
2023-12-19更新 | 37次组卷 | 2卷引用:云南省教能教育集团(昆明艺卓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12月月考历史试题
10 . 自古以来,我国就是一个多民族共存、共同发展的国家。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相互依存、互相影响,形成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格局,共同推进着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

材料一   


材料二   清代,经过约一个世纪对边疆地区的用兵,清朝对边疆地区的统治得到了巩固,疆域基本定型,形成了一个幅员辽阔的统一多民族国家,为清朝进一步加强对边疆民族地区的治理提供了有利的条件。清朝在继承历代民族政策的基础上,根据特定的社会情况有所创新,对边疆地区采取因地制宜的政策,尊重各民族的社会习俗和宗教信仰,优待各族上层分子,保证了局势的稳定。


(1)依据材料一及所学,概括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历史发展的阶段特征和大趋势。
(2)依据材料二及所学,举出两则史实说明清代在民族政策上的“有所创新”,并简述清代中国疆域变迁的历史意义。
首页2 3 4 5 6 7 8 9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