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选择性必修1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5210 道试题
1 . 乞留是宋代朝廷听取民众舆论、考察和选拔地方官员的重要参考标准之一。胡瑗在地方有德政,离开时有百姓遮道乞留,胡瑗严词拒绝,理由是作为地方长官不能违背君主之命。胡瑗的做法(     
A.反映了民本思想B.质疑了乞留功效C.维护了中央权威D.强化了地方治理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西欧金融史》中写道:19世纪70年代至20世纪初……英、德、法、意、美等国相继制定和实行了国际金本位货币制度……在货币的比价、兑换、支付、结算原则和黄金转移等方面有了统一的规定.”这些国家这样做(       
A.是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需要B.是世界市场形成的必然要求
C.是消除国际贸易隔阂的需要D.旨在打破美元中心货币体系
2024-04-02更新 | 74次组卷 | 21卷引用:人教版高中历史(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第五单元《工业革命与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检测题2
3 . 1648年的《威斯特伐利亚和约》提出:为解决洛林问题,有关方面“应提交双方提名的仲裁人,或由法国和西班牙之间签订一项条约,或采取其他某些友好的办法来解决……而不使用武力”。这一规定(       
A.削弱了法国及其盟国的势力B.提供了通过谈判解决国际争端的典范
C.解决了欧洲各国之间的矛盾D.奠定了国际法和外交制度的基本原则
2024-04-02更新 | 45次组卷 | 2卷引用:【好题汇编】专题01 选择性必修一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4 . 宋代出现了各种由官府和民间提供信用担保的票据和纸币,包括盐引、茶引、交子,会子等。由此可知,宋朝(       
A.纸币取代金属货币B.商业信用体系发展
C.重农抑商政策松动D.商品经济最为发达
2024-04-02更新 | 34次组卷 | 2卷引用:【好题汇编】专题01 选择性必修一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5 . 1764年,意大利人贝卡里亚提出: “在法官判决之前,一个人是不能被称为犯罪的。只要还不能断定他已经侵犯了给予他公共保护的契约,社会就不能取消对他的公共保护。”依据这一思想,后世司法实践确立了(       
A.司法独立原则B.无罪推定原则C.权力制衡原则D.程序公正原则
2024-04-02更新 | 32次组卷 | 2卷引用:【好题汇编】专题01 选择性必修一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2024高三下·全国·专题练习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随着中央集权的加强,古代乡村治理越来越多受到国家政权的控制或干预。秦汉时期,在有秩、游徽之外,由三老负责教化便有很强的自治色彩。到唐朝,里正事实上承担乡里的诸多职责,乡的功能进一步弱化,基层权力向州县集中。自北宋王安石变法后,县以下的保甲组织开始成为皇权的载体,国家对基层社会的渗透增强,乡里自治色彩再次削弱。到明朝,政府管控机制进一步向基层自治机制渗透,圣训六谕与乡约打成一片,政治宣教开始向民约渗透。清代保甲承担人口管理、赋役、治安、救灾等一切地方公务,对乡里的控制更加严密,保甲、乡约也被引入到宗族中,出现了族保系统。

——摘编自王伟进《政社互动:我国古代乡村治理的演进特征及其影响》

材料二   新中国的乡村治理现代化经历了一个漫长的探索阶段。人民公社时期,国家通过人民公社“政社合一”,“三级所有、队为基础”的体制,将农民组织起来,国家与人民公社打交道。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农村改革的深入推进,乡村治理模式也实现了转型发展。1980年,广西合寨村率先成立了村民委员会,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这一举措经过两年的总结和完善,在1982年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被写进宪法,村民委员会成为我国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1987年第六届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1998年该法正式通过,村民自治不仅有了实践基础也有了法律依据,标志着我们党对乡村治理的领导进一步规范化。

——摘编自李楠《中国共产党推进乡村治理现代化的百年历程与基本经验》


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我国传统乡村治理对今天基层治理的启示。
2024-04-01更新 | 20次组卷 | 1卷引用:热搜题 新高考二轮 认识、启示类非选择题
2024高三下·全国·专题练习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7 . 中国古代政治史上争吵得最厉害的问题就是德刑轻重问题,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序号史料
“夫以爱民用民,则民之不用明矣。夫至用民者,杀之危之,劳之苦之,饥之渴之。用民者将致之此极也,而民无可与虑害己者。明王在上,道法行于国,民皆舍所好而行所恶。”
“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政有三品:王者之政化之,霸者之政威之,强者之政胁之。夫此三者,各有所施,而化之为贵。”
“刑重者,民不敢犯,故无刑也。而民莫敢为非,是一国皆善也。”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重法派和重德派的异同点并谈谈你的历史认识。
2024-04-01更新 | 8次组卷 | 1卷引用:热搜题 新高考二轮 认识、启示类非选择题
2024高三·全国·专题练习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汉代循吏司法实践概览

序号姓名在位皇帝官职司法事迹
1黄霸西汉宣帝廷尉正数决疑狱,庭中称平。
2颍川太守力行教化而后诛伐。八年无重囚。
3龚遂西汉宣帝渤海太守化盗为民,狱讼止息。
4召信臣西汉元帝南阳太守盗贼狱讼衰止。
5王涣东汉和帝洛阳令清理积案,曲尽情诈,发摘奸伏。
6镡显东汉安帝豫州刺史怜悯盗贼穷困犯罪,擅自救免。
7任峻东汉顺帝洛阳令一年断狱不过数十,作风威猛。
8许荆东汉和帝桂阳太守兄弟争财,感悟息讼。
9孟尝东汉章帝会稽户曹史平反上虞孝妇冤狱。
10刘矩东汉恒帝雍丘令民有争讼,提耳训告,使其感悟。
11仇览东汉和帝考城蒲亭长母告子不孝,感化教育。
12童恢东汉灵帝不其令执法廉平,牢狱连年无囚。

材料二   自司马迁撰《史记》而设置《循吏列传》,历代正史多效其体,而又逐步定位于主要为中下级地方行政长官中的“循吏”立传。这些官员或因地位相对不高,事迹相对不显,未可单独立传,故以合传的形式集中载录以彰显他们为政以德、廉正亲民等政绩,让他们青史留名,并成为后世官吏们取效的典范。据统计,“二十四史”及《清史稿》中,除《三国志》《周书》《旧五代史》《新五代史》以外,十九部正史共记述了五百多位循吏的事迹。

——摘编自李大明《<史记·循吏列传>与历代正史<循(良)吏传>的设置》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阐述历代史家重视为循吏立传的意义。
2024-04-01更新 | 13次组卷 | 1卷引用:热搜题 新高考二轮 影响、意义类非选择题
2024高三·全国·专题练习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9 . 法律是治国之重器,良法是善治之前提。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这种以“民主”为核心的“法治”观,表现在《十二铜表法》的条文中。它限制了贵族的司法专横,“有了成文法典,他们就可以不再依靠贵族的记忆力”,量刑定罪都有章可循;体现了一定的奴隶制民主,如规定“以后凡人民会议的所有决定都应具有法律效力”。

——摘编自于语和《〈法经〉与〈十二铜表法〉之比较研究》


请回答:材料中的“他们”属于哪一社会阶层?据材料,指出《十二铜表法》颁行的意义。
2024-04-01更新 | 7次组卷 | 1卷引用:热搜题 新高考二轮 影响、意义类非选择题
2024高三·全国·专题练习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10 . 改革是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的关键,是推动国家发展的根本动力。

材料   一般认为,摊丁入亩是明代一条鞭法的继续和发展。明代中后期,在河南、山东、湖南、陕西、浙江、广东的某些州县已有摊丁入亩的个例,其对清代的摊丁入亩有着深刻的影响。入清以后,要求摊丁入亩的舆论加强,某些地区也继续着摊丁入亩的实践,食盐钞银、匠班银的摊丁入亩也大都先期进行。这些实践活动,无疑为后来的摊丁入亩提供了范式。但摊丁入亩未在更广的范围内展开,正与当时丁额未定有关。“滋生人丁永不加赋”实施之后,要求摊丁入亩的呼声顿起。同时,康熙后期社会上仍留有地卖而丁存、税从人起的现象,赋税负担仍不合理。因此,在康熙五十五年(1716),御史董之燧上疏指出,在明确纳税丁额后,最好的办法就是摊丁入地,并且朝廷要立法干预地卖丁留的现象。正因如此,广东于康熙五十五年开始推行摊丁入亩,也是最早实行此改革的省份。

——摘编自陈锋《清代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研究》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清朝推行摊丁入亩的历史背景及其产生的重要影响。
2024-04-01更新 | 12次组卷 | 1卷引用:热搜题 新高考二轮 影响、意义类非选择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