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史学热点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吕思勉曾说“考据无论如何精确,总只是考据,不能径作为事实,这是原则。但亦有例外。如佛教的输入,断不能将宗教家的传说,即认为事实,后人考据的结果,其势不能不采。”他旨在说明
A.史学考据需要审慎态度B.史学考据背离历史事实
C.宗教传说不含史学价值D.考据结果就是历史事实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关于秦朝徭役,《史记·陈涉世家》中有“失期,法皆斩”的记载。1975年在湖北云梦睡虎地出土的《秦律·徭律》却规定“御中发征,乏弗行(没有及时出发),赀(罚)二甲。失期三日到五日,谇(责备);六日到旬,赀一盾;过旬,赀一甲。”可见
A.多重史料互证可以丰富历史认知
B.《史记》属于私人修史可信度低
C.考古发掘是还原历史的唯一途径
D.《秦律》客观再现秦朝历史全貌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学术界的主流观点认为秦朝太尉是虚设的。近年来,出土的秦封泥有“大尉府襄”和“大尉之印明秦朝确有“太尉”之职,“太尉秦官者”的记载不误。据此可知,该考古发现
A.与主流观点相互印证B.证实秦有人担任太尉实职
C.有利于探求历史真相D.属于孤证不足为据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在远古时代约两千多年的时间里,中国和西方文明经历了学术争鸣地方分治,然后沿着帝制的趋同道路前进。但从公元四世纪罗马帝国灭亡到19世纪初期,中西方文明彻底分道扬镳。在这一时期,中国仍沿着远古时代建立的基础演化,历经隋唐宋元明等朝代;而西方则沿着一条与远古时代完全不同的道路前行,进入中世纪时期。这个第一次趋异的漫长时期,为中西方留下了深深的烙印。英国工业革命标志着第二次彻底趋异的开始,这个趋异时代一直持续到20世纪末期。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中西方进入一个复兴经济的趋同期。

——摘编自彼得。 诺兰《中国与西方长期发展中的趋同与趋异》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中西发展中的“趋同"与“趋异”,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释。(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清政府的改革”

时间事件
1861年清政府设立“总理各国事务衙门”,这是清政府新设立的主管外交、通商及其他洋务事宜的中央机构。
1862年清政府在北京设立专门培养翻译人员的“同文馆”。
1863年清政府在上海设立“广方言馆”(近代新式学堂);第二年又在广州设立一个“广方言馆”。
1875年清政府建议在各省设立洋学堂;创立科举考试中“洋务进取”一项。
1885年清政府设立海军衙门;在天津设陆军试备学堂。
1895年甲午战争中国战败,维新变法思想迅速发展;清政府批准建立“天津中西学恩堂”,由盛宣怀出任学堂首任督办。
1898年百日维新期间,“京师大学堂”(北京大学前身)成立,戊戌政变后继续保留。
1901年清廷明令改总理各国事务衙门为外务部,班列六部之上。

——据王建朗、黄克武主编《两岸新编中国近代史》等


从材料中提炼出一个观点,并结合所学加以简要论述。(要求:观点明确.逻辑清晰,史论结合。)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