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对外交往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83 道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609年荷兰人格劳秀斯的著作《海洋自由论》被认为是现代海洋法的起源。格劳秀斯以罗马法中“共有物”的思想为海洋分配奠定自然法基础。在他看来,任何国家都有权利在任意海域中航行并从事贸易活动,只要它有此能力和意愿。在海洋自由论的指导下,商业垄断的需求刺激了国家以控制海洋的方式争夺贸易优先权,这无疑塑造了海权论的内容与特征。19世纪后,海洋自由论迅速普及,成为国际社会普遍接受的海洋规范。

——田秋宝《从海洋自由论到海洋共有论——国际体系转型视域下的海洋规范研究演进》

材料二   1904年3月,张謇上书清廷商部,主张“以内外渔界,定新旧渔业行渔范围”,保护中国近海“本国自主之权”。1906年,清政府为参加当时在意大利举办的国际渔业展览会,指示外务部、广东水师提督、南北洋海军统领绘制《江海渔界全图》,认为“江海渔界全图,并该书内载中国渔船所到之处,地名及注说明华文,兼译英图原下文,俾外人明晓,趁此会场,得据此表明渔界,即可以表明领海主权。”

——郭渊《晚清政府的海洋主张与对南海权益的维护》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海洋自由论”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简述清末绘制《江海渔界全图》的历史背景。
2020-09-17更新 | 37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佛山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1871年,李鸿章在驳斥日本刚行订约又马上悔约时,借用万国公法知识来批判日本这一做法,以维护清朝的“利权”。1874年,李鸿章又因日本侵台而用万国公法来维护清朝的“利权”。这表明
A.近代外交意识对中国产生影响B.“中体西用”思想出现重大突破
C.中国近代的外交体制已经形成D.封疆大吏的主权意识开始增强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1858年钦差大臣桂良签订《天津条约》时奏报咸丰帝:“此时英、佛(法国) 两国和约,万不可作为真凭实据,不过假此数纸,暂且退却海口兵船。将来尚欲背盟弃好。只须将奴才等治以办理不善之罪,即可作为废纸。”这表明了清政府
A.坚决抵抗外来侵略的决心B.仍然坚持闭关锁国的政策
C.还没有接受近代外交观念D.主张处理好和西方的关系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1877—1879年,清政府陆续正式派驻了驻伦敦、华盛顿、东京、圣彼得堡等外国首都的公使,办理华侨等事务。1877年清政府在新加被设立的领事馆是中国在海外设立的第一个领事馆,以后逐渐增多。这些现象表明
A.清政府抛弃了“华夷观念"B.国人思想得到较大解放
C.近代外交意识逐渐形成D.我国对外开放程度较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1876年,郭嵩焘奉命出使英国,朝廷同时派刘鸿锡为其副使。刘鸿锡后来给朝廷汇报说:郭嵩焘在参观炮台时,披洋人衣,“即令冻死,亦不当披”;在见巴西国主时,“擅自起立,堂堂天朝何至为小国主致敬?”因刘锡鸿弹劾其“投降媚外”,1879年郭嵩焘黯然回国,称病回籍。这反映出当时
A.中国外交步入世界的艰难与曲折B.天朝上国的思想观念深入人心
C.崇洋媚外的外交观念遭世人唾弃D.朝贡外交与世界趋势格格不入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早在罗马共和国末期(公元前1世纪)汉朝与罗马帝国就有了经济上得往来。公元2世纪以后,罗马对中国汉朝丝绸的需要量越来越大,丝绸成了罗马市场上的畅销商品。史学家马塞利阿努斯说:“以前丝绸只适用于贵族,而今已普及于社会各阶层,甚至于社会的最下层。”

——郭小红《古罗马向东方的探索与丝绸之路》

材料二   (大秦)其人质直,市无二价。谷食常贱,国用富饶。其王常欲通使于汉,而安息欲以缯彩与之交市,故遮阂不得自达。至桓帝延熹九年(166年),大秦王安敦遣使自日南(汉朝郡名)微外(塞外)献象牙、犀角、玳瑁,始乃一通焉。”

——《后汉书西域传》

材料三   1944年法国学者马勒莱发掘越南南部古海港奥克.艾奥遗址,认为其为东西海上交通的中继站。发掘出的中国物产包括西汉的规矩镜、东汉三国时期的八凤镜等,罗马特产包括152年和161~180年发行的罗马金币,这些金币以及罗马或仿罗马式金银装饰品、雕像中安敦时代的风格,表明二世纪中后期是罗马帝国与东方交往的高潮时期。


(1)汉朝与罗马帝国是当时世界上的两大强国,两国官方都有建立直接交往的愿望,根据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分析这一愿望长期未能实现的原因,指出公元2世纪两者的交流出现的变化。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罗马帝国与汉朝的交流产生的影响。
7 . 李鸿章对清政府与列强签订条约的认识经历了四个阶段,即19世纪60年代以前的金帛议和,羁縻怀柔;19世纪70年代的羁縻勿绝,恪守条约;19世纪80年代的援例订约,追求平等;19世纪90年代及以后的放弃宗藩,谨守约章。这些变化说明李鸿章
A.未尽到外交家应尽之责B.外交观念逐渐走向近代化
C.天朝上国的理念一直存在D.始终未能接受西方政治思想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8 . 据《后汉书》记载:“桓帝延熹九年,大秦王安敦遣使自日南徼外象牙、犀角、玳瑁,始乃一通焉。”这一史书记载表明
①中国和罗马开始了直接交往   ②中国的丝绸受到罗马人喜爱
③连接中国和欧洲的商路已经开通   ④罗马帝国的经济发展空前繁荣
A.①②B.①④C.②④D.①③
2020-06-16更新 | 160次组卷 | 1卷引用: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第一单元古代文明的产生与发展单元测试
单选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从西域传入的粉食方法,东汉时已普及,文献中的汤饼,即今日的面条。大麦、小麦与黍稷稻逐渐成为我国北方的主要食品。引发这一饮食文化革命的特定历史条件是
A.北方气候变化B.丝绸之路开通
C.人口经常流动D.食品种类繁多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国是大豆的故乡,甲骨文中就有关于大豆的记载。先秦时期,大豆栽培主要是在黄河中游地区,“豆饭”是人们的重要食物。《齐民要术》通过总结劳动人民长期的实践经验,认识到大豆对于改良土壤的作用,主张大豆与其他作物轮种。唐宋时期的文献中都有朝廷调集大豆送至南方救灾、备种的记录,大豆的种植推广到江南及岭南……从古至今,各式各样的豆制品是中国人喜爱的食物,提供了人体所需的优质植物蛋白。

1765年,大豆引入北美,最初作为饲料或绿肥。19世纪60年代,豆腐在美国开始被视为健康食品。19世纪末,大豆根瘤的固氮功能被发现,在美国干旱地区推广种植。至1910年,美国已经拥有280多个大豆品种。1931年,福特公司从大豆中开发出人造蛋白纤维,大豆成为食品工业、轻工业及医药工业的重要原料。1954年,美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大豆生产国,种植面积超过一亿亩。大豆在南北美洲都得到广泛种植,美洲的农田和中国人的餐桌发生了紧密联系。

——摘编自刘启振等《“一带一路”视域下栽培大豆的起源和传播》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大豆在美国广泛种植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物种交流的积极意义。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